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機房全面監控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8-03 10:15:16 2

本發明涉及監控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機房全面監控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各樣的行業都需要使用計算機、網絡等相關的設備,而機房作為這一類設備的集結地,則是各行各業正常運作的核心區域,因此對機房採取種種保護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其中,監控也是保護措施的一種,目前監控的安裝一般是採用固定位置進行安裝,通常是安裝在房間與門相對的房頂角部,但是作為機房監控,傳統的安裝方式存在兩個不足。其一是所有的監控均存在的問題,安裝在房頂角部是為了監控設備能獲得相對較大的圖像採集範圍,但是這樣的話很容易導致對進入機房的人員拍攝只能按照俯視的角度進行拍攝,因此導致對臉部的拍攝可能不十分清晰。但是,如果把監控攝像機的高度降至與一般人臉部大約等高的高度,那麼監控攝像機所採集圖像的角度又會較窄,影響整體效果;其二,為了保證各種各樣設備的擺放,所以絕大多數機房都會使用機櫃作為設備存放的載體,機櫃的高度從一米左右到兩米以上均是常見尺寸,而且一個機房擺放多個機櫃是很普遍的。這就造成了高達兩米的機櫃很容易造成固定式監控攝像機的死角。現有技術中存在附有雲臺或者軌道的監控攝像機,但是雲臺往往也只能提供攝像機進行原地的轉向和高度的調整,而軌道攝像機通常是用於較大空間中使攝像機進行巡航式的拍攝,並不適合機房的使用,且二者都相對造價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針對傳統監控攝像機並不能完美監控機房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機房全面監控裝置。
其技術方案為,使用導軌配合特殊的監控支架,使監控攝像機在需要範圍內移動,並且在移動過程中自動調整拍攝的角度。
一種機房全面監控裝置,包括監控攝像機100,還包括豎直移動機構1,所述監控攝像機100與所述豎直移動機構1連接;
所述豎直移動機構1包括與安裝空間頂部固定連接的頂板11,所述頂板11下方設置底板13,二者通過豎直設置的立柱12連接,頂板11與底板13之間還設置有託架14,所述託架14包括水平設置的託架底板141,託架底板141與所述立柱12滑動連接;託架底板141上開設有螺紋孔,所述頂板11與底板13之間設置豎直絲槓15,所述託架底板141與所述豎直絲槓15螺紋連接;所述監控攝像機100與所述託架14連接。
優選為,所述託架底板141上表面設置有監控支架142,所述監控支架142包括水平設置的基板143,基板143的兩側豎直設置有側板144,側板144包括矩形板,及與矩形板連接的扇形齒板145,兩個所述側板144鉸接豎直支板146,豎直支板146的底端固定在所述託架底板141上;所述監控攝像機100固定在所述基板143的上表面上;
所述頂板11與底板13之間設置有豎直齒條16,所述託架底板141上設置有供所述豎直齒條16穿過的通孔,豎直齒條16的頂端與所述頂板1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所述扇形齒板145嚙合小齒輪17,小齒輪17與所述齒條16嚙合;所述小齒輪17與所述豎直支板146之間跨接固定連杆18,所述固定連杆18一端與所述豎直支板146的外側面固定連接,另一端設置有軸杆,軸杆上設置所述小齒輪17,軸杆與小齒輪17同軸。
優選為,所述豎直絲槓15下部水平設置有支撐板19,所述支撐板19與所述立柱12固定連接,支撐板19上設置有通孔,所述豎直絲槓15的下部穿過該通孔,且豎直絲槓15的外表面通過軸承與通孔的內表面連接。
優選為,本機房全面監控裝置還包括水平移動機構2,所述水平移動機構2上設置另外一臺所述監控攝像機100;
