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並快樂著讀後感
2023-07-14 22:34:13
篇一:痛並快樂著讀後感
白巖松的《痛並快樂著》是我最近讀的一本書。
我不知道,它算不算一本好書,因為白巖松雖然是一位優秀的新聞者,卻怎麼也算不上一位作家。然而,這又有什麼關係呢?隨著年歲的增長,讀書於我,更多的是一種隨性而遇的收擷。因而對那些詞藻華麗,文言晦澀的東西逐漸望而卻步,相反,更喜歡那種文風平實,說盡浮生百態,走入尋常百姓的閒言碎語。
手中的《痛並快樂著》顯然不是白巖松的閒言碎語,看他的書,讓我想起了與朋友的聊天。同樣從事這個職業十多年,多年不見的老友相見,談論的話題竟然還是學校、學生、考試、作業……那份十幾年培養的職業習慣、思維定勢早就深入骨髓,一見就滔滔不絕,一發而不收。那是因為對職業的投入。對自己職業同樣投入的白巖松,向我們娓娓道來自己與電視與新聞的故事。
讀這本書,讓我又認識了一位值得尊敬的人。當然,白巖松報導的更多的是國家大事、國際大事,他所接觸的事件不是震憾全國就是影響全球,他所講述的人個個都是不平凡的「東方之子」。即便這樣,那些曾經在電視中遙不可及的事件,似乎就這樣突然立在眼前,讓我也平添了一份莫名的情愫;那些高不可攀的人物,在白巖松的白紙黑字間變得那樣可愛而鮮明。
「痛並快樂著」,是白巖松對自己從事這份職業的感悟,我想,也是我們每個人從事自己職業該有的感覺,如果你投入了,熱愛了!
篇二:痛並快樂著讀後感 王姝霖
借著寒假的一個月時間,我細細的讀了白巖松寫的《痛並快樂著》,從這本書當中,我感受到了白巖松對生命的感悟和對工作的認真和一絲不苟的態度,他對電視事業的無私付出令我感動和敬佩。
圖書《痛並快樂著》是一本隨筆集,包含了白巖松從1989年畢業至今十年的所見所感。這十年中,白巖松一直活躍在廣播電視領域,尤其加入《東方時空》的工作後,特殊的身份,更是令他得以涉身各項社會重大事件的最前沿。他把自己對事物的所見所聞全部以文字的形式展現出來,讓人們和他一起領略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
『對於我們來說,有很多事情,在想像中發生的時候,神聖無比,而當真實的發生到來的時候,人們卻失望的發現,它並不如想像中的神奇出現』這句話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是呀有些事物想像是美好的,但現實是殘酷的,有些事情往往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走下去,相對於我們而言,必須在這個社會上拼搏與學習,我們只能儘快的適應它,我們要像作者那樣堅強,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勇於奮鬥的精神,這樣我們才能在這個社會上立足,闖出自己的一番天地來!
