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容式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
2023-08-11 12:00:46 1
專利名稱:電容式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有關於一種電容式觸控面板,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具有遮蔽層作為遮 蔽訊號線的電容式觸控面板。
背景技術:
傳統的電容式觸控面板至少包括基板、數條感應線、數條訊號線及黑色矩陣。每條 感應線包括數條連接線及數個感應單元,該些連接線之一電性連接該些感應單元中相鄰二 者。訊號線電性連接於感應線並延伸至基板的邊緣部位。黑色矩陣作為遮蔽層,其對應該 些訊號線的位置形成於基板,以遮蔽位於基板的邊緣部位的訊號線,避免訊號線暴露出。然而,黑色矩陣、感應單元、連接線及訊號線於不同道製程中完成,導致電容式觸 控面板製程時間及成本無法降低。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電容式觸控面板,遮蔽層的材質金屬 或其它導電材質,因此可將遮蔽層與連接線整合於同一道製程中完成,以節省一道製程的 成本及時間。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電容式觸控面板,包括一基板,該基板設有感測 區以及圍繞於感測區外的非感測區;一觸控感應結構,形成於該基板且至少包括複數條訊 號線,該些訊號線用以傳輸一觸控訊號;一遮蔽層,形成於該基板的非感測區,該遮蔽層與 位於該邊緣的該些訊號線重疊。其中,該遮蔽層圍繞於該觸控感應結構。該觸控感應結構更包括用以感應該觸控訊號的複數感應單元。該基板具有一基板表面,該觸控感應結構及該遮蔽層形成於該基板表面,各該些 訊號線的一端電性連接對應的該感應單元,各該些訊號線的另一端延伸至與該遮蔽層重 疊。該觸控感應結構包括一感應層,設有複數第一感應單元以及第二感應單元,各第 一感應單元沿一第一方向形成於該基板感測區內,而各第二感應單元沿一第二方向形成於 該基板感測區內;一結構層,設有複數第一連接線以及遮蔽層,各第一連接線設於該感測區 內,並電性連接該些第一感應單元中相鄰二者,而該遮蔽層則設於非感測區內;一第一絕緣 層,該第一絕緣層覆蓋各該些第一連接線的一部份,以及覆蓋於該遮蔽層上;金屬層,設有 複數第二連接線,各第二連接線設於該感測區內,該些第二連接線之一跨過該第一絕緣層 並電性連接該些第二感應單元中相鄰二者。該第一連接線及該遮蔽層的材質相同。該第一絕緣層並具有露出該遮蔽層的一接地開孔,且該接地開孔內並進一步設有 一接地線,該接地線電性連接該遮蔽層與一接地端。該接地線與該遮蔽層重疊。
3[0013]設有第二絕緣層,該第二絕緣層覆蓋該觸控感應結構以及遮蔽層。該遮蔽層的材質為金屬或導電材質。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由於遮蔽層環繞整個基板的邊緣部位,故當電磁幹擾 侵襲電容式觸控面板時,遮蔽層可發揮了最大範圍的防護作用。
圖1繪示依照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電容式觸控面板的示意圖;圖2繪示圖1中方向2-2』的剖視圖;圖3繪示圖1中方向3-3』的剖視圖;圖4A、B繪示本實用新型中電容式觸控面板設置感應層的平面示意圖;圖5繪示本實用新型中電容式觸控面板設置結構層的平面示意圖;圖6繪示本實用新型中電容式觸控面板設置第一絕緣層的平面示意圖;圖7繪示依照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電容式觸控面板的示意圖;圖8繪示圖7中方向8-8』的剖視圖。圖號說明電容式觸控面板1感測區11a感應層12第二感應單元122遮蔽層132接地開孔141訊號線152
基板11 非感測區lib 第一感應單元121 第一連接線131 第一絕緣層14 第二連接線151 接地線1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照圖1、圖2及圖3,圖1繪示依照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電容式觸控面板 的示意圖,圖2繪示圖1中方向2-2』的剖視圖,圖3繪示圖1中方向3-3』的剖視圖。如圖1所示,電容式觸控面板1包括一基板11及一觸控感應結構,該基板11透明 基板並設有感測區11a以及圍繞於感測區11a外的非感測區11b,該觸控感應結構形成於該 基板11且至少包括複數條訊號線152,該些訊號線152用以傳輸一觸控訊號,並有一遮蔽層 132形成於該基板的非感測區11b,該遮蔽層132與位於該邊緣的該些訊號線152重疊,該 遮蔽層132的外形呈環狀,其圍繞於觸控感應結構,而該遮蔽層132的顏色暗色,例如是黑 色。或者,遮蔽層132的顏色與訊號線152的顏色相近。因此,遮蔽層132可作為遮蔽延伸 至基板邊緣的訊號線,避免訊號線152在外觀上暴露出來。進一步地說,遮蔽層132可取代 黑色矩陣或其它具遮光效果的材質作為遮蔽延伸至基板邊緣的訊號線的作用。該觸控感應結構包括一感應層12、一結構層、一第一絕緣層14以及金屬層,其中 各層的形成順序請參考第4至圖6所示;先於該基板11下表面形成感應層12,如圖4A所 示,該感應層12設有複數第一感應單元121以及第二感應單元122,各第一感應單元121沿 一第一方向(如圖所示的實施例中可以為X軸方向,亦可以為Y軸方向)形成於該基板感 測區11a內,而各第二感應單元122沿一第二方向(如圖所示的實施例中可以為Y軸方向,亦可以為X軸方向)形成於該基板感測區11a內,其中各第一感應單元121間並可一體形 成有連接部112a ;當然,亦可如圖4B所示,各第一感應單元121各自隔離。