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標治具及模內貼標系統機械手的製作方法
2023-08-09 13:53:21 2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自動化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貼標治具及模內貼標系統機械手。
背景技術:
模內貼標是指將已印刷好圖案的標籤放入金屬模具內,將成形用的樹脂注入金屬模內與標籤接合,使印刷有圖案的標籤與樹脂形成一體而固化成產品的一種成形方法。該工藝具有表面耐腐蝕、耐磨、不脫落、色彩鮮豔、顏色圖案可隨時更換、表面裝飾效果極佳等優點,廣泛應用於食品包裝、手機、MP3、家電、儀器儀表等產品的表面裝飾。
目前市場上的貼標治具性能不穩定,吸取標籤時經常容易出現標籤紙歪斜,產品,產品變形,甚至產品表面沒有標籤紙等不良品,產品良率較低,生產原料浪費較大。
技術實現要素:
基於此,針對上述問題,有必要提供一種貼標治具及模內貼標系統機械手,能夠較穩定地吸取標籤,提高送標位置的精確度,進而提高產品良率,減少原料浪費。
一種貼標治具,包括本體,所述本體沿周向開設有若干道通氣槽及至少一條凹槽,所述通氣槽上沿徑向分布有若干通氣孔,所述凹槽底壁由內至外依次包裹有銅箔層及靜電海綿層,且所述銅箔層覆蓋所述凹槽底壁。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通氣槽為三道,三道所述通氣槽平行設置。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三道所述通氣槽上的所述通氣孔的數量相異設置。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凹槽為兩條,且兩條所述凹槽分別位於三道所述通氣槽之間。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銅箔層的厚度為0.12~0.15mm。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靜電海綿層的厚度為10mm。
一種模內貼標系統機械手,包括機械臂、設置於所述機械臂一端的固定板、上述任一項所述的貼標治具及取產品治具,所述貼標治具及所述取產品治具分別設置於所述固定板兩相對設置的表面,還包括設置於所述固定板的傳送裝置,所述傳送裝置與所述取產品治具連接,用於帶動所述取產品治具向靠近或遠離所述機械臂的方向移動。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傳送裝置包括無杆缸,所述無杆缸包括設置於所述固定板上的導杆及無杆缸滑座,所述無杆缸滑座套設於所述導杆,且沿所述導杆的延伸方向移動,所述無杆缸滑座與所述取產品治具固定連接,用於帶動所述取產品治具沿所述導杆向靠近或遠離所述機械臂的方向移動。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與所述導杆平行設置的滑軌及滑動設置於所述滑軌的滑塊,所述滑軌固定設置於所述固定板,所述取產品治具與所述滑塊固定連接。
上述貼標治具,通過設置通氣槽及凹槽,並在凹槽內依次包裹有銅箔層及靜電海綿層,可以較穩定地吸取標籤,有利於提高送標位置的精確度,進而提高產品良率,減少原料浪費。
上述模內貼標系統機械手,通過在固定板上設置傳送裝置,利用傳送裝置帶動取產品治具移入移出注塑機模腔的方式可以彌補註塑機開模行程不夠的問題,實現了大深度類容器可以利用正常開模行程實現模內貼標、取產品,與傳統結構相比,降低了對注塑機開模行程的要求,即,可以在較小型號的注塑機內實現模內貼標、取產品,實現了製造成本的降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模內貼標系統機械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的模內貼標系統機械手的局部爆炸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貼標治具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所示的貼標治具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所示的貼標治具沿AA截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6~圖10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模內貼標系統機械手在不同工作狀態時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於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但是本實用新型能夠以很多不同於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內涵的情況下做類似改進,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的限制。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於」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並不表示是唯一的實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於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請參閱圖1,其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模內貼標系統機械手10的結構示意圖。
模內貼標系統機械手10包括:機械臂100、設置於所述機械臂100一端的固定板200、分別設置於所述固定板200兩相對設置的表面的貼標治具300與取產品治具400及設置於所述固定板200的傳送裝置500,所述傳送裝置500與所述取產品治具400連接,用於帶動所述取產品治具400向靠近或遠離所述機械臂200的方向移動。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機械臂100的末端設置有安裝板110,所述固定板200 垂直安裝於所述安裝板110,且滑動設置於所述安裝板110,以便於實現固定板200的安裝。
請參閱圖2,其為圖1所示的模內貼標系統機械手10的局部爆炸結構示意圖。
