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鏟的構造的製作方法
2023-07-09 13:37:56 2
專利名稱:鍋鏟的構造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一種鍋鏟的構造,特別是指一種兼具煎炒及可以夾持食物功能的新穎結構型態設計。
背景技術:
鍋鏟是為煎炒時的主要工具,而業者所研發推出許多習用的鍋鏟,均只於鏟部及握柄的形狀、材質作改變,不管怎麼更新,消費者於鍋鏟的使用方式上依然如故,無法帶給消費者新的使用功能,如消費者以習用鍋鏟在煎煮長條硬狀的食物時,要將食物翻面煎煮或起鍋就顯得相當不方便;因此,如何克服上述習用鍋鏟的缺點,創造出一種方便鏟持食物的新型鍋鏟結構,實為業界所需改良突破的。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夾持功能的新型鍋鏟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鍋鏟的構造,該鍋鏟是由相對應的左、右鏟杆所構成,該左、右鏟杆並以一軸樞構件相互樞組,該左、右鏟杆的一端均具有握把,由該二個握把的底端延伸一距離後而各形成左鏟匙部及右鏟匙部;由上述構造,使該左鏟匙部及右鏟匙部可受二握把相互夾合時而產生相夾合的動作,概呈使用剪刀的作動模式,而該左鏟匙部及右鏟匙部夾合後,形成一完整、密合的鏟匙部;由此,該鍋鏟為兼具煎炒及夾持食物的功能。
本實用新型中,該左鏟匙部及右鏟匙部的夾合端可設成齒狀而相互咬合,使夾持食物得以更穩固。
由於該鍋鏟是由相對應的左、右鏟杆所構成,該左、右鏟杆並以一軸樞構件相互樞組,使該左鏟匙部及右鏟匙部受二握把的相互夾合時而產生相夾合的動作,概呈使用剪刀的作動模式,而該左鏟匙部及右鏟匙部相夾合後,形成一完整的鏟匙部,使該鍋剷除了可以作為一般使用外,尚具有夾持食物的功能,具有實用進步性。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平面開夾狀態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平面夾合狀態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立體圖。
左鏟杆--------(11) 握把----(12)(22)左鏟匙部------(13)右鏟杆--------(21) 右鏟匙部------(23)樞軸構件------(28) 桿身中段------(29)鏟匙部--------(30) 齒狀----------(32)鍋子----------(40)香腸----------(50)具體實施方式
首先,請配合參閱圖1、圖2所示,是本實用新型鍋鏟的構造的實施例;其特徵在於
該鍋鏟是由相對應的左鏟杆11及右鏟杆21所構成,該左鏟杆11及右鏟杆21並以一軸樞構件28於桿身中段29處相互樞組,使其得以相對活動;該左鏟杆11及右鏟杆21的一端均具有握把12、22,由該二個握把12、22的底端延伸一距離後而各形成左鏟匙部13及右鏟匙部23;由上述構造,使該左鏟匙部13及右鏟匙部23可受二握把12、22的相互夾合而產生相夾合的動作,概呈使用剪刀的作動模式,而該左鏟匙部13及右鏟匙部23夾合後,形成一完整的鏟匙部30(如圖3所示);由此,該鍋鏟是為兼具煎炒及夾持食物的功能。
如圖1、2、3所示,其中,該左鏟匙部13及右鏟匙部23的夾合端31是可設成齒狀32而相互咬合,使夾持食物時得以更穩固。
如圖4所示,其中,當使用者用鍋子40烹調香腸50,於起鍋時得以輕易地直接夾起該香腸50,不用再使用其它器具輔助夾取。
由於該鍋鏟是由相對應的左、右鏟杆所構成,該左、右鏟杆並以一軸樞構件相互樞組,使該左鏟匙部及右鏟匙部受二握把的相互夾合時而產生相夾合的動作,概呈使用剪刀的作動模式,而該左鏟匙部及右鏟匙部相夾合後,形成一完整的鏟匙部,使該鍋剷除了可以作為一般使用外,尚具有夾持食物的功能,具有實用進步性。
前文是針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徵進行具體的說明,唯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當可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與原則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變更與修改,而該等變更與修改,皆應涵蓋於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的範疇中。
權利要求1.一種鍋鏟的構造,其特徵在於該鍋鏟是由相對應的左、右鏟杆所構成,該左、右鏟杆並以一軸樞構件相互樞組,該左、右鏟杆的一端均具有握把,該二個握把的底端延伸一距離各形成左鏟匙部及右鏟匙部,該左鏟匙部及右鏟匙部在二個握把的作用下可夾合形成一完整、密合的鏟匙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鍋鏟的構造,其特徵在於該左鏟匙部及右鏟匙部的夾合端可設成齒狀而相互咬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提供一種鍋鏟的構造;其特徵在於該鍋鏟是由相對應的左、右鏟杆所構成,該左、右鏟杆並以一軸樞構件相互樞組,又該左、右鏟杆的一端均具有握把,由該二個握把的底端延伸一距離後而各形成左鏟匙部及右鏟匙部;由上述構造,使該左鏟匙部及右鏟匙部可受二握把的相互夾合而產生相夾合的動作,概呈使用剪刀的作動模式,而該左鏟匙部及右鏟匙部相夾合後,形成一完整、密合的鏟匙部;由此,該鍋鏟為兼具煎炒及夾持食物的實用進步性。
文檔編號A47J43/28GK2642206SQ0326449
公開日2004年9月22日 申請日期2003年6月20日 優先權日2003年6月20日
發明者謝紅蘭 申請人:謝紅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