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關於道德的議論文5篇

2023-07-09 16:55:28 1

  道德是火,點燃希望之燈;道德是燈,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導人們走向燦爛輝煌。下面給大家分享關於道德的議論文,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道德的議論文1

  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崇尚道德。無論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還是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思想,無不都以高尚的道德作為他們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蘇轍就曾寫道:「轍生好為文,思之至深。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至。」這就說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準則。所以以德取人才是根本,以德服人才是硬道理。一個人在茫茫人海中走路,難免要摔倒,可是能爬起來繼續走也是一位有德之人。

  可有些人就問了什麼是道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政治家說: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

  詩人說:道德是半懸在頭頂上的一柄利劍。

  哲學家說:道德是願者魚兒上鉤。社會學家說:道德是公路旁的警示牌,人,好好走路;司機,好好開車。法官說:道德是調整…………規範的總和。我說;道德是面鏡子,不但照己,還可照人。但關鍵是照己。由此可看出,道德的概念在每個人的心裡都是不同的,可它們都是對的,所以要想知道道德是什麼,還得自己去感悟,去理解。

  那我們應該怎樣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呢?我個人認為,首先要做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如果我們能夠從身邊小事做起,嚴格要求自己。那麼我們每做一件事情,我們的道德水平就會得到一次升華。荀子有句話說的好;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所以說人要一步一個腳印,要善於由大及小,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決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細小而不足為。

  說了這麼多,那我們在實際生活中應該怎麼做呢?在學校,我們一樣要講文明、講道德。在學校,我們不能在樓道裡追跑打鬧。如果樓道裡有許多的同學,那必然會撞到其他的同學。在學校,我們還應該節約用水、用電。上操之前,應先把燈關掉。見了老師就向老師問好,這些都是在學校應該做的。

  在家裡,要尊敬父母。在家中,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這能幫家人減輕一些負擔。如果父母叫你拿杯水,拿個東西這種小事應儘自己全力去做。古人有許多尊敬長輩的事。比如黃香九歲時,就懂得孝順父母。冬天,他用自己身體將父母的枕席溫暖後再請父母安寢。在家尊敬父母也是一種有道德的表現。

  道德是做人的基本素質,我們要捍衛道德,宣傳道德,實踐道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關於道德的議論文2

  道德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道德提升了國家的形象,道德提升了個人的素養,道德賦予了社會正能量。知識應是利用於生活中的一種技巧和思想,道德才是人生中最需要的真正內容。道德是知識的母親,道德哺育著知識。

  失去了道德知識就像沒了娘的孩子。我們都知道有雄厚知識的人才會有機會進入到復旦大學。但復旦的學生做出的行為不等同於他的高等知識。某同學和另一同學發生了激烈的爭吵,我同學是在咽不下這口氣,就往另一同學喝的飲料投下了致命的毒藥,不知情的那位同學喝下有毒的飲料,最後搶救無效而導致死亡。

  不知道投毒的那位同學是否感到有一絲絲的罪惡感,他是否想過他的行為是一種愚蠢的行為。投毒的那位同學如果心存道德,在今天就不會發生這樣的悲劇的,令人寒心的事情。擁有高等的知識,而沒有有心存道德的人同樣汙染了社會風氣。他雖然擁有高等的知識,但他這樣的人像沒有靈魂的軀殼。

  有一個流浪漢,他一個人流浪30多年。在這30多年裡,他幫走失的孩子找到了家,撿到貴重的東西,會有及時的還給失主,他幫助過殘疾的人走上夢想道路。這個流浪漢從小就沒有受到過教育,但他知道做人要心存到道德。雖然他沒有高等知識,但他身上似乎散發著一種神聖的光芒。我覺得這個流浪漢更勝過前者那樣沒有驅殼的人。道德先於知識。

  擁有高等知識而沒有心存道德的人,他們的腦袋,思想,身體都是一種腐爛的形態,他們這些人擁有最高等的知識就像一把鋒利的劍插在人民胸口上。如果他們心存道德,這些高等的知識就會有意於社會,就不會再睡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

  沒有心存道德的人就沒有資格去受教育。把道德當成知識的母親,知識才會變成有意義的知識。道德更重要於知識。道德哺育著知識。

  關於道德的議論文3

  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發展,越來越多的資源為我們每一個人共享,我們同樣也在共享著一個時代。可是,卻有許多人把共享演變成了佔為己有,把原本屬於我們每個人的資源自私地成了他一個人的,難道我們的人性、道德就是如此嗎?這樣真的好嗎?

