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家用水冷式恆溫吊頂空調及其散熱器的製作方法
2023-07-14 02:52:26

本實用新型涉及家用空調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新型水冷式恆溫吊頂空調及其散熱器。
背景技術:
目前常用的家用空調多為壁掛式空調和櫃式空調,通常包括室外機和室內機,室外機內設有壓縮機和冷凝器,室內機內設有蒸發器,冷媒在冷凝器和蒸發器及連接管道中循環流動,通過冷凝器散熱、蒸發器吸熱將室內的熱量轉移到室外,使得室內保持涼爽。室內機通常還設有靠近蒸發器的風機,將冷風送出以加速室內的空氣流動,實現室內的降溫。現有的家用空調雖然能夠滿足室內降溫的需求,但是,由於上述冷卻及送風原理,室內空氣中的水份在蒸發器處冷凝導致室內比較乾燥,風機將冷風直接送出使得房間內的溫度不均衡,風口處溫度低,其他位置溫度高,間歇式送風導致室內溫度變化明顯,舒適性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家用水冷式恆溫吊頂空調及其散熱器,用於解決現有的家用空調導致室內乾燥、溫度不均衡、舒適性差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家用水冷式恆溫吊頂空調的散熱器,所述散熱器用於固定在房屋室內的頂部,所述散熱器包括熱交換管和散熱管,所述熱交換管與所述散熱管相通且所述熱交換管和所述散熱管內填充有冷卻水;所述熱交換管內設有蛇形傳熱管,所述熱交換管上設有與所述蛇形傳熱管的兩端相連的進口和出口;每個所述散熱管下側還設有用於收集冷凝水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與集水管相連,所述熱交換管和所述集水管分別位於所述散熱管的兩端。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家用水冷式恆溫吊頂空調的散熱器還具有以下技術特徵:
進一步地,所述集水槽與所述散熱管下表面的距離為10CM—20CM,所述散熱管的上表面與房頂的距離為10CM—30CM,所述散熱管的管道外徑為6MM—54MM。
進一步地,所述散熱管與房頂之間還設有熱反射膜以減少所述散熱管與房頂之間的熱傳遞。
進一步地,所述熱交換管的兩側均設置有所述散熱管。(所述進水管和所述出水管兩側的所述U形散熱管平行設置以適用於室內平面房頂使用。)
進一步地,所述熱交換管的兩側的所述散熱管之間的夾角為80°至140°。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家用水冷式恆溫吊頂空調,包括壓縮機、冷凝器和蒸發器,所述壓縮機、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發器通過管道相連且所述冷凝器與所述蒸發器之間還設有膨脹閥以構成製冷系統,還包括上述家用水冷式恆溫吊頂空調的散熱器,所述蒸發器為所述熱交換管內的蛇形傳熱管。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家用水冷式恆溫吊頂空調還具有以下技術特徵:
進一步地,所述熱交換管上的進口和出口通過管道分別與燃氣爐的熱水出口和冷水進口相連。
進一步地,所述熱交換管上還設有熱水進口,所述散熱管的端部連接有匯流管,所述匯流管上設有熱水出口,所述熱水進口和所述熱水出口分別與燃氣爐的熱水出口和冷水進口相連。
