劉英俊的六個兒童現狀(他當年救的6個小孩今何在)
2023-08-10 17:12:21 3
若有人問起,英雄該是怎麼一副模樣?
這當然是有千萬種模樣,但有一種該是年輕戰士的模樣,堅毅勇敢洋溢在略顯稚氣的臉上,意氣風發,心懷著保家衛國護人民的崇高理想。
生命永遠定格在21歲的劉英俊就是這樣一種英雄模樣。
劉英俊
他年輕,但是個做好事的老手,他總能在人群中發現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然後不遺餘力地幫上一把。
助人,便是他連隊訓練和學習之外的日常。
他走到哪,好事就做到哪。
直到他為救6名孩童付出自己的生命。
劉英俊犧牲後,他的事跡傳頌於街頭巷尾。
而在他身後,以他性命為代價挽救的6名孩童,究竟過上了怎樣的生活。
1945年,劉英俊出生在吉林長春的一個農民家庭。
當時,他們一家人就擠在破磚窯裡,日子過得十分艱難,常常缺衣短食,連基本的溫飽都難以為繼。
三年後,長春解放,劉英俊家的生活條件才日漸好轉。
從小學開始,劉英俊就表現優異。
他的成績很好,6門功課,其中5門都得滿分,另一門也只是稍稍遜色而已。
不僅如此,在父母的教導下,他長成了一個熱心善良、拾金不昧的好孩子,幫助同學理髮,主動背行動不便的同學上學。
上三年級的時候,劉英俊撿到一塊金表,但他毫不猶豫地交給了老師。
為此,他還受到市委和區委的表揚和獎勵。
進入中學,劉英俊萌生了參軍的想法。
即便是家中獨子,父母在得知他的想法之後,依然對劉英俊的決定給予了支持。
就這樣,在父母的支持下,劉英俊鄭重寫下了入伍申請書。
一開始,因為他家的情況,當地政府和親屬都勸劉英俊留在父母身邊。
但當時的劉英俊決心已定。
他的拳拳報國之心終是得到回應,他成為重炮連的一名戰士。
彼時的劉英俊內心是激動的,他在入伍後拍攝的第一張照片上寫下如此字樣,「理想的願望實現了」。
此後,劉英俊把對成為一名戰士的憧憬和熱情都化作成為戰士後刻苦學習和訓練的動力。
一次,他被派往參加師部組織的訓練班去學習,並在結業考核時取得優異的成績,七個科目,三項優秀,四項良好,為此還受到師部的表揚。
但是,學習和訓練只是劉英俊身為戰士生活的一部分,剩下的那一部分,他全部用來助人為樂。
因為,他立志要成為像雷鋒一般的戰士。
「為人民服務,為革命貢獻一切的人,才算是一個真正的人。雷鋒同志能做到,我也能。」
這是一段被劉英俊記在日記中的話。
這些話不僅留在紙上,更寫進了他的生活。
連隊駐紮在佳木斯市西區搞生產期間,劉英俊時常到駐地的五保戶家中幫忙挑水、買糧食。
當發現一戶人家,老兩口年老體弱,艱難生活,他便在生產之餘,承擔起照顧老人的工作,每天都到老人家家中,包下繁重的體力活,挑水、劈柴,還幫助他們打掃院子、整理衛生。
那些受過劉英俊幫助的人,卻並不知曉他的姓名。
一直到他犧牲,事跡流傳出來,才人們知道,那名熱心的小戰士叫做劉英俊。
劉英俊不僅敬老,還愛幼。
他是駐地附近小學的課外輔導員,工作之餘,經常到學校給學生們上政治課,還自掏腰包為學校購置了許多書籍,讓學生通過閱讀這些書籍了解更多革命英雄人物的事跡。
他還是連隊的業餘修理員,桌椅、門窗壞了,不用言語,劉英俊主動就給修好了。
即便是住院,他都沒有閒著,照顧重症病號,負責病房的衛生。
劉英俊所到之處,都留下過他的好人好事。
那次,劉英俊外出遭遇大雨,正當他著急往回趕時,看到一輛拉菜的牛車陷在河中,他顧不上暴漲的河水,跳進水中幫忙把車推上岸。
而後才溼漉漉地回到連隊。
依然是一個惡劣的天氣。
那個晚上風雪交加,外出回部隊的劉英俊,半道上碰到兩個迷路的小孩,他就抱著小的,牽著大的,挨家挨戶地問,親自把兩個小孩送到家,才放心離開往連隊趕。
為什麼劉英俊總是能碰上需要幫助的人?