所述水平移動機構2包括水平導軌21,及與所述水平導軌21滑動連接的水平支架22;所述水平導軌21下側設置水平絲槓23,所述水平支架22的底部設置螺紋孔,與所述水平絲槓23螺紋連接。
優選為,所述水平支架22包括上部支架221與下部支架222,所述上部支架221位於所述水平導軌21上側,下部支架222位於所述水平導軌21下側,上部支架221與下部支架222之間通過立杆223固定連接;所述下部支架222上設置所述螺紋孔,所述水平絲槓23通過該螺紋孔與所述水平支架22螺紋連接,所述水平導軌21穿插在所述上部支架221與下部支架222之間。
優選為,所述水平導軌21上表面沿導軌方向設置有水平齒條24,所述上部支架221包括上板25,上板25下側設置有轉向機構,所述轉向機構下端與所述水平齒條24連接,上端穿過所述上板25與所述監控攝像機100底部連接。
優選為,所述轉向機構包括轉軸227,轉軸227頂部穿過所述上板25與所述監控攝像機100底部連接,轉軸227與所述上板25之間通過軸承連接;所述轉向機構還包括從動輪224,從動輪224一側與所述水平齒條24嚙合,另一側嚙合減速齒輪組225的高速輸入端,所述減速齒輪組225包括三個相互疊加嚙合的減速齒輪;所述轉軸227底部設置有第二從動輪226,所述減速齒輪組225的低速輸出端與所述第二從動輪226嚙合,所述第二從動輪226與所述轉軸227同軸。從齒輪的配合和零件佔據的空間合理性上,作如下考慮:儘量將轉向機構的大小和監控攝像機100的大小匹配,可以減小水平移動機構的體積,以便使其有相對較輕的重量,達到需求的減速效果,所以選擇將三個減速齒輪疊加嚙合。
優選為,所述水平支架22下側與所述水平導軌21相接觸的位置設置有滾輪。
優選為,所述底板13上設置兩個電機101,兩個所述電機101的輸出軸分別與所述豎直絲槓15、水平絲槓23連接。
優選為,所述豎直絲槓15的底部設置有錐齒輪一26,所述水平絲槓23靠近所述豎直絲槓15的一端設置有錐齒輪二27,所述錐齒輪一26和錐齒輪二27相互嚙合;所述電機101僅設置一個,其輸出軸與豎直絲槓15或水平絲槓23連接。
所述水平移動機構2上還設置有理線機構28;理線機構28包括設置在所述水平導軌21後側的理線槽281,所述理線槽281上設置槽蓋284,所述槽蓋284朝向所述水平支架22的一側設置有槽口285,所述水平移動機構2的所述監控攝像機100使用的線纜放置在所述理線槽281中,且經由理線槽281的一個端部穿出,所述水平支架22後側設置穿線管,所述穿線管一端連接所述水平支架22,另一端伸入所述槽口285內,所述線纜的端部通過穿線管連接所述監控攝像機100;所述線纜穿出所述理線槽281的一端設置拉線器286。
優選為,所述拉線器286包括在框架287內上下設置的兩個壓輥288,所述壓輥288包括中軸和輥筒,中軸和輥筒之間設置渦卷簧,所述輥筒外側設置橡膠層,所述線纜穿過上下所述壓輥288之間。
當水平方向的監控攝像機100向線纜進入理線槽281端部的反向端移動時,線纜被拉入理線槽281內,在線纜經過所述拉線器286的同時,上下兩個所述壓輥288中的渦卷簧變成蓄力狀態,當監控攝像機100開始反向移動時,壓輥288中的渦卷簧轉為釋放狀態,壓輥288反向轉動,而在壓輥288的作用下,之前進入理線槽281的線纜被壓輥擠壓出理線槽281外部,這樣可以有效防止在監控攝像機平移時帶出的線纜滯留在水平導軌21上,避免出現水平支架22移動時因為線纜過長導致影響機構運轉的情況發生。
電機101採用減速電機、伺服電機均可,電機101通過相應的控制器進行控制。當豎直移動機構1、水平移動機構2的監控攝像機100移動到各自的極限位置時,則觸發電機101反轉,如此使兩個方向的監控攝像機100往復運動。可以通過監控攝像機在豎直移動或水平移動機構的極限移動位置設置控制按鈕,利用移動機構自身的動力去觸碰按鈕,以此控制電機轉向,或者直接通過控制器控制電機周期性的改變轉向。電機101的控制和轉向是現有技術,在此不再贅述。
一種機房監控方法:
步驟一,在被監控區域分別設置可以在豎直方向運動的監控攝像機和可以在水平方向運動的監控攝像機,並分別調整配置其拍攝角度;
步驟二,控制兩個所述監控攝像機在進行監控圖像採集的同時分別沿豎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沿做往復運動。
