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平衡往復式無油潤滑壓縮機的製作方法
2023-08-11 04:52:36 1
專利名稱:全平衡往復式無油潤滑壓縮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機械技術領域,是一種將氣體壓縮從而提高氣體壓力或輸送氣體的機器,通稱為壓縮機。
二.
背景技術:
無油潤滑壓縮機主要應用於醫療器械、精密儀器、食品加工、輕工、環保等行業,可提供無油潔淨的氣源。目前常見的無油潤滑壓縮機有活塞式、隔膜式、螺杆式、滑片式、斜軸式等,但各有優缺點。相對而言活塞式的結構較為複雜,運行振動大;隔膜式的排氣量小,壽命短,效率低;螺杆式的精度要求高,洩漏大,噪音大;滑片式的磨擦大,效率低,壽命短;斜軸式的精度要求高,體積大,排氣量小等。
參照文獻一對稱平衡式微型無油空氣壓縮機,實用新型94238865.8,該實用新型由壓縮機構和動力機構組成,壓縮機構由曲柄連杆組件、活塞氣缸組件和吸排氣組件配套構成,動力機構由電機構成,其特點在於電機雙向出軸,兩套壓縮機構在電機的兩端對稱設置,共用主軸;整機結構簡單、體積小、成本低,但其內部旋轉運動部分的離心力和往復運動部分的慣性力不能平衡,兩套壓縮機構的工作相位間隔180度,所以運行時振動很大,輸出氣體的脈動也較大。
參照文獻二全平衡無振動微型無油潤滑壓縮機,發明專利03118474.X,該發明專利由壓縮機構和動力機構組成,壓縮機構由曲軸連杆組件、活塞氣缸組件和吸排氣組件配套構成,動力機構由雙向出軸的電機構成,其特點在於四套壓縮機構分別設置在一臺電機的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四個方位,共用主軸;連杆偏置,同側活塞中心線重合,異側活塞中心線平行;其內部往復運動部件的慣性力相互抵消,旋轉運動部件的離心力相互平衡,勻速工作時可實現動態平衡。該項技術克服了前項技術的部分缺點,但其四套壓縮機構分為兩組,兩組間工作相位間隔180度,這與前項技術相同,所以加壓後負載周期變化,電機轉速不穩,從而表現出一定的晃動,輸出氣體的脈動也較大。
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緊湊,高壓運行時也能實現動態平衡,工作平穩振動小,輸出氣體脈動小的無油潤滑壓縮機。
相對而言,往復式壓縮機的效率較高,特別是活塞式壓縮機,可實現較大的排氣量,傳統的有油潤滑壓縮機,要求其氣缸的位置不得低於曲軸箱,以防潤滑油進入氣缸間。但採用無油潤滑技術的壓縮機,不受此條件的限制,氣缸可位於任何位置,甚至方向朝下,這便是實現本發明的技術前提。
本發明是通過下述的技術方案實現的全平衡往復式無油潤滑壓縮機,由壓縮機構、主軸和機殼組成,壓縮機構由曲軸連杆組件、活塞氣缸組件和吸排氣組件配套構成,其關鍵在於三套以上的壓縮機構環繞主軸中心線徑向360度均勻分布。這樣,當壓縮機工作時,數套壓縮機構隨主軸的旋轉同時工作,各個活塞往復運動的位置與曲軸旋轉運動的位置相關聯,其往復運動部件的慣性力之和與旋轉運動部件的離心力方向一致,均由平衡塊產生的離心力反向抵消,從而實現整機的動態平衡。並且,各壓縮機構依次輪流壓縮作功,工作相位間隔小於120度,負載均勻,各壓縮機構的工作周期互補,輸出氣體脈動小,所以,本發明工作平穩,基本無振動。
