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兩歲半寶寶發燒多長時間自愈(2歲寶寶發燒離世)

2023-08-10 23:14:08

發了一場燒,2歲的孩子,沒了。

前幾天刷到一條新聞,緊張的心都跟著揪起來了!

浙江省永嘉縣一個2歲的孩子凌晨突發高燒,奶奶照顧了一個晚上,凌晨孩子體溫突然飆升,臉色發黑,口吐白沫,身體開始抽搐。

被嚇壞的奶奶聽到孩子喉嚨「哦哦」的聲音,怕抽搐的孩子嗓子被痰卡住了,想起了一個治療抽筋的土辦法「摳喉嚨」,也是一時情急,她就把手直接伸到孩子嘴裡摳他的喉嚨。

孩子身體僵硬的掙扎了五六分鐘,情況一直沒有好轉,等到救護車到的時候,孩子搶救了一個多小時,最終無死亡。

網友氣憤的評論「殺死孩子的不是發燒,是這些治療發燒的土辦法啊!」

主治醫生在接受採訪時說「這已經不是第一例了,之前也有人用了土辦法為孩子治療驚厥,結果引發危險導致孩子死亡。更為誇張的是,有些『土方』還用上了灌水、灌油」!」

不想指責那個可憐的奶奶,遇到孩子高熱抽搐,沒有家長能穩得住不驚慌。

發燒是孩子的常見病,燒到高熱驚厥的孩子不多,但每個經歷過孩子高熱驚厥的媽,一定都心有餘悸。

還記得後臺有個留言說「兒子高熱驚厥那天,我覺得這輩子遇到的最大的坎兒,就是當時當刻了。」

作為與發燒只有一步之遙的惡魔,高熱驚厥有多可怕?沒經歷過的人可能真心沒法體會。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高熱驚厥。

說一個我親身經歷的事兒,我也是從那次以後才開始重視高熱驚厥的。

有一次帶著發燒的小包去醫院看病,看到一個媽媽,大冬天穿著一層薄薄的睡衣和拖鞋,和老公一起撐著懷裡的孩子,一邊喊著「大夫,快救救我孩子!」,一邊風一樣的衝進急診室。

路過我的時候,我看到那個孩子臉居然是灰色的,渾身都在抽搐,嘴巴緊咬,看得我一下子心就揪起來了。

後來,孩子被送進急診,那個媽媽跟老公都在門口等,仔細看我才發現,她的手一直在流血,看那個傷口的樣子,應該是怕孩子抽搐的時候咬到自己,就把手塞給孩子咬的吧。

老公讓她去包紮一下,她理都不理,一直死死盯著診室的門口,動也不動。

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到高熱驚厥的孩子和家長,坦率的說,換成是我,那個場景,真不知道會怎麼樣。

面對這種突發情況,如果不了解高熱驚厥的護理常識,後果也許會更嚴重,所以今天,就給妞們科普一下高熱驚厥需要注意的常識。

小時候常聽老人們經常說發燒會把孩子燒傻,其實就是因為發燒溫度過高導致的抽搐,俗稱 「燒抽風」了。

發燒引起的抽搐在醫學上有個專有名詞,就是--高熱驚厥,也叫熱性驚厥。

高熱驚厥是小兒最常見的急性驚厥,兒童期患病率在2%-5%,18-22月齡是發病高峰期。

高熱驚厥的觸發條件就是:體溫驟升!

最常見的誘因是呼吸道感染,這跟小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有關,如果孩子已經持續性發燒3-5天,或者反覆發燒,就有可能觸發高熱驚厥。

發作時孩子體溫往往會迅速躥升到39℃以上,也有體溫不是很高(低於38℃)的情況下就發生驚厥的孩子,這樣的孩子以後復發的危險會大大增加。

高熱驚厥分為單純型和複雜型兩型,單純性高熱驚厥恢復很快,也不會對大腦造成什麼影響。

驚厥時間過長或反覆多次發作,才有可能致使腦細胞發生缺氧性損傷,且有可能發展為繼發性癲癇。

一般孩子高熱驚厥後,都需要做一個腦電波檢查,醫生會判斷驚厥的類型。

另外,95%-98%的高熱驚厥的孩子並不會病情惡化,6歲以後高熱驚厥的現象會隨著神經系統的發育完善而停止。

據調查,首次高熱驚厥後,約有30%-40%孩子可能再次發作,75%會發生在首次發作的1年以內,90%在2年以內,復發次數越多,癲癇發病率越高,引起腦損傷的可能性越大。

所以,有過高熱驚厥史的寶寶,醫生都會建議如果再度發燒,一定一定一定要及時控制住體溫,避免高熱再次引發驚厥。

一般的高熱驚厥都會自行恢復,為了以防萬一,這些高熱驚厥的護理常識,妞們一定要收藏起來!

