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星演員真的敬業嗎(網絡大電影一哥)
2023-07-16 20:31:05
作者丨屈露露
編輯丨孤鴿
港星再就業
陳浩民停不下來,連做夢都是劇本裡的角色。他太愛演戲了,一次還特地囑咐過經紀人,「不要讓我閒下來,最好一部接一部,一部接一部的拍。」
的確如他所願,這十幾年來,他一刻不停地拍戲。但不同的是,以前主要在香港拍TVB劇,現在北上內地演網絡大電影。坊間有個說法,叫「港星再就業」。
前段時間,他正在橫店拍攝網絡電影《霸王》,飾演劉邦,演對手戲的是明道。沒進組之前,為了更快的熟悉角色,他查百度看人物關係,又觀摩別人演過的影視劇。進組後才發現,難的地方在動作戲上。
陳浩民向《博客天下》感嘆,「即便是一部網絡電影,現在的要求也很高,(大家)都想要一些複雜的動作。」TVB式「低頭再掃腿」的簡單動作行不通了。
「我對自己要求很高的」,對替身的抗拒,讓陳浩民想挑戰自己。
在影片《霸王》中,陳浩民飾演劉邦
這兩年,他幾乎以「勞模」的姿態要求自己。從2017年第一部《鬥戰勝佛》算起,到2021年的《霸王》,5年時間陳浩民已經拍攝了超過30部網絡電影。
最多的一次,發生在2018、2019年,他一口氣拍攝了13部網絡電影。這些影片的名字簡單直白,又很吸引人眼球,比如《青山降妖錄2》《濟公之英雄歸位》《齊天大聖之萬妖之城》《濟公之神龍再現》等。
在這些網絡電影中,他當過皇帝,做過神仙,打過妖怪,光是孫悟空和濟公,就分別演了3次。
陳浩民評價那段時間是豐收之年,「我拍封神周邊故事,演過姜子牙,還演了雷震子……幾乎整個封神裡面的角色都給我演了一遍,真的蠻有意思。」
點擊率和票房是網絡電影成功與否的標準。自2017年第一部《鬥戰勝佛》打破票房天花板,成為當年的行業大事件後,陳浩民的招牌徹底打響了。
很多人帶著錢和項目找到他,讓他出演一個角色。這些劇本裡,神話故事佔了一半;另外一半就是狄仁傑、包青天此類的傳奇人物。小時候看過的英雄人物,這兩年他差不多都演過了。
這麼多部網絡電影拍攝經歷裡,《齊天大聖之萬妖之城》最讓他難忘。影片取景地在阿拉善,一行人下飛機後還要坐幾個小時的車才能到拍攝現場,經過漫長的跋涉,他看到了一片浩瀚沙漠。
綿延不絕的山峰上,覆蓋著一層又一層褐色的熔巖,極為壯麗。「啊呀真的太值得了」,他感嘆因為是在保護區,不是每個人都能看到這片奇景。
《齊天大聖之萬妖之城》劇照
這部戲陳浩民拍攝了十幾天,上線後收益非常不錯,根據優酷2019年1月發布的網絡電影排行榜顯示,該片以1143萬元的分帳金額排名第三。
2021年1月14日,中國網絡大電影最高票房分帳演員總榜顯示,陳浩民憑藉多部影片穩坐榜單男演員第一位,坐穩了「網絡電影一哥」的交椅。
《天龍八部》中書生意氣的段小王爺、《封神榜》裡坦然無畏的哪吒三太子、《西遊記》裡的瘋癲猴兒……十幾年前在TVB的日子已成往事,如今的陳浩民頭也不回地殺入鄙視鏈最底端的網絡電影,「遊戲人間」。
從香港影視黃金時期的寵兒,到網絡電影票房保障,發生在他身上的際遇,奇幻又幸運。
或許對陳浩民來說,一直被時代的洪流推搡,面對無可奈何的天命時,他選擇以「搏鬥」姿態去承受。這故事冰冷又殘酷。
TVB的高光時刻
網絡電影裡有一個不成文的定律,前六分鐘定生死。如果以時間作尺,把陳浩民的演藝生涯看成一部網絡電影,他的「前六分鐘」可謂相當精彩,代表作均在這個時期產生。
TVB給了這位年輕人無限風光,用他的話來說那是「很輝煌」的日子。
