湧動式沉澱乾燥床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07:47:41 1
專利名稱:湧動式沉澱乾燥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汙水處理設備,尤其涉及一種處理造紙汙水的沉澱乾燥床。
目前,麥草、稻草仍是我國主要的造紙原料,造紙業仍以草漿造紙為主,但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們對環境要求不斷提高,國家對汙水排放有嚴格要求,對造紙汙水處理達不到排放要求的中、小造紙廠採用關、停、並轉和限期治理。因此,造紙廠加強了對造紙汙水的處理。當前國內工業造紙汙水的處理主要採用汽浮池或沉澱池法。汽浮池法即在汽浮池裡加1‰的聚合硫酸亞鐵,通入蒸汽使汙水發酵,發酵後的廢渣吸附在池牆上,通過刮板清除,間歇運轉時間長、成本高、治理效果差;採用沉澱法,即在沉澱池中加入1‰聚氯化鋁,使汙水產生絮凝、沉澱,但沉澱物中含有大量的水,且所佔體積過大,難以處理,本實用新型針對以上問題,設計一種投資少,處理效果好,用於造紙黑液沉澱的乾燥床。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湧動式沉澱乾燥床是由床底、床壁及帶有開口的隔離板構成,隔離板隔離成攪拌容料區、沉降區,攪拌容料區的床壁上部安裝有汙水進水管、淨水分散劑進料口,並安裝攪拌裝置,沉澱區與隔離板相對的床壁開有安裝閘板的出料口及若干個過濾水排放管,床底是由若干滲漏層組合而成。
工作時,汙水流入到攪拌容料區,同時也將淨水分散劑由淨水分散劑進料口按比例注入到攪拌容料區內,開動攪拌機,淨水分散劑與汙水混合後經隔離板上的開口進入到沉降區,過一段時間後,汙水水渣分離,沉降區上層的水由過濾水排放管排出,剩餘沉澱物經床底滲漏和蒸發形成乾燥固體顆粒,打開出料口閘門將沉澱物清除出乾燥床,可作為中性土壤或將其燃掉。
由於本實用新型以聚合鐵鹽配以鹼性物料作淨水劑在乾燥床將處理好的水由過濾水排放管放出,剩餘的沉澱物經乾燥床底滲漏乾燥很快失去水分形成可運輸的中性土壤或將其燃燒,因此,使用本實用新型投資少,處理效果好。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圖2是
圖1沿A-A線的截面圖。
從
圖1看出,本實用新型是由床底10、床壁1、隔離板2構成,隔離板2隔離成攪拌容料區I、沉降區II,在攪拌容料區I的床壁1上部安裝有汙水進水管5,淨水分散劑進料口3,並安裝有攪拌裝置4,攪拌容料區I、沉降區II通過隔離板2上的開口6相通,沉降區II與隔離板2相對的床壁上開有安裝閘板的出料口8及三個過濾水排放管7,三個過濾水排放管分別安裝有開關K1、K2、K3。從圖2看出,床底10是由立磚層11、砂礫層12、碎石層13構成,並在碎石層13下部安裝若干根滲透多眼花管14,滲漏多眼花管14輸出端與床底10最底部的滲漏水排放管9相通。
工作時,汙水由湧動式乾燥床的汙水進水管5流到攪拌容料區I,同時也將淨水分散劑由淨水分散劑進料口3加入,起動攪拌裝置4,混合後,由隔離板2上的開口6流到沉降區II,等汙水完成流入後,靜置6小時以上,水渣分離後,依次打開過濾水排放管7的開關K1、K2、K3進行排放,沉澱物中的水經過床底10的立磚11、砂礫層12、碎石層13滲漏;一部分水由滲漏多眼花管14匯聚到床底10最底部的滲漏水排放管14並排出,加快了乾燥床沉澱物的乾燥,形成固形物,由沉降區II與隔離2相對的床壁1上的出料口8清除出乾燥床。
權利要求1.一種湧動式乾燥床是由床底、床壁構成,其特徵在於它由隔離板(2)隔離成攪拌容料區(I)、沉降區(II),並通過隔離板(2)上的開口(6)相通,攪拌容料區(I)的床壁(1)上部安裝有汙水進水管(5)、淨水分散劑進料口(3)、攪拌裝置(4),沉澱區(II)與隔離板(2)相對的床壁(1)上開有安裝閘板的出料口(8)及若干個過濾水排放管(7),床底(10)是由若干層滲漏層組合而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湧動式乾燥床,其特徵在於床底(10)是由立磚(11)、砂礫層(12)、碎石層(13)、滲漏多眼花管(14)依次疊加而成,滲透多眼花管(14)的輸出端與滲透水排放管(9)連通。
專利摘要一種用於造紙汙水處理的沉澱乾燥床,主要由床底、床壁構成,它分為攪拌容料區I、沉降區II,床底由立磚11、砂礫層12、碎石層13、滲透多眼花管14依次疊加而成,使用時汙水與淨水分散劑在攪拌容料區I內混合,在沉降區II內沉降,沉析後,上層汙水排放,下層沉澱物,經滲漏乾燥形成固形物,用作土壤或燃燒。
文檔編號C02F1/52GK2498195SQ0126174
公開日2002年7月3日 申請日期2001年9月18日 優先權日2001年9月18日
發明者張承紹 申請人:張承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