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安龍縣旅遊發展(貞豐縣打造黔西南州文化旅遊創新區綜述)
2023-07-09 21:21:31 2
文旅融合綻芬芳
——貞豐縣打造黔西南州文化旅遊創新區綜述
文/ 黔西南日報特約記者 吳安 通訊員 李勇
貞豐縣地處珠江上遊北盤江畔,轄3鄉9鎮5街道,166個村(居、社區),全縣總人口43萬人,居住著漢、布依、苗等25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佔總人口數的49%,2016年列為貴州省民族文化旅遊扶貧試驗區,2021年定位打造黔西南州文化旅遊創新區。
三岔河景色宜人 梁振興 攝
走進文化之城貞豐,歷史名勝人文古蹟隨處可見。沙坪紅巖壁畫隱藏著遠古人類文明的未解之謎,沙壩遺址展示了春秋戰國貞豐先民的工匠精神,秦漢三國時期神秘的墓葬引人探尋,花江鐵索橋留下久遠的滇黔茶馬蹄印,白層古渡見證了往日的繁榮。貞豐是布依族、苗族等少數民族世代聚居之地,「二月二」「三月三」「六月六」等傳統節慶,演繹著多彩的民族文化、絢麗的民族風情。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上,貞豐的「布依銅鼓十二則」「布依勒尤」「布依服飾」大放異彩,「古法造紙」「古法制陶」更是彰顯出民族工藝的歷史傳承和神奇魅力。
貞豐北盤江大峽谷景區秀美景色 劉朝富 攝
走進旅遊之城貞豐,旅遊康養休閒聖地耀眼奪目。被世人譽為「地質絕品·天下奇觀」的雙乳峰蜚聲海內外;碧水丹楓三岔河讓人鑑賞「湖是一張畫,畫是一灣湖」的水墨寫意;莽莽蒼蒼的龍頭大山令人神往;千姿百態的北盤江大峽谷,有著長江三峽般的秀麗險峻和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雄奇壯美。貞豐擁有多項國家級桂冠:「中國避暑休閒百佳縣」、全國「汽車自駕運動營地」、中國運動休閒特色小鎮、三岔河國際露營基地等,令人驚嘆她的神奇,流連忘返。
踏歌而來春色美
黨的十八大以來,貞豐縣以脫貧攻堅到高質量發展的轉變統籌發展全局,資源轉化為優勢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
三岔河景區國際露營基地 王聶 攝
「十一五」規劃以來,貞豐縣大力發展旅遊資源,推動貞豐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期間,貞豐縣按照旅遊活縣的戰略,把旅遊業作為帶動貞豐縣域經濟發展、促進縣域開放開發的重要途徑和先導產業。「十三五」規劃期間,貞豐縣不斷升級旅遊業態,推行精品戰略、推動融合發展,加快推進轉型升級、豐富旅遊業態。不斷優化服務質量,加強文化旅遊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培育高素質旅遊人才,全面提高貞豐旅遊服務整體水平。不斷盤活閒置資產,重點圍繞三岔河、古城、董箐大峽谷品質提升做好項目謀劃包裝,在旅遊基礎設施和旅遊業態等方面實現突破,切實以政府引領、市場投資、項目支撐的方式不斷推進景區低效資產盤活增收。
雙乳峰美景如畫 唐仲嶸 攝
近年來,貞豐縣立足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積極實施「旅遊 」發展戰略,綜合開發「貞豐古城—雙乳峰—三岔河—土布小鎮—北盤江峽谷」精品山地旅遊路線,把旅遊業打造成為縣域經濟的新興支柱產業,2016年被列為全省民族文化旅遊扶貧試驗區以來,成功舉辦了國際山地旅遊大會系列活動的「三岔河國際露營大會」,雙乳峰母親文化節、三岔河國際露營基地品牌彰顯。納孔、必克、巖魚等布依族村寨旅遊扶貧示範帶動效果日益突出,有力助推了少數民族欠發達地區後發趕超,並實現全面小康。
文旅融合勁風吹
貞豐縣委、縣政府深入貫徹落實視察貴州重要講話精神以及對旅遊業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諶貽琴到貞豐調研指示精神,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實施「四大行動」,著力推動「旅遊 」、「 旅遊」融合發展。2021年,貞豐縣圍繞黔西南州「文旅興州」戰略,全面提升貞豐文化旅遊產業整體實力和市場競爭力,推動旅遊產業大提質和經濟效益大提升,以建設全省民族文化旅遊扶貧試驗區為契機,以建設貞豐文化旅遊創新區為抓手,全面推動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
貞豐古城一角
推動旅遊與古城文化融合。貞豐古城持續經歷了唐、宋、元、明、清若干朝代,歷史文化底蘊深厚。通過大力推動古城文化與旅遊融合,使遊客在閣樓、文昌宮、珉球書院、兩湖會館、兩廣會館、長壩遊擊署(馬二元帥府)等歷史古蹟充分感受貞豐古城的人文歷史文化。推動旅遊與非遺文化融合,貞豐縣擁有皮紙製作技藝、布依族服飾、布依族勒尤、布依族銅鼓十二調、布依族「三月三」5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目,擁有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名目24項,擁有州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名目54項。
