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用維修支承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8-03 01:04:16 2
專利名稱:泵用維修支承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泵用支承裝置,具體講就是用於泵及其動力電機和傳 動機構的便於維修的支承裝置。
技術背景現有技術中,各行業均有泵的廣泛使用,泵的動力來源通常是電 機,電機與泵之間通常還連接有增速或減速機構,即通常所說的減速 箱。對設備進行維修或檢修是保證設備正常運轉的前提,現有技術中 就是將三者連接為一體, 一旦需要維修或檢修,就必須將電機、減速 箱及泵三者拆分開來,勞動強度大,且費工費時,尤其在化工行業中, 大規格電機、高轉速泵的使用更是常事,這就給維修或檢修帶來了更 大的困難。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泵用維修支承裝置,便於實現電機、 減速箱及泵三者拆分開來進行維修。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採用了以下技術方案泵用維修支承裝置, 其特徵在於框架式的基架的上架體上固定電機,電機轉軸向下並與 增速箱體的動力輸入轉軸相連,增速箱體的動力輸出轉軸與泵的泵軸 相連,上架體的周邊設置有向下延伸的支承柱,支承柱圍設在增速箱 體周圍,板面垂直於轉軸的上架體上設置有平行設置的導軌,位於水 平面內的導軌內設置移動機構,長度可調式吊拉機構的上端與移動機 構相連,吊拉機構的下端與增速箱體相連。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電機固定在框架式的基架的上架體上,電機 轉軸向下通過增速箱體與泵的泵軸相連,上架體上有導軌並通過可調 式吊拉機構與增速箱體連接,這樣一旦設備出現故障,可以將電機、 減速箱及泵拆分開來,通過可調式吊拉機構可以容易地實現拆分,對 出現故障的設備實施維修,這對大型設備的維修保養十分方便。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中的導軌部位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中的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 一種泵用維修支承裝置,框架式的基架10的上架體 11上固定電機20,電機轉軸21向下並與增速箱體30的動力輸入轉軸 31相連,轉軸21、轉軸31處在鉛垂方向,增速箱體30的動力輸出轉 軸與泵70的泵軸相連,上架體11的周邊設置有向下延伸的支承柱12, 支承柱12圍設在增速箱體30周圍,採用支承柱12分離設置的方式圍 設在增速箱體30和轉軸周圍的布置方式, 一方面起到支撐作用,另一 方面又給維修工作留下了合適的操作空間,板面垂直於轉軸的上架體 11上設置有平行設置的導軌40,位於水平面內的導軌40內設置移動 機構50,長度可調式吊拉機構60的上端與移動機構50相連,吊拉機 構60的下端與增速箱體30相連。通過可調式吊拉機構60可以將拆分 開來的增速箱體30適當吊起,輔助以移動機構50在導軌40上的移動, 便可以進行維修了。為了確保操作空間的適當,本發明中特別設置了過渡聯軸器80, 過渡聯軸器80的基本安裝位置是電機轉軸21與增速箱體30的動力 輸入轉軸31之間和/或增速箱體30的動力輸出轉軸與泵軸之間設置可 拆卸的過渡聯軸器80。就是說,過渡聯軸器80可以設置在電機轉軸 21與增速箱體30的動力輸入轉軸31之間,也可以設置在增速箱體30 的動力輸出轉軸與泵軸之間,也可以在兩個位置處均設置過渡聯軸器 80,通常情況下較為優選的方案是在電機轉軸21與增速箱體30的動 力輸入轉軸31之間過渡聯軸器80。所述的電機轉軸21與增速箱體30 的動力輸入轉軸31之間連有一個過渡聯軸器80,其簡單具體的結構 是其中部為管體,兩端連有連接發蘭分別與電機轉軸21和增速箱體 30的動力輸入轉軸31上的發蘭連接,採用發蘭方式連接,即方便又 可靠,同時便於拆卸與安裝。在檢修時,先將過渡聯軸器80,再吊起並移動增速箱體30至適當位置。過渡聯軸器80的長度決定增速箱體 30的抬升高度,其提升高度為200 400mm較為合適。結合
基架10的具體結構,所述的基架10的上架體11、 下底座13為方形框架,四根支承柱12連接在上架體11、下底座13 上下對應的角部,且截面呈上小下大狀,泵70安裝在下底座13上。結合圖1、 2、 3說明導軌40和移動機構50的具體結構,導軌40 的截面為工字形或槽形,其上翼板41固定在上架體11的下表面上, 移動機構50的轉輪51的支撐軸54固定在支架52上,轉輪51的輪緣 設置在導軌40的下翼板42的上面,兩者構成滾動配合以減少運動摩 擦,支架52的下面設置有連接環53,吊拉機構60的上端與連接環53 相連。所述的吊拉機構60包括中段的環狀的拉緊螺套61,拉緊螺套 61的上下螺紋孔處連有上、下調整螺杆62、 63,所述的吊拉機構60 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大於55度、小於90度,同時參見圖1,這樣既 可以保證吊拉機構60和導軌40的安裝不會與電機20的安裝位置發生 幹涉,也可以保證調節吊拉機構60在吊裝增速箱體30的過程中的受 力處在合理的位置上。通過旋轉調節上、下調整螺杆62、 63可以將調節吊拉機構60的 長度,從而將下方的增速箱體30吊起,並推或拉動移動機構50,可 以將增速箱體30移位到合適位置處,為維修增速箱體30、泵70提供 操作空間,如果要是單純維修電機,可以直接將電機與增速箱體30 拆分開來即可。圖2、 3是導軌40和移動機構50的結構及相互配合的優選方案, 具體講就是所述的導軌40為兩根工字鋼平行設置,同時結合圖l, 所述的轉輪51為滾動軸承,支架52為開口向上的槽形,轉輪51由支 撐軸54對稱固定在支架52上,兩個轉輪51對稱布置在導軌40上的 下翼板42上。這樣,每根導軌40與兩個轉輪51配合,使得受力均勻, 兩個轉輪51由支撐軸54固定,結合其下部的連接環53的相互配合, 移動機構50行走平穩。
