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脹管機微機控制儀的製作方法
2023-08-11 08:09:16 1
專利名稱:電動脹管機微機控制儀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動工具,更具體地涉及電動脹管機的控制裝置。
電動脹管機是熱交換器製造、安裝中緊固管子和管板,使之密封的工具,廣泛使用於鍋爐、石油化工交換器、冷凝器的製造、安裝和維修工作中,對管子的材質、管徑大小和管壁厚薄有良好的適應性。電動脹管機通常與電動脹管機控制儀配合使用。電動脹管機和目前使用的電動脹管機控制儀的詳細構成可參閱例如電機工程手冊第六卷第36篇及蘇州電動工具廠電動脹管機的產品說明書。其簡單工作過程是先在待安裝管板上鑽一比安裝的管子外徑略大的孔,管子穿過該孔,然後電動脹管機的脹管器插入管內並對安裝的管子進行脹管,脹管時,電動脹管機內的電機正轉,使輸出軸旋轉,輸出軸的旋轉又帶動脹管器的脹杆迴轉,脹杆為錐形,它使與其接觸的滾柱作反向迴轉並作徑向擴張,從而轆壓管壁使其塑性變形,並使管板產生彈性變形,此變形達到一定程度後令電機反轉退出脹管器,由於管子的塑性變形及管板的彈性回縮,使管子與管板緊密結合。
電動脹管機由電動脹管機控制儀控制,控制儀控制脹管機工作方式、脹管率及工作程序,電動脹管機的工作方式分為「手動」和「自動」兩種,「手動」方式就是通過按動脹管機手柄上的三隻按鈕「脹管」、「退出」、「停止」來控制脹管機動作。「自動」方式就是按下「脹管」按鈕後脹管機自動按程序進行脹管直至結束。
目前使用的電動脹管機控制儀在啟動脹管機後用一個光敏電流表檢測脹管機電機工作電流,當電流達到電流表上預置值時,表內線圈上的遮光片隨指針偏移至光源與光敏管之間,將光路切斷,再通過電路切斷電機電流使電機停止,經2秒左右的時間間隔,電機反轉5-8秒後自動停機,電機從正轉至反轉中間2秒鐘的停頓是為了讓操作者做好準備,因為反轉時手柄將承受反方向的扭矩。由於脹管機輸出扭矩與電機電流成正比,因此調整電機電流的預置值即可調節脹管機的脹管率。
從上述的簡要工作過程可知脹管時管子的脹管率必須選擇適當,如果脹管率太小(欠脹),則管子和管板結合不緊會在使用時產生漏氣和漏水;如果脹管率太大(過脹),則使管板形成塑性變形,造成應力分布不均勻,同時管子變形太大而使管板在與管子結合處強度降低。為了取得合適的脹管率,通常在正式脹管前進行試脹,即在與待安裝的管板同樣厚度和材質的材料上選擇脹管率的最佳值,然後以該脹管率在正式安裝時進行脹管。
通過多年使用,現有的脹管機控制儀暴露了許多不足之處首先是脹管率控制精度不高,電流表顯示的是模擬量,預置值控制是通過電流表指針偏移切斷光敏電路的光路從而達到控制的目的。這種預置及控制方法其準確度和精確度都不高,尤其當負載輕時,例如脹孔徑小的管子時,由於所需扭矩較小所以預置電流值也較小,在脹管機啟動後,由於電錶指針的慣性作用,常發生指針開始偏轉就一下子衝到預置值,造成誤動作。由於脹管率控制精度差,即使試脹時取得了脹管率的最佳值,在正式安裝時仍難保證每次脹管時的脹管率與該最佳值相符,因而影響施工質量。
其次是現有控制儀的參數選擇及控制功能不能滿足使用要求。例如,自動方式工作時,反轉時間調節範圍窄,僅為5-8秒,實際使用要求達到1-9秒,且現在使用電位器調節該時間,時間指示不直觀。由於RC延時電路受溫度等參數的影響較大,故延時時間重複性也差。又如,在脹管時若遇緊急情況而按「停止」按鈕時,儘管電機瞬時停機,但2秒後電機會突然反轉,這對沒有握緊脹管機手柄的操作者來說十分危險,手柄反轉時擊打操作者頭部和人體其它部位的事常有發生,甚至引起嚴重工傷事故。同樣,在電機反轉退出時,若按「停止」按鈕,電機雖停一下,但鬆開按鈕後,電機仍會繼續反轉,直到預定的後退時間結束,這些都給操作者帶來很大不便。