進一步地,所述集水管連接有集水箱,所述集水箱連接有霧化器,所述霧化器的出口安裝有用於將水霧擴散的風機。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過採用具有熱交換管和散熱管的散熱器,熱交換管內設有蛇形傳熱管,將該散熱器固定於房屋頂部,由此可根據需要由熱交換管上的進口注入熱水或冷水,蛇形傳熱管內的熱水或冷水與熱交換管和散熱管的冷卻水進行熱交換,通過散熱管散熱或吸熱以調節室內的溫度;當進口注入冷水時,房屋頂部的空氣被冷卻後下沉,使室內空氣形成對流,室內溫度下降的同時能夠保證室內溫度的均衡,舒適性好;散熱管下側設有集水槽,可以收集散熱管外壁的冷凝水,避免冷凝水低落,通過集水管可將冷凝水導出或重複利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散熱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散熱器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散熱器的一種結構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散熱器的另一種結構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家用水冷式恆溫吊頂空調的結構示意圖;
圖6位本實用新型的家用水冷式恆溫吊頂空調中另一種散熱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7位本實用新型的家用水冷式恆溫吊頂空調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文中將參考附圖並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需要說明的是,在不衝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組合。
如圖1至圖4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家用水冷式恆溫吊頂空調的散熱器的一個實施例中,該家用水冷式恆溫吊頂空調的散熱器用於固定在房屋室內的頂部,散熱器10包括熱交換管11和散熱管12,熱交換管11與散熱管12相通且熱交換管11和散熱管12內填充有冷卻水;熱交換管11內設有蛇形傳熱管13,熱交換管11上設有與蛇形傳熱管13的兩端相連的進口111和出口112;每個散熱管12下側還設有用於收集冷凝水的集水槽14,集水槽14與集水管15相連,熱交換管11和集水管15分別位於散熱管12的兩端。該實施例中的家用水冷式恆溫吊頂空調的散熱器,通過採用具有熱交換管和散熱管的散熱器,熱交換管內設有蛇形傳熱管,將該散熱器固定於房屋頂部,由此可根據需要由熱交換管上的進口注入熱水或冷水,蛇形傳熱管內的熱水或冷水與熱交換管和散熱管的冷卻水進行熱交換,通過散熱管散熱或吸熱以調節室內的溫度;當進口注入冷水時,房屋頂部的空氣被冷卻後下沉,使室內空氣形成對流,使室內空氣形成對流,不需另設風扇作為對流裝置,室內空氣對流均衡,室內溫度下降的同時能夠保證室內溫度的均衡,舒適性好;散熱管下側設有集水槽,可以收集散熱管外壁的冷凝水,避免冷凝水低落,通過集水管可將冷凝水導出或重複利用。
上述實施例中的家用水冷式恆溫吊頂空調的散熱器,熱交換管的蛇形傳熱管獲得熱量或冷量後傳遞給熱交換管和散熱管內的冷卻水,由該散熱器中的冷卻水自發進行熱傳遞,向室內散熱或吸熱。具體而言,將該散熱器布置於傾斜的屋頂時,熱交換管位於散熱管上側,散熱管沿屋頂斜面自上向下延伸;在夏季子出口注入冷水後,散熱管上側的冷卻水首先被蛇形傳熱管中的冷水冷卻,散熱管上側被冷卻的冷卻水自發向下側移動,使散熱管下側溫度較高的冷卻水向上運動與蛇形傳熱管進行熱量交換,散熱管中的冷卻水吸收室內的熱量後溫度升高使得室內溫度降低,房屋頂部的空氣被冷卻後下沉,使室內空氣形成對流,使室內空氣形成對流,不需另設風扇作為對流裝置,室內空氣對流均衡,室內溫度下降的同時能夠保證室內溫度的均衡,舒適性好。