篇三:《痛並快樂著》讀後感
這次閱讀,我倒是不想採用摘錄談感受的形式,因為在讀的過程中,就有了觸動心靈的力量。
當中央電視臺的「焦點訪談」欄目成為家庭生活的一角,其中的主持人,讓我感受到其內涵的時候,他們主持過程中流露出的氣質,讓我從中受益。不得不感慨:媒體的力量還是很強的。
語言魅力是大多數主持人都需要有的,而隨著語言流露出的思想和正氣,漸漸讓我感受到。
前一段時間到書店中,買了《痛並快樂著》這本書。讀得過程,漸漸感受到語文課提及的「共鳴」之意。眾人讀書,反思各有不同。然而,讀書過程中,有些共同的,在不同年齡段的讀著與作者之間,有一些共同的感悟。在讀過作者的書後,將心中的想法清晰化,對生活的意義又深刻了一層。
白巖松感受到三十歲後的閱讀,是讓人快樂的。隨著讀書的積累,我也感受到了閱讀的快樂。上學的時候,是帶有功利的閱讀。如今,有工作,有家庭,有孩子,勵志篇目,教育書目,英文原著,雜誌……在一種自然的節奏中,去感悟,去摘錄,確實快樂。
白巖松提到一位名家為晚輩記錄日誌的時候,我想想自己在靈靈出生之後的育兒日誌,感慨做出的是一個多么正確的決定。他們的思想,也恰恰是我所思考的。以前想想渺小的自己,思想比較幼稚。可是渺小的人也會有大思想。呵呵……
當提及到AB血型的人的話題,也不禁讓我感受到我關注自己血型的時刻,其中的話語出奇地相似。樂於思考的人,可能都會經歷一條感悟生活點滴的路,只不過,有的人先經過,有的人後經歷。
樂於經歷的人,才會感受到思考路上不同的風景。
篇四:《痛並快樂著》讀後感 勞群芳
剛開始接觸這本書,完全是出於好奇,好奇央視名嘴白巖松的文筆,作為主持人的他說得好,寫的是否也很好呢?好奇他的人生經歷,一個被貼上「睿智,才華橫溢」的名人是否也像普通人一樣經歷過「低谷」?帶著這些好奇和疑問,我踏上了《痛並快樂著》的旅程。
當我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內心被那文字震撼了,沒有過多華麗的修飾,平平淡淡的字裡行間流露的真實,令人讀起來恨暢順。作為讀者,這本書帶給我的是點燃了希望,鼓起了追求夢想的勇氣,使我不再在希望與迷茫中徘徊。
這本書記錄了作者白巖松自畢業至今,十年裡的經歷與所見所聞所感,裡面的一個個故事引起了眾多讀者共鳴。從告別校園到走進電視,流浪北京,從申辦奧運到香港澳門回歸,從遭遇洪水到環保中國,從理智情感到初為人父,都能體現出白巖松對生命的思考,對國家前途和發展的密切關注,就如他書中所寫的「哪怕路上仍有很多艱難阻險,中國的明天依然是我們夢想中的中國」,對民眾真摯的愛,也感受到了他踏進社會的十年,對自己狀況的思考和實踐中的努力拼搏,他書中講到「我知道,我們這幾代人是註定要繼續在痛苦與快樂的情感中前行並奮鬥。不管生命有多少種可能,我們終將是做鋪墊的一代,但是,為了孩子,為了今日痛並快樂的共識,為了一種手拿接力捧的神聖感,我們只能選擇對著未來說:是的,我願意!」白巖松在歲月的消逝中不斷的蛻變,成長,塑造了屬於他自己的人格魅力。整本書是圍繞著生命展開的,引導了我對生命的重新思考和審視,「 走,就有希望」這簡簡單單但鏗鏘有力的幾個字,重新點燃了我心中的希望,使我對人生價值觀的理解得到了上升。
活在當下,痛苦是必有的,快樂是必然的。對於痛苦與快樂,白巖松是這麼闡述的,「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5% ,最痛苦的事情5% ,剩下的90% 就是平淡。但是這5% 的幸福又使人們忍受了5% 的痛苦,接受了90% 的平淡。」在成長的路上,每個人都是磕磕碰碰的,在這個過程中,快樂是肯定有的,但痛苦也是在所難免的,兩者永遠糾纏在一起,一路並行著。高中三年,是我到目前的人生中最痛苦也是最快樂的時期。為什麼最痛苦而又最快樂呢?那時的我,有著明確的學習目標,心懷大學,我用了三年時間去追求我的夢想,不斷地努力奮鬥拼搏。在這個過程中,我經歷了很多很多的事情,也收穫了很多不同的感受,當你不顧一切為理想奮鬥時,當你深信付出就有收穫時,快樂而努力地拼搏著,但得到的分數與理想中期待的分數相差甚遠的時候,你會感到那種努力拼搏的快樂與得不到理想分數的痛苦相互交織時,那種心情的落差和撕心裂肺的痛,而我始終相信不是現實在捉弄我,而是現實在考驗我。每次考完試,等待成績的那種焦慮的心情對我而言真的是一種痛,然而成績公布時也永遠是兩種感受,痛與快樂。作為學生的我是如此,作為工作者的白巖松也是如此,他剛上主播崗位時因為發音不準也痛苦過,按照當時中央電視臺的規定,主持人沒念錯一個字罰50 元,他也屢屢受罰,甚至有時被罰光工資,還倒欠錢。「絕望到了盡頭往往就是希望」,所有人在人生的歷程中,都會感受到痛與快樂。