  我曾經看到不止一輛單車被人們把二維碼劃掉,自己騎著一輛不是自己卻像自己的單車那樣逍遙自在、大搖大擺,似乎這麼做是理所應當、聰明的做法,說不定這時這個人還在背後嘲笑那些騎好單車依然歸位,那些老實的人呢。如果每個人都像這樣自私自利地佔為己有,那怎麼還稱得上是「共享單車」,共享這個時代呢?也許這種不良的現象也在一點一滴形成或改變越來越多人的價值觀,到那時,這真的對我們時代的發展有利嗎?最後最大的贏家真的是那些把共享的資源佔為己有的人嗎?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一個問題。

  還有的人借著正義、道德的幌子,指責、抨擊那些把資源佔為己有的人,把自己塑造成一個伸張正義、正義凜然的人物,自己卻依然在背後做著那樣的事,好像這件事不為人知,沒有人會知道一樣。其實,只要你做了,總會有一雙眼睛盯著你,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這樣的人可以說比單純想把單車佔為己有的人還要惡劣,把自己不道德的一面偽裝起來,背後卻做著破壞道德的事。這樣的人把道德變成了表演,我們民眾就成了他的觀眾,好像這裡就是他表演伸張正義的舞臺。如果我們的時代變成了那樣,那麼最沒有道德的人成為最有道德的人,那這個時代也將演變成最沒有道德的人表演的時代。

  如果說哪一天,真正有人把傳遞道德、正義這件偉大的任務、使命做到問心無愧,那我也將發自內心地給這樣的人點讚,為這個時代能有這樣的人而光榮、驕傲。

  花,靜靜地綻放,不為喝彩,只為這個世界曾經來過;水,潺潺地流淌,不為稱羨,只為心中執著、乾淨的信念;路,默默地延伸,不為坎坷,只為遠方心中美麗的風景。每樣事物都有它的價值、使命,人也是如此,做自己的本分,做好自己,而不是為了某個不單純的目的。願每個人都能做一個有道德、有人性的人。

  「共享」並不是佔為己有,它理應被這個時代的每一個人所共享。這樣,我們的時代一定會越來越美好,真、善、美的花朵一定會在這個時代永駐。

  關於道德的議論文4

  在我們身邊有許多道德或者不道德的事情發生。接下來請聽我細細道來。

  道德的事情雖說較少,但我還是要說一個讓我一開始氣惱,最後敬佩的一幕。

  在我上學前上公交車時,很多人都往公交車上推,恨不得讓自己上到公交車上。

  當我上到公交車後,我找到了一個座位坐了下去。這時,一位滿頭白髮的駝背老人上了車,還有一位穿著時尚的衣服、化著妝容的小姐也上來了。老人們對公交車裡的人們用央求的語氣說:「誰能給我讓個座位呀?」人們都不理睬這個老人家。我的心有點難受,正在想要不要讓座給這個老人家。

  待我還沒想完,這時,老人家對那個小姐姐說:「姑娘,看你長得這麼好看,人的心靈也很美吧!能否給我讓個座位?」小姐姐回答道:「老人家!現在是什麼時代?還講心靈美?開玩笑,這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你給我錢。」「小姑娘你怎麼這樣子呢?」老人家氣惱地說。這個時候,一個小學生站了起來對老人家說:「老人家過來我這裡坐吧!我到站了。」說完,他就扶著那個老人來到他的座位上。我的心裡如刀絞一般痛苦,我恨自己沒有讓座給老人,氣惱那個小姐姐沒有給老人讓座。一位戴著紅領巾的小學生卻讓座給了老人,讓我敬佩不已。

  道德不一定是要做一件大事情,而是在學校裡撿起小紙屑,不隨便亂扔垃圾。下雨了,同學沒有帶傘,你可以和他共用一把傘。在公共場所不大聲喧譁,安靜地說話。看到盲人扶他過馬路。

  其實有許許多多微小的事情也可以體現出一個人的道德的品質,人人都說道德很難做。而在2008年四川地震了,許多人都獻出了愛心。有的人捐自己的零花錢,捐自己的書,自己的玩具……這些都是小事,但也能體現出我們的道德品質。

  如果個個人都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世界將會更加美麗。

  關於道德的議論文5

  何謂善?何謂惡?為了生存,杜鵑鳥將其他鳥蛋推出巢外,是惡?為了莊稼,人們常用大量農藥殺死害蟲,是善?我們無法用絕對的對錯去評價大自然中的種種。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大自然的殘酷法則。在這現實的法則中,是沒有那麼多道理可講的。生存是第一任務。只有生存有了保障,才能講究道德。

  日本小說家東野圭吾曾寫道:「我們都是社會這個時鐘裡的齒輪。」我們靠一些齒輪帶動著,又帶動著另一些齒輪。每個人都不能脫離其中,獨自轉動,更不能隨心所欲,脫離軌道。我們身在其中,便要遵守它的運行規律。而齒輪上會有怎樣的花紋,大可以由自己隨心雕琢。

  這規律有兩條。一條看得見,名叫法律。另一條看不見,是我們心中的道德律。康德認為,心中的道德律可以喚起敬畏和讚嘆。《東方快車謀殺案》中,道德律與法律在這裡盤旋交織,織成一張巨大的人性之網。網住了受害者,終得惡報;網住了復仇者,陷入無盡的仇恨。偵探選擇向警方隱瞞真相,只是遵循了心中的道德律。他認為,這只是受害人自己結的惡果。這樣的選擇,能被稱作惡嗎?