本文所述的三套以上包括三套。
具體結構可以為三隻以上的軸承分別位於相應的連杆末端,並排安裝在偏置軸上。這樣,各部件結構簡單,通用性強。
相對於活塞的中心線,可將相應的連杆偏置,使得各活塞氣缸組件的中心線位於主軸徑向的同一平面上,實現更好的動態平衡。
具體結構也可以為一隻軸承位於一個連杆的末端,單獨安裝在偏置軸上,其它連杆的末端鉸接在該連杆的末端。這樣,整機結構緊湊,各活塞氣缸組件的中心線位於主軸徑向的同一平面上,動態平衡效果好。
兩組三套以上的壓縮機構並列安裝,兩隻軸承分別安裝在相鄰的兩個偏置軸上,兩個偏置軸與主軸的中心線平行但反向偏置。這樣,兩組壓縮機構相互平衡,結構輕巧,也有較好的動態平衡效果。
具體結構也可以為平衡塊位於偏置軸的一端或兩端,兩者之一或兩者均有一圓孔與主軸配合安裝,此圓孔與偏置軸的中心線平行但偏置。這樣,各部件結構簡單,便於批量生產,節省材料。
也可在壓縮機的一端安裝電機,共用主軸,實現一體化結構。
也可在電機的另一端安裝扇葉,共用主軸,實現機組的風冷。
具體結構也可以為平衡塊位於偏置軸的一端或兩端,兩者之一或兩者均與主軸連為一體,偏置軸與主軸的中心線平行但偏置。這樣,相關部件可以合為一體,強度提高,配合面減少,但加工難度有所增加。
具體結構也可以為壓縮機構分為兩組以上,每組有一隻軸承位於一個連杆的末端,其它連杆的末端鉸接在該連杆的末端,分屬各組的各個軸承並排安裝在偏置軸上,偏置軸與主軸的中心線平行但偏置,平衡塊位於偏置軸的一端或兩端。本方案綜合了前兩個方案的優點,結構緊湊,平衡效果也較好。
本發明的優越之處在於零部件結構簡單,工藝性好,通用性強,易於批量生產;整機體積小,效率高,成本低,壽命長;運行平穩可靠,基本無振動;既可用於壓縮機,也可用於真空泵。
四.
圖1為實施例一主視剖面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一側視剖面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二主視剖面示意圖。
圖4為實施例二側視剖面示意圖。
圖5為實施例三主視剖面示意圖。
圖6為實施例三側視剖面示意圖。
圖7為實施例四主視剖面示意圖。
圖8為實施例四側視剖面示意圖。
圖9為實施例五主視剖面示意圖。
圖10為實施例六主視剖面示意圖。
圖11為實施例七主視剖面示意圖。
圖12為實施例八主視剖面示意圖。
圖13為實施例九主視剖面示意圖。
圖14為實施例九側視剖面示意圖。
圖15為實施例十主視剖面示意圖。
圖16為實施例十側視剖面示意圖。
圖17為實施例十一主視剖面示意圖。
圖18為實施例十一側視剖面示意圖。
圖19為實施例十二主視剖面示意圖。
圖20為實施例十二側視剖面示意圖。
圖21為實施例十三主視剖面示意圖。
圖22為實施例十四主視剖面示意圖。
圖中1.主軸,2.活塞環,3.連杆,4.軸承,5.偏置軸,6.圓孔,7.平衡塊,8.機殼,9.缸套,10.活塞,11.閥片,12.閥板,13.缸蓋,14.皮帶輪,15.聯軸器,16.電機,17.扇葉,18.皮帶,19.隔膜,20.氣缸間,21.排氣腔,22.排氣管,23.進氣管,24.進氣腔。
五.
