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倉儲整合作業模式的製作方法
2023-07-09 20:19:56 1
專利名稱:自動倉儲整合作業模式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為一種自動倉儲整合作業模式。
(2)背景技術一般的物流中心均利用一自動倉儲(AS/RS)系統,其進出貨量相當大,且具有節省存貨空間及庫存管理方便的特色,並設有一分貨區來分配貨物,進而將分配好的貨物送到各大賣場。請參閱圖1及圖2,可見一自動倉儲(AS/RS)系統的一排儲位架10,其長度L可達100M,高度H則有20,30或40M的不同,而寬度W可為單格1.3M或雙拉(Double Reach)2.6M等兩種情況。該系統正常的作業程序為1.貨物送進AS/RS系統的保管區,2.保存一段時間,3.取一板流通加工,4.將剩下的貨送回到AS/RS系統,以及5.進行出貨作業。
其中程序3.是利用AS/RS系統的一高架吊車(即取料車,圖中未示出),即可由AS/RS的儲位架10上的任一位置(例如最遠處的一高格位11)的貨物,移動放入任一位置(例如前面最接近地面的一低格位12),再由位於外送區20的拖板車(叉車)搬運到分貨區21,以利於進行流通加工,其加工作業方法包括在分貨區的播種式揀貨作業(詳見圖3),以及摘取式揀貨作業兩種。
再由圖3即可看出一單品批次揀貨總量SS是由二區段揀貨總量PS所合成,當一作業員推著一配貨籠車AC前進時,便同時依照一電子標籤ET所顯示的揀貨數量/訂單號碼將一包裝紙箱PB內的一待分配貨物31依序揀選到配貨籠車AC內。當作業員分貨完成時,便將配貨籠車AC上的揀貨單位30置於區段揀貨總量PS處,再匯整成單品批次揀貨總量SS,如非即時出貨則須再被轉運到集貨區22,等候載貨卡車來運送到大賣場去販賣,且出貨單位的型態大致上分有1.棧板,2.箱,以及3.單品等三種型式。
由於叉車為一取料車而具有時間限制(1cyc/1min),其在外送區20及分貨區21間不斷地來回動作,當出貨量大時很容易就形成作業的瓶頸,不僅擁塞甚至會有整個動線卡住而無法動彈作業的情況,以致於對倉庫的周轉率造成極為負面的影響。另外,當貨品分配完成而未能立即出貨時,必須先暫時安置在碼頭的集貨區22,難免又會受到集貨區空間大小的限制。由此可知先前技術的主要問題點在於1.訂單必須即時,以免集貨區的暫存空間不敷使用,以及2.無法預定生產排程,以配合大量訂單的需求,如此的作業模式實在很不理想。
(3)發明內容如何改善上述問題,使分貨區與集貨區的作業更加方便,而不需拖板車經常往返於自動倉儲系統與分貨區之間,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自動倉儲整合作業模式,以有效克服先前作業模式的缺失並使得分貨區的作業可以大幅提升其分貨效率,因而大量節省分配貨物所需的時間。
本發明為一種自動倉儲整合作業模式,其步驟包括(a)提供一第一及第二排儲位架,(b)提供一高架吊車,其是位於該第一及第二排儲位架之間,(c)提供多個存放單位,是被存放在各該第一及第二排儲位架上,且各該多個存放單位均存放有一待分配貨物,(d)提供多個配貨裝置,(e)設置一第一及第二分貨區,其分別位於該第一及第二排儲位架下方,而該高架吊車即將各該多個存放單位移至該第一及第二分貨區,以及(f)提供多個作業員,是作業於該第一及第二分貨區,而將該待分配貨物自該存放單位取出,且將該待分配貨物置入該多個配貨裝置內。
較佳者,該模式的第一及第二排儲位架是屬於一自動倉儲(AS/RS)系統,而該第一及第二排儲位架裝設有多個儲位,且各該第一及第二排儲位架是為一雙拉(Double Reach)式儲位架,並具有一2.6M的儲位深度。
較佳者,該模式的存放單位是為一棧板、大箱、箱或單品,且該配貨裝置是為一配貨籠車。
當然,該模式的待分配貨物是可以為一第一或第二商品,各該多個配貨裝置具有一揀貨單位,各該第一及第二分貨區具有一暫存區以利於該第一及第二商品的暫時存放,且該分貨區還具有一作業空間,以利於各該多個作業員將該第一及第二商品從該暫存區移至各該多個配貨裝置,而完成該揀貨單位。
當然,該模式的儲位架是可以具有一整板出貨庫位,而該揀貨單位即被該高架吊車移至該整板出貨庫位上,俾使該整板出貨庫位得以成為一集貨區。
較佳者,該模式更包含一第三及第四排儲位架,而分設有一第三及第四分貨區,且該第一及第二分貨區是分別與該第三及第四分貨區相連接,以形成一第一及第二聯合分貨區。
較佳者,該模式的該第一及第二聯合分貨區是具有一2.83M的高度及2.6M的寬度,且該第一及第三與第二及第四排儲位架各裝設有一″I″型鋼梁,以加強各該儲位架的一結構強度。
又按照一主要技術的觀點來看,本發明乃一種自動倉儲整合作業模式的結構,其包括一第一及第二排儲位架,一高架吊車,其是位於該第一及第二排儲位架之間,多個存放單位,是被存放在各該第一及第二排儲位架上,且各該多個存放單位均存放有一待分配貨物,多個配貨裝置,以及一第一及第二分貨區,其分別位於該第一及第二排儲位架下方,而該高架吊車即將各該多個存放單位移至該第一及第二分貨區。