再者,現有脹管機控制儀採用分立元件,電路中用四隻繼電器,整機布線很多,故障率較高。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控制精度高、功能完備、使用安全可靠的電動脹管機控制儀。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用數字電流表代替原有的指針式電流表來檢測電機電流,並用微機系統來完成電機實測電流與預置的電機限定電流的比較功能和電動脹管機的控制功能。為了直觀顯示電動脹管機的工作狀態,控制儀還包括指示裝置。
由於用數字電流表取代了指針式電流表,因而電流檢測精度大為提高,而且克服了指針的擺動慣性所帶來的誤動作。微機系統可以使電流比較更為精確而且對電動脹管機的控制功能更為完備。顯然,由於控制參數諸如電機脹管時的限定電流,反轉時間,正、反轉之間的停頓時間均可預置,因而對電動脹管機工作控制的修改極為方便。再者,由於控制儀的整機布線減少,設備的可靠性明顯提高。因而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控制儀克服了現有技術的缺陷,顯著提高了電動脹管機控制儀的性能。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控制儀的系統示意圖。
圖2、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電源裝置、第一控制裝置、指示裝置和電流檢測、轉換、顯示裝置的電原理圖。
圖4、圖5是實施例的第二控制裝置的電原理圖。
圖6是實施例工作流程框圖圖7是控制儀正視圖。
圖8是控制儀俯視圖。
現結合附圖敘述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最佳實施例,這種敘述有助於對本實用新型的理解,但不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
參見
圖1,(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控制儀。其中,電流檢測、轉換、顯示裝置(5)檢測電動脹管機電機(8)的工作電流並把該電流值轉換成相應數字代碼輸出到第二控制裝置(3),電動脹管機上的按鈕裝置(2)的狀態也輸送到第二控制裝置,第二控制裝置(3)在電動脹管機動作前已預置了電機脹管時的限定電流,電機反轉時間和電機由正轉至反轉之間的停頓時間等工作參數。依據所述的預置參數,按鈕裝置(2)的狀態和電流檢測、轉換、顯示裝置(5)實測的電機工作電流,第二控制裝置(3)進行比較和判斷,並控制第一控制裝置(4),通過第一控制裝置完成對電機(8)動作的控制。指示裝置(7)用於指示第一控制裝置(4)的動作也即指示電動脹管機的工作狀態。直流電源裝置(6)向控制儀各部分供電。利用脹管機的按鈕裝置(2)向第二控制裝置輸入操作命令是出於使用方便的考慮,實際上按鈕裝置也可以設置在控制儀內。
參見圖2,(6)為直流電源裝置,變壓器B1次級三組交流電經整流、濾波後,由三端穩壓集成電路穩壓後分別輸出+5伏、-5伏、+12伏三組直流電壓,其中+5伏向控制儀各部分晶片及電晶體供電,此外,+5伏還接到電動脹管機的按鈕裝置(2)及「手動/自動」開關(93)。-5伏和+5伏同時向電流檢測、轉換、顯示裝置(5)的運放A1供電。+12伏接到第一控制裝置(4)的繼電器單元(4-1)和指示裝置(7),用於向繼電器供電。交流輸入端的L1、L2、C1-C4構成低通濾波器,用於濾除由電網進來的幹擾。三相交流電A、B、C經漏電保護開關(15)向直流電源裝置(6)供電,並經第一控制裝置(4)的交流接觸器觸點單元(4-3)向電動脹管機電機(8)供電,漏電保護開關(15)起人身保護作用,當設備由於漏電而危及安全時能及時切斷電源。交流電壓表(16)指示輸入交流電的線電壓。
電動脹管機的按鈕裝置(2)包括AN1、AN2、AN3三個按鈕,按鈕一端並聯後接到+5伏電源,另一端分別接到第二控制裝置(3)的PB0′、PB1′、PB2′,當按某一按鈕時,其相應端就因輸入+5伏而變為「1」。
