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湊型全功能人體工程學電腦鍵盤的製作方法
2023-07-26 02:33:31 1
專利名稱:緊湊型全功能人體工程學電腦鍵盤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既能明顯減少鍵盤面積、又具有完整的功能按鍵,且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的,既可用於桌上型電腦、也可用於筆記本電腦的電腦鍵盤。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的電腦鍵盤包括桌上型電腦鍵盤和筆記本電腦鍵盤兩大類,前者功能按鍵完整,但普遍存在體形龐大、佔用桌面空間多的不足,與電腦日益小型化的發展趨勢不相適應;後者精緻小巧、節省空間,但又存在功能按鍵不完整、沒有數字鍵盤和擴展功能鍵的問題。同時,目前公知的電腦鍵盤其按鍵都是呈直線型排列的,與人的雙手自然張開時指尖的弧形分布不相適應,不能從嚴格意義上滿足人體工程學的要求。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電腦鍵盤精緻小巧與功能按鍵完整二者不可兼得,以及不能真正滿足人體工程學要求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緊湊型全功能人體工程學電腦鍵盤,該鍵盤不僅結構緊湊,明顯比傳統桌上型電腦鍵盤節約桌面空間,而且既具備完整的功能按鍵,又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還具有廣泛的用途,可用作桌上型電腦鍵盤或筆記本電腦鍵盤。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主鍵盤區採用雙弧形設計,即按鍵沿著從中間至左右兩端呈上揚的弧形展開的、在靠近兩端時逐漸過渡為水平直線的軌跡均勻排列,為了保證按鍵按上述要求排列,將第二、三、四排中間一列按鍵設計成上下水平等長、左右對稱的六邊形。這樣使主鍵盤區的按鍵排列既與雙手放在鍵盤上時手腕的自然姿勢相吻合,又與雙手自然張開時指尖的弧形分布相一致,保證了手腕和手指都不需刻意彎曲去適應鍵盤即可自然舒適地敲擊按鍵,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主鍵盤區的按鍵排列分布順序從尊重人們的使用習慣出發,總體上保留了傳統鍵盤的按鍵排列順序,只是將個別符號鍵的排列分布位置稍作改變,並將「Tab」鍵、「Caps Lock」鍵、左右「Shift」鍵、左右「Ctrl」鍵、左右「Alt」鍵、左右「Win」鍵等傳統的大按鍵做了相應的壓縮。在此基礎上,主鍵盤區右端上起第四、五排向左縮進,從而把數字鍵盤排列在縮進後空出的位置及其下方;左端上起第二至五排向右縮進,從而把6個編輯控制鍵排列在縮進後空出的位置上;把呈圓形分布的方向鍵設計在編輯控制鍵下方。這樣用左手操作編輯控制鍵和方向鍵,用右手操作數字鍵和滑鼠,減輕了右手的負擔,有利於左右手充分利用、提高工作效率。排列在主鍵盤區右下角的數字鍵盤省去了加、減、乘、除4個運算符號鍵和確認鍵,而將其或排列在主鍵盤區,或同主鍵盤區的相同按鍵合併,這樣既大幅度地減少了數字鍵盤的面積,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人們傳統的操作習慣。在主鍵盤區下方左右兩個三角區間內,是擴展功能鍵區,多媒體操作快捷鍵和網絡操作快捷鍵就分布其間。