具體實施例方式
全平衡往復式無油潤滑壓縮機,由壓縮機構、主軸1和機殼8組成,壓縮機構由曲軸連杆組件、活塞氣缸組件和吸排氣組件配套構成,其特徵在於三套以上的壓縮機構環繞主軸1中心線徑向360度均勻分布。
具體結構為曲軸連杆組件由曲軸和連杆3組成,曲軸由主軸1、偏置軸5和平衡塊7構成,平衡塊7位於偏置軸5的一端或兩端,之間配合安裝或連為一體;相對於主軸1的中心線,平衡塊7的重心與偏置軸7相反,其質量適當配置,足以抵消偏置軸5、軸承4、連杆3、活塞10和活塞環2的離心力和慣性力。
活塞氣缸組件由活塞10、活塞環2和缸套9組成,缸套9和活塞環2採用常規的自潤滑材料和工藝製作;也可採用隔膜式活塞氣缸結構。
吸排氣組件由缸蓋13、閥板12和閥片11組成;閥板12為平板結構,設有進氣閥口和排氣閥口,閥片11分別覆蓋其上;缸蓋13為雙凹腔結構,形成進氣腔24和排氣腔21。
具體連接關係為各個軸承4分別安裝在連杆3的末端,並排安裝偏置軸5上;偏置軸5也可由並列的數段組合而成。
相對於活塞10的中心線,將相應的連杆3偏置,使得各活塞氣缸組件的中心線在同一平面上。
或者,僅有一套軸承4安裝在一個連杆3的末端,單獨安裝在偏置軸5上,其它連杆3的末端分別鉸接在該連杆3的末端。
或者,兩組三套以上的壓縮機構並列安裝,分屬兩組的兩隻軸承4分別安裝在相鄰的兩個偏置軸5上,兩個偏置軸5與主軸1的中心線平行但反向偏置。
或者,壓縮機構分為兩組以上,分屬各組的各個軸承4並排安裝在偏置軸5上,偏置軸5與主軸1的中心線平行但偏置;最佳方案為數套壓縮機構等分為兩組或三組,例如4缸機、6缸機或8缸機等分為兩組,6缸機或9缸機等分為三組。
偏置軸5或平衡塊7或兩者均有一圓孔6與主軸1配合安裝,此圓孔6與偏置軸5的中心線平行但偏置。
或者,偏置軸5或平衡塊7或兩者均與主軸1連為一體,主軸1與偏置軸5的中心線平行但偏置。
缸蓋13分別疊壓在閥板12上方,一併將缸套9固定在機殼8上,之間分別由密封圈密封。
連杆3頂端與活塞10既可固定連接,也可活動鉸接。
主軸1可通過皮帶輪14或聯軸器15由電機16或內燃機驅動。
主軸1上可安裝扇葉17或皮帶輪14的輻條為扇葉結構。
可在壓縮機的一端安裝電機16,共用主軸1。
可將扇葉17安裝在電機16的另一端,共用主軸1。
也可將另一組三套以上的壓縮機構安裝在電機16另一端。
實施例一參見圖1和圖2,全平衡往復式無油潤滑壓縮機,由主軸1、活塞環2、連杆3、軸承4、偏置軸5、平衡塊7、機殼8、缸套9、活塞10、閥片11、閥板12、缸蓋13、皮帶輪14和相應的固定螺栓組成。
三套壓縮機構環繞主軸1徑向均勻分布,間隔120度;三套軸承4分別置於相應的連杆3末端,並排安裝在偏置軸5上。
偏置軸5與主軸1連為一體,中心線平行但偏置。
平衡塊7安裝在偏置軸5的兩端;相對於主軸1的中心線,平衡塊7的重心與偏置軸5反置,其質量適當配置,足以抵消偏置軸5、軸承4、連杆3、活塞10和活塞環2的離心力和慣性力。
皮帶輪14安裝在壓縮機一端的主軸1上,皮帶輪的輻條為扇葉結構,實現壓縮機的風冷。
缸套9採用硬質鋁合金材料製作,表面陽極氧化拋光處理;活塞環2採用彈性高分子耐磨材料製作,為環形碗狀結構;活塞10固定連接在連杆3頂端,活塞10在往復工作的同時,也隨連杆3擺動。
缸蓋13分別疊壓在閥板12上方,一併將缸套9固定在機殼8上,之間分別用密封條密封。
因為三個活塞10分別通過三套連杆3和軸承4由同一偏置軸5驅動,其往復運動部件的慣性力之和與旋轉運動部件的離心力方向重合,一併由平衡塊7產生的離心力抵消,從而基本實現整機的動態平衡。