第一控制裝置(4)包括繼電器單元(4-1)、交流接觸器單元(4-2)和交流接觸器觸點單元(4-3)。其中(4-1)的繼電器J1、J2一端並聯後接到+12伏電源,另一端分別連到第二控制裝置(3)的PB5′、PB6′。當繼電器J1受第二控制裝置(3)控制而通電時,則交流接觸器單元(4-2)的常開觸點J1閉合,交流接觸器ZC通電,因而交流接觸器觸點單元(4-3)的觸點ZC閉合,電機(8)開始正轉,同時指示裝置(7)的輔助觸點ZC閉合,綠色發光二極體D19亮,指示電動脹管機處於「脹管」狀態。同樣,當繼電器J2通電時,則電機(8)反轉,黃色發光二極體D20亮,指示電動脹管機處於「退出」狀態。指示裝置(7)的「待命」指示燈D23受第二控制裝置控制,以顯示脹管機「待命」狀態。
在電流檢測、轉換、顯示裝置(5)的檢測單元(5-1)中,電流互感器LH從脹管機電機(8)的工作電流中感應出一定比例的電流,該電流在可變電阻W1和電阻R1上形成壓降,該交流壓降經運放A1隔離和二極體D21、D22整流後在C17上形成直流電壓,C17上的直流電壓輸到電流檢測、轉換、顯示裝置(5)的A/D轉換單元(5-2)。
參見圖3,圖3是電流檢測、轉換、顯示裝置(5)的A/D轉換單元(5-2)。由檢測單元(5-1)輸入的直流電壓加到A/D轉換晶片IC1的輸入端,IC1把輸入電壓轉換成三位精度的BCD碼,IC1的輸出(2、1、15、16端)連到第二控制裝置(3)的PIO1晶片,由第二控制裝置把這個與電機(8)工作電流成正比的輸出電壓與預置的參數作比較。IC1的輸出同時連到BCD碼至7段解碼器/驅動器IC2的輸入端,IC2把輸入的BCD碼變換成7段筆劃在發光二極體顯示器(20)上顯示,發光二極體顯示器(20)接成共陽極形式。IC1的「HOLD」端是一個控制端,當該端懸空時,IC1正常工作,當該端為+5伏時,IC1的轉換值鎖定,該端同樣受第二控制裝置(3)的控制。IC1的5、3、4端分別是個位,十位和百位的選通線,它說明當前IC1輸出BCD碼的數位,這三位選通信號電平分別經BG3、BG2、BG1反相後送到第二控制裝置(3)的PIO1。本實施例中,A/D轉換單元採用成品UP313數字電壓表,IC1為MAX7130晶片,IC2為74LS47晶片。
圖4、圖5是第二控制裝置(3)的電原理圖,第二控制裝置由CPU(28)、存儲單元(29)、接口單元(32)及其它輔助電路組成。
參見圖4,中央處理器單元CPU(28)是第二控制裝置(3)的核心,CPU採用Z80晶片,程序存放在存儲單元(29)中,本實施例中存儲單元採用4K內存量的EPROM2732晶片,CPU通過接口單元(32)與外設聯繫,接口單元包括並行接口晶片PIO1(33)和PIO2(34)。包括有電晶體BG6和反相器的復位電路(30)連到CPU的RESET端,其作用是加電時使CPU復位,斷電時CPU快速停止工作。時鐘電路(31)產生1.9968MHz的時鐘脈衝,CPU和PIO都在該時鐘脈衝作用下同步工作。第二控制裝置沒有使用隨機存儲器RAM,所有的數據處理均在CPU的內部寄存器中進行,有利於提高控制儀的抗幹擾性能。顯然,存儲單元也可採用ROM或RAM,ROM,EPROM的組合。
參見圖5,接口單元(32)的二片PIO晶片工作在方式三,除PIO2口B的PB4-PB7為輸出外,其餘均為輸入PIO1 A口的PA0-PA3為A/D轉換單元(5-2)的代表電機實測電流值的BCD碼輸入;PA4-PA6分別是A/D轉換單元的A/D轉換的個位、十位和百位的選通線輸入;PA7是手動/自動開關(93)狀態輸入,「0」為手動,「1」為自動。PIO1 B口的PB0-PB3是電機反轉時間代碼輸入,該時間由撥盤開關(沒圖示)設置;PB4-PB7是預置的電機脹管限定電流個位代碼輸入。PIO2 A口的PA0-PA3和PA4-PB7分別是預置的電機脹管限定電流十位和百位代碼輸入,電機脹管限定電流由撥盤開關(沒圖示)預置。手動/自動方式開關和預置電流值及時間的撥盤開關組成輸入單元(37)。與PIO2 B口相應的PB0′-PB2′分別是脹管(正轉)按鈕AN1、退出(反轉)按鈕AN2和停止按鈕AN3的狀態輸入,這三個按鈕均位於電動脹管機的按鈕裝置(2)內。PB3′備用。為了提高抗幹擾能力,這些按鈕狀態均經過光電隔離耦合再輸入PIO2,當按鈕按下時,PIO2 B口相應的輸入位即為「0」。