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與生命的認知感悟(夜讀苦與禪)
2023-07-26 23:28:24 3
你或許之前不太熟悉他的名字,
但今起你一定要知道他的傳奇。
《中國近現代大寫意花鳥畫大師
李苦禪的12個人生切面》
01 李苦禪·初印象
那一晚,他的莫逆之交做了一個夢:
「前夜,夢與苦禪同登西山觀紅葉,評狀元紅酒。苦禪傾酒於硯,笑磨朱墨,以酣暢恣肆之筆,寫名山半醉之態,囑餘為題。餘以為畫外及無畫處有畫,詩在境中,何用題句?夢醒後,殘月在天,樹影拂窗,遍體生寒,乃披衣而起,於低徊中憶及前塵,淚雨滂沱,不知東方之既白也。」
圖 | 視覺中國
「那一夜,苦禪剛剛去世不久。他已經八十四歲了,走完了精彩、奇絕、神威凜凜而悲歡交集的一生;而我也已經八十八歲,我的人生也快走完了。」
「但我們其實並不老,我們這一生所經歷的大起大落、大悲大喜,隨著世事的大動蕩取得的大成就,都讓我們詩思不老。激烈壯懷,瀟灑行止,依然當年。」
1983年6月11日,李苦禪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次年,他的苦難知己王森然攜此夢離世赴約。
留下這仙家對飲的夢跡,供我們去捕捉大師未泯的神韻,瀟瀟的筆骨。
02 捐,再捐!
今年6月11日,還是我國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李苦禪生前心系文物,搶救性地收藏了戰國至清末民初的幾百件碑刻拓本和書畫珍品,有的古畫,是他拿一個月薪水換的,妻子呢,只得跟人借錢買米。他囑託家人在自己離世後,將珍貴文物無償捐贈給國家。
在李苦禪去世三周年時,他的夫人李慧文代表全家,將先生作品還有他珍藏的文物四百多件,以及生活、工作用品,全捐給國家。後來,又捐出藏品一百多件。
在他看來,收藏首先是為了保存,避免被不懂其價值的人毀壞。其次是用作摹習的教材,而不是為轉手獲利。文物的歸宿是國家,這樣所有人才能夠欣賞到先人的文明與智慧。
03 西學徐悲鴻·中學齊白石
1899年1月11日,李苦禪出生於山東高唐縣李奇莊的一戶農家,原名李英傑。雖家境貧寒,但他從小受到故鄉濃厚的傳統文化薰陶,尤其對畫畫有著極高的興趣和天賦。
20歲那一年,來到北京的李苦禪,師從年長他近四歲的徐悲鴻學習西方繪畫藝術,考入當時國立北京美術學校(今中央美術學院)西畫系。徐悲鴻稱讚他的畫「天趣洋溢,活色生香」。
他認同徐悲鴻「中西合璧」的思想是為了改造中國畫,但如果不深入學習中國畫又談何掌握其藝術真諦?
經一番尋尋覓覓,1923年秋,李苦禪正式拜齊白石為師,學習國畫。這一拜不僅令中國大寫意繪畫的傳承翻開了嶄新的一頁,也留下了一段「齊門苦禪」惺惺相惜的師生佳話。
04 「窮學生」耿直二三事
李苦禪清楚地記得拜師那一天,「我一去啊,就說,老師,我來拜門了啊,我可沒學費。您等我,入社會(工作了),掙了錢了我就孝敬您。」齊白石也沒在意,反倒十分欣賞他的樸實。
就這樣,李苦禪白天在學校裡學習西畫,每周有三個晚上赴齊白石家中學習國畫。他常安靜地站在齊白石身旁,觀察老師作畫,體會畫中意境。不過,在自己作畫時,卻不刻意模仿老師的筆墨技法,也避開老師常畫的題材與構圖。
「蝦、小雞、蟹都是老師常畫的,早已創出了自家面貌,若再跟著畫,就脫不開他,創不出來了。」他是求新求變的,有自己的美要抒發的。
05 偷吃作畫工具
畫藝是突飛猛進了,李苦禪不得不面對現實問題:雖然學校免收學費,但依然沒錢買畫具,只能撿同學丟掉的破舊畫具來使用。
那個年代學素描不用鉛筆用木炭條,然後給學生發一個麵包作擦拭修改之用,等同學散學了,李苦禪就偷偷把擦黑的麵包吃了,只要不餓肚子,他就能撐下去。
06 「別惹,他有功夫!」
日子實在捉襟見肘,李苦禪只好利用晚上的時間去拉洋車賺錢餬口,可是當時像北京繁華的前門一帶,不少拉洋車的每天早就在等生意了。他不想跟這些窮兄弟去搶生意,就接往海澱(當時還很偏僻的地帶)跑的活兒。
畢竟年輕,夜深也怯,為了防身,他腰裡掖了個七節鞭,後來就傳開了,說有個山東大個兒拉車的,別惹,他有功夫。
07 苦盡甘來
李苦禪的清苦與窘迫被同學看在眼裡,有個叫林一廬的給他贈名「苦禪」,苦,即苦難的經歷;禪,古稱寫意畫為禪宗畫。他欣然接受,立刻把自己的本名李英傑改成了李苦禪。
吃得苦中苦,方悟畫中禪,李苦禪,就是這麼來的。
1925年在畢業展覽上,除了油畫作品,李苦禪還展出了8幅寫意花鳥畫,筆墨灑脫,意境高遠,校長林風眠觀後將其全部買下。
後來,林風眠、徐悲鴻先後聘請李苦禪擔任國畫教授。新中國成立後,他轉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桃李天下。
08 大!