1996年,TVB籌備拍攝《天龍八部》,著名製作人李添勝擔任監製。此人非常會挑演員,《射鵰英雄傳》的張智霖、朱茵,《神鵰俠侶》的古天樂、李若彤,都由他一手挑選。
入行不久的陳浩民被看中去試鏡,一開始他並不願意,覺得自己初出茅廬,又是這麼大的劇,一定是要陪跑的。儘管如此,試鏡前他還是買了本書,花了四天時間看了三百多頁。
運氣眷顧了他,試的那段戲剛好溫習過,他演得很順。
結束後,他拉著自己的宣傳人員,跟李添勝要求想看試鏡片段。李添勝面無表情地播給他看,還問他覺得演得如何,陳浩民說挺好的。李添勝繼續問,「還有問題嗎?」陳浩民回答沒有了。
回去後就被工作人員痛罵,說他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就去麻煩別人,一個黃毛小子在大監製面前翻看什麼試鏡片段,還說段譽無論如何都選不上他演。
陳浩民真以為沒戲了,但過了不久,電視臺的錄用電話就打到了家裡。多年後接受港媒採訪時,陳浩民再回憶此事,說李添勝是他的貴人。
當年,試鏡結束後大多數演員都沒敢看試鏡片段,只有陳浩民要求看了,李添勝感慨,「現在的年輕人真是,叫來試鏡,竟然不翻看試鏡片段,不看片段怎知自己演得如何?」他相信陳浩民是一個認真的人,段譽就這麼定下來了。
97版《天龍八部》 陳浩民飾演段譽
1997年,《天龍八部》在香港TVB翡翠臺播出,陳浩民和黃日華、樊少皇、李若彤一眾明星重塑了這部金庸武俠巨著,掀起播放狂潮,創亞洲收視率第一。
第二年被引進內地,幾乎同一時間在18個省級衛視播出,創下中國電視劇歷史。
劇中,陳浩民飾演的段小王爺,機靈聰慧,俊俏通靈,是後來者難以逾越的經典。這部劇被譽為上世紀90年代香港武俠劇的巔峰之作。也是在這部劇裡,陳浩民喜劇式的演戲風格初步確立。
更多的機會隨之而來,1998年,陳浩民接替張衛健,出演《西遊記2》中孫悟空一角,他備感壓力,愈發深入地鑽研角色,要塑造出和張衛健不同的孫悟空,「我就要演出我的特色」。播出後果然反響很好,劇中「真假美猴王」那場戲更是被奉為經典。
《封神演義》中陳浩民飾演哪吒
2000年,TVB再次翻拍《封神演義》,內容分為愛子情深、忠義乾坤兩個篇章,主角設定成哪吒、楊戩和雷震子,陳浩民飾演哪吒三太子,叛逆乖張。同時加入了大量動作、喜劇的元素,是典型的港式喜劇武俠片風格,正是陳浩民所擅長的,名氣進一步高漲。
然而,繁華不過是表象,時代的齒輪一刻不停,香港影視黃金時期即將過去,陳浩民趕上的是最後一班車。《封神演義》之後,TVB走向衰落,而內地影視市場逐步發展,大批港星選擇北上。
陳浩民是這批人中的一個。
北上拍劇
2002年播出的《一網情深》,是陳浩民在內地拍攝的第一部戲,與當紅小生陸毅合作。也是這次拍攝讓他發現「內地實在太多高手了,臥虎藏龍」。
他覺得,要想在演技方面有所提升,就必須要北上。「就像一個武痴,當然是跟多一點的高手過招,自己的武功才能提升。」這是很正能量的表達。
究竟為什麼將演藝事業重心轉移至內地,陳浩民也曾給出過另外一個版本的解釋:在TVB,從起初擔任男主,到後期演配角,年輕氣盛的他多少有點不服氣,「此處不留人,自有留爺處」。
如今,向《博客天下》再次回憶起北上緣由,少年意氣已經不再,陳浩民以一種勵志者的態度回看,「你也看到我周遭很多演員,他們都想打開內地市場,也不見得是那麼容易。」
他用「順利」來形容自己的北上生活。得益於《天龍八部》和《封神演義》積累的巨大名氣,陳浩民在內地受到行業追捧,機會更多,「我拍了十幾年的戲,沒有去試過一次鏡。」
很多人拿著劇本讓他對戲、看戲,等他做決定,「下一個戲你演什麼?」,「你有沒有興趣?」,主動權都在他手裡。
