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端活性的射頻針的製作方法
2023-07-26 11:59:5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特別是涉及兩端活性的射頻針。
背景技術:
在微創介入治療醫學領域裡,不同功能的穿刺針產生不同的治療效果。譬如:現在應用的穿刺針中有供進行軟組織穿刺或骨髓穿刺的穿刺針;一個普通射頻穿刺治療針可以導入射頻能量使組織受熱凝結;一個活檢穿刺針可以用於軟組織的活體採樣等等。
射頻消融術是一種微創介入治療技術,藉助於超聲或CT等影像技術定位及引導兩端活性的射頻針直接插入病灶內,通過射頻能量使病灶局部組織產生高溫,乾燥最終凝固和滅活軟組織和腫瘤。
射頻消融術是目前微創治療中發展較成熟的一種治療方式,在肺部結節治療領域,當病人不滿足手術條件時(比如心率血壓不在正常範圍內,單純放化療效果不理想等),可考慮射頻消融治療方案。射頻消融術的特點:微創、最大限度地保留靶器官功能;併發症少、恢復快、患者易接受,療效確切,可重複治療;適應症廣,操作簡單,定位、溫控可靠等。
但是,目前射頻針都要依靠電極進行接通超聲或CT影像技術,在電極的連接中極為不便,不但需要對射頻針進行定位,而且需要固定和電極穿刺連接,給醫生的操作帶了極多不便,而且電極使用的壽命比較短,電極的造價比較昂貴,增強了治療的存本,而且使手術的銜接不便捷,實用性能不佳,存在著不足,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綜上所述,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特別需要折彎的兩端活性的射頻針,以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射頻針存在的不足,影響治療的效果,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兩端活性的射頻針,設計新穎,通過在射頻針的表面增加導電區,通過導電的電夾接通超聲或CT等影像技術,增強操作的便捷性能,已解決現有技術的缺陷。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兩端活性的射頻針,包括針體,針體內部的中空結構設置為射頻消融通道,針體內部中空部分嵌入有可起組織消融、神經刺激、通電、定位的針芯,針體頂部外表面設置有通過電夾接通超聲或CT等影像技術的第一端導電區,針體底部外表面設置有刺入病灶釋放電流對腫瘤部位或神經組織進行射頻消融或刺激的第二端導電區,第一端導電區和第二端導電區中間設置有阻止電流流向周圍組織的絕緣區,第一端導電區和第二端導電區的長度均小於絕緣區的長度,絕緣區的表面設置有顯示刺入病灶深度的刻度標識。
進一步,所述的絕緣區採用的材質為聚酯材料,絕緣區的厚為0.02mm。
進一步,所述的針體頂部的針座和第一端導電區無縫連接,針芯頂部設置的手柄和針座進行銜接,針座採用透明的水晶塑膠,針座的表面開設的安裝側翼的接入口,側翼和針座之間採用可拆分連接,接入口的形狀呈U形。
進一步,所述的針體和針芯之間採用可拆分連接。
進一步,所述的針體的針尖形狀為單斜面針尖或多斜面針尖。
進一步,所述的第一端導電區和第二端導電區採用的材質均為不鏽鋼。
進一步,所述的第一端導電區的長度和電夾長度相匹配,第二端導電區的長度和進入病灶射頻消融的長度相匹配。
進一步,相鄰刻度之間的距離為1mm。
兩端活性的射頻針的使用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在B超或CT或MRI等醫學影像技術下定位穿刺靶點,通過實時監測預測穿刺路徑,測定穿刺距離,移動射頻穿刺針外針遊標至相應刻度,形成穿刺距離;
2)將射頻穿刺針在穿刺點沿進針軸向進行穿刺,直至接近遊標位置,射頻穿刺針針尖部活性端點刺向靶點部位神經區域;將電源正極接頭直接接至射頻針針座部活性端,陰極板貼靠人體,形成射頻穿刺針點刺激迴路結構;
3)斷開針座活性短電極接頭,撤掉陰極板;
4)將射頻穿刺針稱心針沿軸向退針,縱向插入導管針,形成注射型射頻電極針,固定針體位置不變;
5)撤出導管針,再次插入針芯,縮合射頻針外針,組成穿刺針組合體後,同時退出組合針;
