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何流線體型的導流兼散熱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7-09 23:35:36 2
專利名稱:幾何流線體型的導流兼散熱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幾何流線體型的導流兼散熱裝置,特別是指一種立體型式的氣流導引結構。
由於微電子器材的廣為流行,特別是引用作為微處理器的晶片組件,其中運算速度越快,相對應地要有更好的熱處理,因為晶片於一秒的時間內要執行百萬次的開閉動作,會於晶片的封包層產生巨大的能量,所以,目前所有的計算機的中央處理器上都有散熱器,用以排除所產生的熱量,當有更高速的中央處理器出現,便需相對地有更佳的排熱器材,方可使中央處理器有相輔相成的效果,由此可見,散熱器材有其不可缺的地位,近年來,不斷地有人投入此方面的研發,企圖解決散熱的問題。
如
圖1所示,習知已提出一種渦流式的導引結構,其外形都是方的,以配合中央處理器的大小,再以導引結構的底面與中央處理器相接,並將中央處理器所產生的熱量經由導引結構導排出;最原始的裝置為歧片式的結構,均採用鋁擠型一體製成,運用歧片達成散熱的效果,後來有人在導引結構5上設有風扇4,以風扇4導引入空氣,更能產生排熱的功用,但是這種結構引用在桌上型計算機尚可,引用在筆記型計算機則太厚,為了降低厚度,形成如圖1所示的中嵌式風扇結構,並配合有四周的弧線狀的導風條,其使用上的缺點,會使導引入的風流在與導風條間產生幹擾,形成噪音,也降低了排熱的功用,而且有一更大的缺點,軸流扇需由上方導入冷空氣,當其冷空氣由上往下流動時,會撞擊到導引結構與風扇間的接觸面,風流與扇葉間也產生幹擾,影響到氣體流動的順暢性,也降低了使用的功效,也就是說習知的導引結構,都是一種平面式的結構,因為其所形成的導引為垂直的方式,以其上所示即則以表示其排氣的效果,雖不是相當完善的結構,但亦能初步解決一些散熱的問題,為了提供更符合實際需求的物品,發明人乃進行研發,以解決習知的空氣流動上順暢性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幾何流線體型的導流兼散熱裝置,利用幾何流線型的熱傳導座體,運用不平衡的高低差表面結構以形成位差。讓氣流順著所形成的散熱表面將上方導入的氣體不以直角轉折的方式,而以流線的引導路線將氣流往下引導流動,便能去除死角處的幹擾,如此,使氣流的流動更順暢。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幾何流線體型的導流兼散熱裝置,其特徵在於具有一熱傳導座體,又該熱傳導座體具有至少一導熱表面、且與該熱源相接,熱傳導座體另具有至少一散熱表面,其中該散熱表面為立體的形式。
所述散熱表面由斜面、弧面、錐面或其複合型式。
所述熱傳導座體為實心體。
所述熱傳導座體為空心體。
所述熱傳導座體為空心體,其中插入、或嵌入、或埋入至少有一熱管。
所述熱傳導座體為空心體,空心體其中設有支撐。
所述熱傳導座體中的支撐為肋狀條。
所述熱傳導座體的肋狀條中設有導通的至少一孔洞。
所述熱傳導座體為內含有液體空心體。
所述熱傳導座體本身形成為熱管。
所述熱傳導座體的散熱表面設有至少一導引兼散熱條。
所述導引兼散熱條為直線、渦流線、螺旋線。
所述導引兼散熱條由突起至大致上等於或小於、大於該熱傳導座體的高度,且形成一體式的散熱鰭片。
所述熱傳導座體用壓鑄、鍛造、銑切一體成型。
由於採用上述方案使氣流的流動更順暢,流過的路徑更短,且排氣的速度更快,具有較佳的傳熱性,使均溫性較平板底座為佳。
為使貴審查委員能更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為達成預定目的所採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茲舉一較佳可行的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後,相信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徵與優點,當可由此得一深入且具體的了解。
圖1為習知的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五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五實施例的上視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第六實施例的前視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第七實施例的前視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第八實施例的前視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第九實施例的前視圖。
圖12為本實用新型第十實施例的前視圖。
