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移動式電纜盤的製作方法
2023-07-26 17:36:36 1
一種移動式電纜盤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移動式電纜盤的技術方案,該方案包括電纜盤本體,所述電纜盤本體包括左側板、右側板和拉杆,所述拉杆的兩端分別穿過左側板和右側板的拉杆孔並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所述左側板和右側板之間設置有套筒,該套筒的兩端卡接在左側板和右側板的圓形槽內,其特徵是:還包括能夠移動的小車,所述電纜盤本體通過兩個支架固定在該小車上;所述左側板和右側板之間設置有中間隔板,該隔板由上隔板和下隔板卡接而成,所述套筒的外緣設置有至少兩個與中間隔板的厚度相匹配的隔板槽。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中對電纜盤移動不方便的技術問題,同時,該電纜盤能夠承裝不同規格的電線電纜,滿足了用戶的需求,具有很強的實際意義。
【專利說明】_種移動式電纜盤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電纜架設器材,尤其是一種移動式電纜盤。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電纜盤是鋪設電線電纜時的一種繞線工具,電纜盤的重量大、體積大,一般是由工作人員用吊車將電纜盤吊起後移動至工作位置,再將電纜盤放下,但是,在使用電纜盤上的電纜線時,需要隨時移動電纜盤以適應在不同的工作地點對電纜線的需求,此時,如果再用吊車將電纜盤吊起、放下,存在操作麻煩、工作效率低的弊端,因此,吊車不宜於電纜盤的短距離移動;另外,不同規格的電線電纜需要纏繞在不同的電纜盤上,以方便纏繞和使用,將電線電纜纏繞在電纜盤上後,電纜線的纏繞長度與其纏繞後的厚度成正比,如果電線電纜的長度不長,相應的,將其纏繞在電纜盤上就很薄,從而造成對電纜盤的浪費,而且將不同規格的電線電纜分別纏繞在不同電纜盤上後,運輸也不方便,這就是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之處。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針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移動式電纜盤的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中對電纜盤移動不方便的技術問題,同時,該電纜盤能夠承裝不同規格的電線電纜,滿足了用戶的需求,具有很強的實際意義。
[0004]本方案是通過如下技術措施來實現的:一種移動式電纜盤,包括電纜盤本體,所述電纜盤本體包括左側板、右側板和拉杆,所述拉杆的兩端分別穿過左側板和右側板的拉杆孔並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所述左側板和右側板之間設置有套筒,該套筒的兩端卡接在左側板和右側板的圓形槽內,還包括能夠移動的小車,所述電纜盤本體通過兩個支架固定在該小車上;所述左側板和右側板之間設置有中間隔板,該隔板由上隔板和下隔板卡接而成,所述套筒的外緣設置有至少兩個與中間隔板的厚度相匹配的隔板槽。
[0005]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還有,所述左側板、右側板以及中間隔板的形狀均相同,均為圓盤狀。
[0006]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還有,所述左側板、右側板和中間隔板上分別設置有用於固定電纜線頭的若干個第一固定孔,用於固定電纜線頭,確保了電纜線使用過程的不間斷,使工作流程順暢。
[0007]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還有,所述左側板、右側板和中間隔板上分別設置有用於固定電纜線頭的四個第一固定孔。
[0008]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還有,所述左側板上的第一固定孔與右側板上的第一固定孔呈45°交錯布置。
[0009]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還有,所述套筒的外緣設置有三個隔板槽,所述三個隔板槽沿著套筒的軸向方向均勻布置,將不同規格的電線電纜纏繞在移動式電纜盤的隔板的兩側,一方面能對不同規格的電纜線進行區分,另一方面也方便了對電纜盤的運輸和放置。
[0010]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還有,所述支架的形狀為梯形,梯形的寬邊通過螺栓固定在小車的車體上,梯形的窄邊設置有與拉杆的兩端相匹配的第二固定孔,將拉杆的兩端分別放置在兩個支架的第二固定孔內,便構成了移動式電纜盤。
[0011]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還有,所述小車的支腿的下端設置有防滑套,在小車不移動端的情況下,能確保小車不會沿路面打滑,給工作人員提供了安全保障。
[0012]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點和積極效果為:
[0013](I)本實用新型將電纜盤本體與小車相結合構成一種移動式電纜盤,這樣,當需要短距離的移動電纜盤體時,通過推動小車就能確保電纜盤本體移動至需要的位置,而無需再次開啟吊車,使移動過程快速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4](2)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左側板和右側板之間設置有中間隔板,該隔板由上隔板和下隔板卡接而成,所述套筒的外緣設置有至少兩個與中間隔板的厚度相匹配的隔板槽。使用時,根據電線電纜的規格確定中間隔板的位置,並將上隔板與下隔板卡接配合構成中間隔板,確保纏繞後的電線電纜能方便的抽出;將不同規格的電線電纜纏繞在移動式電纜盤的隔板的兩側,一方面能對不同規格的電纜線進行區分,另一方面也方便了對電纜盤的運輸和放置;
[0015](3)本實用新型的電纜盤本體包括左側板、右側板和拉杆,所述拉杆的兩端分別穿過左側板和右側板的拉杆孔並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所述左側板和右側板之間設置有套筒,該套筒的兩端卡接在左側板和右側板的圓形槽內,其中,左側板、右側板、拉杆和套筒均能拆裝並方便的更換,減少了儲存的佔用空間,同時也方便了移動式電纜盤的運輸。
