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艙恆溫試驗裝置壓風式冷卻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8-02 21:35:26 1
專利名稱:救生艙恆溫試驗裝置壓風式冷卻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恆溫試驗裝置的壓風式冷卻系統。
背景技術:
根據《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通用技術條件》的要求,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綜合防護性能試驗的恆溫箱試驗裝置要求為具有加熱、溫控、風扇等,在室溫 80°C範圍可調控。在進行高溫試驗完畢後,需要根據要求進行對試驗間內部進行降溫,可快速降溫,使溫度降到室溫 80°C之間。 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恆溫試驗裝置,是一個大型的密閉保溫試驗間,救生艙在作高溫試驗的過程,吸收了大量的熱量,同時內部試驗人員自身產生了不小的熱量。在降溫的過程中,救生艙艙體向外散熱是靠周邊空氣溫度低於艙體表面溫度而由空氣吸收熱量。由於試驗間在整個試驗過程中始終保持密封狀態,同時試驗間是使用保溫材料製造而成,對外散熱量比較小,因此依靠保溫間自身降溫,速度會相當慢,同時艙內人員的自身散熱,會導致試驗過程試驗間的溫度上升,直接影響試驗過程。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救生艙恆溫試驗裝置壓風式冷卻系統,克服了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實用可靠、成本低的冷卻系統。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為救生艙恆溫試驗裝置壓風式冷卻系統,包括進風管、出風風機、恆溫室和高壓冷風系統,恆溫室的頂部設置有多個進風口,所述每個進風口均與進風管的一端連接,進風管的另一端與高壓冷風系統連接,恆溫室的兩側對稱開有多個出風口,所述每個出風口上均設置有出風風機,救生艙設置在恆溫室內部。所述高壓冷風系統的結構為空壓機與冷卻管的一端連接,冷卻管的另一端穿過製冷槽與進風管連接,位於製冷槽內的冷卻管蛇形設置,製冷槽內充滿製冷液。所述進風管上設置有進氣閥門。所述恆溫室內壁上設置有多個循環風機。所述恆溫室內壁上設置有多個溫度傳感器。所述出風風機位於恆溫室外的部分均套裝有保溫罩,所述保溫罩上設置有可打開的蓋板。 所述進風風機為大功率軸流式風機。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實用新型採用低溫壓縮空氣循環冷卻方式。操作簡單,使用可靠,冷卻效果好,不影響周圍環境。2、本實用新型通過控制壓縮空氣進氣閥門的開啟量達到控制溫度降低的速度。3、本實用新型風機保溫罩蓋板實現自動開啟關閉以滿足風機的正常工作與保溫。[0016]4、本實用新型採用人工與自動控制相結合的控制方式可滿足各種需求下的操作。以下結合附圖
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俯視圖。圖3為圖I中A的局部放大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高壓冷風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中,I為進風管、2為出風風機、3為救生艙、4為恆溫室、5為高壓冷風系統、6為空壓機、7為冷卻管、8為製冷槽、9為製冷液、10為進氣閥門、11為循環風機、12為溫度傳感器、13為保溫罩。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一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救生艙恆溫試驗裝置壓風式冷卻系統,包括進風管I、出風風機2、恆溫室4和高壓冷風系統5,恆溫室7的頂部設置有多個進風口,所述每個進風口均與進風管I的一端連接,進風管I的另一端與高壓冷風系統5連接,恆溫室4的兩側對稱開有多個出風口,所述每個出風口上均設置有出風風機2,救生艙3設置在恆溫室4內部。所述高壓冷風系統5的結構為空壓機6與冷卻管7的一端連接,冷卻管7的另一端穿過製冷槽8與進風管I連接,位於製冷槽8內的冷卻管7蛇形設置,製冷槽8內充滿製冷液9。所述進風管I上設置有進氣閥門10。所述恆溫室4內壁上設置有多個循環風機11。所述恆溫室4內壁上設置有多個溫度傳感器12。所述出風風機2位於恆溫室4外的部分均套裝有保溫罩13,所述保溫罩13上設置有可打開的蓋板。所述進風風機I為大功率軸流式風機。本實用新型中電控系統安裝在外部的電氣控制櫃內,保溫罩13罩在出風風機2的外側,用於保溫與防護風機。本實用新型的整個冷卻系統採用風動冷卻方式,利用風機實現內外空氣交換,出風風機2將內部高溫空氣排走,同時從進風管I通入外部的冷空氣,實現降溫。外部操作人員通過操作電控系統控制整個冷卻系統的工作,同時通過控制電控系統來控制進風量的風量來控制溫度的變化速度。