  誠如馬克·吐溫所說:「道德是一種獲得——如同音樂,如同外國語,如同虔誠撲克和癱瘓——沒有人生來就擁有道德。」在從小的教育觀念裡,好與壞的界限早就在各自的心中劃開。不讓自己多一個齒,不讓自己少一個齒,依靠著心中的模板。人類之所以自稱為大自然的精靈,正是由於這環環相扣的道德律,讓我們學會仁、義、禮、智、信,讓社會這座大機器穩妥地運行。這是人類的大智慧,這種智慧讓我們能夠站在食物鏈的最頂端。

  對事物的評價總需要一分為二。要全面地看待問題,才是正確的方式。正如曹操一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是喜是惡,憑君定奪。

  遵守心中的道德律,便是無愧於社會,無愧於自己;遵守心中的道德律,才能做好一顆齒輪,不被社會淘汰。在這架生命的列車上,道德律應是運行法則,遵守它,才能平穩前進。

同类文章
儀人之表飾人之心議論文

儀人之表飾人之心議論文

  裡爾格曾道:「現實與美好之間,總存在著一種古老的敵意」正如時代的快步之行與儀式緩步之舉,是拋棄傳統的儀式跟隨時代的腳步?或是止步聆聽儀式悠揚的聲音?  於我而言,我便傾於後者。儀式,古往今來是一件隆重而莊嚴的行為,古代帝王登基之莊重,彰顯了萬民、萬臣於皇帝之服從與皇帝至上之不可僭越。現代
要學會放棄的議論文

要學會放棄的議論文

  【篇一:學會放棄】  人生如水,人生難免跌宕起伏。人一旦經歷許多磨難之後,就會選擇放棄。放棄,新的開始。  磨難居於生活中,猶如空氣對於動植物,水對於魚,無處不在。面對這些磨難與挫折,也許我們會堅持到底、持之以恆,也許我們會放棄。  我們放棄了,並不代表我們向生活、自然,向我們自己認輸。
網絡的危害議論文

網絡的危害議論文

  當今的社會已經邁入了一個高科技、多信息交流的時代,網絡也已經是不可缺少的了。有些人利用網絡去學習,有些人利用網絡去娛樂,最可惡的是,有些人利用網絡發布一些有害於社會、國家經濟、家庭以及人的生命的不良信息。  例如:在前幾年發生過一起網絡偷盜事件,就是幾名電腦高手利用網絡,向銀行的電腦防護
仰望天空作文議論文

仰望天空作文議論文

  朋友,你注意天空嗎?你了解天空嗎?面對天空,你有過自己的思索嗎?下面為大家分享仰望天空作文,歡迎閱讀!  仰望天空作文1  蘭州,是我的家鄉。我從小在這裡長大,既體會過它的烈日當頭,也見過它的大雪飄飄。  聽爸爸說,以前的蘭州,空氣品質一度是全國最差的。原因就是西固化工廠排出的氣體不知為
清明節議論文怎麼寫

清明節議論文怎麼寫

  清明節就是我國傳統節日,也就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下面小編整理的清明節議論文,歡迎來參考!  清明節議論文(1):  冬天過去了,萬物復甦,這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從我記事開始,此時每年清明節的這一天,母親就讓我換上軍色的春裝,帶著紙錢,領著我上墳去。  我們家去世的人都埋在扁擔山,
自信的議論文初中

自信的議論文初中

  成就事業就要有自信,有了自信才能產生勇氣,下面小編整理的自信的議論文初中,歡迎來參考!  自信的議論文(1):  「自信就是成功的基石。」人說道。「自信能助人成功。」盧勤老師講道。「我不明白有自信會不會贏,但我明白沒有自信就必須會輸!」  小學時,我的成績頂呱呱,總就是名列前茅,深受老師
清明節見聞500字議論文

清明節見聞500字議論文

  導讀: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關於清明節見聞的議論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清明節見聞(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今天天公作美,陽光明媚,我們早早
清明節燒紙錢的議論文

清明節燒紙錢的議論文

  在傳統的清明祭掃活動中,有很多不綠色環保的行為,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燒紙錢的議論文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篇一:清明節燒紙錢的議論文  春雨霏霏,歲歲清明,今又清明。據媒體報導,清明節即將到來,很多地方以讀家書、寫家書等方式文
有關清明節議論文

有關清明節議論文

  導語:清明時節特有的雨絲欲斷還續,從遙遠的天邊無聲飄落在荒諒的山野。我的心也隨著這纏綿不斷雨絲,在微風中飄來飄去,永無定所之處。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清明節議論文,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有關清明節議論文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一個清明節到了,天空應時下起了雨。雨
關於清明節的議論文

關於清明節的議論文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那關於清明節也有許多的議論和看法,下面是小編整理了關於清明節的議論文,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篇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腸。冥錢飛起白蝴蝶,人聲啼哭似杜鳥。  又是清明時節,又是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