權利要求
1、一種泵用維修支承裝置,其特徵在於框架式的基架(10)的上架體(11)上固定電機(20),電機轉軸(21)向下並與增速箱體(30)的動力輸入轉軸(31)相連,增速箱體(30)的動力輸出轉軸與泵(70)的泵軸相連,上架體(11)的周邊設置有向下延伸的支承柱(12),支承柱(12)圍設在增速箱體(30)周圍,板面垂直於轉軸的上架體(11)上設置有平行設置的導軌(40),位於水平面內的導軌(40)內設置移動機構(50),長度可調式吊拉機構(60)的上端與移動機構(50)相連,吊拉機構(60)的下端與增速箱體(30)相連。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泵用維修支承裝置,其特徵在於電機 轉軸(21)與增速箱體(30)的動力輸入轉軸(31)之間和/或增速箱 體(30)的動力輸出轉軸與泵軸之間設置可拆卸的過渡聯軸器(80)。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泵用維修支承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 的基架(10)的上架體(11)、下底座(13)為方形框架,四根支承柱(12)連接在上架體(11)、下底座(13)上下對應的角部,且截面呈 上小下大狀,泵(70)安裝在下底座(13)上。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泵用維修支承裝置,其特徵在 於導軌(40)的截面為工字形或槽形,其上翼板(41)固定在上架 體(11)的下表面上,移動機構(50)上的轉輪(51)的支撐軸(54) 固定在支架(52)上,轉輪(51)的輪緣與導軌(40)的下翼板(42) 的上面配合,支架(52)的下面設置有連接環(53),吊拉機構(60) 的上端與連接環(53)相連。
5、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泵用維修支承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的電機轉軸(21)與增速箱體(30)的動力輸入轉軸(31)之間 連有一個過渡聯軸器(80),過渡聯軸器(80)中部為管體,兩端連有 連接發蘭與電機轉軸(21)與增速箱體(30)的轉軸(31)上的發蘭 連接。
6、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泵用維修支承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導軌(40)為兩根工字鋼平行設置,所述的轉輪(51)為滾動軸承, 支架(52)為開口向上的槽形,轉輪(51)由支撐軸(54)對稱固定 在支架(52)上,兩個轉輪(51)對稱布置在導軌(40)的下翼板(42)上。
7、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泵用維修支承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 的吊拉機構(60)包括中段的環狀的拉緊螺套(61),拉緊螺套(61) 的上下螺紋孔處連有上、下調整螺杆(62)、 (63)。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泵用維修支承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 的吊拉機構(60)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大於55度、小於90度。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泵用維修支承裝置,便於實現電機、減速箱及泵三者拆分開來進行維修,基架的上架體上固定電機,電機轉軸向下並與增速箱體的動力輸入轉軸相連,增速箱體的動力輸出轉軸與泵的泵軸相連,上架體的周邊設置有向下延伸的圍設在增速箱體周圍支承柱,上架體上有位於水平面內的導軌,導軌內設置移動機構,吊拉機構的上端、下端分別與移動機構和增速箱體相連。設備出現故障,可以將電機、減速箱及泵拆分開來,通過可調式吊拉機構可以容易地實現拆分,對出現故障的設備方便地實施維修。
文檔編號F04B53/00GK101225817SQ20081001847
公開日2008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08年2月3日 優先權日2008年2月3日
發明者何玉傑, 漫 姜, 宮恩祥, 巫建波, 強 李, 柴立平, 石海峽, 程道武, 胡敬寧 申請人:合肥華升泵閥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