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跟注塑機的製作方法
2023-07-14 20:30:4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生產塑膠鞋跟的製鞋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鞋跟注塑機。
背景技術:
目前,在現有技術製鞋工業中,對生產塑膠鞋跟的注料要求比較嚴格,因而注塑機必須保護高精度控制的要求。現有技術中的鞋跟注塑機均是整體一體化設計,鞋跟模具都有進膠裝置,有的進膠裝置溫度不夠高,其導致產品在成型之後,需要將殘留於流道內的已經凝結的廢品原材料取出,浪費材料,此外,這種進膠裝置流道較長,導致注塑壓力損失大,成型周期長,故生產的效率低;還有的進膠裝置溫度非常高,使出澆道口部位局部高溫,導致溫度不均勻,膠料成型過程中很容易產生缺陷,如一些局部縮水、應力痕等。
在2010年1月27日授權公告的實用新型專利CN201389947中提出了一種新型鞋跟注塑機,該鞋跟注塑機包括座架及用於注塑鞋跟的螺杆料筒,所述的螺杆料筒設置在座架上所設有的注射座前板及注射座後板上,在注射座前板與注射座後板之間的螺杆料筒上設有用於控制螺杆料筒注塑工作的帶傳動軸的軸承座,軸承座下方還設有用於軸承座帶動螺杆料筒水平運動的導向柱。該鞋跟注塑機的料筒沒有設置熱流道,在脫模時,料筒內與注塑體被連體冷卻,成型的注塑體會粘連有絲狀物,出現「拔絲」現象,必須經過後加工去除已固化的注塑體才能形成產品,冷卻的注塑體造成材料浪費,即使回收利用也需耗能;脫模後,還有殘留的料餅滯留在料筒出口處,在下次進行注塑作業時,殘留料餅會堵塞料筒出口處,會造成無法作業的狀況發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鞋跟注塑機,它能夠保證塑料液流入熱流道嘴保持熔融狀態,確保產品成型周期短,且不會再有原料凝結於澆道內,節省原材料,提高生產效率,同時利用溫控機控制溫度,使熱流道嘴中射出的塑料液的溫度保持在一定的範圍,從而避免澆道口局部低溫,保證產品成型質量。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鞋跟注塑機,包括機架、脫模機構和上模機構,所述脫模機構包括安裝在機架上的兩根導杆以及分別安裝在兩根導杆之間由右往左依次排列的前模板、模具、動模板和定板,所述上模機構安裝在所述前模板上,所述上模機構包括料筒、熱流道嘴和加熱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熱流道嘴安裝在所述料筒左側並橫向插接在所述前模板上,所述熱流道嘴內開設有通往模具的澆道,所述加熱裝置安裝在熱流道嘴上並與溫控機電連接。
上述結構中,塑料液通過上模機構的料筒進入到熱流道嘴內,塑料液通過澆道流向模具,熱流道嘴壁上的加熱裝置對塑料液進行加熱熔化,保證塑料液流入熱流道嘴保持熔融狀態,確保產品成型周期短,且不會再有原料凝結於澆道內;加熱裝置與溫控機電連接,利用溫控機控制溫度,使熱流道嘴中射出的塑料液的溫度保持在一定的範圍,從而避免澆道口局部低溫,防止保證產品成型質量。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加熱裝置為電熱棒,所述電熱棒安裝在所述熱流道嘴的壁內並與溫控機電連接。熱流道嘴壁內的電熱棒對塑料液進行加熱熔化,保證塑料液流入熱流道嘴保持熔融狀態,確保產品成型周期短,且不會再有原料凝結於澆道內;電熱棒與溫控機電連接,利用溫控機控制溫度,使熱流道嘴中射出的塑料液的溫度保持在一定的範圍,從而避免澆道口局部低溫,防止保證產品成型質量。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電熱棒與所述澆道平行並位於澆道的上方,兩者的間距為1-10mm, 電熱棒左端與熱流道嘴前端的距離為1-3mm。
上述結構中,電熱棒與澆道平行並位於澆道的上方,有利於對熱流道嘴澆道內的熔融塑料液進行加熱;電熱棒左端與熱流道嘴前端的距離為1-3mm,則電熱棒與澆道的澆道口的距離為1-3mm,使得電熱棒與澆道、電熱棒左端與熱流道嘴前端保持合適的距離,澆道口的熔塑保持熔融狀態,不會冷卻凝結於澆道口處,從而避免注塑體出現「拔絲」現象。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加熱裝置為電熱圈或電熱絲,所述電熱圈或電熱絲纏繞安裝在所述熱流道嘴的表面並與溫控機電連接。電熱圈或電熱絲纏繞安裝在熱流道嘴的表面,使得熱流道嘴的表面均勻受熱,保證熱流道嘴澆道內的塑料液保持熔融狀態。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前模板固定在機架上,所述前模板、動模板和定板的上下兩端分別套接在兩根導杆上,所述定板安裝有氣缸,所述動模板由氣缸驅動沿著兩根導杆左右移動。