本實用新型中高壓冷風系統5主要用於向恆溫室4內通入壓縮冷空氣,主要採用空壓機6提供高壓空氣,高壓空氣通過注有製冷液9的製冷槽8內的管路9進入恆溫室4內,通過進氣閥門10開啟的大小控制壓縮空氣的進氣量,需要進風的時候通過電控系統控制風機的開關來控制風機的工作。排風風機2主要用於將恆溫室4內的高溫空氣排到外界環境中,主要採用大功率的軸流式風機,需要排風的時候通過電控系統控制風機的開關來控制風機的工作。[0034]循環風機11主要用於恆溫室4內的空氣循環,主要採用小功率的風機,均勻布置在恆溫室4內,利用空氣內部的循環,加快空氣通過對流傳遞熱量同時促使內部空氣溫度偏差在一定範圍內。溫度傳感器12用於降溫過程中恆溫室4內部溫度的監控。主要採用鉬金體溫度傳感器,通過顯示屏顯示恆溫室4內溫度,同時為溫度傳感器12提供工作信號。電控系統用於為本實用新型提供電氣控制,電控系統包括數顯溫度控制器、固態繼電器、溫度傳感器、交流接觸器、超溫保 護器、時間延時繼電器、緊急停止開關和報警器、變頻器等裝置,保證試驗人員對恆溫室4冷卻過程的精確控制。保溫罩13主要用於出風風機2不工作時的出風風機2安裝位置處的保溫,同時對出風風機2起到防護作用,在出風風機2工作時保溫罩13的蓋板自動打開。保溫罩13主要採用普通薄鋼板內裝保溫材料。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並不限於上述實施例,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範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
權利要求1.救生艙恆溫試驗裝置壓風式冷卻系統,包括進風管(I)、出風風機(2)、恆溫室(4)和高壓冷風系統(5),其特徵在於,恆溫室(7)的頂部設置有多個進風口,所述每個進風口均與進風管(I)的一端連接,進風管(I)的另一端與高壓冷風系統(5)連接,恆溫室(4)的兩側對稱開有多個出風口,所述每個出風口上均設置有出風風機(2),救生艙(3)設置在恆溫室(4)內部。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救生艙恆溫試驗裝置壓風式冷卻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高壓冷風系統(5)的結構為空壓機(6)與冷卻管(7)的一端連接,冷卻管(7)的另一端穿過製冷槽(8)與進風管(I)連接,位於製冷槽(8)內的冷卻管(7)蛇形設置,製冷槽(8)內充滿製冷液(9)。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救生艙恆溫試驗裝置壓風式冷卻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進風管(I)上設置有進氣閥門(10 )。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救生艙恆溫試驗裝置壓風式冷卻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恆溫室(4)內壁上設置有多個循環風機(11)。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救生艙恆溫試驗裝置壓風式冷卻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恆溫室(4)內壁上設置有多個溫度傳感器(12)。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救生艙恆溫試驗裝置壓風式冷卻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出風風機(2)位於恆溫室(4)外的部分均套裝有保溫罩(13),所述保溫罩(13)上設置有可打開的蓋板。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救生艙恆溫試驗裝置壓風式冷卻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進風風機(I)為大功率軸流式風機。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礦用可移動式救生艙恆溫試驗裝置的壓風式冷卻系統;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實用可靠、成本低的冷卻系統;解決該技術問題採用的技術方案為救生艙恆溫試驗裝置壓風式冷卻系統,恆溫室的頂部設置有多個進風口,所述每個進風口均與進風管的一端連接,進風管的另一端與高壓冷風系統連接,恆溫室的兩側對稱開有多個出風口,所述每個出風口上均設置有出風風機,救生艙設置在恆溫室內部;本實用新型可廣泛應用於恆溫間裝置的冷卻。
文檔編號G01M99/00GK202770650SQ20122030345
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7日
發明者祝利濤, 李玉貴, 呂仲, 王武魁, 劉勇, 鹹士玉, 王進強, 許佩霞, 張孟, 王衛華 申請人:長治清華機械廠,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