優選為,所述步驟一中,豎直方向的監控攝像機配置為,當監控攝像機位於其移動行程最高處時,鏡頭角度向下傾斜朝向監控區域入口方向;當監控攝像機位於其移動行程最低處時,鏡頭角度水平朝向監控區域入口方向;水平方向的監控攝像機配置為,當監控攝像機位於水平移動行程的端部時,鏡頭角度朝向所監控區域的中部位置。
所述步驟二中,豎直方向的所述監控攝像機往復運動包括,所述監控攝像機機身整體在豎直方向進行往復的升降運動,且由最高位置向最低位置移動時,其鏡頭同步由向下傾斜逐步變為水平;當運動方向反轉後,其鏡頭運動方向也同步反轉;水平方向的所述監控攝像機往復運動包括,所述監控攝像機機身整體在水平方向進行往復的平移,且當監控攝像機的機身整體由水平移動行程的一端向另外一端移動時,鏡頭隨著機身移動同步調整角度,始終保持朝向監控區域的中部位置。
優選為,所述步驟一中,豎直方向的所述監控攝像機配置,監控攝像機豎直方向的移動行程,移動行程最低處與最高處的間距大於等於一米。
優選為,所述步驟二中,所述豎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兩個所述監控攝像機同步運動。即當豎直方向的監控攝像機位於最高處時,水平方向的監控攝像機位於其行程距離豎直方向監控攝像機較近的端部;當豎直方向的監控攝像機位於最低處時,水平方向的監控攝像機位於其行程距離豎直方向監控攝像機較遠的端部。
根據一般機房的結構,從房頂向下一米的移動距離可以保證豎直方向的監控攝像機在處於最低點時可以更好的獲取進入監控區域人員的面部特徵圖像,且其監控範圍不會受到過大的影響而產生死角。而豎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監控攝像機行程極限位置相互匹配則可以保證當豎直方向的監控攝像機位於低點時視野較小,而此時的水平方向監控攝像機的位置可以使其獲得相對於豎直方向監控攝像機方向較大的視野範圍。反之,當豎直方向的監控攝像機位於最高點時,則對於水平方向的監控攝像機做出視角的補足。
本發明安裝時,首先將豎直移動機構1和水平移動機構2都安裝固定好,豎直移動機構1固定在安裝空間的房頂下側,水平移動機構2在滿足與豎直移動機構1配合的情況下固定在安裝空間的房屋側壁。兩部監控攝像機100分別安裝在兩個方向移動機構各自的安裝位上,預留足夠監控攝像機100移動距離的電線和信號線。配置好電機101,調試好監控攝像機的角度。
本發明使用時,以單個電機101輸出至豎直絲槓15為例,在電機101的帶動下,豎直絲槓15轉動,從而帶動與其螺紋連接的託架14在豎直方向升降運動,在託架14整體運動的過程中,因為小齒輪17和豎直齒條16相互嚙合,且小齒輪17因為固定連杆18對其起到限位的作用,所以小齒輪17帶動與其相互嚙合的扇形齒板145沿自身扇形的圓心轉動,從而使託架底板141上的攝像頭拍攝角度發生變化。位於豎直移動機構1的監控攝像機100調整為向下傾斜拍攝的角度,按照一般機房監控設置方式,將其鏡頭對準監控區域的入口。當託架14從豎直移動機構1的上部向下移動時,在此過程中,監控攝像機100在扇形齒板145的作用下,鏡頭逐漸抬高,當託架14移動到豎直移動機構的下部時,鏡頭方向由向下傾斜變為水平。當電機101反轉後,監控攝像機100則在託架14的帶動下回到豎直移動機構1的上部,其鏡頭方向重新回復為向下傾斜。當豎直絲槓15轉動時,和豎直絲槓15同軸的錐齒輪一26也跟隨轉動,錐齒輪一26帶動與其嚙合的錐齒輪二27,從而水平絲槓23在豎直絲槓15轉動的同時也進行旋轉。而在水平絲槓23的帶動下,水平支架22沿水平導軌21移動。在移動的過程中,從動輪224沿水平齒條24旋轉移動,從動輪224通過三個相互嚙合的減速齒輪組成的減速齒輪組225減速,將動力傳遞給第二從動輪226,第二從動輪226帶動轉軸227轉動,從而帶動其上的水平移動機構2的監控攝像機100在水平移動的同時,鏡頭角度在水平方向轉動。當水平支架22沿水平導軌21從左往右移動時,其上的監控攝像機100的鏡頭以轉軸227為圓心從右向左轉動,當水平支架22沿水平導軌21從右往左移動時,其上的監控攝像機100的鏡頭從左向右轉動。