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清明節作文400字
2023-07-16 10:04:29 1
篇一:家鄉的清明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來到了,想知道我家鄉過清明節的別具一格嗎?
我的家鄉在一個偏遠的山村——浙西大峽谷源頭國石村,位於浙江與安徽的交界處。每逢清明節,家家戶戶都要做清明果,家鄉的清明果很有特色哦,大多地方的清明果是用艾草做的,圓形的、豆沙餡 的為多。而我家鄉的清明果是用生長在高山上的牛蒡做的,餡多為醃菜筍肉,做成餃子形的,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還很有嚼勁,我最喜歡吃家鄉的清明果了。
吃完清明果,一家人就帶著齋供、紙錢、老酒和炮仗去祖墳上掃墓祭祀了。
來到老祖宗墳前,我和小弟弟停止了嬉鬧,大家心情變得沉重了不少。為了表示對先輩的思念和尊敬,大人們先把齋供和酒杯擺好在祖墳前,在酒杯裡盛滿酒,一切準備就緒,祭祀就開始了。先點燃紙 錢,接著燃放炮仗,然後鏟一畚箕土壘在墳頭上,最後一家人一起祭拜,深深緬懷我們的祖先,還把滿杯的酒倒在了墳前。我心裡想:「老祖宗,我來看您了,敬您一杯酒。」這樣清明掃墓就結束了。
同學們,這是我家鄉的清明節,用酒食、清明果緬懷已逝的親人,祭祀逝去卻永存的情意。
你們家鄉的風俗是不是跟我家鄉一樣?
篇二:家鄉的清明節
清明節,在我國是流傳幾千年的節日。全國各地都以不同的方式來過清明節,我的家鄉——新昌也有與眾不同的方式來過節,現在就讓我來講講吧!
清明節前的幾天,大人們就開始忙了起來,準備打清明麻餈,這是新昌特有的食品,是將糯米蒸熟後放在石臼裡,用大榔頭打爛,裡面包著豆沙餡,做成長長的一條。味道軟軟的,甜甜的,可好吃 了!這可是我們新昌人祭奠祖先的必備品呢。除了這個,通常還會準備一些必備物品:有紙錢、香蠟燭等。
到了清明節那天,大人們很早就忙開了,還上街買祭奠的飯菜,這幾樣是我們新昌少不了的:有酒、肉、魚、綠豆芽、豆腐、豆腐乾……然後把它燒好放進碗裡。
出發了,我們把必備的東西放入籃子裡。拿著籃子向祖墳走去,到了墳地,我們有的拿著刀在割雜草;有的在打掃地面;我們小孩則在一邊快樂的玩。最後,放好飯菜,點燃香,我們開始祭奠自己 的祖先了,大人們擺好準備的祭奠飯菜,開始祭奠自己的祖先。我們新昌的祭奠程序是:先拜山神後拜自己的祖先。祭拜完後,我們等一會兒後,就要燒紙錢。燒完後,我們把飯菜放入籃子裡回家了。 臨走前,都要放鞭炮,所以清明節天天能聽到鞭炮的響聲。放完後,我們就打道回府了。
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它是我們新昌人重要的一個節日。更是我們懷念親人、增進親情、踏青郊遊的好日子。
篇三:家鄉的清明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唐代詩人杜牧寫的《清明》中的兩句,描繪的是路上行人去祭掃、悼念逝去親人時傷心欲絕、失魂落魄的樣子。
今年的清明節又到了,從我記事開始,每年清明節這一天,爸爸、媽媽、奶奶就會領著我去上墳。我的祖父、祖母和爺爺長眠在西郊的玉案山公墓,每到清明節的時候,我們都要到那兒去祭拜他們。
和往年一樣,奶奶準備好紙錢、青香,舅奶奶和舅爺爺準備好食物和水果,大家約好早早就出門了。這天,天氣晴朗,人們都紛紛出門來祭祖踏青。一路上,車水馬龍,人潮湧動,公路上的車子走走停 停,好不容易才到達目的地。
來到祖父、祖母的墓前,放置祭祀用品、插香、撒紙錢後,就開始祭拜。先是三舅爺爺祭拜,然後是奶奶、二姨奶……八爺爺,只見他們一個個神情肅穆,一邊磕頭,一邊念道:「爸爸、媽媽,我們來 看你們了,家裡老的、小的個個都好,有什麼事就託夢給我……」