當然,上述的結構中該第一及第二分貨區是經由多個作業員的作業,而將該待分配貨物自該存放單位取出,且將該待分配貨物置入該多個配貨裝置內。
本發明自動倉儲整合作業模式,利用儲位架下方的一分貨區可利於直接在該儲位架下方進行所需的分貨作業;由於運用該儲位架充作一整板出貨庫位,使得集貨區所需的碼頭存放空間得以縮減;以及由於使用可立即進行分貨作業的分貨區,因而可大幅減少分配貨物所需的時間。
為更清楚理解本發明的目的、特點和優點,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4)
圖1是先前技術的一自動倉儲(AS/RS)系統立體示意圖;圖2是先前技術的分貨作業流程的平面示意圖;圖3是習知臺車播種式揀貨作業的立體示意圖4是本發明的自動倉儲整合作業模式的較佳實施例的前視示意圖;圖5是位於第一及第二排儲位架間所見的多個儲位的前視組合示意圖;圖6是圖4的第二及第四排儲位架的立體示意圖;圖7是本發明將儲位架上的商品預先分配成揀貨單位的作業模式示意圖;以及圖8是圖6的儲位架利用一″I″鋼梁來加強整體結構強度的立體示意圖。
(5)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4,顯示出一種自動倉儲整合作業模式,其步驟包括(a)提供一第一及第二排儲位架40,41,(b)提供一高架吊車42,其是位於第一及第二排儲位架40,41之間,(c)提供多個存放單位(如圖3的包裝紙箱PB),是被存放在各第一及第二排儲位架上40,41,且各多個存放單位PB均存放有一待分配貨物31,(d)提供多個配貨裝置(如配貨籠車AC),(e)設置一第一及第二分貨區43,44,其分別位於第一及第二排儲位架40,41下方,而高架吊車42即將各多個存放單位PB移至第一及第二分貨區43,44,以及(f)提供多個作業員,是作業於第一及第二分貨區43,44,而將待分配貨物31自存放單位PB取出,且將待分配貨物31置入多個配貨裝置AC內。
該模式的第一及第二排儲位架40,41是屬於一自動倉儲(AS/RS)系統,而第一及第二排儲位架40,41裝設有多個儲位45,46,且各第一及第二排儲位架40,41是為一雙拉(Double Reach)式儲位架,並具有一2.6M的儲位深度,又該第一及第二分貨區43,44均設有電子標籤以成為一種電子標籤播種式揀貨區EA。
請再參閱圖5,是為二作業員站立於第一及第二排儲位架40,41之間分別觀看其多個儲位45,46的前視組合示意圖,該二作業員的一第一及第二動線M1,M2即以中間位置處作為一彈性作業分段FP,再分別由第二排儲位架41的最下方的一前一儲位50及中間儲位51開始,沿途再繞經第一排儲位40的最下方的一前一儲位52及中間儲位53,而在第一儲位排40的最下方儲位上可以有一分貨店家AS及待作業書籍WO等,然後再回到相鄰的一左二儲位54及中二儲位55。又在第二排儲位架41上方可設有一進貨及整板出貨庫位I/O,以供分貨前/後的放置。
又該模式的存放單位PB是為一棧板、大箱、箱或單品,且配貨裝置是為一配貨籠車AC。再如圖7所示,待分配貨物31是可以為一第一、第二或第三商品(例如是克寧(KLIM)、蘋果西打(Apple Sida)或紙張(Paper))及A、B...商品等等,且如圖7所示的各多個配貨裝置AC均具有一圖3中的揀貨單位30,各第一及第二分貨區43,44具有一暫存區47以利於第一及第二商品的暫時存放,且分貨區43,44還具有一作業空間48,以利於各多個作業員將第一及第二商品從暫存區47移至各多個配貨裝置AC,而完成各揀貨單位30。而當出貨日期到時,即可將已分配好的揀貨單位30迅速由儲位架40,41按路途遠近的先後順序,如由一物流中心(圖中未示出)至家樂福比萬客隆及7-Eleven為近,則應比較慢轉送到卡車上以利於先下貨,而臺北地區若為最後到,則應將其貨物最先送上車。
如圖5所示,該模式的第一及第二儲位架40,41是可以具有一整板出貨庫位I/O,而揀貨單位30即被高架吊車42移至整板出貨庫位I/O上,以使整板出貨庫位I/O得以成為一集貨區。該模式還包含一第三及第四排儲位架49,491(詳見圖4),而分設有一第三及第四分貨區492,493,且第一及第二分貨區43,44是分別與第三及第四分貨區492,493相連接,以形成一第一及第二聯合分貨區494,495。此第一及第二聯合分貨區494,495是具有一2.83M的高度HE及2.6M的寬度WI,由圖6可以看出第二及第四排儲位架41,49的立體示意圖,以及第二聯合分貨區495的位置。又如圖8所示,且第二及第四排儲位架41,491各裝設有一″I″型鋼梁80(第一及第三排儲位架40,49亦可裝設鋼梁80),以加強各儲位架41,491的一結構強度。