所述傳送裝置500包括無杆缸510,所述無杆缸510包括設置於所述固定板200上的導杆511及無杆缸滑座512,所述無杆缸滑座512套設於所述導杆511,且沿所述導杆511的軸向水平往復移動,所述無杆缸滑座512與所述取產品治具400固定連接,用於帶動所述取產品治具400沿所述導軌511向靠近或遠離所述機械臂100的方向移動。
在本實施例中,固定板200上還設置有兩個導杆固定座210,所述導杆511通過所述導杆固定座210固定設置於所述固定板200。
進一步地,模內貼標系統機械手10還包括與所述導杆511平行設置的滑軌600及滑動設置於所述滑軌600的滑塊700,所述滑軌600固定設置於所述固定板200,所述取產品治具400與所述滑塊700固定連接。當無杆缸滑座512沿導杆511的延伸方向水平移動時,可同步帶動滑塊700沿著滑軌600移動,以使取產品治具400能夠平穩順暢地向靠近或遠離機械臂100的方向運動。
需要說明的是,在其他實施例中,傳送裝置500還可以為其他結構,例如,利用伺服電機驅動絲杆絲母運動,進而帶動取產品治具400運動。
進一步地,為了增強結構的穩定性,所述固定板200上還設置有加強筋220,具體地,加強筋220設置於遠離所述取產品治具400的表面,以避免對取產品治具400的移動造成幹擾。通過設置加強筋220,可以使得固定板200的結構更加穩固,以使固定板200在機械臂100上的運行更加平穩。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固定板200還開設有若干鏤空孔230,以減輕固定板200的重量,有助於降低模內貼標系統機械手10的能耗。
請一併參閱圖3及圖5,其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貼標治具300的結構示意圖及剖視結構示意圖。
貼標治具300包括本體310,所述本體310的周向開設有若干道通氣槽320及至少一條凹槽330,所述通氣槽320上沿徑向分布有若干通氣孔321,所述凹 槽330底壁由內之外依次包裹有銅箔層331及靜電海綿層332,且所述銅箔層331覆蓋所述凹槽330底壁。
需要說明的是,貼標治具300還需要與靜電發生器及真空發生器連接,靜電發生器及真空發生器的結構及與貼標治具300的連接方式可參照現有技術,在此不再贅述。
工作時,啟動真空發生器工作,通氣槽320引導氣體經過通氣孔321被抽走,使使貼標治具周圍形成負壓,將標籤貼附在貼標治具300的表面,實現標籤的吸取,當貼標治具300隨著模內貼標系統機械手10進入注塑機的模腔內,此時真空發生器卸除負壓,並開啟靜電發生器,通過在貼標治具300的銅箔層331上加載電壓產生靜電,並通過靜電海綿層332傳導至標籤,由於標籤帶有靜電,因而可以貼附至注塑機的模腔內。
需要說明的是,靜電線焊接在銅箔層331上,通過銅箔層331在貼標治具300均勻纏繞一圈,可以使靜電在凹槽330內均勻分布,實現靜電快速均勻釋放的效果。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通氣槽320為三道,三道所述通氣槽320平行設置。三道所述通氣槽320上的所述通氣孔321的數量相異設置,即均不相等,有助於貼標治具300快速穩定地吸取標籤。進一步地,所述凹槽330為兩條,且兩條所述凹槽330分別位於三道所述通氣槽320之間。
當然,根據實際需要,通氣槽320及凹槽330還可以為其他數量。例如,本體310上設置有兩道通氣槽320及一條凹槽330,凹槽330位於兩道通氣槽320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銅箔層331的厚度為0.12~0.15mm,優選的,所述銅箔層331的厚度為0.14mm。所述靜電海綿層332的厚度為10mm,可以將靜電快速傳導至標籤上,同時能夠隔離高壓電直接接觸到標籤,避免標籤燒焦或損壞。
上述貼標治具,通過設置通氣槽及凹槽,並在凹槽內依次包裹有銅箔層及靜電海綿層,可以較穩定地吸取標籤,有利於提高送標位置的精確度,進而提高產品良率,減少原料浪費。
為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中模內貼標系統機械手10的原理,請一併參閱 圖6~圖10,其分別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模內貼標系統機械手在不同工作狀態時的示意圖。
請參閱圖6,貼標治具300及取產品治具400分別位於固定板200的兩相對設置的表面,且兩者的中軸線重合。開模後,在機械臂100帶動下,貼標治具300及取產品治具400水平移動進入模腔中部,再在機械臂100上的電機驅動下,貼標治具300及取產品治具400向凸模20移動,取產品治具400吸取凸模20上已加工產品。然後,請參閱圖7,機械臂100上的電機驅動固定板200沿機械臂100運動,以使貼標治具300及取產品治具400向凹模移動,移動一定距離後,傳送裝置500開始驅動取產品治具400向靠近機械臂100的方向移動。請參閱圖8,當貼標治具300向凹模30內放標籤的同時,傳送裝置500驅動取產品治具400移動到模腔外指定位置。請參閱圖9,當貼標治具300將標籤放入凹模30後,機械臂上的電機驅動固定板200以帶動貼標治具300至完全退出凹模30。請參閱圖10,最後,在機械臂100的驅動下,將貼標治具300水平移動退出模腔,同時傳送裝置500驅動取產品治具400向遠離機械臂100的位置移動至與貼標治具300中線相悖的位置,進行下一步的操作。
上述模內貼標系統機械手10,通過在固定板200設置傳送裝置500,利用傳送裝置500帶動取產品治具400移入移出注塑機模腔的方式彌補註塑機開模行程不夠的問題,實現了大深度類容器可以利用正常開模行程實現模內貼標、取產品,與傳統結構相比,降低了對注塑機開模行程的要求,即,可以在較小型號的注塑機內實現模內貼標、取產品,實現了製造成本的降低。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徵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徵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徵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範圍。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實用新型專利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範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