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條的外鏈板的製作方法
2023-07-27 05:15:11
專利名稱:鏈條的外鏈板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鏈條的外鏈板,特別是涉及一種可進一步降低鏈條變速延遲現象的鏈條的外鏈板。
一般變速自行車為了達到變速、傳動順暢的目的,通常會將鏈條上的構件作適度的改良,以迎合前述基本要求;而在鏈條所有構件中,外鏈板與變速順暢與否頗具有並聯性,而其設計的基本需求大致不外乎以下二點,其一是減少板體和齒盤間的摩擦機會,以降低變速的噪音,其二則是在鏈條變速一霎那,順利的滑入於變速的齒盤齒端上;而就以往外鏈板的設計可知,為了達到前述目的,一般產業者大都是在板體上作適當的改良,但此一改良通常是利用單一構造來解決單一問題,當然,為了同時解決二項缺陷,其採用的方式大多趨向於利用二種構造的改變,來達到預期的目的;上述實用新型方式固然可行,但就設計的角度則顯得不夠精巧。
以往鏈條外鏈板的設計如
圖1所示,主要是在一外鏈板1二個圓弧端部11上分別形成一供鏈軸穿伸的穿孔12,於二端部11間具有一上、下端均呈彎弧狀的腰部13,此腰部13內側上、下端緣各形成一導角131;位於板體上由外向內衝制一S狀的凹緣14,在板體內側面則相對突出一突緣15,上述凹緣14橫向穿過板體的腰部13,其二端部更擴大形成二涵蓋穿孔12周緣的嵌合部141,前述嵌合部141再向板體端部周緣斜伸一反向的開口端142,開口端142二邊壁143則呈相互平行狀,其止於板體端部周緣二端點間寬度更大於穿孔12的直徑。
前述單一S狀凹緣14的形成,一、可因內凹嵌合部141的存在,使得組裝鏈軸端部得以向旁擴展、沉入,以增加彼此間嵌合力,二、藉由突緣15的突出,也可使板體內側腰部13因此向外浮異,以增進其變速的順暢度,三、由於板體外側內凹開口端142的形成,可減少板體和旁側齒盤的摩擦機率,以降低組裝鏈條變速的噪音,四、藉由外鏈板1板體周緣的外浮,也可使撥鏈器在撥鏈時更為敏捷。
然而上述以往鏈條外鏈板在使用的過程中卻發現,其組裝於鏈條在使用過程中有時會產生打滑、變速延遲的現象;請配合參閱圖2、圖3所示,其分別是以往變速示意圖及墊腳示意圖,一般鏈條2在變速過程,通常需要藉其中一外鏈板1上某一部位供齒端墊腳,然後方可將後方鏈目拖引至欲變速的齒盤上;然而,就市面上各種廠牌的齒盤設計可知,大多數齒盤在設計上為了使卡合更加順暢,會將齒端部位的厚度削薄;而有些廠牌的齒盤,在變速時如使用此鏈條2,當鏈條2由小齒盤攀爬到較大齒盤21時,通常會與齒盤21的齒端211對應作為墊腳用之處,有時會發生在板體的開口端142,而使原案此一部位的設計正好由圖3假想線所示位置向內浮凸至實線部位,因此,當鏈條2在變速而需要齒端211作墊腳時,其相互靠抵部位明顯不足,而容易產生墊腳不穩、打滑的現象,當外鏈板1墊腳部位不穩而打滑時,其變速動作即得重新開始,導致變速延遲的現象,因此其設計仍不理想。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於提供一種可進一步提高組裝鏈條變速敏捷性的鏈條外鏈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鏈條的外鏈板,其是在板體二端部上分別形成穿孔,二穿孔間具有腰部,於板體上更由外向內凹設成S狀的凹緣,凹緣涵蓋二穿孔周緣,其邊框並與穿孔之間保持有間隙而構成嵌合部,二個嵌合部間則是連接部,每一嵌合部分別向板體周緣延伸有互呈反向的開口端;其中所述的開口端呈逐漸收束狀態,其止於板體周緣的二端點間距離小於穿孔的直徑。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可由以下技術方案進一步實現。其中所述的開口端靠近板體外側的端點,其位在穿孔的孔徑內側。其中所述的凹緣的連接板部下凹深度小於二個嵌合部下凹深度。
本實用新型採用了外鏈板的板體上由外向內凹設一近似S狀的凹緣,於板體內側面對應突出一突緣,上述凹緣二端部所形成的嵌合部涵蓋於板體穿孔周緣,其更向板體外周緣延伸一漸次收束且末端二點間距離小於穿孔直徑的開口端,藉由前述開口端的縮小,可使外鏈板組裝在鏈條上時達到嵌合力佳、低噪音及變速順暢的同時,更進一步使鏈條使用在各種廠牌的齒盤上時,藉由開口端的縮小而維持其應有墊腳部位,使其變速更為敏捷、不延遲。其藉由外鏈板上凹緣開口端[形狀]的改變,不僅可維持以往的功能,更可進一步避免組裝鏈條受到不同廠牌齒端設計不同,而產生變速延遲的現象,使其使用上更完善。