在上述實施例中,家用水冷式恆溫吊頂空調的散熱器還具有以下技術特徵:集水槽14通過懸掛或焊接固定在散熱管12上,由此使得該散熱器可整體安裝,使用方便,集水管和熱交換管分別位於散熱管的兩端,方便該散熱器安裝時的管路連接,避免安裝時管路連接錯誤。集水槽14與散熱管12下表面的距離為10CM—20CM,由此便於集水槽的安裝,該安裝距離還便於集水槽中收集的冷凝水再次蒸發擴散,為室內補充水份;散熱管12的上表面與房頂的距離為10CM—30CM,由此便於散熱器安裝固定;散熱管12的管道外徑為6MM—54MM,優選地,散熱管的管道外徑為12MM至35MM,由此使得該散熱器取材方便,便於加工,成本低;另外,該散熱器中的熱交換管、散熱管優選採用銅管、鐵管、鋁管或不鏽鋼管等。散熱管12與房頂之間還設有熱反射膜以減少散熱管12與房頂之間的熱傳遞,使得該散熱器與室內的空氣進行熱交換的同時避免該散熱器與房頂的牆體進行熱交換,減少能量浪費;所述熱反射膜為具有鍍鋁或鍍錫層的反射膜,如地暖工程中常用的地暖反射膜等。
如圖4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散熱器的另一個實施例中,熱交換管11的兩側均設置有散熱管12,由此使得熱交換管獲得的熱量或冷量可以均勻地向兩側傳遞,使得房屋內的溫度可快速降低,也使得室內空氣與散熱器的熱交換更加均衡,室內的溫度更加均衡,室內溫度調節的舒適性更好。熱交換管11的兩側的散熱管12之間的夾角為80°至140°,由此可方便傾斜式屋頂使用。
如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家用水冷式恆溫吊頂空調,包括壓縮機20、冷凝器30和蒸發器40,壓縮機20、冷凝器30和蒸發器40通過管道相連且冷凝器30與蒸發器40之間還設有膨脹閥50以構成製冷系統,該用水冷式恆溫吊頂空調還包括上述家用水冷式恆溫吊頂空調的散熱器10,蒸發器14為熱交換管11內的蛇形傳熱管13。該實施例中的家用水冷式恆溫吊頂空調,通過熱交換管11實現製冷系統與散熱器10內的循環水的熱量交換,採用具有熱交換管和散熱管的散熱器,熱交換管內設有蛇形傳熱管,將該散熱器固定於房屋頂部,由此可根據需要由熱交換管上的進口注入熱水或冷水,蛇形傳熱管內的熱水或冷水與熱交換管和散熱管的冷卻水進行熱交換,通過散熱管散熱或吸熱以調節室內的溫度;當進口注入冷水時,房屋頂部的空氣被冷卻後下沉,使室內空氣形成對流,使室內空氣形成對流,不需另設風扇作為對流裝置,室內空氣對流均衡,室內溫度下降的同時能夠保證室內溫度的均衡,舒適性好;散熱管下側設有集水槽,可以收集散熱管外壁的冷凝水,避免冷凝水低落,通過集水管可將冷凝水導出或重複利用。具體而言,在該實施例的家用水冷式恆溫吊頂空調中,由壓縮機20、冷凝器30、蒸發器40及膨脹閥50構成的製冷系統為製冷技術領域的常用手段,其具體結構在此不再贅述,本實用新型的創新在於提出了一種新型的家用水冷式恆溫吊頂空調,通過在屋頂設置水冷式散熱器,使得室內溫度調節均衡,舒適性好。
上述實施例中的家用水冷式恆溫吊頂空調還具有以下技術特徵:熱交換管11上的進口111和出口112通過管道分別與燃氣爐60的熱水出口61和冷水進口62相連,具體而言,與進口111和出口112連接的管道上分別設有三通管,通過三通管引出與燃氣爐60相連的管道,可在冬天通過燃氣爐60向進口111注入熱水,對室內進行加熱,擴展該家用水冷式恆溫吊頂空調的功能,能夠滿足冬季室內供暖的需求。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例中,熱交換管11上還設有熱水進口113,散熱管12的端部連接有匯流管16,匯流管16上設有熱水出口163,熱水進口113和熱水出口163分別與燃氣爐60的熱水出口61和冷水進口62相連,由此使得蛇形傳熱管13專用於製冷,即蛇形傳熱管13作為製冷系統的蒸發器使用,冷媒在蛇形傳熱管13、壓縮機20、冷凝器30之間循環。集水管15連接有集水箱,所述集水箱連接有霧化器,所述霧化器的出口安裝有用於將水霧擴散的風機,由此可利用冷凝水對室內進行加熱,使室內保持一定的溼度,提高室內溫度調節的舒適性。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