圖13為本實用新型第十一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14為本實用新型第十二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15為本實用新型第十三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16為本實用新型第十四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17為本實用新型第十五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18為本實用新型第十六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19為本實用新型第十六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20為本實用新型第十八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1為本實用新型第十九實施例的立體圖。
如圖2至圖2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各種實施例示意圖,熱傳導座體1具有至少一導熱表面11以與一熱源2相接,一般熱源2指的是一中央處理器,但並不以此為限,該熱傳導座體1另具有至少一散熱表面12,以該散熱表面12進行散熱、且同時導引氣流排出,其中該散熱表面12為立體的形式,可由斜面、弧面、錐面所形成,即是散熱表面12為形成一邊高一邊低的形狀,有利於導引空氣的流動;且減少流阻與流動噪音,同時兼具有更快速散熱的功能。其中熱傳導座體1為實心體或是空心體,若是空心體可以設為熱管或是插入於或能埋入於熱管,更能在空心的熱傳導座體中設有支撐體。熱傳導座體1可一體成型,其能運用壓鑄(die casting)、鍛造(forging)。銑切(sliiiing)等方式製成。
由圖2所示,為一呈三角柱狀的熱傳導座體1,與一熱源2相接觸;其中能幹四角柱的散熱表面上形成導引兼散熱條13的結構(以虛線標示),以能更順暢地導引氣體。圖3所示為一呈三角錐柱狀的熱傳導座體、與一熱源2接觸圖4所示為一圓錐柱狀的熱傳導座體1與一熱源2接觸。圖5所示為以一圓弧錐柱狀的熱傳導座體1與一熱源2接觸;圖6為將圖5的圓弧錐柱上設有數導引兼散熱條13;各該導引兼散熱條13如圖7所示為渦旋狀。且於圖5的頂面也設有配合於周面的導引兼散熱條13。
如圖8為三角凹弧狀的熱傳導座體1;圖9為直角三角斜面為凹弧狀的熱傳導座體1;這兩圖上以箭頭引線表示空氣被引導流動的方向,前者為雙面流動,後者為單面流動。
圖10為一呈三角凸弧狀的熱傳導座體1,其為空心的型式,圖11為一呈三角的變形狀的熱傳導座體1,亦為空心的型式,但內部設有支撐的架構,也就是有支撐柱的肋狀條15型式。由顯示出三角的外形與底面的導熱表面11能有數凹槽14的部份,內部設有肋狀條15的補強結構。圖12為與圖11同形式,但內部不是直立式的肋狀條15,而是幅射狀的肋狀條15。
圖13為在圖10的結構,其中直接形成熱管的型式,也就是使熱傳導座體1內部含有液體16,即能形成為熱管的基本型式;圖14為雙三角的套接型式,於內外層管面中間的夾層中含有液體16,該內外層管間能以數肋狀條15固接,圖15為在圖9的結構中形成空心,並含有液體16的形式。圖16為顯示空心的三角狀熱傳導座體1中含有三橫貫通孔並分別插入一熱管3;圖17為顯示於一雙弧狀的三角式熱傳導座體1中插入一熱管3,形成插埋入式的結構。
又圖18以三角狀的熱傳導座體1,但在座體1上設有一半圓座以穿置入一圓管狀的熱管3;圖19的實施例亦近似圖18的實施例,為插嵌入式的結構,形成一三凹弧狀的導熱座體,於座體其中間設有一槽座,以供置入一扁平狀的熱管3。以圖15至圖19顯示本實用新型可以與熱管並用。
再,如圖20顯示為以圖6的型式,所演變成的熱傳導座體1,其中因該導引兼散熱條13能為直線、渦流線、螺旋線的任一種;所以,將各該導引兼散熱條13擴大拉長成渦旋的片狀,其形式如圖20中所示,為一種一體的結構,又如圖21,由圖2及圖11的型式所演變成,讓各該導引兼散熱條13形成高於熱傳導引座體1的高度,為一體式的散熱鰭片形狀。該散熱表面12為可由斜面,弧面、錐面任一種或其複合型式所形成,且各該導引兼散熱條由突起至大致上等於或小於、大於該熱傳導座體1的高度,以形成一體式的散熱鰭片。
該散熱表面12為可由斜面。弧面、錐面、曲面的任一種或其複合型式所形成。前述的各實施例以實心或空心表現出熱傳導座體、使用的狀態,且主要以熱管的型態表現,實際上並不以此為限,由於熱傳導座體1為空心具有多數的肋狀條的支撐結構,除了的支撐住熱傳導座體的內部空間,方便於產生熱傳導座體空間內部的熱傳導,當熱傳導座體形成熱管的使用狀態時,於肋狀條間可以獨立區隔使用,或是形成有導通孔洞形式,都有利位於熱管內部的熱傳導,同時讓熱傳導座體形成熱管,更能降低成本。因為為一中空設有補強結構的加強肋條,並因為其是熱管的結構,其熱傳導性極佳,熱傳導座體的內部中空則能降低整體重量,且體積能可大可小,與熱源的配合性也很好,形成有強固的支撐,讓熱管式的熱傳導座體不容易因外力施壓或內部真空等因素產生變形,同時能降低接觸熱阻,另因有補強結構,熱傳導座體的外殼厚度可較薄,又能降低傳導熱阻,所以,能多方面地同時改善整體的使用效果。
綜上所述的結構,本實用新型運用立體幾何的斜面與弧面的型式,形成一種不同於習知的平面式的立體結構,也就是形成三維式的導引方式,於是來自上方的氣體流動,便能順著本實用新型特設的散熱表面12所提供的導引性,形成直接的導引流動,不同於習知的直角轉角式的導引,所以於使用中無死角,能提供很好的使用性,使氣流的流動更順暢,流過的路徑更短,且排氣的速度更快,更有自然導引的功用,為一相當實用的氣流導引結構,而且導引座體的立體結構,同時亦提供良好的熱傳導路徑,而產生更好的散熱效果;為一完全與習知不同的機構。