孩子抽搐的時候,四肢會扭曲,場面可以想像,當媽的一定看著很難過,忍不住想讓孩子的手腳舒緩開來,但這是不對的,稍有不慎就會有骨折的風險。

這個時候最應該做的,就是讓孩子保持側臥,清除周圍可能會傷害孩子的物品,防止磕碰或擦傷,讓孩子自行緩解一會兒,我知道很難,但為了孩子的安全,只能這樣做。

將孩子的頭部轉向一側,以防發生反流,引起誤吸。一定要隨時觀察孩子的臉色,如果孩子臉色青紫,就證明孩子已經缺氧了,要及時供給氧氣,必要時人工呼吸也是可以的。

如果孩子的嘴巴還沒有緊閉,那就在孩子的上下唇之間墊一個毛巾,避免他咬傷自己的舌頭,如果已經不具備條件了,千萬不要強硬掰開孩子的嘴巴。

高燒引起抽搐後1-2個小時內可能還會再次出現,孩子舒緩後需要繼續物理降溫,注意保持散熱,不要穿的過多,也不要餵食任何東西,包括藥,馬上到醫院就診。

高熱驚厥與發燒只有一步之遙,很多時候都沒有辦法提前預防,但大多數都會自行恢復,妞們大可不必過於擔心。

但如果孩子反覆發燒或者高燒不退,就要特殊注意,及時降溫,及時就醫。

(扒到了護理高熱驚厥的視頻,妞們收藏起來慢慢看吧)

孩子一場病,媽媽半條命。

那個小小的人兒,每一點病痛,都能成千上萬倍的疼在當媽的身上。

他能夠健康平安的長大是每個當媽媽最大的心願,但有時意外卻不在我們掌控之中。

希望妞們能記住文章中說的幾個重點,但我更希望妞們這輩子都用不上。

,
同类文章
2022年虎年寶寶五行取名(2022年虎年出生的寶寶名字)

2022年虎年寶寶五行取名(2022年虎年出生的寶寶名字)

2022年虎年寶寶五行取名?崢:將「崢」字作為虎寶寶取名用字,可彰顯其大氣豪邁之感,並且寓指男孩可以英勇無畏,有一夫當關的品質且「崢」字帶有「山」字根,是2022屬虎男孩最佳字,寓意虎在山中自由的休息,順應了虎的習性,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於2022年虎年寶寶五行取名?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
uff收益怎麼樣(新晉奶爸為寶寶在穹頂之下創造一片淨土)

uff收益怎麼樣(新晉奶爸為寶寶在穹頂之下創造一片淨土)

作者:蛋蛋的淡 樓主2014年3月和老鄉LD結婚後,辛勤耕耘一年無果,壓力山大。終於在15年3月和LD一起去省婦幼檢查不孕不育。沒想到醫生突然告知,樓主晉升爸爸了!喜從天降後就著手為LD保胎。 無奈雙方父母都在老家還沒退休(那時生娃都早),樓主上班又無法照顧,遂讓LD請了長病假回老家休養
寶寶睡覺資勢大全(寶寶睡覺時最常見的8個錯誤做法)

寶寶睡覺資勢大全(寶寶睡覺時最常見的8個錯誤做法)

人的一生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而寶寶的睡眠時間更長,一天超過一半的時間都在睡覺。所以,家長們一定要關注孩子的睡眠安全。 我們今天整理了8個孩子睡眠方面家長們最容易犯的錯誤,要注意避開。 問題1:孩子可以和父母睡一張床嗎? 不建議同睡一張床。 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小
異地懷孕的概率(別人懷孕我懷葡萄)