大概是因為有心且熱心的人,總是能一眼看穿他人的難處,然後伸手幫上一把。
一次候車時,一位抱著孩子的婦女面露難色,一邊不停地翻找著隨身的行李,焦急且無措。
劉英俊見狀,便上前詢問緣由。
原來這是一雙從農村來看病的母子,婦女不慎把購買回鄉車票的錢給弄丟了,那也是他們身上僅有的一些錢。
得知前因後果,劉英俊當即就為這素不相識的母子買了車票,還給他們準備了路上的吃食。
劉英俊要成為為人民服務的好戰士,他就便將做隨時隨地好事內化成一種習慣,讓幫助他人成為像吃飯喝水一般自然的事情。
為救幼童壯烈犧牲劉英俊曾在入伍申請書中寫下這樣一段話:
「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真理,哪怕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我也感到驕傲和自豪,也是光榮的、幸福的。」
平日裡,他熱心地幫助周圍的人,在危難時刻,他便如自己曾經寫下的那樣,奮不顧身地保護了他人。
1966年3月15日早晨,劉英俊和戰友們一如往常趕著三輛炮車外出訓練。
行至佳木斯紡織廠附近的公路時,意外發生了。
炮車轅馬被汽車喇叭聲所驚,不受控制地猛跑起來。
此時正值上班、上學之際,路上的工人、學生不少。
如果不能及時控制住受驚的馬匹,拖著炮車的驚馬很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
此時的劉英俊全然忘記了自己生命可能遭受的威脅,用盡全力扛著馬脖子,迫使在公路上橫衝直撞的驚馬拐進人流較少的公路旁的小道,以此來降低可能會造成損失和傷害。
路旁的行人看到如此危險的情形,都紛紛大呼,讓劉英俊快點撒手。
可是,劉英俊並沒有撒手。
他發現小道不遠處有6名兒童似是被當時的場景嚇呆了,來不及躲避。
眼見著發狂的馬匹迫近幼童跟前,劉英俊在緊急關頭把韁繩緊緊地纏在胳膊上,猛力一拉,馬匹順勢前蹄騰空而起。
劉英俊抓中空擋,手撐著車轅,一躍而起,借勢雙腳奮力猛踢馬匹的後腿。
一時間,馬匹倒地,炮車也翻了。
6名孩童距離馬匹僅3米遠,他們獲救了,可劉英俊被壓在翻倒的炮車之下。
過路的人們目睹了劉英俊救人的全過程,一擁而上合力將他送到附近的醫院救治。
他救人的英勇事跡藉由上班的工人、上學的學生之口傳播開來。
四面八方的陌生人感動於他的無私,走進醫院要為他獻血。
但劉英俊終究是因為傷勢過重,沒能被搶救過來。
他的人生就此定格,永遠停留在燦爛的21歲。
劉英俊犧牲後,他所在的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追記一等功1次。
《人民日報》發表社論,贊他是「人民的好兒子」。
在他的家鄉吉林,為了更長久地紀念,更改了公社、大隊的名稱,冠上「英俊」之名。
他生前就讀過的中學,也從原來的十八中學更名為「英俊中學」。
第二年,以「毛主席的好戰士——劉英俊」為主題的紀念郵票出版印製,這是新中國第一套英雄模範人物郵票。
2009年,劉英俊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2019年,劉英俊被授予「最美奮鬥者」榮譽稱號。
榮譽、稱號,從來都不是劉英俊心之所向。
危難時刻的抉擇,只源於他那顆報國為民的赤子之心。
6名孩童的際遇或許比起身後之名,被救的6名孩童能夠平安順利長大成人,是對英雄最好的告慰。
曹文河、趙繼、趙英、趙俊、王照國、劉繼英,這是劉英俊救下的6名孩童。
其中,趙繼、趙英、趙俊、劉繼英四人的名字是為了感念劉英俊的救命之恩而改的。
趙繼、趙英、趙俊是三兄弟。
老大趙繼高中畢業後接班到鋼廠上班,後來自己做起了小買賣,還買了一臺貨車跑運輸。
在相熟的人眼中,趙繼是個老實本分的人。
