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下的暢談的抒情作文
2023-07-05 10:01:28 2
宋真宗趙恆曾曰:「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書,可以讓我們與那些品格高尚的人交流,暢談人生;書,可以讓我們增廣見聞,使生活變得更充實;書,更可以讓我們了解古往今來的事物,看到前人的智慧,使我們有光明的未來……
夏天的一個傍晚,太陽依依不捨地落下,月亮再次慵懶地爬上天空,開始了它今晚的旅行。颯颯的晚風,似一柄美麗的絹扇拂過,那樣的輕,那樣的柔,拂過臉龐感覺很清涼……一輪玉盤般的素月恬靜地倚在那深邃的天空中,向大地傾瀉著她那淡淡的銀輝,那樣的朦朧,那樣的誘人……我喜歡在這誘人的月夜裡,在夜的帷幔中讀書,尋覓著她那神秘的光芒……幽幽的月夜啊!你使我幾多遐想。
在月色下我讀著書,竟不知不覺地睡著了……當我醒來時,正是傍晚,我在一個床上,四周沒有人,我疑惑地走到了窗前。看到街上的風景時,我大吃一驚,我正處在17世紀20年代的英國。我的腦子飛快轉動在思考這一切,突然一個略微蒼老的聲音傳到我耳邊:「小夥子,你醒啦。」幸好學了點英語,要不然聽都聽不懂啊,還怎麼回去,我心有餘悸地拍了拍胸脯。我也用英語問了他一句:「老先生,您是誰啊?」他把麵包和牛奶放在桌上,笑眯眯地回答道:「我叫弗朗西斯·培根。」我聽了這個名字下巴都快掉了下來,心想:我剛才不是在讀《培根隨筆》嗎?怎麼穿越了?這個老人真的是培根嗎?一連串的問號在我腦子裡浮現。
清醒地搖了搖頭,我試探性地問道:「你知道《培根隨筆》這本書嗎?」老人笑呵呵地說:「我當然知道,因為,這書就是我寫的。」我終於放心了,自己能和這種級別的人物對話,想想還真是有點小激動。我便敞開心扉與他聊人生,理想,真理……我們吃完飯後就到院子裡看著夜景,繼續暢談。當談到死亡時,他卻無所畏懼,他說:「因為人們對於死準備過甚,遂使死在人看起來更為可怕。你看,我就什麼也不準備,所以我並不畏懼死亡。哈哈哈……」因為我知道他死於1926年4月9日,所以他的這番話令我震驚,和他今天一天的暢談更令我吃驚。望著這月景和旁邊的老人我便吟起了詩:「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昔是何年?……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遠處,還有幾顆閃閃爍爍的星星,給月夜增添了幾分詩意。整個世界仿佛沉浸在銀色的光海中。老人看著我說:「好詩,好詩啊!」……
當我再次醒來時,我依舊趴在我的書桌上,那本《培根隨筆》依然靜靜地躺在那裡,想起夢裡的那一天,令我記憶尤深,「哎,『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真希望與他再見一次面。」新的一天,新的希望,望著刺眼的陽光,我打起精神,向著新希望奔跑,我總感覺,那個人,總在我失落時支持我;那本書總是在岔路口指引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