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設計合理、使用方便。豎直方向的監控攝像機沿一定軌跡上下移動的同時其鏡頭角度相應變化,豎直方向的監控畫面可以在移動的過程中對進入機房的人臉部進行更為清晰和細緻的圖像採集。水平方向的監控則可以在移動過程中配合鏡頭角度的變化對機房中機櫃後部空間進行一定程度的拍攝,而且因為鏡頭是在水平移動的同時進行角度的偏轉,所以不會因為機身移動而導致對重要區域拍攝圖像的丟失。兩個方向的監控攝像機僅用一個電機便可同步驅動運轉。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豎直移動機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豎直移動機構局部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A局部放大圖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託架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的水平移動機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的水平移動機構俯視圖。
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轉向機構連動機構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的整體結構主視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一。
圖1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二。
圖12為本發明實施例4的監控支架結構軸測圖。
圖13為本發明實施例4的監控支架結構主視圖。
圖14為本發明實施例5的監控支架結構軸測圖。
圖15為本發明實施例5的監控支架結構爆炸圖。
圖16為本發明實施例5的監控支架結構主視圖。
圖17為本發明實施例6的理線機構結構正面立體示意圖。
圖18為本發明實施例6的理線機構俯視圖。
圖19為本發明實施例6的理線機構結構反面立體示意圖
圖20為本發明實施例6的收線器結構放大圖。
圖21為本發明實施例8的正面結構立體示意圖。
圖22為本發明實施例8的背面結構立體示意圖。
其中,附圖標記為: 1、豎直移動機構;11、頂板;12、立柱;13、底板;14、託架;141、託架底板;142、監控支架;143、基板;144、側板;145、扇形齒板;146、豎直支板;147、滑槽;148、夾板;149、螺杆;150、定位器;151、卡板;152、連杆;153、頂部卡板;154、鎖緊螺栓;155、橡膠墊;156、固定帶;157、固定帶拉緊組件;158、鎖緊杆;159、鎖緊套筒;160、固定帶連接件;161、固定帶連接板;162、連接板螺栓;115、豎直絲槓;16、豎直齒條;17、小齒輪;18、固定連杆;19、支撐板;2、水平移動機構;21、水平導軌;22、水平支架;221、上部支架;222、下部支架;223、立杆;224、從動輪;225、減速齒輪組;226、第二從動輪;227、轉軸;23、水平絲槓;24、水平齒條;25、上板;26、錐齒輪一;27、錐齒輪二;28、理線機構;281、理線槽;282、壓條;283、齒條;284、槽蓋;285、槽口;286、拉線器;287、框架;288、壓輥;29、收線器;291、收線盤;292、導向機構;293、齒盤;294、弧形板;295、導向架;296、上壓板;297、下頂板;100、監控攝像機;101、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當然,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明,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
實施例1
參見圖1至圖11,本發明提供一種機房全面監控裝置,包括監控攝像機100,還包括豎直移動機構1,監控攝像機100與豎直移動機構1連接;