推動旅遊與紅色文化融合。紅軍長徵經過貞豐時,先後留下了15處革命遺址,目前尚存14處,其中白層古渡遺址、白巖關紅軍戰鬥遺址、花江鐵索橋已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文昌宮已列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結合貞豐長徵紅色文化資源情況,於2020年6月啟動貞豐縣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可研報告編制工作。
紅巖巖畫 崔利軍 唐仲嶸 攝
推動旅遊與紅巖巖畫融合。通過對紅巖遠古文化的探秘、挖掘,把紅巖區域打造成探秘百越文化、駱越傳承、感受夜郎薰陶的旅遊示範基地。
推動旅遊與布依文化融合。在旅遊發展中將布依婚俗、布依浪哨、布依山歌、布依棍術、布依舞龍等傳統技藝、布依文化項目注入景區景點發展,豐富景區業態布置。打造「布依民族風情篝火晚會」,舉辦「100對新人布依婚俗」、「布依山歌民謠大賽」等參與活動,進一步豐富貞豐縣旅遊業態。
者相納孔村新貌
推進文化旅遊助推鄉村振興。以「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六項行動計劃為抓手,推動納孔、頂肖、必克、坡孔、巧巖等村莊民居改造及民族特色村寨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截至目前,者相鎮納孔村榮獲國家級鄉村旅遊重點村,者相鎮董菁村榮獲省級鄉村旅遊重點村,者相鎮榮獲全省鄉村旅遊重點鎮。全縣鄉村旅遊景區景點呈現井噴式發展,全縣農家樂130多戶、農業觀光採摘園5家帶動就業約4000人。
乘風揚帆邁新路
土布小鎮 周超 攝
圍繞「旅遊 多元文化」助推精品業態創新。創建一批文化旅遊IP精品項目,充分挖掘貞豐縣IP資源,圍繞三岔河、雙乳峰、花江布依寨、土布小鎮為資源核心,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打造一批紅色文化體育旅遊示範精品。圍繞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戰略,打造紅色馬拉松IP賽事,創建景區體育旅遊示範基地。創新一批「文化旅遊 研學」產品。圍繞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目標,依託貞豐古城、魯容紅軍渡、白層古渡及白巖關戰鬥遺址等紅色文化旅遊資源,發掘再現紅色歷史教育文化及其歷史過程,打造沉浸式紅色研學體驗產品,做活貞豐「文化旅遊 研學」大文章。
者相董箐旅遊村 夏守桂 攝
圍繞「文旅 康養」創新文旅健康產業新業態。升級一批以健康養生為核心的文旅新業態,打造集養生、醫療、運動和研學為一體的業態體系,構建高品質的文旅康養產業鏈條,建設「山水相融」的貞豐健康養生文旅新業態。建設一批以溫泉資源為載體的文旅健康新平臺,將溫泉醫療價值與健康、旅遊產業結合,打造高品質「溫泉商圈」。同時,結合縣內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打造貞豐縣溫泉文化健康旅遊平臺,全面加強體醫融合和非醫療健康幹預,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納孔村文旅融合促發展 熊昭霞 攝
圍繞「文旅 鄉村振興」創新特色鄉村旅遊新業態。創新一條文旅產融的鄉村振興模式,創新探索「文化旅遊 鄉村振興」的產融發展模式,發展文化旅遊體驗產品,增加居民鄉村旅遊產業參與力度,以高質量方式促進貞豐縣鄉村可持續振興。運用市場化手段,精心打造1個省級鄉村旅遊重點村。與此同時,按照一鎮一特色、一村一景觀的發展理念,圍繞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新業態理念,對標「她經濟」、「Z世代」等新興消費群體,深化打造必克、對門山、納孔、坡孔、巖魚、蘿蔔寨、這艾、龍山、納秧、木桑「十朵金花」鄉村旅遊項目,全面推進「百朵金花」的鄉村旅遊品牌效應。
圍繞「文旅 城鎮」創新城市客廳新業態。打造一個旅遊重點特色城市。圍繞「宜居、宜業、宜學、宜商、宜遊」的發展目標,將貞豐縣建設成為文旅融合產業鏈精細化、文旅融合現代服務精緻化、文旅融合業態精彩化、文旅融合產品精品化的旅遊重點特色城市。
日新月異的貞豐縣城 陸澤廣 攝
圍繞「文旅 工業」創新黃金工業產業鏈新業態。打造「文化旅遊 黃金」全方位產業鏈,融合貞豐縣黃金深加工等輕工業業態,銜接一三產業,構建「文化旅遊 」的全產業鏈譜,發展「文旅 工業」融合平臺,促進貞豐縣黃金工業旅遊產業與新興產業、傳統工業、文化產業、裝備製造業融合。
舵穩當奮楫,風勁好揚帆。
展望「十四五」,貞豐全縣上下將牢固樹立「一盤棋」思維,圍繞推進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升文化軟實力,促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同時,貞豐縣科學謀劃精心部署,圍繞旅遊產業化目標,完善文旅融合發展規劃,組建縣旅遊產業化專班,強化措施,大力推進文化旅遊產品、產業、服務提質,持續推動文化旅遊產業朝著高質量發展目標前進。闖新路、開新局、搶新機、出新績,結合貞豐「自然風光」「民族風情」「歷史文化」「人文景觀」等獨有的資源優勢和發展優勢,推進打造文化旅遊創新區邁向新的徵程,全力建設「產業興、城鎮強、鄉村美、治理優、百姓富」的新時代美麗貞豐。(圖片除署名外由貞豐縣委宣傳部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