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金屬化箔式電容器點焊機的製作方法
2023-08-09 11:41:2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金屬化箔式電容器點焊機。
背景技術:
在金屬化箔式電容器的生產過程中,多用CP線(鍍錫銅包鋼線)作為電容芯子的引腳線在點焊機的焊接工位上進行焊接,而經點焊機的焊接工序後,常會出現電容芯子帶有三隻引腳線的這類嚴重產品缺陷的情況,針對上述情況,現有處理辦法通常為利用後續工序的人工分揀將缺陷產品挑揀出來,耗工耗時。
參見圖1,為現有金屬化箔式電容器點焊機在預焊接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電容芯子1位於焊接工位上,在電容芯子1的兩側設有用於焊接電容器引腳線的焊頭31、32,焊頭31、32均包括靠近電容芯子1的焊接端部和遠離電容芯子1的底座端部,在焊頭31、32的焊接端部與電容芯子1之間設有用於焊接CP線21、22的預留空間。焊頭31、32的動作相一致,即同時靠近或遠離電容芯子1。參見圖2,為現有金屬化箔式電容器點焊機在焊接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焊頭31、32靠近電容芯子1,並將CP線21、22焊接至電容芯子1相應的接線位置。參見圖3,為現有金屬化箔式電容器點焊機在完成一次焊接動作後CP線依附在焊頭上的結構示意圖。圖中,CP線22在焊頭32的作用下被焊接至電容芯子1的接線位置,而CP線21則遺留在焊頭31上,而這將導致在下次焊接時,極有可能將CP線21和下個焊接動作中的CP線一起焊接至下個焊接的電容芯子上,從而導致電容芯子出現三隻引腳的情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結構存在焊頭致使電容芯子出現三隻引腳的問題,提供了一種金屬化箔式電容器點焊機。
本實用新型就上述技術問題而提出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金屬化箔式電容器點焊機,包括機座和活動設置於所述機座上的第一焊頭,在所述第一焊頭的一側設有焊接工位,所述第一焊頭包括靠近所述焊接工位的第一焊接端部和遠離所述焊接工位的第一底座端部;
進一步包括感應器、動作執行器以及用於接收所述感應器生成的信號以控制所述動作執行器執行動作的控制器,
其中,所述感應器包括信號生成元件和用於觸發所述信號生成元件生成信號的信號觸發元件,所述信號觸發元件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一焊頭上,且所述信號觸發元件具有依附所述第一焊頭活動形成的活動路徑,所述信號生成單元設置在所述信號觸發元件的活動路徑上;
所述動作執行器包括動力組件和用於控制所述動力組件動作的動力控制元件,所述動力組件包括用於頂推依附在所述第一焊頭上且具有第二活動路徑的待作用目標的頂推件,所述頂推件具有頂推作用的第三活動路徑,所述第三活動路勁與所述第二活動路徑具有交叉點,且所述交叉點至所述觸發點的距離與所述待作用目標至所述觸發點的距離相等;
所述控制器包括信號接收元件、信號處理元件以及信號發出元件,所述信號處理元件分別與所述接收元件、所述信號發出元件電連接,所述信號接收元件與所述信號生成元件電連接,所述信號發出元件與所述動力控制元件電連接。
優選地,進一步包括與所述第一焊頭相對設置的第二焊頭,所述焊接工位位於所述第一焊頭與所述第二焊頭之間,所述第二焊頭活動設置在所述機座上;
所述動力組件固定設置在所述機座上,所述動力組件包括設置在相對所述電容芯子與所述第一焊頭同側的第一組件、與所述第二焊頭同側的第二組件,在所述第一組件、所述第二組件上分別設置有所述頂推件。
優選地,所述第一組件、所述第二組件均進一步包括氣缸,所述頂推件為活塞杆,且所述活塞杆與所述氣缸的動力輸出端固定連接。
優選地,在所述氣缸上進一步設有磁控開關。
優選地,所述信號觸發元件位於所述第一底座端部,所述信號生成元件設於所述機座上。
