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反應釜內置集箱列管式換熱器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8-03 07:09:11 1

本實用新型屬於化工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反應釜內置集箱列管式換熱器裝置。
背景技術:
反應釜冷熱交換裝置廣泛應用於化工和醫藥行業,一般是將盤管安裝在釜內,工作過程中,盤管通入蒸汽或者循環水、冷凍水、導熱油等冷熱傳媒來完成釜內物料的加熱或者降溫,以滿足物料的反應需要。
目前常用的反應釜冷熱交換裝置主要是傳統螺旋盤管式換熱器,受面積、結構、壽命及維修等因素影響,存在換熱效果較差、維修不方便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反應釜內置集箱列管式換熱器裝置,綜合了集束管式換熱器和均布管式換熱器的優點,具有成本低、尺寸小、方便維修更換等優點。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反應釜內置集箱列管式換熱器裝置,包括設置在反應釜內部的上集箱、下集箱、若干組換熱管集束、若干個第一集箱連接管、若干個第二集箱連接管、換熱介質入口和換熱介質出口,所述換熱管集束在反應釜內部均勻對稱分布,所述換熱介質入口位於下集箱上,換熱介質出口位於上集箱上,所述換熱管集束包括若干個列管式換熱管、第一列管集箱和第二列管集箱,所述列管式換熱管頂端與第一列管集箱相連,列管式換熱管末端與第二列管集箱相連,所述第一列管集箱與上集箱通過第一集箱連接管相連,第二列管集箱與下集箱通過第二集箱連接管相連。換熱介質從換熱介質入口進入下集箱,再通過第二集箱連接管和第二列管集箱進入各列管中,在列管中與反應液完成熱交換後,換熱介質再通過第一列管集箱和第一集箱連接管進入上集箱中,最後從換熱介質出口排出。通過包含若干個列管式換熱管的換熱管集束進行熱交換,熱交換面積大,且空間小,便於維修和安裝。
作為優選,所述換熱管集束的數量為4-12組,換熱管集束的數量過少,換熱效果不佳;數量過多,則反應釜容積變小,經濟意義不高。
作為優選,所述列管式換熱管的數量為16-20個。
作為優選,所述列管式換熱管內設有擾流子,在換熱管內設置擾流裝置,改變管內介質的流動狀態,提高換熱的效果,彌補管程短,流速慢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換熱裝置,具有換熱效果好、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尺寸小和方便裝拆維護的優點。
2、列管換熱管一般為對稱、均勻的同心圓,對介質換熱效果和流動幹擾理想,配合攪拌裝置可形成理想的徑向流、周向流、軸向流,易於調節。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中,1、上集箱,2、下集箱,3、列管式換熱管,4、第一列管集箱,5、第二列管集箱,6、第一集箱連接管,7、第二集箱連接管,8、換熱介質出口,9、換熱介質入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具體說明。
一種反應釜內置集箱列管式換熱器裝置,包括設置在反應釜內部的上集箱1、下集箱2、4-16組換熱管集束、4-16個第一集箱連接管6、4-16個第二集箱連接管7、換熱介質入口9和換熱介質出口8,所述換熱管集束在反應釜內部均勻對稱分布,所述換熱介質入口9位於下集箱2上,換熱介質出口8位於上集箱1上,所述換熱管集束包括16-20個列管式換熱管3、第一列管集箱4和第二列管集箱5,所述列管式換熱管3內設有擾流子,所述列管式換熱管3頂端與第一列管集箱4相連,列管式換熱管3末端與第二列管集箱5相連,所述第一列管集箱4與上集箱1通過第一集箱連接管6相連,第二列管集箱5與下集箱2通過第二集箱連接管7相連。
本實用新型所述換熱器裝置的安裝過程為:在反應釜外將列管式換熱管3的首末端分別與第一列管集箱4和第二列管集箱5焊接固定組成換熱管集束,從反應釜的人孔將換熱管集束放入反應釜內,再通過焊接將第一列管集箱4、第一集箱連接管6和上集箱1連接,將第二列管集箱5、第二集箱連接管7和下集箱2連接。因此,所述換熱器裝置可以在釜外完成維修、清洗。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並不僅僅限於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範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