異地懷孕的概率(別人懷孕我懷葡萄)

葡萄胎,就是胚胎的滋養層細胞異常增生,並長成一連串水泡,看起來頗似葡萄。命名是有些隨意,但非常形象。 大部分葡萄胎患者會在停經後8-12周時發生陰道出血,這時,要先去醫院驗血HCG和B超,等待檢查 葡萄胎一經確診,就需要住院清宮,至少等血HCG陰性半年後,才能再次懷孕,這
孩子打呼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小孩打呼嚕是何原因)

孩子打呼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小孩打呼嚕是何原因)

經常有家長說,孩子「打呼嚕」是最近幾天的事,不但睡覺時「打呼嚕」,就是醒後也要張著口喘氣。嬰幼兒時期的孩子睡覺時「打呼嚕」或是醒後張著口喘氣都是不正常的,應引起家長足夠的重視。 不論是小孩子還是成人,在未患任何疾病的情況下,呼吸都是通過鼻腔來完成的,是不需要張口的,呼吸是在不知不覺中進行
寶寶哭鬧如何安撫停哭(寶寶哭個不停怎麼辦)

寶寶哭鬧如何安撫停哭(寶寶哭個不停怎麼辦)

寶寶哭個不停怎麼辦?情緒安撫5s法,嬰兒有安全感,自然不哭不鬧 寶寶餓了,哭! 寶寶冷了,哭! 寶寶尿了,哭! 寶寶不舒服,還是哭! 不滿三個月的寶寶好像除了睡和吃之外,就只有哭這件事了。寶寶哭了之後,我們是應該安撫,還是放任不管呢?其實,大多數新生兒的哭鬧和生理需求有關,只有
寶寶需要坐安全座椅嗎(寶寶要坐安全座椅嗎)

寶寶需要坐安全座椅嗎(寶寶要坐安全座椅嗎)

文/徐芳老師 圖/網絡 前兩天看到小視頻,引發了很多人的討論,說的是有個警察在檢查的時候剛好攔下了一輛車,然後副駕駛就有一個孩子乖乖地繫著安全帶。還自己在說要繫上安全帶,警察就覺得很奇怪,一般的孩子都不會這麼乖,孩子說,不系安全帶就會像這個IPAD一樣,說著給警察叔叔看一個裂了一大片的I
寶寶溼疹與寶媽的飲食有關係嗎(寶寶溼疹和遺傳有關係)

寶寶溼疹與寶媽的飲食有關係嗎(寶寶溼疹和遺傳有關係)

導語:每年的9月和到第二年5月,很多家長開始不淡定了,因為孩子的溼疹反反覆覆,搞得家長那是手腳無措。 溼疹是什麼? 溼疹確實是一種病因相對比較複雜的皮膚炎症,甚至有些家長還不知道孩子為什麼得溼疹,隨著孩子慢慢的長大,溼疹就自己好了。 5個月的香香臉上這段時間長很多紅色的突出的疹子,而且
什麼辦法能緩解孕期恥骨痛(恥骨痛是怎麼回事)

什麼辦法能緩解孕期恥骨痛(恥骨痛是怎麼回事)

恥骨位於大腿根部和小腹的交界處,是骨盆前方的兩塊骨頭,這兩塊骨頭在日常中少被提及,因而多數人對其了解較少,但女性朋友對其應該並不陌生,特別是懷孕過的女性,對恥骨應該了解不少。因為部分女性在妊娠期間會出現恥骨痛,那麼恥骨痛是怎麼回事?什麼因素能誘發恥骨疼痛? 恥骨痛是什麼原因? 一、妊
孩子怎麼看懂英語字母(幾個容易讀錯的字母)

孩子怎麼看懂英語字母(幾個容易讀錯的字母)

(音頻錄製:CiCi,這期聽音頻更有收穫哦) 字母是學習英語的開始,漫長的歲月中差不多都融進我們的血液了。三歲的小朋友,26個字母眼睛都不眨就能背出來。 正是因為這種熟悉,我們對字母視若當然,絲毫不覺得讀字母會出什麼差錯。但是,由於中英文的發音習慣不同,我們在讀字母的時候,真的會一不小心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