又因為相對於活塞中心線,連杆3偏置,各活塞氣缸組件的中心線位於同一平面上,從而完全實現整機的動態平衡。實踐證明,連杆偏置方案適用於微型低壓機。
並且,由於三套壓縮機構環繞主軸1徑向360度均勻分布,各壓縮機構依次輪流壓縮作功,負載變化小,電機轉速均勻;各壓縮機構的工作周期互補,輸出氣體脈動小;所以,本發明工作平穩,基本無振動。
本發明的工作過程為對其中一套壓縮執行機構而言,當主軸1旋轉,帶動偏置軸5和軸承4旋轉,隨之通過連杆3帶動活塞10下降時,氣缸間20產生負壓,進氣閥片11開啟,排氣閥片11關閉,低壓氣體經進氣管23,進氣腔24,進入氣缸間20,完成吸氣周期;隨後,連杆3帶動活塞10上升,壓縮氣體,氣缸間20產生高壓,進氣閥片11關閉,排氣閥片11開啟,高壓氣體經排氣腔21,排氣管22排出,完成排氣周期,周而復始;其它兩套壓縮執行機構的工作過程與此相同,工作相位間隔120度。
實施例二參見圖3和圖4,全平衡往復式無油潤滑壓縮機,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於整機由四套壓縮機構組成,環繞主軸1徑向均勻分布,間隔90度;偏置軸5與主軸1為分體結構,偏置軸5上有一圓孔6與主軸1配合安裝,此圓孔6與偏置軸5的中心線平行但偏置,兩個平衡塊7位於偏置軸5的兩端,分別安裝在主軸1上;其它結構和工作過程與實施例一相同,不再詳述。相對於活塞中心線,連杆3正置,三套活塞氣缸組件的中心線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不能取得最佳的平衡效果。相對而言,該實施例體積稍大,平衡效果稍差,但活塞10受力均衡。
實施例三參見圖5和圖6,全平衡往復式無油潤滑壓縮,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於一套軸承4位於一個連杆3的末端,單獨安裝在偏置軸上,其它兩個連杆3分別鉸接在該連杆3的末端;主軸1與偏置軸5為分體結構,平衡塊7上有一圓孔6與主軸1配合安裝,此圓孔6與偏置軸5的中心線平行但偏置;活塞10鉸接在連杆3的頂端,活塞10往復工作時,不隨連杆3擺動。該實施例其它結構和工作過程與實施例一相同,不再詳述。該實施例活塞10的行程較大,可實現較大的排氣量或輸出高壓,但結構較為複雜。
實施例四參見圖7和圖8,全平衡往復式無油潤滑壓縮機,與實施例二的區別在於平衡塊7與主軸1連為一體,平衡塊7安裝在偏置軸5的兩端;主軸1與偏置軸5的中心線平行但偏置;該實施例其它結構和工作過程與實施例二相同,不再詳述。相對而言,該實施例可實現活塞10的較大行程,排氣量較大或輸出高壓,但體積稍大。
實施例五參見圖9,全平衡往復式無油潤滑壓縮機,與實施例二的區別在於四隻軸承4並排安裝在並列的四個偏置軸5上;連杆3偏置,各活塞氣缸組件的中心線位於同一平面上,從而完全實現整機的動態平衡;壓縮機一端的主軸1上安裝皮帶輪14,通過皮帶18由電機16驅動;壓縮機另一端的主軸1上安裝扇葉17,實現風冷。該實施例其它結構和工作過程與實施例二相同,不再詳述。相對而言,該實施例結構簡單,工作可靠,便於維護。
實施例六參見圖10,全平衡往復式無油潤滑壓縮機,與實施例五的區別在於一隻軸承4位於一個連杆3的末端,單獨安裝在偏置軸上,其它連杆3分別鉸接在該連杆3的末端;平衡塊7位於偏置軸5的一端,平衡塊7和偏置軸5均與主軸1連為一體;各個活塞氣缸組件的中心線在同一平面上;電機16通過聯軸器15驅動壓縮機的主軸1;電機16的另一端安裝扇葉17,實現風冷。該實施例其它結構和工作過程與實施例五相同,不再詳述。該實施例結構簡單緊湊,工作可靠,便於拆裝維護,排氣量較大或輸出高壓。