終於輪到我祭拜了,我學著長輩們的樣子,雙手合十,跪在墓碑前,一邊磕頭,一邊虔誠的說:「老祖,我來看你們了,我身體健康,學習很好,請你們不要擔心」。
弟弟最後一個拜完後,大家開始吃東西。這時,全家人有說有笑起來。奶奶講起了我小時候一些有趣的事情,舅爺爺和二姨奶忙著拌我們家鄉的特產「涼米線」。爸爸說:「給我點醬油。」媽媽說:「 再給我點醋。」……不時還伴隨著陣陣笑聲,好像我的祖父、祖母和爺爺就在身邊一樣。就這樣,我們一家人其樂融融地過了一個清明節。
我喜歡這種沒有眼淚、悲傷的清明節,下個清明節我還來……
篇四:家鄉的清明節
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等,清明節也包括在其中。我覺得清明節最有紀念意義。
清明是祭祖的好日子,在那天,人們準備一些紙錢、酒、鞭炮等來祭祖。所需的東西帶去墳地,經過添墳等過程,來完成祭祖。我家鄉的清明節是不許女孩子去墳地的,我沒有親身經歷過整個過 程,所以只了解個大概。
祭祖就是祭奠已逝去的親人的一種活動,這種活動好像是給逝去的人一種安慰,也是和逝去的人交流的一種方式,也是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懷念,請求他們為活著的家人祈福。據我了解,如果燒紙 時在心裡念一下保佑家人平安之類的話(這種做法好像是有點迷信的因素),你的願望也許是會實現的。當然這只是人們寄託的美好願望,真的又能靈驗到什麼程度呢?。
有的人會聽信某種謠言,而衝動做一些不可理喻的事被傷害,那是具有欺騙的、不可理喻的;但是清明節的習俗是是從很久以前流傳下來的,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沒有欺騙的性質。
所以不要把清明節的習俗認為是迷信的,清明節是中華名族幾千年前就流傳到現在的傳統,請不要忘記它,忘記這有深刻意義的節日。
讓我們一起來保護中華名族的傳統節日。
篇五:家鄉的清明節
太好了!太好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來了! 在清明節,我的家鄉有許多習俗。比如:碰雞蛋、吃雞蛋、測前途等。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測前途了。
聽奶奶說,測前途是她們小時候玩的一種遊戲。先在幾碗熱騰騰的麵條下面放以下幾種東西:鋼筆、硬幣、布、紙……如果抽到鋼筆,說明你長大可能是一個寫東西的;如果抽到硬幣,說明你長大可能 很有錢;如果抽到布,說明你長大可能做裁縫;如果抽到紙,說;明你長大可能是一個設計師……
聽起來還挺有趣嘛!我請求奶奶讓我也玩一次,奶奶答應了。第二天,我早早的起了床,來到餐桌前一看,桌上已經擺了五碗冒著熱氣的西紅柿雞蛋面了。奶奶笑眯眯地看著我,說:「選一碗吧!」我 猶豫了一下,心想:選哪一碗呢?我可真想長對透視眼,看看每一碗下面各放著什麼。唉,沒辦法,只好由天聽令了。我拿起中間的那一碗麵,下面居然是一支英雄牌鋼筆!我驚奇地對奶奶說:「奶奶 ,奶奶,我抽到了一支鋼筆!」奶奶也高興的說:「喲,我孫女有出息了,長大能去寫東西的了!」我也欣喜若狂,高興的一蹦三尺高。我興奮地叫醒了爸爸媽媽和叔叔,告訴了他們剛才事情的經過, 他們都誇我本事大。我美滋滋地吃下了這碗西紅柿雞蛋面,心裡比吃了蜜還要甜!
奶奶小時候玩的遊戲可真有趣,過清明節真好,到明年的清明節,我一定還玩這個遊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