接著再於基板11表面形成結構層(如圖5所示),該結構層設有複數第一連接線 131以及遮蔽層132,故第一連接線131及遮蔽層132材質相同的金屬或其它導電材質,故 可於同一道製程中完成,各第一連接線131設於該感測區11a內,並電性連接該些第一感應 單元121中相鄰二者,而該遮蔽層132則設於非感測區lib內。接著如圖6所示形成一第一絕緣層14,該第一絕緣層14覆蓋各該些第一連接線 131的一部份,以及覆蓋於該遮蔽層132上。最後形成金屬層(如圖1所示),設有複數第二連接線151以及訊號線152,各第 二連接線151設於該感測區11a內,該些第二連接線151之一跨過該第一絕緣層14並電性 連接該些第二感應單元122中相鄰二者,而該訊號線152形成於第一絕緣層14上,各訊號 線152的一端電性連接對應的第一、第二感應單元121、122,各訊號線152的另一端延伸至 第一絕緣層14上,並與遮蔽層132重疊;當然,亦可進一步於該觸控感應結構以及遮蔽層覆 蓋有第二絕緣層(未繪示),用以提供最外層的絕緣保護作用。整體實施時,第一感應單元121以及第二感應單元122用以感應由手指或觸控筆 所導致的一觸控訊號(未繪示)。再由訊號線152傳輸該觸控訊號至一輸出排線(未繪 示),該輸出排線電性連接一驅動電路(未繪示),而產生相對應的反應動作。於另一實施例中,遮蔽層132可作為防護電磁幹擾 (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 EMI)之用,亦可進一步依照視覺上的需求做不同顏色畫 圖案的變化。請參照圖7及圖8,圖7繪示依照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電容式觸控面板的 示意圖,圖8繪示圖7中方向8-8』的剖視圖。電容式觸控面板1的第一絕緣層14形成於 遮蔽層132上並具有一接地開孔141。接地開孔141露出遮蔽層132的一部份,一接地線 16可形成於接地開孔141內以電性連接遮蔽層132與一接地端(未繪示)。其中,其中接 地線16延伸於遮蔽層132的上方,即接地線16與遮蔽層132重疊以受到遮蔽層132的遮 蔽,避免接地線16在外觀上暴露出來。由於遮蔽層132環繞整個基板11的邊緣部位,故當電磁幹擾侵襲電容式觸控面板 1時,遮蔽層132可發揮了最大範圍的防護作用。
權利要求一種電容式觸控面板,其特徵在於,包括一基板,該基板設有感測區以及圍繞於感測區外的非感測區;一觸控感應結構,形成於該基板且至少包括複數條訊號線,該些訊號線用以傳輸一觸控訊號;一遮蔽層,形成於該基板的非感測區,該遮蔽層與位於該邊緣的該些訊號線重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容式觸控面板,其特徵在於,該遮蔽層圍繞於該觸控感應結構。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容式觸控面板,其特徵在於,該觸控感應結構更包括用以感 應該觸控訊號的複數感應單元。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容式觸控面板,其特徵在於,該基板具有一基板表面,該觸 控感應結構及該遮蔽層形成於該基板表面,各該些訊號線的一端電性連接對應的該感應單 元,各該些訊號線的另一端延伸至與該遮蔽層重疊。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容式觸控面板,其特徵在於,該觸控感應結構包括一感應層,設有複數第一感應單元以及第二感應單元,各第一感應單元沿一第一方向 形成於該基板感測區內,而各第二感應單元沿一第二方向形成於該基板感測區內;一結構層,設有複數第一連接線以及遮蔽層,各第一連接線設於該感測區內,並電性連 接該些第一感應單元中相鄰二者,而該遮蔽層則設於非感測區內;一第一絕緣層,該第一絕緣層覆蓋各該些第一連接線的一部份,以及覆蓋於該遮蔽層上;金屬層,設有複數第二連接線,各第二連接線設於該感測區內,該些第二連接線之一跨 過該第一絕緣層並電性連接該些第二感應單元中相鄰二者。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容式觸控面板,其特徵在於,該第一連接線及該遮蔽層的材 質相同。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容式觸控面板,其特徵在於,該第一絕緣層並具有露出該遮 蔽層的一接地開孔,且該接地開孔內並進一步設有一接地線,該接地線電性連接該遮蔽層與一接地端。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容式觸控面板,其特徵在於,該接地線與該遮蔽層重疊。
9.如權利要求1、2、3或5所述的電容式觸控面板,其特徵在於,設有第二絕緣層,該第 二絕緣層覆蓋該觸控感應結構以及遮蔽層。
10.如權利要求1、2、3或5所述的電容式觸控面板,其特徵在於,該遮蔽層的材質為金 屬或導電材質。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電容式觸控面板,電容式觸控面板包括一基板、一觸控感應結構及一遮蔽層,該觸控感應結構形成於基板且至少包括數條訊號線,該些訊號線用以傳輸一觸控訊號,而該遮蔽層形成於基板的邊緣,該遮蔽層用以遮蔽訊號線。
文檔編號G06F3/044GK201654748SQ20102017154
公開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23日 優先權日2010年4月23日
發明者周禕平, 張原彰, 鍾金謀 申請人:新應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