豎直移動機構1包括與安裝空間頂部固定連接的頂板11,頂板11下方設置底板13,二者通過豎直設置的立柱12連接,頂板11與底板13之間還設置有託架14,託架14包括水平設置的託架底板141,託架底板141與立柱12滑動連接;託架底板141上開設有螺紋孔,頂板11與底板13之間設置豎直絲槓15,託架底板141與豎直絲槓15螺紋連接;監控攝像機100與託架14連接。
託架底板141上表面設置有監控支架142,監控支架142包括水平設置的基板143,基板143的兩側豎直設置有側板144,側板144包括矩形板,及與矩形板連接的扇形齒板145,兩個側板144鉸接豎直支板146,豎直支板146的底端固定在託架底板141上;監控攝像機100固定在基板143的上表面上;
頂板11與底板13之間設置有豎直齒條16,託架底板141上設置有供豎直齒條16穿過的通孔,豎直齒條16的頂端與頂板11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扇形齒板145嚙合小齒輪17,小齒輪17與齒條16嚙合;小齒輪17與豎直支板146之間跨接固定連杆18,固定連杆18一端與豎直支板146的外側面固定連接,另一端設置有軸杆,軸杆上設置小齒輪17,軸杆與小齒輪17同軸。
豎直絲槓15下部水平設置有支撐板19,支撐板19與立柱12固定連接,支撐板19上設置有通孔,豎直絲槓15的下部穿過該通孔,且豎直絲槓15的外表面通過軸承與通孔的內表面連接。
本機房全面監控裝置還包括水平移動機構2,水平移動機構2上設置另外一臺監控攝像機100;
水平移動機構2包括水平導軌21,及與水平導軌21滑動連接的水平支架22;水平導軌21下側設置水平絲槓23,水平支架22的底部設置螺紋孔,與水平絲槓23螺紋連接。
水平支架22包括上部支架221與下部支架222,上部支架221位於水平導軌21上側,下部支架222位於水平導軌21下側,上部支架221與下部支架222之間通過立杆223固定連接;下部支架222上設置螺紋孔,水平絲槓23通過該螺紋孔與水平支架22螺紋連接,水平導軌21穿插在上部支架221與下部支架222之間。
水平導軌21上表面沿導軌方向設置有水平齒條24,上部支架221包括上板25,上板25下側設置有轉向機構,轉向機構下端與水平齒條24連接,上端穿過上板25與監控攝像機100底部連接。
轉向機構包括轉軸227,轉軸227頂部穿過上板25與監控攝像機100底部連接,轉軸227與上板25之間通過軸承連接;轉向機構還包括從動輪224,從動輪224一側與水平齒條24嚙合,另一側嚙合減速齒輪組225的高速輸入端,減速齒輪組225包括三個相互疊加嚙合的減速齒輪;轉軸227底部設置有第二從動輪226,減速齒輪組225的低速輸出端與第二從動輪226嚙合,第二從動輪226與轉軸227同軸。
水平支架22下側與水平導軌21相接觸的位置設置有滾輪。
豎直絲槓15的底部設置有錐齒輪一26,水平絲槓23靠近豎直絲槓15的一端設置有錐齒輪二27,錐齒輪一26和錐齒輪二27相互嚙合;電機101僅設置一個,其輸出軸與豎直絲槓15或水平絲槓23連接。
電機101採用減速電機、伺服電機均可,電機101通過相應的控制器進行控制。當豎直移動機構1、水平移動機構2的監控攝像機100移動到各自的極限位置時,則觸發電機101反轉,如此使兩個方向的監控攝像機100往復運動。可以通過監控攝像機在豎直移動或水平移動機構的極限移動位置設置控制按鈕控制電機轉向,或者直接通過控制器控制電機周期性的改編轉向。電機101的控制和轉向是現有技術,在此不再贅述。
本發明安裝時,首先將豎直移動機構1和水平移動機構2都安裝固定好,豎直移動機構1固定在安裝空間的房頂下側,水平移動機構2在滿足與豎直移動機構1配合的情況下固定在安裝空間的房屋側壁。兩部監控攝像機100分別安裝在兩個方向移動機構各自的安裝位上,預留足夠監控攝像機100移動距離的電線和信號線。配置好電機101,調試好監控攝像機的角度。