又按照一主要技術的觀點來看,本發明有關一種自動倉儲整合作業模式的系統,其包括一第一及第二排儲位架40,41,一高架吊車42,其是位於第一及第二排儲位架之間,多個存放單位,是被存放在各第一及第二排儲位架40,41上,且各多個存放單位PB均存放有一待分配貨物31,多個配貨裝置AC,以及一第一及第二分貨區43,44,其分別位於第一及第二排儲位架40,41下方,而高架吊車42即將各多個存放單位PB移至第一及第二分貨區43,44。當然,上述的系統中第一及第二分貨區43,44是經由多個作業員的作業,而將待分配貨物31自存放單位PB取出,且將待分配貨物31置入多個配貨裝AC內。
綜上所述,本發明確可藉由儲位架下方的一分貨區的設計而獲得一種可以在儲位架下方直接進行分貨作業的架構,以達到不需在利用拖板車移送到分貨區的便利性。並且所運用的儲位下方分貨區,能提供一有效率的分貨空間,足以大幅縮減分配貨物所需的時間,而極適合產業上的銷售應用。
權利要求
1.一種自動倉儲整合作業模式,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a)提供一第一及第二排儲位架;(b)提供一高架吊車,其是位於該第一及第二排儲位架之間;(c)提供多個存放單位,是被存放在各該第一及第二排儲位架上,且各該多個存放單位均存放有一待分配貨物;(d)提供多個配貨裝置;(e)設置一第一及第二分貨區,其分別位於該第一及第二排儲位架下方,而該高架吊車即將各該多個存放單位移至該第一及第二分貨區;以及(f)提供多個作業員,是作業於該第一及第二分貨區,而將該待分配貨物自該存放單位取出,且將該待分配貨物置入該多個配貨裝置內。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式,其特徵在於,該第一及第二排儲位架是屬於一自動倉儲系統,而該第一及第二排儲位架裝設有多個儲位,且各該第一及第二排儲位架是為一雙拉式儲位架,並具有一2.6M的儲位深度。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式,其特徵在於,該存放單位是為一棧板、大箱、箱或單品,且該配貨裝置是為一配貨籠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式,其特徵在於,該待分配貨物是為一第一或第二商品,各該多個配貨裝置具有一揀貨單位,各該第一及第二分貨區具有一暫存區以利於該第一及第二商品的暫時存放,且該分貨區還具有一作業空間,以利於各該多個作業員將該第一及第二商品從該暫存區移至各該多個配貨裝置,而完成該揀貨單位。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模式,其特徵在於,該儲位架是具有一整板出貨庫位,而該揀貨單位即被該高架吊車移至該整板出貨庫位上,以使該整板出貨庫位得以成為一集貨區。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式,其特徵在於,還包含一第三及第四排儲位架,而分設有一第三及第四分貨區,且該第一及第二分貨區是分別與該第三及第四分貨區相連接,以形成一第一及第二聯合分貨區。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模式,其特徵在於,各該第一及第二聯合分貨區是具有一2.83M的高度及2.6M的寬度,且該第一及第三與第二及第四排儲位架各裝設有一″I″型鋼梁,以加強各該儲位架的結構強度。
8.一種完成自動倉儲整合作業模式的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一第一及第二排儲位架;一高架吊車,其是位於該第一及第二排儲位架之間;多個存放單位,是被存放在各該第一及第二排儲位架上,且各該多個存放單位均存放有一待分配貨物;多個配貨裝置;以及一第一及第二分貨區,其分別位於該第一及第二排儲位架下方,而該高架吊車即將各該多個存放單位移至該第一及第二分貨區。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系統,其特徵在於,該第一及第二分貨區是經由多個作業員的作業,而將該待分配貨物自該存放單位取出,且將該待分配貨物置入該多個配貨裝置內。
全文摘要
本發明為一種自動倉儲整合作業模式,其步驟包括(a)提供一第一及第二排儲位架,(b)提供一高架吊車,其是位於該第一及第二排儲位架之間,(c)提供多個存放單位,是被存放在各該第一及第二排儲位架上,且各該多個存放單位均存放有一待分配貨物,(d)提供多個配貨裝置,(e)設置一第一及第二分貨區,其分別位於該第一及第二排儲位架下方,而該高架吊車即將各該多個存放單位移至該第一及第二分貨區,以及(f)提供多個作業員,是作業於該第一及第二分貨區,而將該待分配貨物自該存放單位取出,且將該待分配貨物置入該多個配貨裝置內。
文檔編號B65G1/00GK1532125SQ03108350
公開日2004年9月29日 申請日期2003年3月25日 優先權日2003年3月25日
發明者鄭莒, 鄭 莒 申請人:鄭莒, 鄭 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