6)使用步驟2)、4)形成的結構和方法對人體進行周圍神經或椎管內神經刺激治療和神經阻滯治療或神經及腫瘤消融。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於穿刺阻力極小,減少手術創傷,減輕病人痛苦,可以直接接通超聲或CT等影像技術直接通電第一端導電區,可以對腫瘤或神經組織進行通電和定位,去除了導線連接電極的工作方式,操作簡捷方便,增強治療時超聲圖像的成像效果,設計新穎,是一種很好的創新方案,很有市場推廣前景。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00-針體,110-第一端導電區,120-第二端導電區,130-絕緣區,140-針尖,150-針座,160-手柄,170-針芯,180-刻度標識。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徵、達成目的與功效易於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參見圖1、兩端活性的射頻針,包括針體100,針體100內部的中空結構設置為射頻消融通道,針體100內部中空部分嵌入有可起組織消融、神經刺激、通電、定位的針芯170,針體100頂部外表面設置有通過電夾接通超聲或CT等影像技術的第一端導電區110,針體100底部外表面設置有刺入病灶釋放電流對腫瘤部位或神經組織進行射頻消融或刺激的第二端導電區120,第一端導電區110和第二端導電區120中間設置有阻止電流流向周圍組織的絕緣區130,第一端導電區110和第二端導電區120的長度均小於絕緣區130的長度,絕緣區130的表面設置有顯示刺入病灶深度的刻度標識180,相鄰刻度之間的距離為1mm。
另外,絕緣區130採用的材質為聚酯材料,絕緣區的厚為0.02mm。針體100頂部的針座150和第一端導電區110無縫連接,針芯170頂部設置的手柄160和針座150進行銜接,針座150採用透明的水晶塑膠,針座150的表面開設的安裝側翼的接入口,側翼和針座150之間採用可拆分連接,接入口的形狀呈U形。針體100和針芯170之間採用可拆分連接。針體100的針尖形狀為單斜面針尖或多斜面針尖。第一端導電區110和第二端導電區120採用的材質均為不鏽鋼。第一端導電區110的長度和電夾長度相匹配,第二端導電區120的長度和進入病灶射頻消融的長度相匹配。
本實用新型根據通過第一端導電區可以直接通過電夾連通超聲或CT等影像技術,並計算出穿刺部位離病灶部位的距離,將穿刺針芯穿刺相應刻度,進入目標病灶,而且通過折彎曲可以進入到病灶的彎曲部,本實用新型針體採用不鏽鋼,硬度強,極易穿刺,減少病人的疼痛感,通過超聲或CT等影像技術進行定位,定位完成之後可以將內針取出進行射頻消融治療,實用性能優。
射頻是一種頻率達到每秒15萬次的高頻振動。人體是由許多有機和無機物質構成的複雜結構,體液中含有大量的電介質,如離子、水、膠體微粒等,人體主要依靠離子移動傳導電流。在高頻交流電的作用下,離子的濃度變化方向隨電流方向為正負半周往返變化。在高頻振蕩下,兩電極之間的離子沿電力線方向快速運動,由移動狀態逐漸變為振動狀態。由於各種離子的大小、質量、電荷及移動速度不同,離子相互磨擦並與其它微粒相碰撞而產生生物熱作用。由於腫瘤散熱差,使腫瘤組織溫度高於其鄰近正常組織,加上癌細胞對高熱敏感,高熱能殺滅癌細胞,而副作用不發生。
具有消融和切割功能的射頻治療儀的治療機理主要為熱效應。射頻波本質上是特定範圍內的電磁波。目前醫用射頻大多採用200KHz-750KHz的頻率。(內鏡)射頻治療儀工作頻率為400KHz。當射頻電流流經人體組織時,因電磁場的快速變化使得細胞內的正、負離子快速運動,於是它們之間以及它們與細胞內的其它分子、離子等的摩擦使病變部位升溫,致使細胞內外水分蒸發、乾燥、固縮脫落以致無菌性壞死,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在B超或CT或MRI等醫學影像技術下定位穿刺靶點,通過實時監測預測穿刺路徑,測定穿刺距離,移動射頻穿刺針外針遊標至相應刻度,形成穿刺距離;
2)將射頻穿刺針在穿刺點沿進針軸向進行穿刺,直至接近遊標位置,射頻穿刺針針尖部活性端點刺向靶點部位神經區域;將電源正極接頭接至射頻針針座部活性端,陰極板貼靠人體,形成射頻穿刺針點刺激迴路結構;
3)斷開針座活性短電極接頭,撤掉陰極板;
4)將射頻穿刺針稱心針沿軸向退針,縱向插入導管針,形成注射型射頻電極針,固定針體位置不變;
5)撤出導管針,再次插入針芯,縮合射頻針外針,組成穿刺針組合體後,同時退出組合針;
6)使用步驟2)、4)形成的結構和方法對人體進行周圍神經或椎管內神經刺激治療和神經阻滯治療或神經及腫瘤消融。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利於穿刺阻力極小,減少手術創傷,減輕病人痛苦,能過第一端導電區可以直接接通超聲或CT等影像技術,可以對腫瘤部件進行通電和定位,去除了導線連接電極的工作方式,操作簡捷方便,增強治療時超聲圖像的成像效果,設計新穎,是一種很好的創新方案,很有市場推廣前景。
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範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