下面通過最佳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新型的鏈條的外鏈板進行詳細說明
圖1是以往鏈條的外鏈板的立體圖。
圖2是鏈條的外鏈板組裝在鏈條上的變速示意圖。
圖3是鏈條的外鏈板的墊腳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側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變速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個較佳實施例的側視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個較佳實施例的俯視圖。
首先,請參閱圖4、圖5、本實用新型的外鏈板3同樣在板體二端部31上分別形成穿孔32,二端部31間也設有腰部33,於腰部33內側頂、底端分別形成導角331,在板體上更設置由外向內凹設的S狀凹緣34,於板體內側則對應突出形狀配合的突緣35,上述凹緣34除了貫穿腰部33外,其二端也同樣涵蓋此二穿孔32周緣,凹緣34邊框並與穿孔32間形成間隙,而構成二可供組裝鏈軸端部擴展、沉入的嵌合部341,每個嵌合部341上再分別設置向板體周緣延伸的反向開口端342;本實用新型的特徵在於開口端342的二邊壁343、344呈逐漸收束狀態,其止於板體周緣的二端點345、346間距離347小於穿孔32的直徑321,靠近板體外側的端點346更位在穿孔32的孔徑內側。
請配合參閱圖6,當本實用新型組裝在鏈條4上時,板體上嵌合部341的形成,同樣可供組裝鏈軸41端部擴展、沉入,以增加彼此間嵌合力,而突緣35的形成,則可增進鏈條變速的順暢度,此開口端342的設計,也可減少板體變速時和旁側齒盤間的摩擦機率;本實用新型的開口端342逐漸收束,且使其外側端點346移至穿孔32孔徑內側,其除了可達到前述目的之外,當鏈條4使用在齒端51厚度縮小的齒盤5上時,由於其供齒端51墊腳的部位完全無內移的現象,故其在變速時的墊腳功能仍然存在,以達到變速敏捷、不延遲的目的。
為了達到前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也可如圖7、的圖8所示,使外鏈板6凹緣61上的連接部611下凹深度小於二側嵌合部612,藉前述連接部611與嵌合部612間高度的不同,不僅可達到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更可使外鏈板61內側面的腰部於變速套入齒盤的齒端時,不致因板體中央部位的厚度差太大,而卡住卡盤的齒端。
權利要求1.一種鏈條的外鏈板,其是在板體二端部上分別形成穿孔,二穿孔間具有腰部,於板體上面由外向內凹設成S狀的凹緣,凹緣涵蓋二穿孔周緣,其邊框並與穿孔之間保持有間隙而構成嵌合部,二個嵌合部間則是連接部,每一嵌合部分別向板體周緣延伸有互呈反向的開口端;其特徵是所述的開口端呈逐漸收束狀態,其止於板體周緣的二端點間距離小於穿孔的直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鏈條的外鏈板;其特徵是所述的開口端靠近板體外側的端點,其位在穿孔的孔徑內側。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鏈條的外鏈板;其特徵是所述的凹緣的連接板部下凹深度小於二個嵌合部下凹深度。
專利摘要一種鏈條外鏈板,其是在板體上形成一由外向內凹設的凹緣,此凹緣同時涵蓋板體的二個穿孔,其邊框與穿孔間因間隙的存在而構成一嵌合部,嵌合部再向板體端部周緣延伸一開口端;開口端呈漸次收束造型,其止於板體周緣的二端點間寬度小於穿孔的直徑,靠近板體外側一端點更位在穿孔孔徑內側;藉由上述構造,其可使鏈條裝設在各種廠牌的齒盤上時,皆能夠達到變速敏捷、不延遲的效果。
文檔編號F16G15/12GK2184815SQ93240148
公開日1994年12月7日 申請日期1993年9月24日 優先權日1993年9月24日
發明者吳能家 申請人:嶽盟企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