PB4′連至待命指示燈「-」端,當該位為「0」時,待命指示燈亮(待命指示燈「+」端接電源+5伏)。PB5′是電機正轉驅動輸出,當PIO2的PB5為「1」時,BG10導通,從而第一控制裝置的繼電器單元(4-1)的J1通電使電機(8)正轉並且指示燈D19亮。PB6′是電機反轉驅動輸出,當PIO2的PB6為「1」時,通過與上述相似的過程,電機(8)反轉,指示燈D20亮。PB7是電機電流A/D轉換單元工作或鎖定控制輸出,該位為「0」時,BG8導通,BG8集電極輸出+5伏至電流檢測、轉換、顯示裝置(5)IC1的「HOLD」端,使A/D轉換鎖定,反之,該位為「1」則BG8截止,「HOLD」端懸空,A/D轉換正常工作。A/D轉換的鎖定功能是便於操作時對電機工作電流的觀察或記錄。
圖6是控制儀工作流程框圖,參見圖6,通電後CPU自動指向首地址0000H,(40)為流程啟動,然後執行(41),PIO2口B位控方式,A/D轉換鎖定,電機驅動停止,待命燈滅。(42)調用延時程序延時2秒,在延時期間A/D轉換鎖定,在每次操作過程結束,延時程序均被運行,主要是便於觀察A/D轉換的數字讀數。(43)設置PIO工作方式,二片PIO均為位控方式,除PIO2口B的PB4-PB7為輸出外,其餘均為輸入,中斷禁止。(44),PIO2的PB4=「0」,待命燈亮,表示控制儀已準備好,可以進行操作。然後在PIO2口B的PB0-PB2輸入按鈕狀態,(45)、(46)、(47)分別判別按鈕狀態,若三隻按鈕都沒有按下,則流程返回(43),重新對PIO進行初始化,這樣能及時糾正在強幹擾下PIO可能出現的錯誤。
對應三個按鈕的流程分枝如下若有「停止」按鈕按下,(45)判定「是」,則(48),A/D轉換鎖定,電機驅動停止,即二隻交流接觸器ZC、NC斷電,其主觸點斷開,電機停轉,「待命」燈滅,流程回到(41)。由流程可見,三個按鈕中「停止」按鈕的優先級別最高。
若有「正轉」按鈕按下,(46)判定「是」,則(49)判別「手動/自動」方式開關的狀態,如是「手動」方式,則執行(50),使電機正轉,即開始脹管,「脹管」燈亮,「待命」燈滅,A/D開始轉換,電機工作的實測電流由數字顯示。然後(51)、(52)、(53)反覆輸入按鈕狀態並加以判斷,一旦有「停止」或「反轉」按鈕按下,(52)或(53)判定「是」,則流程返回(48)即執行「停止」按鈕的流程;如是「自動」方式,則執行(55),使電機正轉,即開始脹管,「脹管」燈亮,「待命」燈滅,A/D開始轉換。(56),延時1秒,目的是避開電機啟動電流的衝擊。(57),輸入A/D轉換後的數據,(58)輸入撥盤開關設定的電機脹管限定電流值,(59)再輸入按鈕狀態,(60)、(61)判別「停止」或「反轉」按鈕是否按下,若其中有任一按鈕按下,則流程返回(48)即進入「停止」部分,這樣可保證在工作流程的任何階段,「停止」按鈕始終有效。如「停止」、「反轉」按鈕均沒按,則(62),判別A/D轉換後的數值是否大於或等於撥盤開關預置的電機脹管限定電流值,如判定結果A/D轉換值小於設定值,則(63),再判別A/D轉換後的數值是否大於或等於電機最大允許電流值,該電機最大允許電流值是根據電機的極限工作電流,在程序中設定的。若(62)、(63)判定結果均為「否」,則流程返回(57)繼續輸入A/D轉換值。若(62)、(63)判定A/D轉換後的數值大於或等於撥盤開關預置的電機脹管限定電流值或電機最大允許電流值,則流程執行(64),停止驅動,電機停轉,A/D轉換鎖定,「脹管」燈滅。(65)延時1.5秒,這是因為電機在脹管結束後即將反轉退出,讓操作者作好準備。延時1.5秒後流程執行(66),再次判別「手動/自動」方式開關的狀態,若判定為「手動」狀態,則流程返回(48),即轉入「停止」部分,若判定為「自動」狀態,則流程進入(70),即進入自動反轉部分。因此,本控制儀允許在自動脹管的情況下,中途變更工作方式,提高了設備使用的靈活性。