優選地,所述信號生成元件為U型光電開關,所述信號觸發元件為遮光片。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帶來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的金屬化箔式電容器點焊機設有感應器、控制器及動作執行器,有感應器對焊頭的活動位置進行感應,當焊頭活動至特定位置後,感應器生成感應信號,控制接收感應信號並進行處理生成控制信號,由動作執行器執行動作;
其中,感應器包括設置在焊頭上的信號觸發元件、設置在機座上的信號生成元件,信號觸發元件具有依附焊頭活動而存在的第一活動路徑,且在第一活動路徑上設置觸發點,而信號生成元件則位於觸發點位置處;待作用目標因依附焊頭活動而具有第二活動路徑;動作執行器包括頂推件,頂推件具有頂推作用的第三活動路徑,第二活動路徑與第三活動路徑具有交叉點,且交叉點至觸發點的距離與待作用目標至觸發點的距離相等;由此,當信號觸發元件觸發信號生成元件時,依附在焊頭上的CP線恰好活動至頂推件的設置位置處,此時進行一個頂推的動作即可將CP線從焊頭上移除,從而解決依附在焊頭上的CP線將導致下一焊接電熔芯子出現三隻引腳的問題。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
圖1為現有金屬化箔式電容器點焊機在預焊接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現有金屬化箔式電容器點焊機在焊接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現有金屬化箔式電容器點焊機在完成一次焊接動作後CP線依附在焊頭上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金屬化箔式電容器點焊機的各器件原理框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金屬化箔式電容器點焊機在焊接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金屬化箔式電容器點焊機觸發U型光電開關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金屬化箔式電容器點焊機氣缸與待作用目標的位置及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當CP線(鍍錫銅包鋼線)依附在焊頭上時,其具有依附焊頭(此處的焊頭包括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焊頭、第二焊頭)活動而形成的活動路徑,本實用新型據此,在其活動路徑上設置一頂推件,利用頂推件的CP線的頂推作用而使其脫離焊頭,進而解決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金屬化箔式電容器點焊機,包括機座和活動設置於機座上的第一焊頭,在第一焊接焊接端部一側設有焊接工位,第一焊頭包括靠近焊接工位的第一焊接端部和遠離焊接工位的底座端部。
參見圖4,為本實用新型金屬化箔式電容器點焊機的各器件原理框圖。相較於現有金屬化箔式電容器點焊機,本實用新型進一步包括感應器、動作執行器以及用於接收感應器生成的信號以控制動作執行器執行動作的控制器。
其中,感應器包括信號生成元件和用於觸發信號生成元件生成信號的信號觸發元件,信號觸發元件固定設置在第一焊頭上,且信號觸發元件具有依附第一焊頭活動形成的第一活動路徑,在第一活動路徑上設有觸發點,而信號生成單元設置在觸發點位置處。待作用目標依附在第一焊頭上而具有第二活動路徑。
動作執行器包括動力組件和用於控制動力組件動作的動力控制元件,動力組件包括用於頂推待作用目標的頂推件,且頂推件具有頂推作用的第三活動路徑,第三活動路勁與第二活動路徑具有交叉點,且交叉點至觸發點的距離與待作用目標至觸發點的距離相等。
控制器包括信號接收元件、信號處理元件以及信號發出元件,信號處理元件分別與接收元件、信號發出元件電連接,信號接收元件與信號生成元件電連接,信號發出元件與動力控制元件電連接。
第一焊頭在機座上進行往復性活動,而在第一焊頭活動至焊接工位並完成焊接動作後,會往初始位置(遠離焊接工位的位置)進行回復的動作。在回復動作的過程中,依附於第一焊頭上的信號觸發元件、待作用目標均具有各自的活動路徑(即第一活動路徑、第二活動路徑),當信號觸發元件活動至信號生成元件位置處時,信號觸發元件觸發信號生成元件生成信號。由於頂推件具有頂推作用的第三活動路徑,第二活動路徑與第三活動路徑具有交叉點,且交叉點至觸發點的距離與待作用目標至觸發點的距離相等。那麼,在信號觸犯元件剛好觸發信號生成元件生成信號時,待作用目標恰好位於頂推件位置處。與此同時,生成的信號被控制器的信號接收單元所接收,並由信號處理元件進行處理以生成控制信號,由信號發出元件將控制信號發出給動作執行器。
