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像毛毛蟲一樣躺著爬(寶寶像個小蝸牛)
2023-07-25 19:56:59 3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許多家長表示,自家孩子就像個「小蝸牛」一樣,辦事總是拖拖拉拉,父母養育這樣的娃真是心累到不行,有時候你替他干著急,可孩子還是不緊不慢地好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一樣,真愁人。
王寶強的成名作《士兵突擊》中,他飾演的許三多就是這種「蝸牛」型的人。學軍事動作慢,別人一會兒就能掌握的動作要領,他常常要「領會」半天;做事反應慢,大家都遵守的保密規定,他偏偏要寫封家書「洩洩密」,在大家驚詫的目光中大聲朗讀,絲毫沒感到有任何不妥之處;就連喊口號都要比別人慢半拍,戰友齊聲喊完後,他才怯生生地舉起手臂高呼「不放棄」……
這樣的許三多,讓觀眾忍俊不禁,多少人看不好許三多的「慢」。可是偏偏是他,在電視劇的最後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士兵,萬眾矚目。這個勵志故事向我們展現了一個「慢人」的成長史,其實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如此。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性格開朗些,在人群中光芒萬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些、再快些,因為這樣的孩子看上去更聰明。可是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有這樣的「急迫感」,就有許多娃總是慢條斯理地應對這個世界,這常常讓父母感到頭疼。
現實中的「小蝸牛」及其類型分析
現實中的「小蝸牛」各有各的慢,但仔細辨別你會發現,他們是屬於不同類型的孩子。
磨磨蹭蹭:全家人都吃完飯了,孩子還在不緊不慢地吃著,如何催促都不好使,而且吃得並不多。起床困難戶,早起父母要催很多遍,有的時候明顯要遲到了,可孩子還是無動於衷,該睡睡,該蒙被蒙被,搞的父母又急又氣。
總有間斷:孩子寫作業不專心,不是想起來作業本忘帶了,就是詢問父母和作業無關的事情。想要讓他安靜下來認真做作業太難了,甚至蹲個廁所都要中途出來一趟拿手機。做事情總有間斷,總找各種理由來打斷正在進行中的事情。
分析:以上這兩種情況,屬於純粹的「磨蹭拖拉」型寶寶,是真正意義上的「小蝸牛」。孩子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一是目標感和計劃性不夠,做事欠條理,沒章法。二是自律性差些,不能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為,而且已經養成了不好的行為習慣。
有時這種情況和孩子的年齡段有關係,特別小的孩子精力就不容易集中,輕易就能被其他事物分散掉。但很多時候這和父母的教導也有關係,急需糾正。
怕生:孩子新到一個環境總是表現出極大的不適應性,即使是到了自己的親屬家也是如此。在新環境中會顯得畏首畏尾,裹足不前,很久都不能融入到新環境中來。
分析:孩子的這種表現說明,他可能天生就是個內向的孩子。內向的孩子來自父母遺傳的很多,也很難改變,因為這是「自帶」的屬性,家長要適當地引導,感受孩子的情緒變化,適當安撫。對於性格造就的「小蝸牛」,千萬不要用對付「磨蹭拖拉」的孩子那一套來對付他,這會讓孩子很傷心的。
反應慢:有的孩子就是思維、動作都要反應慢一些,就像你給大家講了個笑話,等大家都哈哈大笑過後,這孩子才察覺到笑點在哪兒一樣。情緒上略有滯後,常常是周圍的人已經進行下一項了,他還沉浸在上一項中無法自拔。
分析:這類孩子屬於慢熱型的娃,啥事不是不做,只是慢一點,也就是俗說的「反射弧長」。他們在性格上或許不是那麼開朗,但也絕不是自閉,而是習慣於先默默地觀察這個世界,做出初步的判斷,再決定自己應該怎樣去做。
慢熱型的孩子被歸結為「小蝸牛」的一類有些委屈,這只是他們的性格特點,並不是故意拖延,常常被父母誤會。
「慢熱型」的娃不只慢,優點其實也不少
慢熱型的孩子可能在表現上會吃虧一些,很多時候都讓父母感到「沒面子」。事實上,慢熱型的孩子自有其優勢,只是很多時候父母都看不見。
比如,慢熱型的孩子觀察力絕佳,他們能注意到別人忽略掉的細節,眼光獨到,心思細膩,這可是不少科學家或者畫家的品質呢。
慢熱的孩子做事更為謹慎,因為他們習慣於「謀定而後動」,常常會下意識地模仿和學習別人好的行為,通常也會取得好的結果。
這樣的孩子做事愛較真,專注力很高。較之於辦事拖拉散漫的孩子,他們不是不做,而必得是「一鳴驚人」的那種,態度認真,厚積薄發。
而且慢熱型的寶寶一般都是「暖男」,因為他們內心豐富,經常用自己包羅萬象的心去建立起與世間萬物的聯繫,並有自己獨到的體會和經驗。
慢熱型的孩子也有屬於自己的一道光芒,這需要家長去引導和發掘。
1、 接納
因為跟不上班級排節目的速度,小明被安排去做晚會志願者。明智的父母會稱讚小明有愛心,職位獨一無二,而不是感到自己臉上無光而責怪孩子。
接受孩子的與眾不同,即使是慢熱型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心理需求,不要打擊孩子的自尊心。接納孩子的特點,家長首先要學會心理調試,將自己的節奏調到和孩子差不多的頻道,去體驗他的喜怒哀樂。
2、 鼓勵
慢熱型的孩子也有潛在的缺點,比如凡事過于謹慎變成了保守,再如愛較真愛鑽牛角尖。接納孩子的性格和接納孩子本身,並不意味著家長要對這一切坐視不管,而是要放棄打擊和嘲諷的態度,學會適當地引導和鼓勵孩子。
如果父母認定孩子就是故意拖延,忽略了孩子的內心實際需求,那也很可能就此將孩子導向了磨蹭拖拉的類型,坐實了孩子的「罪名」。
3、 共情
父母若能和孩子形成共情,那孩子也不會感到太孤單,還會因為父母的情感共鳴而感到高興,並激發孩子進一步行動的勇氣。在這方面父母不妨向兒女「示弱」,比如說「媽媽小時候也很怕上體育課跳鞍馬,那的確是件讓人害怕的事情。」
不僅告訴孩子父母曾和他遇到過一樣的困境,還要訴說自己當時是如何面對和解決的,以此打消孩子心中沉重的負擔,還能拉近親子關係。
總之,家有「小蝸牛」的爸媽要先分清楚孩子「慢吞吞」的類型,是磨蹭拖延還是性格內向,抑或是外表如同「小蝸牛」內心屬於「慢熱型」的娃,不要輕易給孩子貼標籤和批評。需知,不同類型的慢需要有不同的應對方式,因材施教才是正解。
慢熱型的孩子並不是遲鈍,相反他還有很多獨特的優點,培養好了沒準是下一個畢卡索呢!這需要父母付出很大的耐心和理解,接納孩子,鼓勵孩子,並學會共情,相信慢熱型的寶寶也會給你帶來驚喜!
我是糖果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