實施例七參見圖11,全平衡往復式無油潤滑壓縮機,與實施例四的區別在於三套軸承4分別置於相應的連杆3末端,並排安裝在偏置軸5上;平衡塊7位於偏置軸5的兩端,其中一個平衡塊7與偏置軸5連為一體,其上有一圓孔6與主軸1配合安裝,此圓孔6與偏置軸5的中心線平行但偏置;壓縮機安裝在電機16的一端,共用主軸1;電機16的另一端安裝扇葉17,共用主軸1;該實施例其它結構和工作過程與實施例四相同,不再詳述。相對而言,該實施例為一體化結構,簡單緊湊,工作可靠,可實現較大的排氣量。
實施例八參見圖12,全平衡往復式無油潤滑壓縮機,與實施例六的區別在於平衡塊7位於偏置軸5的一端,並連為一體,其上有一圓孔6與主軸1配合安裝,此圓孔6與偏置軸5的中心線平行但偏置;壓縮機安裝在電機16的一端,共用主軸1;電機16的另一端安裝扇葉17,共用主軸1;該實施例其它結構和工作過程與實施例六相同,不再詳述。相對而言,該實施例為一體化結構,簡單緊湊,工作可靠,排氣量較大。
實施例九參見圖13和圖14,全平衡往復式無油潤滑壓縮機,與實施例二的區別在於四套壓縮機構分為兩組,每組有一隻軸承4位於一個連杆3的末端,另一個連杆3的末端鉸接在該連杆3的末端;偏置軸5與主軸1連為一體;該實施例其它結構和工作過程與實施例二相同,不再詳述。該實施例結構簡單緊湊,工作可靠,平衡效果較好。
實施例十參見圖15和圖16,全平衡往復式無油潤滑壓縮機,與實施例九的區別在於六套壓縮機構分為兩組,每組有一隻軸承4位於一個連杆3的末端,另兩個連杆3的末端鉸接在該連杆3的末端;分屬兩組的兩隻軸承4並排安裝在並列的兩個偏置軸5上,偏置軸5與主軸1的中心線平行但偏置;該實施例其它結構和工作過程與實施例九相同,不再詳述。該實施例結構簡單緊湊,平衡效果好,可實現較大排氣量。
實施例十一參見圖17和圖18,全平衡往復式無油潤滑壓縮機,與實施例十的區別在於六套壓縮機構分為三組,每組有一隻軸承4位於一個連杆3的末端,另一個連杆3的末端鉸接在該連杆3的末端;三隻軸承4並排安裝在偏置軸5上,偏置軸5與主軸1的中心線平行但偏置;該實施例其它結構和工作過程與實施例十相同,不再詳述。該實施例結構簡單緊湊,平衡效果好,可實現較大排氣量。
實施例十二參見圖19和圖20,全平衡往復式無油潤滑壓縮機,與實施例三的區別在於兩組三套壓縮機構並列安裝,分屬兩組的兩隻軸承4分別安裝在並列的兩個偏置軸5上,兩個偏置軸5與主軸1的中心線平行但反向偏置;該實施例其它結構和工作過程與實施例三相同,不再詳述。該實施例兩組壓縮機構相互平衡,結構輕巧,平衡效果較好,可實現較大排氣量或兩級壓縮。
實施例十三參見圖21,全平衡往復式無油潤滑壓縮機,與實施例七的區別在於取消缸套和活塞環,配置隔膜19,成為隔膜式壓縮機;偏置軸5上有一圓孔6與主軸1配合安裝,此圓孔6與偏置軸5的中心線平行但偏置;該實施例其它結構和工作過程與實施例七相同,不再詳述。相對而言,該實施例排氣量較小,且隔膜19的壽命較短。
實施例十四參見圖22,全平衡往復式無油潤滑壓縮機,與上述實施例的區別在於兩組三套以上的壓縮機構安裝在電機16的兩端,分別環繞主軸1徑向360度均勻分布,共用主軸1;其它結構和工作過程與上述實施例相同,不再詳述。該實施例為一體化結構,簡單緊湊,可實現兩級壓縮,輸出高壓。
權利要求