大多數時候,面對各種各樣創傷,我不相信自己,但相信時間。不要過分放大痛苦,先把人生看透了,活著才有希望。
篇五:痛並快樂著讀後感 朱建萍
會選擇這本書,是因為這本書的名字「痛並快樂著」,看到它我就有了看的衝動。「痛並快樂著」,作者會如何來闡述的,又是以什麼形式來告訴我們的。翻著這本書足足看了一個多月,並不是因為細嚼慢咽、細細品味書中的精華,而是實在是工作忙,只能在午睡值班時抽點時間來看看,並沒有化心思去體會,而只是在閱讀時對某些方面感興趣,有點觸動,有點共鳴。
在《鄉居一年:無所事事的歷練》一文中,我看待了一個稚嫩的身影在畢業後為工作而忙碌的身影。如果當等待工作機會的你聽到:「經過認真考慮和一些特殊的情況,你的檔案被我們退回到學校了,我們不打算接收你了,請你回學校吧」這些話時,你會有什麼表情;白巖松說如五雷轟頂,前面的路仿佛被堵死了。如果是我,我的眼淚肯定會先下來,拼命地問:「為什麼,為什麼呀?」會急得手足無措,不知該怎麼辦才好,會在第一時間內邊哭邊告訴爸爸媽媽,根本不會想會有其他的什麼原因,而白巖松首先是到招考的老師處了解情況,知道了問題所在就有辦法解決了。白巖松開始為只爭取,他不懈的努力,終於可以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視臺工作了,那消息帶給大家的是高興和激動,從這裡就可以看出白巖松成熟及穩重,遇到事情不急不躁,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該學習的地方。好事多磨,白巖松的仕途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分配工作時,他被分到了《中國廣播報》,對他一個學新聞的來說,根本是專業不對口。換成別人,說不定血氣方剛,會和領導爭吵,會鬧情緒,哪怕是工作了也會產生牴觸情緒,沒有工作的動力。而白巖松卻開始工作,雖說心有陰雲,卻帶著衝動和幹勁到《中國廣播報》工作的,專業不對口但是白巖松會學習呀,只有對自己不放棄的人才會成功,只有努力的人才會有收穫。正式由於白巖松的不懈努力,才會取得如今的成績,如果當初他放棄了,還不知會在哪裡工作呢?我覺得剛畢業的大學生一定要看看這本《痛並快樂著》,它會帶給你啟蒙,帶給你觸動,帶給你動力的。
想當初,實習後我對園長說:「你們缺人嗎?我留在這裡工作吧。」我很順利的在實習單位工作了,由於只是農村戶口,一直沒有轉正的機會,家中貧寒,又加上自己的優柔寡斷,讓我失去了轉正的機會,說真的,那時是多麼的悔恨、多麼的煩惱啊,看到一樣工作的老師拿著比我們高很多的工資獎金時,看到她們評這評那時,一句話:「你是臨時工沒資格。」讓我們灰心,讓我們傷心,這時候的痛是沒有這種經歷的人無法體會的。可是大家看到的是依然歡笑樂觀的我走在工作崗位上,其實,我內心彷徨、猶豫,多少次和小姐妹商量著去留的問題。結果憑著自己對孩子的熱愛我留了下來,經過多少年,憑藉著努力和機會我終於考上了公辦教師,脫下了「臨時工」的外衣,成了一名真正的幼兒教師了。我可以大聲的告訴大家,只要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我們一樣也能成功。呼籲沒有轉正的姐妹們,加油吧!努力吧!相信你自己,你一定行的,今年不行,還有明年,痛是和快樂並存的,只有經歷了痛,快樂才是真正屬於我們的。
是的,我們每個人的心路歷程是不同的,痛苦和快樂是密切聯繫在一起的,痛苦、快樂在我們心中起伏、交織,為我們的人生旅程添色,姐妹們,一起前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