動作執行器的動力控制元件接收到控制信號後控制動作組件進行動作,由動力組件的頂推件完成對待作用目標的頂推動作,以將依附在第一焊頭上的待作用目標從第一焊頭上移除,由此達到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理解的是,因感應器為通過第一焊頭的活動位置所觸發,在某次的第一焊頭上並無依附的待作用目標時,頂推件依然進行頂推動作。
在一個實施例中,信號觸發元件位於第一底座端部,信號生成元件設於機座上。
參見圖5,為本實用新型金屬化箔式電容器點焊機在焊接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電容芯子1的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一焊頭41、第二焊頭42,第二焊頭42與第一焊頭41相對設置,而焊接工位則位於第一焊頭41和第二焊頭42之間。與第一焊頭41結構相同地,第二焊頭42包括靠近焊接工位的第二焊接端部和遠離焊接工位的第二底座端部。第一焊頭41用於將第一引腳線21焊接在電容芯子1的一側接線位置上,第二焊頭42用於將第二引腳線22焊接在電容芯子1的另一側焊接位置上。
其中,第一焊頭41和第二焊頭42均活動設置在機座43上(第二焊頭42一側的機座圖中未示出),動力組件固定設置在機座43上,且頂推件位於焊接端部的上方(為可對CP線進行頂推作用位置)。
感應器的信號生成元件為U型光電開關412,信號觸發元件為遮光片411,運行穩定有效。
參見圖6,為本實用新型金屬化箔式電容器點焊機觸發U型光電開關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第二焊頭42一側的第二引腳線22成功焊接至電容芯子1上,而第一焊頭41一側的第一引腳線21並未成功焊接至電容芯子1上。第一引腳線21依附第一焊頭41活動至遮光片411觸發U型光電開關412的位置處。U型光電開關412生成信號以使控制器接收,經信號出來後由控制器向動作執行器發送控制信號,後由動作執行器執行頂推第一引腳線21的動作。
動力組件包括設置在相對電容芯子與第一焊頭41同側的第一組件、與第二焊頭42同側的第二組件,在第一組件、所述第二組件上分別設置有頂推件。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組件、第二組件均進一步包括氣缸,頂推件為活塞杆,且活塞杆與氣缸的動力輸出端固定連接。在一個實施例中,在氣缸上進一步設有磁控開關。
參見圖7,為本實用新型金屬化箔式電容器點焊機氣缸與待作用目標的位置及結構示意圖。圖中,相當於圖6中自電容芯子觀測第一焊頭視向的局部結構示意圖。第一引腳線21(CP線)依附在第一焊頭41的第一焊接端部上,在左側設有第一組件,且第一組件被機座43在固定。第一組件的氣缸441與活塞杆442連接以傳輸動力。而氣缸441的氣管444由動力控制元件控制,即動力控制元件控制氣流並通過氣管444作用氣缸441。進一步地,為使氣缸441在作用以後能夠及時復位,在氣缸上方還設有一個磁控開關443。
結合圖4至圖7,在一種具體應用下,本實用新型的前述頂推件為活塞杆442,而動力組件的第一組件、第二組件均為氣缸441,即在相對於電容芯子1的第一焊頭41一側、第二焊頭42一側均設有氣缸441和活塞杆442。與此同時,遮光片411及U型光電開關412作為一個焊頭活動位置感應的感應器,只需在一個焊頭上設置即可滿足控制要求。以第一焊頭41運行動作為例,運行時,在第一焊頭41完成焊接動作後,第一焊頭41將進行復位動作(回復至初始位置),設置在第一焊頭41上的遮光片411隨之同步移動,當遮光片411移動至U型光電開關412位置時,U型光電開關412生成的信號被控制器接收,在控制器進行相應處理後發出控制信號給動作執行器的動力控制元件,動力控制元件通過控制氣流來控制氣缸441的運作,與氣缸441的動力輸出端連接的活塞杆442由此實現頂推作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