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一個低調的城市(淚目廣州一座正在消逝的城市)
2023-07-03 22:46:16 2
一晃眼,距離1921年廣州市政廳成立
已經過去整整97年了
這幾十年來,廣州的變化可謂是翻天覆地
聳立的高樓大廈、熱門的商圈越來越多
經濟飛速發展
湧進來的人群類型也越來越多樣化
但是,當廣州接納越來越多「新」東西的同時
卻也有一些曾經熟悉的東西在慢慢消逝
從此只能留在廣州人的回憶裡
消失的商圈將軍東
香港有深水埗的鴨寮街,廣州有中山六的將軍東。
把將軍東說成「熟男天堂」,一點都不誇張。不過,隨著廣州地鐵收回地塊,這個廣州首屈一指的電器商場,在2015年11月30日,終究難逃休業清場的命運。
大笪地
廣州師奶的淘寶聖地,一個承載著地道廣味的「平民墟」。拖著媽媽的手逛大笪地,是年輕廣州人逝去的童年。
「乜都有、益街坊」,終究還是隨著城市的發展而湮沒,2014年4月21日,關張撤場,留下無限唏噓。
狀元坊
約上同學仔去狀元坊影貼紙相、打耳釘、淘靚衫,這曾是很多80後和90後的學生時代寫照。
如今的狀元坊,昔日密密麻麻排布著飾品店、刻碟鋪,已成空蕩蕩的過道,招租廣告隨處可見。曾經的「撞人坊」,如今的「撞完坊」。
革新路
「買文具到革新路,東西齊全又便宜」是廣州「80後」的共識,也成了一種習慣,這一切持續到07年道路清拆擴建。
擴建完畢後,往日盛況亦已淡去。到2015年,文具一條街僅剩8家文具店。拆走的不只是文具街,更是一代廣州學生哥的集體回憶。
花鳥魚蟲市場
7月10號,芳村的花鳥魚蟲市場被萬科551億巨資拍下。霎時間,我們都不知道這個「大觀園」將會何去何從。
這個全球最大的水族市場,並不高大上,但卻色彩繽紛的魚兒、形形色色的鳥獸和種類繁多的鮮花。在這裡,你仿佛一下子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太平洋電腦城
大部分廣州人的第一臺組裝電腦,是在太平洋電腦城組裝,可惜現在的太平洋電腦城繁榮不再,B場已全面結業,A場也也面臨著轉型。
黃沙水產市場
此外,陪伴老廣24年的黃沙水產市場,也將搬遷到芳村東洛圍。
消失的火車站
擁有43年歷史的廣州火車站,也將改造成更先進更便捷的高鐵站。
要知道,改革開放初期,成千上萬的人選擇南下,成為了廣州第一批外來務工人員,他們來廣的第一站是廣州火車站,過年回家的第一站也是廣州火車站。
無論是08年的雪災,10年的實名制春運,還是14年的萬人在車站過夜…廣州火車站,已經陪伴了他們43年了。不知道蛻變後的它。何時會與我們相見呢?
消失的2種身份證440102
廣州市東山區在2005年9月28號中午12點正式摘牌,與越秀合併,記得那時候街坊都去署前路8號合影留念。從此,老東山文化與情懷已經成為歷史記憶。
440107
2005年4月28日,廣州市芳村區 (與荔灣合併)。
消失的中小學
梅花中學、梅花小學、吉祥路小學、109中學、七十九中學、二十五中學、廣大實驗中學、北京南小學、第49中學和江南中學合併重組為「廣州市江南外國語學校」。
第52中學和綠翠中學合併重組為「廣州市綠翠現代實驗學校」。
媽友們,你們還記得這些小學嗎?
消失的路名廣州不少已消失的地名、路名,在以前全是家喻戶曉。
市區擴建無可阻擋,它們逐步消失,只存在於老一輩廣州人、老華僑、老香港、澳門市民的記憶中。
永漢路變成了北京路
▼
德宣路變成了東風路
▼
維新路變成了起義路
▼
太平路、豐寧路、長庚路、虎長路
一條龍改成了「人民路」
▼
帶河路變成了康王路
▼
四牌樓變成了解放中路
▼
新填地、石崗街、移民市、歸德門
則永遠消失了!