本發明使用時,以單電機101輸出至豎直絲槓15為例,在電機101的帶動下,豎直絲槓15轉動,從而帶動與其螺紋連接的託架14在豎直方向升降運動,在託架14整體運動的過程中,因為小齒輪17和豎直齒條16相互嚙合,且小齒輪17因為固定連杆18對其起到限位的作用,所以小齒輪17帶動與其相互嚙合的扇形齒板145沿自身扇形的圓心轉動,從而使託架底板141上的攝像頭拍攝角度發生變化。位於豎直移動機構1的監控攝像機100調整為向下傾斜拍攝的角度,按照一般機房監控設置方式,將其鏡頭對準監控室的房門。當託架14從豎直移動機構1的上部向下移動時,在此過程中,監控攝像機100在扇形齒板145的作用下,鏡頭逐漸抬高,當託架14移動到豎直移動機構的下部時,鏡頭方向由向下傾斜變為水平。當電機101反轉後,監控攝像機100則在託架14的帶動下回到豎直移動機構1的上部,其鏡頭方向重新回復為向下傾斜。當豎直絲槓15轉動時,和豎直絲槓15同軸的錐齒輪一26也跟隨轉動,錐齒輪一26帶動與其嚙合的錐齒輪二27,從而水平絲槓23在豎直絲槓15轉動的同時也進行旋轉。而在水平絲槓23的帶動下,水平支架22沿水平導軌21移動。在移動的過程中,從動輪224沿水平齒條24旋轉移動,從動輪224通過三個相互嚙合的減速齒輪組成的減速齒輪組225減速,將動力傳遞給第二從動輪226,第二從動輪226帶動轉軸227轉動,從而帶動其上的屬於水平移動機構2的監控攝像機100在水平移動的同時,鏡頭角度在水平方向轉動。當水平支架22沿水平導軌21從左往右移動時,其上的監控攝像機100的鏡頭以轉軸227為圓心從右向左轉動,當水平支架22沿水平導軌21從右往左移動時,其上的監控攝像機100的鏡頭從左向右轉動。
實施例2
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底板13上設置兩個電機101,兩個電機101的輸出軸分別與豎直絲槓15、水平絲槓23連接。分別用兩個電機101控制豎直移動機構1和水平移動機構2,可以根據使用環境的實際情況將兩個方向的移動機構分開使用。
實施例3
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根據實際需求,也可選用將豎直移動機構1電機安置在豎直絲槓15的頂部,即豎直移動機構1的驅動部分放置在整體機構的上部。錐齒輪一26也可置於豎直絲槓15的上部,而水平移動機構2與豎直移動機構1相配合,因此水平移動機構2做出相應的位置調整。
實施例4
參見圖12與圖13,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監控支架142的基板143上設置有定位機構;定位機構包括設置在基板143上的滑槽147,及豎直設置的兩塊夾板148,夾板148下部穿過滑槽147;兩塊夾板148之間通過螺杆149連接,螺杆149設置在基板143下側;螺杆149一端設置有螺母;兩塊夾板148對稱設置在監控攝像機100的兩側。
基板143上還設置有用於對監控攝像機100前後進行固定的定位器150,定位器150包括豎直設置的卡板151,卡板151下部設置連杆152,連杆152穿插在基板143板體上開設的槽孔內;
基板143的前後兩側對稱設置兩個定位器150,兩個定位器150的連杆152端部通過彈簧連接。
夾板148連接頂部卡板153,頂部卡板153成倒「L」形,其水平部分位於夾板148的上側,豎直部分位於開設在夾板148板體的空腔內,且通過鎖緊螺栓154與夾板148的側壁連接。
基板143的上表面、夾板148相對的兩個內側面均設置有橡膠墊155。
實施例5
參見圖14至圖16,在實施例4的基礎上且不同的是,基板143上設置有水平定位機構及豎直定位機構;
基板143上開設滑槽147,水平定位機構包括豎直設置的兩塊夾板148,夾板148下部穿過滑槽147;兩塊夾板148之間通過螺杆149連接,螺杆149設置在基板143的下側;兩塊夾板148對稱設置在監控攝像機100的左右兩側;
基板143上還設置有用於對監控攝像機100前後固定的定位器150,定位器150包括豎直設置的卡板151,卡板151下部水平設置連杆152,連杆152穿插在基板143板體上開設的槽孔內。
基板143的兩側對稱設置兩個定位器150,兩個定位器150的連杆152端部通過彈簧連接。
豎直定位機構包括固定帶156及固定帶拉緊組件157,固定帶156一端與一塊夾板148的上端連接,另一端連接固定帶拉緊組件157;固定帶156連接的夾板148為距離固定帶拉緊組件157較遠的那一塊夾板148;