前模板和定板的上下兩端分別固定套接在兩根導杆的兩端,動模板的上下兩端套接在兩根導杆上並由氣缸驅動沿著兩根導杆左右移動。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前模板開有穿孔,所述熱流道嘴通過所述穿孔通往模具。熱流道嘴通過穿孔通往模具,使得電熱棒對熱流道嘴內部進行加熱,使脫模時模具腔內注塑體呈固態,而熱流道嘴的澆道內注塑體呈非固體,兩者容易分離,且脫模後澆道內非固態熔融塑料直接參與下道注塑工序。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本實用新型的利用加熱裝置對熱流道嘴內部進行加熱,使脫模時模具腔內注塑體呈固態,而熱流道嘴的澆道內注塑體呈非固體,兩者容易分離,且脫模後澆道內非固態熔融塑料直接參予下道注塑工序,這種設計能夠保證塑料液流入熱流道嘴保持熔融狀態,確保產品成型周期短,且不會再有原料凝結於澆道內,節省原材料,提高生產效率,同時利用溫控機控制溫度,使熱流道嘴中射出的塑料液的溫度保持在一定的範圍,從而避免澆道口局部低溫,注塑體不會出現「拔絲」現象,保證產品成型質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上模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沿A-A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具體描述。
實施例1
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中的鞋跟注塑機,包括機架1、脫模機構和上模機構,脫模機構包括安裝在機架1上的兩根導杆2以及分別安裝在兩根導杆2之間由右往左依次排列的前模板3、模具4、動模板5和定板6,上模機構安裝在前模板3上,上模機構包括料筒7和熱流道嘴8,熱流道嘴8安裝在料筒7左側並橫向插接在前模板3上,熱流道嘴8內開設有通往模具的澆道81,加熱裝置為電熱棒82,電熱棒82安裝在熱流道嘴8的壁內,電熱棒82與溫控機9電連接。電熱棒82與澆道81平行並位於澆道81的上方,兩者的間距為5mm,電熱棒82左端與熱流道嘴8前端的距離為1mm;前模板3固定在機架1上,前模板3、動模板5和定板6的上下兩端分別套接在兩根導杆2上,定板6安裝有氣缸61,動模板5由氣缸61驅動沿著兩根導杆2左右移動;前模板3開有穿孔31,熱流道嘴8通過穿孔31通往模具4。
實施例2
本實施例中的鞋跟注塑機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於:
所述電熱棒82與所述澆道81平行並位於澆道81的上方,兩者的間距為10mm, 電熱棒82左端與熱流道嘴8前端的距離為3mm。電熱棒82與澆道81平行並位於澆道81的上方,有利於對熱流道嘴8的澆道81內的熔融塑料液進行加熱;電熱棒82左端與熱流道嘴8前端的距離為3mm,則電熱棒82與澆道81的澆道口的距離為3mm,使得電熱棒82與澆道81、電熱棒82左端與熱流道嘴8前端保持合適的距離,澆道口的熔塑保持熔融狀態,不會冷卻凝結於澆道口處,從而避免注塑體出現「拔絲」現象。
實施例3
如圖3-4所示,本實施例中的鞋跟注塑機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於:
所述加熱裝置為電熱圈83,電熱圈83纏繞安裝在熱流道嘴8的表面並與溫控機9電連接,所述電熱圈83的左端與熱流道嘴8前端的距離為3mm。
實施例4
本實施例中的鞋跟注塑機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於:
所述加熱裝置為電熱絲,電熱絲纏繞安裝在熱流道嘴的表面並與溫控機電連接,所述電熱絲的左端與熱流道嘴前端的距離為3mm。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其各部分名稱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構思所述的構造、特徵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簡單變化,均包括於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範圍內。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採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範圍,均應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