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噴發動機-流體壓力傳動馬達的製作方法
2023-08-10 18:25:11
專利名稱:碟噴發動機-流體壓力傳動馬達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全新的能量轉換方式。現有技術大都為活塞式能量轉換方式已沿用一百多年,在製造技術上工藝複雜,轉速低,燃燒不充分,熱能損耗大,保養周期短,等等。
圖1為側視剖面圖。圖2為府視剖面圖。
下面將按上述附圖對本發明之實施例作如下描述本發動機採用反衝運動方式進行能量轉換,其燃燒方法為直燃,燃油與空氣混合後經過高壓之後,由噴油管(35)(26)打入內層燃燒碟(11)經電極(19)打火之後,即進入連續燃燒狀態,產生高溫、高壓後,從噴火管(13)噴出,噴打在固定的噴座齒上(16)產生推力。由於噴火管(13)與環形噴座齒(16)有一定角度,固可以使整個內兩層轉碟連續旋轉。之所以要設置噴座齒是為了增大磨擦力,噴座與噴火管頭部,間隙越小反作用力越大。噴火管與噴座齒之間旋向角度越小反作力越大。冷卻系統則由發動機帶動水泵(圖上未示),從上部進水口(2)噴入進入中層冷卻碟(9)對整個燃燒蝶(11)實施降溫,然後隨同高溫氣體一同噴打在噴座齒上,從上下兩個排水氣口(6)(20)回流入水箱之中,經氣水自然分離之後完成冷卻循環,廢氣則由水箱上部,帶擋水網的排氣管(圖上未示)排出。其中流入下排水口的水,一部分受長方形水扇葉(37)的作用,從下長方補水孔(38)流入,對燃燒碟下半部,實施降溫。設計長方形水扇葉和補水孔,是因為水在碟內,受離心作用,下半部難以降溫。其它系統如高壓泵及空氣進氣系統以現有技術即可替代,無需另外製作。
本發明特點是非鑄造性,可供選擇材料多,製作工藝簡單,使用中,燃燒充分,潤滑點少,磨損率小,保養周期長,易更換,熱彭脹具有自由空間,轉速高,長時間運轉熱能損耗小,燃料兼容,無論氣體燃料,還是液體燃料,均可使用,實現了環保自動升級。
流體壓力傳動馬達即去掉中間燃燒蝶(11)(13)噴油管封死,進水管(2)改進高壓油或高壓氣體即可。與碟噴發動機相較,在結構上和運轉機理上大至相同。唯一區別就在於用途各異,發動機是主動作功,流壓馬達則受力作功。
結構說明(1)上部進水管固(21)平底推力軸承定支架 (22)旋座碟固定支(2)進水管 架(3)進水管法蘭 (23)下旋座軸承固(4)反旋螺母圈 定法蘭(5)平底推力軸承(24)平底推力軸承(6)上排水氣孔 (25)正旋螺母圈(7)平底推力軸承(26)瓷質噴油管(8)旋座碟 (27)螺紋(9)冷卻碟 (28)導線(10)上水扇葉 (29)傳動齒輪(11)燃燒碟 (30)進油管固定法(12)噴水管 蘭(13)噴火管 (31)環形銅片(14)旋座法蘭 (32)瓷質法蘭(15)旋座法蘭孔 (33)進油管下固定(16)噴座齒 法蘭(17)噴油管 (34)螺紋(18)冷卻管 (35)非轉動噴油管(19)電點火針 (36)固定螺母(20)下排水口 (37)長方形水扇葉(38)長方形補水孔
權利要求
1.碟形結構,內外三層,內兩層同時旋轉,是本發明的特徵之一。
2.帶有噴座齒的反衝運動方式是本設計的特徵之二。
3.流體壓力傳動馬達與碟噴發動機,在結構上與作用原理上大至相同,但各自用途不同。
全文摘要
一種依靠反衝運動方式的碟形發動機。
文檔編號F01C1/04GK1313455SQ0010248
公開日2001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00年3月13日 優先權日2000年3月13日
發明者潘成旭 申請人:潘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