若有「反轉」按鈕按下,則流程進入(70),判別工作方式是自動方式還是手動方式。如是自動方式,則(71),輸入延時時間撥盤開關設定的值,該值代表電機反轉的時間(秒),(72)判別該時間參數是否為0,若為0,表示不需要反轉,流程進入(48),即退出反轉狀態。若設定時間不為0,則(73),使電機反轉,「退出」燈亮,A/D轉換工作,「待命」燈滅,此時A/D轉換值代表反轉時電機的電流。(74)、、(75)、(76)分別判別是否有「停止」按鈕按下,是否有「正轉」按鈕按下,以及電機反轉時間是否與撥盤開關預置的時間相等,這三次判別若均不成立,則流程返回(74),繼續上述判別,直到其中一項滿足條件,此時流程返回(48),即退出反轉狀態。至此一次自動工作過程結束。若(70)判定是手動方式,則流程執行(77),使電機反轉,「退出」燈亮,「待命」燈滅,A/D轉換工作,此時A/D轉換值同樣代表反轉時電機的電流。接著(78),輸入按鈕狀態,(79)判別「停止」按鈕是否按下,如已按「停止」按鈕,則流程返回(48),即轉入「停止」部分,若沒按「停止」按鈕,則(80),判別「反轉」按鈕是否保持按下,若「反轉」按鈕已經鬆開,(80)判定為「否」,則(81),停止驅動,A/D轉換保持工作狀態,「退出」燈滅,「待命」燈立即亮。然後流程返回(43)重新進入工作狀態;如(80)判定為「是」,則表示「反轉」按鈕沒有鬆開,則流程返回「78」,繼續判別按紐狀態。可見,在「手動」工作方式下的「反轉」,實際處於「點動」狀態,即按下「反轉」按鈕,電機反轉,鬆開「反轉」按鈕,電機停轉,這種方式在實際使用時是比較方便的。
由上述工作流程可見,在本控制儀中,電動脹管機工作的任何階段,按「停止」按鈕或在操作中按錯了鈕,如在「正轉」時錯按了「反轉」按鈕、在「反轉」時錯按了「正轉」按鈕,電機均能停止,因而使用更為安全。
圖7是控制儀的正視圖,參見圖7,(16)是交流電壓表,用於顯示輸入控制儀的交流電電壓。(20)是電流檢測、轉換、顯示裝置的發光二極體數字顯示器。(90)是機箱。(91),(92)分別是預置電機脹管限定電流和脹管機退出時間的撥盤開關,撥盤開關共四隻,例如使用型號是KBP1-3的撥盤開關。(93)是「手動」、「自動」工作方式選擇開關。(94)是電源開關。(95)、(96)、(97)分別是「待命」、「脹管」、「退出」指示燈。
圖8是控制儀的俯視圖,參見圖8,(15)是漏電保護開關。(100)、(101)分別是與電動脹管機連接的電纜插座和三相電源插座。(102)、(103)是交流接觸器。(104)是電源變壓器。(105)是電源板,直流電源裝置組裝在該板上。(106)是組裝電流檢測、轉換、顯示裝置和第二控制裝置的電路板。(107)、(108)是繼電器。(109)是保險絲座。
控制儀在「自動」工作方式時,操作過程是1.將方式開關(93)置於「自動」。
2.將電動脹管機出來的8芯電纜插頭插入控制儀後的電纜插座(100)。
3.電源電纜接入電纜插座(101),然後接入三相電源。
4.撥盤開關(91)預置電機脹管限定電流值,如2.66(安培)。
5.撥盤開關(92)預置電機「退出」時間,如6(秒)。
6.電源開關(94)合上,2秒鐘後待命燈(95)亮,表示可以開始操作。
7.按脹管機手柄上的脹管按鈕AN1,電機正轉,「脹管」燈(96)亮,「待命」燈(95)滅,數字顯示器(20)顯示的電流值隨負載扭矩增大而升高,當顯示的電流值等於或大於置定值時,電機停止轉動,「脹管」燈(96)滅。
8.電機停轉時顯示值鎖定,電機停機1.5秒(該值在程序中預先設定),然後電機反轉,「退出」指示燈(97)亮,同時鎖定的顯示值釋放,脹管器逐步退出,當達到後退時間預定值時電機停止,「退出」指示燈滅。
9.2秒後,「待命」指示燈(95)亮,表示可以再次進行操作。
控制儀在「手動」工作方式時,操作過程是1.將方式開關(93)置於「手動」。
2.同「自動」方式時的2、3、6三步。
3.按脹管機手柄上的「脹管」按鈕AN1,電機正轉,「脹管」燈(96)亮,「待命」燈(95)滅,數字顯示器(20)顯示電機工作電流。
4.按脹管機手柄上的「停止」按鈕AN3,電機停轉,「脹管」燈(96)滅,數字顯示器(20)的顯示鎖定2秒,2秒後顯示釋放,「待命」燈(95)亮。