消失的廣州老味道在這幾十年來,有太多太多的老字號酒家從我們視野中消失…
金瀛酒家
小洲村的金瀛酒家,珍藏著很多廣州人的回憶。
蝦餃,幹蒸,牛肉球,蒸排骨,香煎蘿蔔糕……愛吃的地道點心,它都有。
可惜的是,前年10月的時候,它也拆除了。沒有它的小洲,真讓人不習慣…
醉瓊樓
除了金瀛酒家,還有老字號醉瓊樓也宣布歇業。
1983年開業的它,在10月26號的時候,發來一紙《珍重》,向老廣們告別。十幾年前,醉瓊樓從光華路遷移到現在的龍津東路,一家兩代,走過了34個年頭。
祥珍樓
百年老字號茶樓——「祥珍樓」,因為中山七路要拓寬不幸被拆了。
當時這個茶樓開設茶市、飯店,經營禮餅、月餅,又擺設象棋局吸引棋迷,連廣州象棋的「四大天王」黃松軒、李慶全、盧輝、馮敬旭都曾在這裡嘆茶捉棋。
成珠樓
可以說是廣州開業最早、時間最長的老字號茶樓,史載清朝乾隆年間已經開始營業,有250多年歷史。
成珠樓是沒了,但如今在南華中路一帶還有一家「成珠食品店」,這裡是幾個當年成珠樓的老員工盤下來的小店,一直在賣遠近馳名的成珠小鳳餅。
西園酒家
1921年在惠愛西路開業,是一座園林式酒家,號稱廣州四大園林酒家之一(另三家為文園、南園、謨觴)。西園酒家變成了現在的「陶街電器城」了。
民國時期的惠愛路
雲香酒樓
廣州有句老話—「西有蓮香,東有雲香」,其中的雲香是位于越秀區東華東路342號的知名食肆雲香酒樓。
雲香酒樓創始於清朝光緒三十年(1904年),距今已有百年歷史,以經營傳統粵菜、龍鳳禮餅、中秋月餅而著名。
菜根香
「菜根香」創建於上世紀的1933年,原來設在本市西關。直到1984年,菜根香素食館投資百萬元重新改造裝修,增開早茶市。
2004年結業,原址現為藥房。
榮華樓
80年代初,榮華酒樓的點心師傅方旋精心研製出榮華麻香酥。榮華麻香酥是粗料精製的品種,有甘香酥化的特點,從1983年起多次在廣州美食節獲獎。
榮華樓也曾經是廣州著名的粵劇茶樓,但到了2013年,也是因為經營不善導致欠債纍纍,最終遺憾結業。
惠如樓
在廣州傳統茶樓中,惠如樓的歷史僅次於成珠樓。很多廣州人以往中秋佳節都習慣到惠如樓買一盒惠如「貢月」和「五仁月」。
1995年3月因地鐵建設需要,惠如樓搬遷至廣花二路,苦撐兩年後關門停業。
消失的夜市西湖夜市
當年的西湖夜市熱鬧非凡,還記得那條長長的路兩邊擺滿攤檔,掛滿衣服、玩具而且款式還很時髦。
2001年,政府倡導還路於民,拆除了燈光夜市,曾經一眼望去千百家攤檔的繁華,燈一盞盞地被熄滅,「消失」在了沉沉的夜色中。
市橋西街
這條街承載了一批番禺人在這白手起家、承載了一輩番禺人在這逛街購物成長;一件便宜貨、一份街邊小吃、一張傳單、一聲叫賣聲!如今也風光不再。
八爪魚天橋
圖片來源:泳少攝影
新大新公司門前天橋
還有大南路口天橋、海珠廣場一德路天橋、惠福路口天橋…
消失的娛樂場所
老廣的童年基本被它們承包
你留著那些照片嗎?
華貴舞廳
草暖公園
兒童公園
東方樂園
雞公欖
如今作為廣州傳統印記的雞公欖,成為了流水線生產的附屬品。真正的味道只能停留在老廣的記憶中了。
挽臉師
那些年,街上還沒有美容院。愛美的女生會光顧街上那些挽臉的技師。她們靠著一條細棉線和一塊白粉撲,三兩下就把臉上的雜毛清除乾淨,整個臉看起來光滑細緻。
鐘錶維修師
小時候手錶壞了我們都會選擇去鐘錶店修,可自從手機普及之後,用手錶的人也越來越少了。雖然修表師傅現在還會出現在一些小街小巷裡,可惜的是,這一行當卻逐漸衰落。
修傘師傅
現在壞了的雨傘基本上都會選擇扔掉換新的,漸漸沒了修理的必要,修傘師傅也跟著淡出了我們的視線。
老式理髮師
一把剪刀、推子、梳子、刮刀,在巷子裡弄一張椅子就開起了髮廊,剪頭髮只要幾塊錢。這是最原始的理髮手藝,純粹的理髮師。現在這一類的老式理髮在廣州一些小巷子還是可以找到的。
補鍋師傅
補鍋以前是街道手工作坊的一門職業,按鍋的品種來決定工程的不同。有專門補鐵鍋的,有專門補搪瓷器皿的,也有專門補鋁鍋水壺的。大師傅可以「通吃」,樣樣「拿得起,放得下」。
但隨著生意蕭條,現在已經慢慢消失在城市裡,菜市場的角落還能遇見嗎?
正在消失的粵語......想知道看到這條推送的媽友們
你們日常說粵語的時候還多嗎?
和孩子之間的交流都會選擇用粵語嗎?
現在很多廣州小學生已經不怎麼說粵語…...
廣州在不斷更新和發展中
自然會有很多有歷史有價值的東西
被淘汰或者被人們遺忘
但不管廣州會經歷怎樣的
都希望媽友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本文綜合自:微廣州、廣州潮嘆、廣州吃貨、廣州電視臺移動頻道、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