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製作混凝土板的組合模具的製作方法
2023-08-11 03:55:3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製作混凝土板的組合模具,特別應用在輕骨料混凝土板的製作上。
背景技術:
傳統的混凝土板製作多採用直接將混凝土漿料注入模具(該種模具的底板和側邊固定連接在一起,無法分開)內,待其凝固成型後,再進行震動脫模得到混凝土板。該方法存在著因模具無法拆分,震動脫模時不僅費力,而且混凝土板容易破裂且脫模困難的缺點。
輕骨料混凝土板是一種新型的混凝土板,比如水泥聚苯配筋複合類型的混凝土板,其通過輕質芯材成孔造腔降低混凝土板的自身重量,不僅便於生產運輸和施工,而且能減輕建築物或構件的自重,提高了建築物的抗震性能,同時也能滿足防火、隔熱保溫、隔音和防水抗滲等使用供能。輕骨料混凝土板在生產線採用平模成型時,要求模具能夠滿足生產線機械運行中對組模、脫模、布料、壓實的適應和製品質量達標的需要。
因此提供一種模具可分離、脫模容易、混凝土板脫模形狀完整且操作便捷、不費力、適用於批量生產的用於製作混凝土板的組合模具己成為當務之亟。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所採用的模具在混凝土板脫模過程中不易脫模且易導致混凝土外形破損、操作費力的缺點,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於製作混凝土板的組合模具,具有操作便捷、脫模容易且完整、便於機械化連續操作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用於製作混凝土板的組合模具,包括注料模框,所述注料模框由底模板和圍設在底模板邊緣的側模板構成。所述底模板和側模板之間為可拆分連接;所述組合模具還包括由底板和圍設連接於該底板邊緣的圍板構成的敞口的外模框,所述注料模框活動套置於外模框內,注料模框的側模板貼靠於外模框圍板內側;所述外模框的底板設有多個用於脫模工件自下而上伸入頂推注料模框的孔洞。
本申請用於製作混凝土板的組合模具區別於傳統工藝所採用的不能拆卸的傳統的注料模框,其包括注料模框以及用於承託固定注料模框的敞口的外模框,配合注料模的可拆卸式的底模板和側模板設計,同時外模框底板在多個組合模具平疊成組後又可成為下一層模具的可 分離的頂模以實現混凝土被模具六面封閉圍合,而在外模框底板上又設有配合脫模機構頂升爪實現頂升機械脫模的孔洞,大大方便了混凝土板的脫模難度,非常適合機械化生產線流水作業,可適應機具布料、成型、脫模、組模的自動化生產要求,而相比傳統的脫模方式,其能保證混凝土製品脫模後的完整性。
所述外模框還設有加強筋,該加強筋的底部與底板上表面連接,加強筋的端部與圍板相連接。加強筋將外模框的底板和圍板牢固地連接在一起,共同組成一個形狀穩固、剛度好的外模框整體,使外模框具有足夠剛度和抗剪能力。並利於後續的混凝土板平模成型、成組平模疊置加壓養護工藝效果,使注料模框在加壓過程中不出現偏移、彎曲或破壞,也能保證外模框在生產線流水作業中實現脫模、組模、布料、成型、組疊、加壓、移位等一系列工藝過程時應具備的結構完整性和穩定性,從而使得混凝土板製品表面平整堅實。
所述孔洞和加強筋均均勻分布在底板表面。
孔洞的均勻分布使得脫模推力均勻,利於保護混凝土板成品的完整性。加強筋的均勻分布使得注料模框和外模框的牢固度最佳。
所述圍板上設有排氣孔或排氣槽。
圍板上排氣孔槽等功能構造的設置,便於排出混凝土板中的空氣,使其內部空洞少,質量好。
所述圍板的邊緣設有用於夾持的部件。
用於夾持的部件的設置,使得外模框的移動更加方便,滿足了生產線生產運轉的需要。
所述用於夾持的部件為凸緣或把手。
所述底模板和側模板分別由一塊或多塊板材組成。
所述底模板和側模板為表面防粘的底模板和側模板。
由於注料模框的底模板與側模板將直接與混凝土接觸並渡過混凝土初凝階段,因此底模板與側模板的表面防粘設計可使其不易與水泥粘結,保證了混凝土製成品的光潔度。
所述底模板和側模板表面設有防粘塗層,該防粘塗層為氟碳塗層或隔離劑塗層。
所述底模板和側模板也可採用表面光潔度高的有機板材。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申請具有以下優點:
1)本用於製作混凝土板的組合模具的可拆卸式注料模框和外模框的配合使用,在搭配上外模框底板的用於頂升脫模的孔洞設計,方便進行快速機械脫模且脫模完整,適於生產線連續生產使用,節約了勞動力,且對發展鋼結構-輕板體系混凝土板有明顯積極作用;
2)外模框的加強筋設計,使得該組合模具更加牢固耐用,延長了組合模具壽命,保證了混凝土板的連續生產;
3)圍板排氣孔槽設計,能有效排出混凝土板中的空氣,避免孔洞的形成,保證了混凝土板質量;
4)圍板用於夾持的部件的設計便於生產線上的搬運操作;
5)注料模框的表面防粘設計,減小了脫模難度同時保證了產品表面的光潔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用於製作混凝土板的組合模具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用於製作混凝土板的組合模具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標號說明:
注料模框1、外模框2、底模板11、側模板12、底板21、圍板22、孔洞23、加強筋24、用於夾持的部件25。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1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用於製作混凝土板的組合模具,包括注料模框1,所述注料模框1由底模板11和圍設在底模板11邊緣的側模板12構成。所述底模板11和側模板12之間為可拆分連接;所述組合模具還包括由底板21和圍設連接於該底板21邊緣的圍板22構成的敞口的外模框2,所述注料模框1活動套置於外模框2內,注料模框1的側模板12貼靠於外模框2圍板22內側;所述外模框2的底板21設有多個用於脫模工件自下而上伸入頂推注料模框1的孔洞23。所述外模框2還設有加強筋24,該加強筋24的底部與底板21上表面連接,加強筋24的端部與圍板22相連接。所述孔洞23和加強筋24均均勻分布在底板21表面。所述圍板22上設有排氣孔。所述底模板11和側模板12分別由一塊或多塊板材組成。所述底模板11和側模板12為表面防粘的底模板和側模板。所述底模板11和側模板12表面設有防粘塗層,該防粘塗層為氟碳塗層或隔離劑塗層。所述底模板11、側模板12、底板21和圍板22的材質可為金屬板、金屬板、非金屬板或塑膠板。其中,底模板11可以是空心板或實心板。所述外模框的圍板22也可是鋼管、型鋼、輕鋼龍骨或機加工鋼構件。圍板22的各部份的連結方式可以是焊接、鉚接、栓接、銷接或榫卯連接。加強筋24可以是鋼板、鋼管、型鋼、輕鋼龍骨或機加工鋼構件。側模板12的邊緣可設有企口。側模板12可以用於形成混凝土板(塊)周邊形狀或形成混凝土板(塊)內部的孔眼(洞口)形狀。底模板11的表面可以設有溝、槽、臺階、凸線條或花紋浮雕。
實施例2
如圖2所示,所述圍板的邊緣設有用於夾持的部件25,該用於夾持的部件25為凸緣或把手。所述圍板22上設有排氣槽。所述底模板11和側模板12均採用表面光潔度高的有機板材。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用於製作混凝土板的組合模具並不只僅僅局限於上述實施例,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原理的任何改進或替換,均應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