擴展功能鍵區上面加有一個可用於支撐手掌的託掌蓋板,這樣在進行打字等使用主鍵盤區較多的操作(此時一般很少用到多媒體快捷鍵和網絡快捷鍵)時,將蓋板合上以支撐手掌、減輕手腕的疲勞,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並可防止誤壓該區按鍵;在進行多媒體操作或網絡操作(此時一般很少使用主鍵盤區)時,將蓋板打開即可方便地操作。把3個電源控制鍵即電源開關鍵、轉入休眠鍵、休眠喚醒鍵和3個指示燈排列在主鍵盤區上方的三角區間,充分利用了空間。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按鍵布局排列緊湊合理,在比傳統桌上型電腦鍵盤的主鍵盤區稍大的面積上,排列了目前全功能鍵盤所具備的全部按鍵,減少了鍵盤的佔地面積;人們使用最頻繁的主鍵盤區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有利於保護人體健康;用途較為廣泛,既可用作桌上型電腦鍵盤,也可用作筆記本電腦鍵盤。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按鍵分布圖。
圖2是圖1的A-A向局部放大圖。
圖中,1.主鍵盤區,2.數字鍵盤區,3.編輯控制鍵區,4.方向鍵區,5.擴展功能鍵區,6.電源控制鍵及指示燈區,7.功能鍵區,8.託掌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1中,主鍵盤區1右下角是數字鍵盤區2,主鍵盤區1左端是編輯控制鍵區3,編輯控制鍵區3下方是方向鍵區4;主鍵盤區1下方左右兩側是擴展功能鍵區5;主鍵盤區1上方是電源控制鍵及指示燈區6,再上方是功能鍵區7。
主鍵盤區1中的按鍵沿著從中間至左右兩端呈上揚的弧形展開的、在靠近兩端時逐漸過渡為水平直線的軌跡均勻排列。主鍵盤區第二至四排中間的「Y」、「H」、「B」鍵為上下兩邊水平等長、左右靠上兩長邊呈「八」字型對稱傾斜、左右靠下兩短邊呈「丷」字型對稱傾斜的六邊形,其中「B」鍵下面三邊改變為弧形。主鍵盤區共有5排按鍵,其中上起第一排16個按鍵,第二排15個按鍵,第三排15個按鍵,第四排11個按鍵,第五排8個按鍵。該區按鍵的排列分布順序與傳統鍵盤基本一致,不同之處在於一是對「Tab」鍵、「Caps Lock」鍵、左右「Shift」鍵、左右「Ctrl」鍵、左右「Alt」鍵、左右「Win」鍵等傳統鍵盤中的大按鍵都做了相應的壓縮;二是主鍵盤區右端上起第四、五排向左縮進了3個鍵位,左端第二、三排向右縮進了1個鍵位,左端第四、五排向右縮進了2個鍵位;三是符號鍵的排列稍有變化,將原本位於第二排的「P」鍵右側的兩個大括號/方括號鍵「{/[」和「}/]」移到了第一排加號/等號鍵「+/=」與退格鍵「Backspace」之間,將原本位於數字鍵盤上的乘號鍵「*」、除號鍵「/」和原本位於退格鍵左側的間隔號/反除號鍵「|/\」3個鍵從右到左依次排列在主鍵盤區第二排回車鍵左側,將原本位於數字鍵盤上的加號鍵「+」和減號鍵「-」從右到左依次排列在主鍵盤區第三排回車鍵左側。
數字鍵盤區2共12個鍵,分為4排,每排3個按鍵,其中上面兩排排列在主鍵盤區右下角第四、第五排向左縮進後空出的位置上,其餘兩排向下對齊排列。數字鍵盤區保留了最常用的「0~9」10個數字鍵、小數點鍵「.」和數字開關鍵「Num Lock」,而將加號鍵「+」、減號鍵「-」、乘號鍵「*」、除號鍵「/」4個運算符號鍵在數字鍵盤區的上方、回車鍵的左邊,並將確認鍵與主鍵盤區的回車鍵合二為一、共用1鍵,將除號鍵「/」與主鍵盤區上的問號/除號鍵「?//」合二為一、共用1鍵。數字鍵盤區中最常用的10個數字鍵按傳統方式排列,只是將傳統的佔兩個鍵位的「0」鍵改為正常鍵大小,「0」鍵、「.」鍵和「Num lock」鍵從左至右依次排列在數字鍵盤區的最下一排。