從2001到2016這十五年裡,陳浩民沒有停歇過,每年都至少有一部作品拍攝。最多時候是2016年,他有八部作品在拍或在播的狀態。
不挑剔、賣命演,對於找過來的角色,陳浩民不會拒絕,理由是「我覺得我所拒絕的不是一個角色,是一個演出的機會」。
每一次演戲,他都使出渾身解數完成角色,希望可以獲得下一次演出機會。「我做人比較隨緣,不會特別為某個角色(爭取),因為我也明白,豈能盡如人意。」他對《博客天下》說。
但這些作品的口碑並不盡如人意,觀眾對他誇張搞怪的風格逐漸失去耐心,「段譽」的濾鏡消失了。
2014年他主演的《新濟公活佛》播出,這是「濟公活佛」系列中口碑最低的一部,有豆瓣網友憤怒表示:「恭喜陳浩民成為新一代古裝爛片王,逢片必爛,他已經回不去了……」
與此同時,90後和千禧一代隨著網際網路成長起來,他們不再痴迷港劇武俠裡的快意恩仇,更受網絡文學影響,那是完全不同於金庸的一個個小世界。
《仙劍奇俠傳》《古劍奇譚》等一大批仙俠劇被搬至螢屏,新人類喜歡強情感、高翻轉的故事,在網際網路上為「爽感」付費,傳統武俠劇逐漸走向沒落。
一席白衣、眉眼含情的貴公子段譽,與他的扮演者陳浩民,他們的黃金時代都結束了。
「網大」新機會
陳浩民不會服輸,他總能尋得機會。
2015年的某天,陳浩民打開愛奇藝,準備看一部電影《道士下山》打發時間,但一直挨到片子播完了,還沒等到主角王寶強出來。原來,他看得是網絡大電影《道士出山》。
「不是有王寶強嗎,怎麼沒有?」他很納悶。儘管如此,這是一次不太壞的觀影體驗,他沉浸在了故事中,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時長120分鐘,拍攝時間8天,成本28萬,票房回報達到2400萬——完全不同於院線電影的生產模式,《道士出山》是網絡電影爆款的範本。
很快,這個行業成了資本眼中的新大陸,無數掘金者蜂擁而至。
陳浩民想要試探這個新領域,而機會也來得很快。2016年,他做出了一個讓很多人都驚訝的決定,接受網絡電影《鬥戰勝佛》邀約,出演孫悟空。
《鬥戰勝佛》劇照
他給出的解釋是「這算是一個回憶殺」,因為有不少影迷曾問他什麼時候會再演孫悟空,而《鬥戰勝佛》恰好是個契機。
這位曾經創立過網絡電影票房記錄的導演,更願意用「單純」來形容這件事,「在那段時期,香港演員比內地演員更單純一點,他們覺得這是一個新鮮事物,是可以去嘗試的。」
其實,藺水淨自己一開始對接拍《鬥戰勝佛》非常猶豫,「演員和導演都比較愛惜羽毛。」但陳浩民不是,「他是抱著一種非常試探性的、試一試網絡電影到底是什麼的(態度)。」
兩人的第一次見面發生在電梯間裡,藺水淨去接陳浩民,兩個人一開始就聊劇本。陳浩民在化妝間定妝時,他就用這兩個半小時介紹了《鬥戰勝佛》的人物關係,還拿出分鏡圖給他看。
陳浩民驚訝:「沒想到網絡電影還能這麼認真地去做。」
《鬥戰勝佛》
開機後,陳浩民並不適應網絡電影的拍攝節奏。2016年,這個新的網生物種尚處在畸形發展時期,相對影片質量,投資者們更看重點擊量,對時間和成本一再壓縮。
一部電影大概有80到100場戲,院線電影每天的工作量大概是三場戲,但網絡電影並不適用,必須保持高節奏,以質量交換時間,快速回籠資金。
《鬥戰勝佛》在12天拍攝了70場戲,平均一天就要拍攝7場。「如果一天拍3場戲到4場戲,你上廁所可以走著去,但拍到這樣一個度的時候,『對不起,陳老師你得快點』,他得跑著去上廁所。」藺水淨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