1.全平衡往復式無油潤滑壓縮機,由壓縮機構、主軸(1)和機殼(8)組成,壓縮機構由曲軸連杆組件、活塞氣缸組件和吸排氣組件配套構成,其特徵在於三套以上的壓縮機構環繞主軸(1)中心線徑向360度均勻分布。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金平衡往復式無油潤滑壓縮機,其特徵在於三隻以上的軸承(4)分別位於相應的連杆(3)的末端,並排安裝在偏置軸(5)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全平衡往復式無油潤滑壓縮機,其特徵在於相對於活塞(10)的中心線,相應的連杆(3)偏置,各活塞氣缸組件中心線位於主軸(1)徑向的同一平面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平衡往復式無油潤滑壓縮機,其特徵在於一隻軸承(4)位於一個連杆(3)的末端,單獨安裝在偏置軸(5)上,其它連杆(3)的末端鉸接在該連杆(3)的末端。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全平衡往復式無油潤滑壓縮機,其特徵在於兩組三套以上的壓縮機構並列安裝,分屬兩組的兩隻軸承(4)分別安裝在相鄰的兩個偏置軸(5)上,兩個偏置軸(5)與主軸(1)的中心線平行但反向偏置。
6.如權利要求2或4所述的全平衡往復式無油潤滑壓縮機,其特徵在於平衡塊(7)位於偏置軸(5)的一端或兩端,兩者之一或兩者均有一圓孔(6)與主軸(1)配合安裝,此圓孔(6)與偏置軸(5)的中心線平行但偏置。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全平衡往復式無油潤滑壓縮機,其特徵在於壓縮機的一端安裝電機(16),共用主軸(1)。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全平衡往復式無油潤滑壓縮機,其特徵在於電機(16)的另一端安裝扇葉(17),共用主軸(1)。
9.如權利要求2或4所述的金平衡往復式無油潤滑壓縮機,其特徵在於平衡塊(7)位於偏置軸(5)的一端或兩端,兩者之一或兩者均與主軸(1)連為一體,偏置軸(5)與主軸(1)的中心線平行但偏置。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平衡往復式無油潤滑壓縮機,其特徵在於壓縮機構分為兩組以上,每組有一隻軸承(4)位於一個連杆(3)的末端,其它連杆(3)的末端鉸接在該連杆(3)的末端,分屬各組的各個軸承(4)並排安裝在偏置軸(5)上,偏置軸(5)與主軸(1)的中心線平行但偏置,平衡塊(7)位於偏置軸(5)的一端或兩端。
全文摘要
全平衡往復式無油潤滑壓縮機,由壓縮機構、主軸(1)和機殼(8)組成,壓縮機構由曲軸連杆組件、活塞氣缸組件和吸排氣組件配套構成,其關鍵在於三套以上的壓縮機構環繞主軸(1)中心線徑向360度均勻分布。整機實現動態平衡,各壓縮機構依次輪流壓縮作功,工作相位間隔小於120度,負載均勻,各壓縮機構的工作周期互補,輸出氣體脈動小,所以,本發明工作平穩,基本無振動。優點零部件簡單通用,易於批量生產,整機體積小,效率高,成本低,壽命長,運行平穩無振動;廣泛應用於輕工、家電、醫療、保健等行業,提供潔淨氣源。
文檔編號F04B35/04GK1474052SQ0312614
公開日2004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03年5月7日 優先權日2003年5月7日
發明者侯亮, 劉欣, 汪量, 侯宇涵, 賈鳳琴, 聶秀娟, 王紅, 汪蔭, 侯 亮 申請人:侯亮, 侯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