到劉英俊墓前拜一拜,是他休息時最常做的事。
不幸的是,四十歲時,他突發腦溢血離世。
老二趙英原本是一名工人,後與人發生爭執,將人砍傷,被關進勞教所改造,因表現出色,提前釋放,開了一家鉚焊部。
後來,每年的3月15日,趙英都會到陵園去,親手擦拭墓碑,他覺得欠英雄的太多了。
老三趙俊,也是被救小孩中年齡最小的,當時只有5歲。
高中畢業後,在佳木斯市紡織印染廠間當一名工人。
後遭遇下崗,趙俊前後幹過很多工作,一開始是在七臺河市跑業務,後來在地板廠做過管理,又轉行去開出租,還幹過貨運。
6名孩童之一的王照國,他的經歷與三兄弟中的趙俊,有些相似。
王照國十幾歲時響應號召下鄉到撫遠縣創業隊參加墾荒。
兩年後,他成為一名印染工人,直到2003年被買斷工齡,後來就在市場做勞務。
期間,也就是1983年,王照國因砍人致傷被勞教三年。
6個孩子中,有兩人追隨英雄的腳步,加入隊伍。
一個是劉繼英,她是6人中唯一的女孩子,原名本叫劉穎慧,被救之後,改名劉繼英,以此緬懷英雄劉英俊。
長大後的劉繼英成為一名醫務兵,退役後進入醫院工作,繼續治病救人。
另一個是曹文河,在王照國下鄉墾荒的那年,曹文河入伍參軍,被分到劉英俊生前所在連隊,後來還當上了劉英俊生前所在三班的班長。
復員後,曹文河自學考入佳木斯廣播電視大學學習法律。
1995年下海經商,後在一家器械公司工作。
6個孩子都順利長大,他們中有人或許誤入歧途,但迷途知返;他們中也有人踏著英雄的足跡,入伍參軍,報國為民,終是都過著普通而平凡的生活。
但是,他們生命的珍貴從不會因為平凡的一生而有丁點削減。
在6個孩子當中,曹文河的人生軌跡一直深受劉英俊精神的指引。
立業時,他踏上英雄曾經走過的路,此後,他便把講好英雄的故事,踐行英雄的精神作為己任。
劉英俊始終都記得在連隊時的那些日子。
每逢重大節日,連隊點名,總是第一個叫到劉英俊的名字,聞聲全連的官兵會齊聲回答「到」。
那是他們紀念英雄的特殊方式。
復員後,曹文河學習和宣傳劉英俊精神的熱情絲毫未減。
每年的清明節、紀念日,他都會帶著花籃、花圈去烈士墓祭拜。
他還走進校園,向青少年們講述劉英俊的壯烈事跡。
曹文河在多方的支持下,在佳木斯成立了「英俊愛心志願者聯盟」。
他們以劉英俊為榜樣,開展各種愛心志願服務活動。
數月的時間,就有近兩百名的志願者加入。
他們在當地社區扶貧救困,舉辦捐贈活動;他們去到敬老院慰問老人,為他們帶去生活必需品,與他們一起過節,包餃子、煮湯圓,還特意奉上表演節目。
此類種種,不一而足。
而後,為更好地宣傳劉英俊的英雄事跡,曹文河還成立了黑龍江英俊紅色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2021年3月15日,是劉英俊犧牲55周年紀念日。
劉英俊的故鄉——長春市為此舉辦了紀念活動。
時年66歲的曹文河從佳木斯趕到長春,參加座談會,為與會人員講述那段刻骨銘心的經歷。
時間仿佛回到1966年的3月15日。
那天,他和夥伴們正在一條公路旁的小道上走著,突然聽見身後有人大喊「小孩兒,快跑!」
即便聽到高聲呼喊,年紀尚小的他們,面對著拉著炮車直衝而來的馬匹驚慌得不知所措。
曹文河記得那是一條很窄的道,兩邊都是溝,驚醒過後他們便往前跑,還不時回頭瞅瞅身後的情況,眼看著受驚的馬匹離得他們越來越近。
關鍵時刻,劉英俊猛勒韁繩,將驚馬攔下,救下了他和小夥伴,但是劉英俊卻因此失去生命。
事故境遷,英雄的故事沒有被忘記,英雄的光輝也不曾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褪色。
因為有一群人繼承了英雄的遺志,他們用另外一種方式,讓逝去的英雄「留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