拍完後,市場的回報相當豐厚。2017年3月15日,《鬥戰勝佛》上線,16小時點擊量超過千萬,上線7天點擊量破5000萬,多次刷新網絡電影記錄。
投資成本600萬,最終分帳票房達到2655萬。
這部影片讓陳浩民嘗到了甜頭,他將自己的事業重心轉移到這個新行業。網絡電影受眾大多為成熟的男性用戶,陳浩民的港星光環並未消散,在很多人眼裡,他必須要是「那個陳浩民」。
很多找他來拍的本子都是二郎神、孫悟空、濟公這些經典人物。「很多小時候看過的電視劇英雄人物,我差不多都演過。」他說。
到2019年,短短3年時間,陳浩民已經拍攝了16部網絡電影,幾乎平均一年5部的產量。但問題是,拍攝時間上的壓縮,與影片質量層次不齊,造成了個人口碑的消損。
做人寬一點
2020年,有人在陳浩民的抖音帳號下發問,「你現在咋回事?老演爛片。很缺錢?」
半個多小時後,陳浩民回應了這條評論:「很多人說我是爛片之王,我同意,雖然這個名字有點不好聽,可是我心裡明白,因為我很多朋友有工作開,有飯吃,我就滿足了。」
他認為這些都是命,是老天爺安排好的,無所謂輸贏。「你又何必跟天鬥,跟天怎麼鬥啊?沒得鬥了。」電話裡,陳浩民聲音懶懶的。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我做的事情永遠都比人家快一步。當大家還把重心放在香港市場,我已經去內地發展,當大家想來內地發展的時候,我已經去拍網絡電影了。」他對《博客天下》說。
究其原因,他的座右銘是「做人寬一點」,這句話是他從一個老前輩那裡聽來的。
當時有人騙這個老前輩錢,他並沒追究,陳浩民不解,「為什麼不把錢要回來?」老前輩說人家也有難處,然後話鋒一轉,「我很慶幸我是被欠錢的一個,而不是欠人錢的那一個。」
他覺得老前輩很智慧,「兩個角色給你,你想當欠人家錢的那個,還是等著人家還錢的那個?」
陳浩民不想當欠人錢的角色,拍網絡電影也是為了如此。
他很難籠統地向別人解釋,自己究竟是一個愛護羽毛的人,還是喜歡妥協的角色,「誰不想保護自己,但要懂得去權衡利弊,有些時候要做適當的調整,我不能一本經書看到老。」
對很多事,他已經不計較了,看得很開,「貴一頓飯、便宜一頓飯,反正都能讓我溫飽。」他最開心的事,是有一年獲得了網絡電影最佳男主角的獎項。
「年紀越來越長,身份也有變化,以前是單身一個人,後來慢慢有家庭,有太太、有孩子,我要兼顧的事情越來越多,不會特別鑽牛角尖,因為沒時間。」他說,「所以我也沒想過要回應那些事情,時間可以證明一切,誰對誰錯反正以後再說啦。」
已經五十二歲的陳浩民,來內地發展多年,但卻仿佛不曾離開過TVB:語言是TVB的腔調,演戲方式和角色是TVB時期的延續,他本人喜歡的大明星是周星馳和周潤發......
登上那輛名為「網絡電影」的特快巴士,他要做始終和時代同行的那個人,儘管在外界看來,那輛巴士的終點是1997年的「陳浩民站」。
他本人像是一個安全先生,聽經紀人的話,不停拍戲,拍網絡電影。
陳浩民一家人
就這樣安於現狀嗎?
當聊起未來,他計劃拍攝一部兇殺片,故事的靈感來源於一起社會新聞。這次,他終於不用戴上散發著臭膠水味的頭套,甚至沒有慣常的無釐頭、誇張雷人的動作。
褪下古裝,他想演一個陳浩民自我主宰的故事
至於電影什麼時候成型,還要等上一段時間:他得了解完電影製作工業之後。
「我總不能一輩子都拍戲,如果沒人找我拍戲怎麼辦?難道我就離開這個行當?」
「我不會讓自己離開。」他很堅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