以上所述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與圖式,並非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本實用新型的所有範圍應以下述的專利範圍為準,凡專利範圍的精神與其類似變化的實施例與近似結構,皆應包含於本實用新型的中。
權利要求1.一種幾何流線體型的導流兼散熱裝置,其特徵在於具有一熱傳導座體,又該熱傳導座體具有至少一導熱表面、且與該熱源相接,熱傳導座體另具有至少一散熱表面,其中該散熱表面為立體的形式。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幾何流線體型的導流兼散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散熱表面由斜面、弧面、錐面或其複合型式。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幾何流線體型的導流兼散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熱傳導座體為實心體。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幾何流線體型的導流兼散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熱傳導座體為空心體。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幾何流線體型的導流兼散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熱傳導座體為空心體,其中插入、或嵌入、或埋入至少有一熱管。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幾何流線體型的導流兼散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熱傳導座體為空心體,空心體其中設有支撐。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幾何流線體型的導流兼散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熱傳導座體中的支撐為肋狀條。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幾何流線體型的導流兼散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熱傳導座體的肋狀條中設有導通的至少一孔洞。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幾何流線體型的導流兼散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熱傳導座體為內含有液體空心體。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幾何流線體型的導流兼散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熱傳導座體本身形成為熱管。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幾何流線體型的導流兼散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熱傳導座體的散熱表面設有至少一導引兼散熱條。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幾何流線體型的導流兼散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導引兼散熱條為直線、渦流線、螺旋線。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幾何流線體型的導流兼散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導引兼散熱條由突起至大致上等於或小於、大於該熱傳導座體的高度,且形成一體式的散熱鰭片。
1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幾何流線體型的導流兼散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熱傳導座體用壓鑄、鍛造、銑切一體成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幾何流線體型的導流兼散熱裝置,特別是指一種立體型式的氣流導引結構。具有一熱傳導座體,又該熱傳導座體具有至少一導熱表面、且與該熱源相接,熱傳導座體另具有至少一散熱表面,其中該散熱表面為立體的形式。從而使氣流的流動更順暢,流過的路徑更短,且排氣的速度更快,具有較佳的傳熱性,使均溫性較平板底座為佳。
文檔編號H01L23/34GK2445435SQ0024643
公開日2001年8月29日 申請日期2000年8月15日 優先權日2000年8月15日
發明者徐惠群 申請人:徐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