編輯控制鍵區3共6個鍵,分為4排,從上到下第一、二排各1個鍵,第三、四排各2個鍵,分別排列在主鍵盤區自第二排開始向右縮進後空出的位置上。方向鍵區4排列在編輯控制鍵區之下,共4個按鍵,呈圓形分布,上、下、左、右四個按鍵分別排列在圓形的上下左右四方。
擴展功能鍵區5分左右兩個區域排列在主鍵盤區下方左右兩側,多媒體操作快捷鍵和網絡操作快捷鍵就排列在該區內。該區上面設有託掌蓋板8(參見圖2)。
在主鍵盤區上方的三角區是電源管理鍵及指示燈區6。該區排列著3個電源管理鍵和3個指示燈。
鍵盤最上方是一排功能鍵區7,該區共16個按鍵,呈水平排列。
權利要求1.一種緊湊型全功能人體工程學電腦鍵盤,既採用緊湊型設計,又具有完整的功能按鍵,且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其特徵是主鍵盤區右端上起第四、五排向左縮進3個鍵位,空出的位置及其下方排列著數字鍵盤區;主鍵盤區左端上起第二、三排向右縮進1個鍵位,第四、五排向右縮進2個鍵位,空出的位置排列著編輯控制鍵區;編輯控制鍵區下方是方向鍵區;主鍵盤區下方左右兩側是擴展功能鍵區;主鍵盤區上方中央是電源管理鍵及指示燈區。
2.根據權力要求1所述的緊湊型全功能人體工程學電腦鍵盤,其特徵是主鍵盤區第二至四排中間的「Y」、「H」、「B」鍵為上下兩邊水平等長、左右靠上兩長邊呈「八」字型對稱傾斜、左右靠下兩短邊呈「丷」字型對稱傾斜的六邊形,其中「B」鍵下面三邊變為弧形。
3.根據權力要求1所述的緊湊型全功能人體工程學電腦鍵盤,其特徵是主鍵盤區呈左右上揚的弧形設計,其按鍵沿著從中間至左右兩端呈上揚的弧形展開的、在靠近兩端時逐漸過渡為水平直線的軌跡均勻排列。
4.根據權力要求1所述的緊湊型全功能人體工程學電腦鍵盤,其特徵是主鍵盤區中的兩個大括號/方括號鍵「{/[」和「}/]」排列在該區第一排退格鍵左側,間隔號/反除號鍵「|/\」、問號/除號鍵「?//」排列在該區第二排「P」鍵右側。
5.根據權力要求1所述的緊湊型全功能人體工程學電腦鍵盤,其特徵是數字鍵盤區省去了乘號鍵「*」和除號鍵「/」、加號鍵「+」和減號鍵「-」,將其分別排列在主鍵盤區第二、第三排右端回車鍵左側,其中除號鍵「/」與主鍵盤區中的除號/問號鍵「?//」共用1鍵。
6.根據權力要求1所述的緊湊型全功能人體工程學電腦鍵盤,其特徵是數字鍵盤區只有4排3列共12個鍵,包括「0~9」10個數字鍵和小數點鍵、數字開關鍵,「0」鍵、小數點鍵、數字開關鍵從左至右依次排列在數字鍵盤的最下一排。
7.根據權力要求1所述的緊湊型全功能人體工程學電腦鍵盤,其特徵是數字鍵盤區的確認鍵與主鍵盤區的回車鍵共用1鍵。
8.根據權力要求1所述的緊湊型全功能人體工程學電腦鍵盤,其特徵是方向鍵區呈圓形,上、下、左、右各鍵分布於圓的上下左右四方。
9.根據權力要求1所述的緊湊型全功能人體工程學電腦鍵盤,其特徵是擴展功能鍵區上面設有託掌蓋板。
專利摘要一種緊湊型全功能人體工程學電腦鍵盤。它的主鍵盤區按鍵沿著從中間至左右兩端呈上揚的弧形展開的、在靠近兩端時逐漸過渡為水平直線的軌跡均勻排列;主鍵盤區按鍵的排列順序除個別符號鍵外均按傳統順序排列;主鍵盤區右端第四、五排向左縮進,空出的位置及其下方排列著精簡後的數字鍵盤區;主鍵盤區左端第二至五排向右縮進,空出的位置排列著編輯控制鍵區;編輯控制鍵區下方排列著呈圓形分布的方向鍵區;主鍵盤區下方兩側排列著兩個加有託掌蓋板的擴展功能鍵區;主鍵盤區上方是電源控制鍵及指示燈區;鍵盤最上方是水平排列的功能鍵區。
文檔編號G06F3/023GK2636320SQ0327180
公開日2004年8月25日 申請日期2003年6月28日 優先權日2003年6月28日
發明者周全 申請人: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