世人今稱李苦禪為「中國近現代大寫意花鳥畫大師」,在他提一支中西合璧、意在筆先的畫筆,開闢出大氣磅礴、氣魄懾人的大寫意國畫新天地。
「大」是李苦禪繪畫顯著的特點。
年過八旬的李苦禪老筆猶勁,為人民大會堂創作了巨幅《松鷹圖》《盛夏圖》以及《墨竹圖》《勁節圖》。
《盛夏圖》縱368釐米,橫580釐米,其荷花如盆,荷葉如蓋,荷梗如臂,荷,石,水,鳥,組成了龐大畫景。這不僅是他平生最大篇幅巨作,也是中國大寫意花鳥畫史上首件最大篇幅巨作。
盛夏圖 李苦禪紀念館藏
勁節圖 李苦禪紀念館藏
國畫常識《何為花鳥畫?何為大寫意?》
花鳥畫,顧名思義,泛指以花卉、鳥、獸等動植物為主體的繪畫,亦是國畫一大分類,多講求精細或趣味,刻畫以精巧、傳神為主。
大寫意,即以張條疏散、施墨粗放為特點,削繁為簡、遺形取神為手法,創作者多為潑墨粗畫。小寫意,即以簡練歸融為特色,多強調筆墨中之情趣,不苟求惟妙惟肖,但求整體氣勢與著色。
工筆,與寫意相反,多求刻畫入微,手法以細膩、準確為度。
09 李苦禪的鷹
李苦禪擅畫鷹,筆力雄健,誇張變形極具個人風格,可謂一絕,與「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李可染的牛」齊名,成為近現代畫壇中最叫響的個人代表題材之一。
松鷹圖 李苦禪紀念館藏
據說,當他把在家鄉河塘所見的魚鷹畫進大寫意作品,興衝衝拿給老師齊白石看時,白石老人也在那畫魚鷹呢,畫的是山水間的一群魚鷹。可齊白石看了他的畫之後,非常感動,且評價道,「餘門下弟子數百人,人也學吾手,英也奪吾心,英也過吾,英也無敵。」
李苦禪畫的鷹,是有融會貫通國畫和西畫的匠心在內裡的。如何表現出猛禽的分量?一個大黑罐子,因了高光部分,我們一看就知道它有分量。可提筆潑墨,總不好在鷹身上加高光,所以李苦禪創造了一種世界上沒有的「鷹」:長著「白翅膀」的鷹。這樣,鷹羽翼之飽滿、氣勢之威猛,就渾然地被刻畫出來了。
10 國畫大師,也是我黨地下情報員
1937年,北平淪陷。那段經歷李苦禪的夫人李慧文在後來的回憶文章中這樣寫道:
「苦禪生性正直,遇強敵也不屈服。在敵偽時期他不肯到「新民會」(漢奸組織)任職,暗地裡卻協助八路軍、地下黨的工作。
為此,日本憲兵隊抓捕了他,關押在沙灘原北大紅樓地下室裡。苦禪在那兒受盡嚴刑:拷打、灌辣椒水、壓槓子等,但他始終寧死不屈。默誦著文天祥的《正氣歌》,與敵人頑強鬥爭到底。
當時苦禪已是社會上有名的畫家、教授。日本憲兵沒從苦禪口裡得到什麼,又沒抓到實證,不便定罪,一個月以後釋放了,但苦禪被打得渾身是傷。」
豐子愷有言,「大藝術家必是大人格者」。一個大人格者的氣節往往在危難關頭才體現得淋漓盡致。
11 「所謂人格,愛國第一」
被釋放後,他仍以賣畫之資暗中支持地下抗戰。一次,前門商號要訂一百個扇面,只給了三天時間。李苦禪為了交工,只睡了一晚。按他的創作性格來說,特別討厭重複,可這時候,他說,「還考慮什麼為藝術而藝術,趕快把畫兒賣出去了,我有了錢了,援助地下工作,救國第一」。
他跟學生講,「人無品格,行之不遠,畫無品格,下筆無方」,所謂人格,最重要愛國第一。
12 苦就是禪
成大師者,哪位不苦?
青年徐悲鴻求職屢屢受挫,痛苦和失望強烈地攫住了他,他甚至狂奔到黃浦江邊,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
齊白石自述,「自從盧溝橋事變至今,已過了六個年頭,天天提心弔膽,在憂悶中過著苦難日子。雖還沒有大禍臨身,但小小的騷擾,三天兩頭總是不免。我這個八十開外的老翁,哪有許多精力,同他們去作無謂周旋……」就在齊老愁悶難遣之際,夫人胡寶珠溘然長逝。
生前被嫌作品一片黑,看不懂,黃賓虹曾落寞地說,「等我過世50年以後,人家就看得懂,就會認識我了。」
看似瀟灑的張大千求學途中也曾遭土匪綁架,晚年漂泊四海,思鄉而不得歸。
回望中國百年美術史,在此提及的未提及的大師者,無一不是蘸著苦難的墨,繪就一方純粹與熱愛的。
苦禪摯友王森然謂「苦禪」二字:不忘天下苦人,不憂一人貧苦,樂在苦中。
何妨繼續做那一場如畫的夢:
「名山半醉,苦禪也半醉,他把酒倒入硯中,笑研朱墨,那硯中殷紅一片,哪裡是墨,分明是一腔子熱喇喇的壯士之血!他名為『禪』,便『勇猛精進』了一生,真是深通禪意者!」
致敬所有浴苦而生的人生。
李苦禪畫作出自國家博物館
文中插圖及內容支持
《守護文脈的書畫大師·李苦禪》節目
製片人 | 張天宇 編輯 | 王若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