[0016]由此可見,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其實施的有益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電纜盤本體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3為中間隔板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中,I為第二固定孔,2為拉杆,3為第一固定孔,4為窄邊,5為支架,6為螺栓,7為寬邊,8為小車,9為防滑套,10為左側板,11為右側板,12為中間隔板,12.1為上隔板,12.2為下隔板,13為套筒,14為隔板槽,15為支腿。
【具體實施方式】
[0021]為能清楚說明本方案的技術特點,下面通過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並結合其附圖,對本方案進行闡述。
[0022]通過附圖可以看出,包括電纜盤本體,所述電纜盤本體包括左側板10、右側板11和拉杆2,所述拉杆2的兩端分別穿過左側板10和右側板11的拉杆孔並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所述左側板10和右側板11之間設置有套筒13,該套筒13的兩端卡接在左側板10和右側板11的圓形槽內,還包括能夠移動的小車8,所述電纜盤本體通過兩個支架5固定在該小車8上;所述左側板10和右側板11之間設置有中間隔板12,該隔板由上隔板12.1和下隔板12.2卡接而成,所述套筒13的外緣設置有至少兩個與中間隔板12的厚度相匹配的隔板槽14。所述左側板10、右側板11以及中間隔板12的形狀均相同,均為圓盤狀。
[0023]所述左側板10、右側板11和中間隔板12上分別設置有用於固定電纜線頭的若干個第一固定孔3,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左側板10、右側板11和中間隔板12上分別設置有用於固定電纜線頭的四個第一固定孔3,左側板10上的第一固定孔3與右側板11上的第一固定孔3呈45°交錯布置。所述套筒13的外緣設置有三個隔板槽14,所述三個隔板槽14沿著套筒13的軸向方向均勻布置。所述支架5的形狀為梯形,梯形的寬邊7通過螺栓6固定在小車8的車體上,梯形的窄邊4設置有與拉杆2的兩端相匹配的第二固定孔I。所述第二固定孔I的形狀為半圓形,與拉杆2的兩端的形狀相匹配。在電纜盤的套筒13上纏繞電纜線後,將拉杆2的兩端放置兩個支架5的第二固定孔I內,即構成了移動式電纜盤,這樣,當需要短距離的移動電纜盤體時,通過推動小車8就能確保電纜盤本體移動至需要的位置,而無需再次開啟吊車,使移動過程快速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所述小車8的支腿15的下端設置有防滑套9,在小車8不移動的情況下,能確保小車8不會沿路面打滑,給工作人員提供了安全保障。
[0024]上述雖然結合附圖對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並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的限制,所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勞動即可做出的各種修改或變形仍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以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移動式電纜盤,包括電纜盤本體,所述電纜盤本體包括左側板、右側板和拉杆,所述拉杆的兩端分別穿過左側板和右側板的拉杆孔並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所述左側板和右側板之間設置有套筒,該套筒的兩端卡接在左側板和右側板的圓形槽內,其特徵是:還包括能夠移動的小車,所述電纜盤本體通過兩個支架固定在該小車上;所述左側板和右側板之間設置有中間隔板,該隔板由上隔板和下隔板卡接而成,所述套筒的外緣設置有至少兩個與中間隔板的厚度相匹配的隔板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式電纜盤,其特徵是:所述左側板、右側板以及中間隔板的形狀均相同。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式電纜盤,其特徵是:所述左側板、右側板和中間隔板上分別設置有用於固定電纜線頭的若干個第一固定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移動式電纜盤,其特徵是:所述左側板、右側板和中間隔板上分別設置有用於固定電纜線頭的四個第一固定孔。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移動式電纜盤,其特徵是:所述左側板上的第一固定孔與右側板上的第一固定孔呈45。交錯布置。
6.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移動式電纜盤,其特徵是:所述套筒的外緣設置有三個隔板槽,所述三個隔板槽沿著套筒的軸向方向均勻布置。
7.根據權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移動式電纜盤,其特徵是:所述支架的形狀為梯形,梯形的寬邊通過螺栓固定在小車的車體上,梯形的窄邊設置有與拉杆的兩端相匹配的第二固定孑匕。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式電纜盤,其特徵是:所述小車的支腿的下端設置有防滑套。
【文檔編號】B65H75/18GK204251085SQ201420668770
【公開日】2015年4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1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11日
【發明者】于光遠, 尹曉敏, 趙英傑, 王寶勇, 邵傳軍, 孟栩彬 申請人:國家電網公司, 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濟南供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