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圖生孩子,北京遇上西雅圖生孩子
2023-04-01 22:01:04 1
西雅圖生孩子,北京遇上西雅圖生孩子
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詳細描寫文佳佳在美國如何過海關、如何在Frank的幫助下尋找月子中心安頓下來生活並在華人醫生的幫助下順利生下孩 子,這是國內電影首次將赴美生子題材搬上銀幕,迎來了不少有赴美生子念頭觀眾的關注和效仿,甚至有影迷把《北京遇上西雅圖》看作是國人赴美生子的紀錄片, 可見這部電影確實是引爆了新一輪的赴美生子熱潮。據全美母嬰管理協會2013年9月的《全美月子中心行業白皮書暨美國月子中心產業發展調研報告》顯 示:2008年,內地赴美生子的人數大概只有4200人, 2012年赴美生子數已接近一萬人,2014年預計估計到達三萬人。[1]在這個赴美生子產業蓬勃發展的時候,到底是什麼推動了這個產業鏈的興起和發展, 越來越多的中國孕婦在語言不通的異國他鄉是怎樣生活並順利完成生子的過程,在《北京遇上西雅圖》這部被國人稱作為赴美生子的紀錄片裡,觀眾不難看出對英語 一竅不通的文佳佳從走出海關到最後離開美國,一直都在華人的圈子裡生活,司機Frank和月子中心黃太以及華人唐醫生等在美的華人移民分別幫助她解決了在 美整個過程中的住宿、交通和就醫問題,沒有他們的積極介入,對文佳佳來說要在美國完成生子的任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通過分析該部電影的主要情節和人物,本 文提出近幾年赴美生子產業的蓬勃發展和美國當地華人移民積極介入和推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一、赴美生子產業的興起
1868年,美國憲法第十四條修正案通過,修正案的第一款規定:凡在美國出生或歸化美國的人,均為合眾國和他們所居住州的公民。這條當初為解決黑人 奴隸的美國公民身份問題而通過的一條修正案,卻在二百多年後的今天為國人赴美生子找到了合法的理由。2006年4月,美國駐華使館宣布中國公民個人從此可 以以旅遊為目的申請赴美籤證,每次入境最長可以有六個月的停留期。 2014年11月10日在北京參加2014年APEC會議的美國總統歐巴馬宣布了對華籤證新措施:從2014年11月12日起中國公民赴美商務旅遊籤證的 有限期延長為十年。這些政策更是為赴美生子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從2006年4月美國開放對華個人旅遊籤證後陸續開始有中國內地的孕婦走上赴美生子的路,不 過那時更多的內地孕婦首先的境外生子地是香港,但隨著2012年對雙非孕婦(夫妻雙方均非香港永久居民)赴港生子現象的打擊力度加大,赴港生子的熱潮 逐漸落幕,赴美生子的孕婦數量逐年增多。同時國內赴美生子的中介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地大量出現,他們打著諸如:給我10萬,還你一個價值980萬的美國寶 寶 甚至是美國生寶寶,投資回報率超過搶銀行之類的誇張廣告,大肆宣傳赴美生子的各種利好,在全國上下掀起了赴美生子的強大熱潮,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年輕父 母們不惜投資重金,漂洋過海到大洋彼岸的美國去生下他們的寶寶。2013年3月份隨著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在全國熱播,劇中人物文佳佳去美國西雅圖生子 的故事更是點燃眾多普通白領階層的國人赴美生子的熱情。2013年以前,赴美生子的群體主要是來自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大城市資產富裕的政商名流等家庭,到 2013年以後赴美生子的地域開始從大城市往全國二三線城市蔓延,赴美生子的人群也開始湧了收入背景良好的白領和工薪階層,其中包括外企主管、醫生、律師 和教師等。[2]就像電影中的文佳佳一樣,作為一個單身未婚媽媽懷裡揣著生個美寶的美國夢想不辭辛勞地來到語言和文化都極為陌生的大洋彼岸。
廣告的宣傳如此誘人,電影中的文佳佳美國生子生活也是如此的輕鬆美好,然而真實的赴美生子之路從申請赴美籤證開始就充滿了很多的艱辛和意外。從喬裝打扮 矇混過了海關,再到美國土地上解決住宿、交通和就醫生子等諸多問題,沒有當地華人移民各個方面的積極介入和推動,對於美國文化和語言了解甚少的孕婦而言要 順利完成赴美生子的過程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