5.按脹管機手柄上的「退出」按鈕AN2(持續按住),電機反轉,「待命」燈滅,「退出」燈(97)亮,鬆開按鈕電機停轉,「退出」燈滅,「待命」燈立即亮。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動脹管機控制儀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良好的控制精度,下面表一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動脹管機控制儀在6噸蒸氣鍋爐氣包架安裝中試用的數據,被脹管的管外徑為φ57毫米,管壁厚3毫米,管板厚25毫米。表二是現有技術的電動脹管機控制儀在相同安裝對象中安裝時的數據。
表 一
表 二
注表中H為脹管率(%),其計算公式如下H= (d1-d2-δ)/(d4) ×100%式中d1為脹管後管子的內徑d2為未脹管時管子的內徑d3為未脹管時管子的外徑d4為未脹管時管孔的直徑δ為未脹管時管孔直徑與管子外徑之差,即δ-d4-d3由上表可見現有的控制儀控制精度較差,脹管率H跳動較大,其最小值Hmin=1.03%,已接近欠脹,而最大值Hmax=2.75%,已經過脹。而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控制儀脹管率的跳動很小,完全符合國家勞動總局[蒸氣鍋爐安全監察規程](80年出版)中規定的脹管率應控制在1-1.9%範圍內的要求,顯示了良好的控制精度。
權利要求1.一種電動脹管機控制儀,包括控制脹管機電機(8)動作的第一控制裝置(4),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檢測電機電流,把該電流轉換成相應數字代碼輸出並以數字形式顯示的電流檢測、轉換、顯示裝置(5);用於比較用數字代碼預置的電動脹管機電機的脹管限定電流值與電流檢測、轉換、顯示裝置(5)的輸出值並至少依據電動脹管機按鈕裝置(2)的按鈕狀態,所述的用數字代碼預置的電動脹管機電機的脹管限定電流值與電流檢測、轉換、顯示裝置(5)輸出值的比較結果和/或用數字代碼預置的電動脹管機「手動/自動」工作方式來控制第一控制裝置動作的第二控制裝置(3)。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儀,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二控制裝置(3)是還依據用數字代碼預置的脹管機電機反轉時間和/或該電機從正轉至反轉的間隔時間而控制第一控制裝置動作的裝置。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儀,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二控制裝置(3)包括中央處理器單元,存儲單元,接口單元和用於用數字代碼預置電動脹管機所述的「手動/自動」工作方式和工作參數的輸入單元。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儀,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輸入單元包括用於預置電動脹管機電機的脹管限定電流值和電動脹管機電機反轉時間的數字撥盤開關。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儀,其特徵在於,還包括顯示電動脹管機工作狀態的指示裝置(7)。
專利摘要一種電動脹管機控制儀,包括電流檢測、轉換、顯示裝置,第一控制裝置,第二控制裝置和指示裝置。該控制儀能夠用數字方式預置電機脹管限定電流值、電機反轉時間、電機從正轉至反轉間隔時間和電動脹管機手動/自動工作方式。具有控制精度高,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等優點。
文檔編號B21D39/08GK2052312SQ8920841
公開日1990年2月7日 申請日期1989年6月6日 優先權日1989年6月6日
發明者劉剛, 王克勤 申請人:劉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