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搖椅後腳關節的製作方法
2023-07-18 18:08:11 1
專利名稱:嬰兒搖椅後腳關節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搖椅結構,尤其是搖椅的後腳關節結構。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的搖椅是使嬰兒易於入睡的裝置,由椅座及支撐結構組成,通常其底部的支撐是呈弧形的,通過手動操作即能使搖椅搖擺,但傳統的搖椅無法摺疊,不便於搬運和貯藏,現在市場上又出現了可摺疊的嬰兒搖椅,且可通過操作實現搖椅「搖」與「不搖」的狀態轉換,當人們不希望搖椅搖擺時,可通過操作隨時使其得以支撐,現有技術的支撐機構是鉸接在搖椅底架管兩側的對稱結構的支撐座,該支撐座需雙手同時操作,因此不僅操作不便且支撐不穩。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而提供一種可單手操作,操作便捷且支撐穩定的實現嬰兒搖椅「搖」與不搖狀態快速轉換的後腳關節。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案是嬰兒搖椅後腳關節,在搖椅的底架管上設有可進行狀態轉換的支撐座,通過連接銷與底架管相連,可沿著連接銷繞底架管轉動90°,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支撐座形狀呈 型,由中部的提把、橫檔和兩端對稱的支腳組成,支撐座轉動的兩個極限位置即形成支撐座與底架管垂直狀態位置或平行狀態位置。
所述的支撐座橫檔截面形狀呈半圓環狀,抱合在底架管上,橫檔的對稱位置設有二個長圓型滑槽,連接支撐座和底架管的連接銷位於上述滑槽中。
所述的連接銷為帶帽鉚釘,在與長圓型滑槽相接觸處設有襯套,或採用階梯軸狀的連接銷。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其後腳關節狀態轉換可單手操作,方便、快捷,且支撐穩定可靠,使嬰兒搖椅能多方面滿足用戶要求。
圖1為本實用新型立體結構示意圖(支撐座與底架管垂直打開狀態)。
圖2為本實用新型立體結構示意圖(支撐座與底架管平行收合狀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再進行詳細描述。
如圖1-圖2所示,嬰兒搖椅後腳關節即在現有搖椅的底架管1後側上設有可進行狀態轉換的支撐座2。
所述的支撐座2採用塑膠注塑成型,形狀呈 型,由中部的提把21、橫檔22和兩端對稱的支腳23組成,由呈半圓環狀的橫檔22抱合在底架管1上,橫檔的對稱位置設有二個長圓型滑槽221,連接支撐座和底架管的連接銷4位於上述滑槽中。支撐座可沿著連接銷繞底架管轉動,由於長圓型滑槽的展開長度設計正好相當於支撐座繞底架管轉動90°,因此,這轉動的二個極限位置正好形成支撐座與底架管的垂直打開狀態位置或平行收合狀態位置。當支撐座轉動後與底架管呈垂直打開狀態時(見圖1),即搖椅穩定支撐定位狀態,此時搖椅不能搖擺;當支撐座反向轉動後與底架管呈平行收合狀態時(見圖2),支撐座失去支撐功能,搖椅恢復搖擺功能。在狀態轉換操作時,單手抓住提把處用力旋轉,即能形成垂直打開狀態或平行收合狀態,完成搖椅的功能轉換。
所述的連接支撐座2和底架管1的連接銷4為帶帽鉚釘,在與長圓型滑槽221相接觸處套有襯套3,使支撐座在狀態轉換時不會因鉚釘的軸向竄動而受影響。
權利要求1.一種嬰兒搖椅後腳關節,在搖椅的底架管(1)上設有可進行狀態轉換的支撐座(2),通過連接銷(4)與底架管相連,可沿著連接銷繞底架管轉動90°,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支撐座(2)形狀呈 型,由中部的提把(21)、橫檔(22)和兩端對稱的支腳(23)組成,支撐座轉動的兩個極限位置即形成支撐座與底架管垂直狀態位置或平行狀態位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嬰兒搖椅後腳關節,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支撐座橫檔(22)截面形狀呈半圓環狀,抱合在底架管(1)上,橫檔的對稱位置設有二個長圓型滑槽(221),連接支撐座和底架管的連接銷(4)位於上述滑槽中。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嬰兒搖椅後腳關節,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連接銷(4)為帶帽鉚釘,在與長圓型滑槽(221)相接觸處設有襯套(3),或採用階梯軸狀的連接銷。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是一種嬰兒搖椅後腳關節,即在現有搖椅底架管的後側設置可進行狀態轉換的支撐座,該支撐座通過連接銷與底架管相連,由提把、橫檔、支腳組成的支撐座以橫檔抱合在底架管上,連接銷位於橫檔的長圓型滑槽中,支撐座沿著連接銷繞底架管轉動90°的兩個極限位置分別是支撐座與底架管的垂直打開狀態位置或平行收合狀態位置,構成搖椅支撐狀態或搖擺狀態。本設計進行狀態轉換可單手操作,操作方便、快捷,支撐穩定可靠。
文檔編號A47D1/08GK2623107SQ03232140
公開日2004年7月7日 申請日期2003年6月16日 優先權日2003年6月16日
發明者葉偉德 申請人:葉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