固定帶拉緊組件157與基板143的其中一個側板144連接。
固定帶拉緊組件157包括設置在側板144外側的鎖緊杆158,及與鎖緊杆158螺紋連接的鎖緊套筒159,鎖緊杆158靠近側板144的一端鉸接固定帶連接件160,固定帶連接件160與固定帶156連接。
鎖緊杆158與固定帶連接件160的鉸接處設置扭簧。
與固定帶156連接的夾板148上設置有固定帶連接板161,固定帶連接板161下部設置在所夾板148板體上開設的空腔內,二者通過連接板螺栓162進行鎖緊。
實施例6
參見圖17至圖20,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水平移動機構2上還設置有理線機構28,理線機構28包括設置在水平導軌21後側的理線槽281,理線槽281上表面設置有壓條282,壓條282由軟質材料製成;理線槽281和壓條282之間還設置有收線器29,收線器29包括用於纏繞理線槽281內線纜的收線盤291、導向機構292及齒盤293,收線盤291後側設置齒盤293,齒盤293與設置在理線槽281後側的齒條283嚙合,齒盤293與收線盤291同軸;收線盤291與壓條282之間設置導向機構292,導向機構292包括位於收線盤291上側的弧形板294,及位於弧形板294兩側的導向架295,導向架295包括上壓板296與下頂板297,壓條282位於上壓板296與下頂板297之間;收線器29與上板25固定連接。
沿線槽281上表面設置若干小凹洞,小凹洞內設置有磁鐵,壓條282的下表面設置若干與小凹洞對應的軟質金屬線,金屬線由可被磁鐵吸引的金屬製成。
收線器29可以在水平方向的監控攝像機平移時,在齒盤293的帶動下,收線盤291轉動的同時將線槽內的線纜捲起,並且在下頂板297的作用下,將前進方向的壓條282頂起,在相反方向的上壓板296的作用下,再將壓條282壓合在理線槽281上表面上。收線器29採用轉軸纏繞線纜的方式進行收線,採用同心觸片的形式將線纜連接至收線盤291外部,此為現有技術,在此不再贅述。
實施例7
在實施例6的基礎上,與實施例6不同的是,齒盤293嚙合一個小齒輪,小齒輪與設置在理線槽281後側的齒條283嚙合;收線盤291的邊緣外表面設置頂部為尖端的凸起。當收線器29在水平方向的監控攝像機平移時,在齒盤293的帶動下,收線盤291轉動的同時將線槽內的線纜捲起,在收線盤291的轉動作用下,通過收線盤291外表面與壓條282內表面的摩擦力,將收線盤291前進方向的壓條282頂起,收線盤291邊緣的凸起可以保證被頂起的壓條282部分不會歪斜,並在經過後壓條282依然覆蓋在理線槽281的上表面。
實施例8
參見圖21、22,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水平移動機構2上還設置有理線機構28;理線機構28包括設置在水平導軌21後側的理線槽281,理線槽281上設置槽蓋284,槽蓋284朝向水平支架22的一側設置有槽口285,水平移動機構2的監控攝像機100使用的線纜放置在理線槽281中,且經由理線槽281的一個端部穿出,水平支架22後側設置穿線管,穿線管一端連接水平支架22,另一端伸入槽口285內,線纜的端部通過穿線管連接監控攝像機100;線纜穿出理線槽281的一端設置拉線器286。
拉線器286包括在框架287內上下設置的兩個壓輥288,壓輥288包括中軸和輥筒,中軸和輥筒之間設置渦卷簧,輥筒外側設置橡膠層,線纜穿過上下壓輥288之間。
當水平方向的監控攝像機100向線纜進入理線槽281端部的反向端移動時,線纜被拉入理線槽281內,在線纜經過拉線器286的同時,上下兩個壓輥288中的渦卷簧變成蓄力狀態,當監控攝像機100開始反向移動時,壓輥288中的渦卷簧轉為釋放狀態,壓輥288反向轉動,而在壓輥288的作用下,之前進入理線槽281的線纜被壓輥擠壓出理線槽281外部,這樣可以有效防止在監控攝像機平移時帶出的線纜發生扭曲而滯留在水平導軌21上,避免出現水平支架22移動時因為線纜扭曲導致影響整體機構運轉的情況發生。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