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棒式螺旋流道吹塑聚氯乙烯薄膜模具的製作方法
2023-07-29 04:50:01 1
專利名稱:芯棒式螺旋流道吹塑聚氯乙烯薄膜模具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在採用吹塑法生產塑料薄膜的設備上使用的芯棒式螺旋流道吹塑聚氯乙烯薄膜模具。它包括模體,鑲裝於模體上口內的外口模,裝於模體中的芯棒以及安裝在模體上的至少一個機頸。
目前吹塑聚氯乙烯薄膜模具普遍使用的芯棒式模具其結構如
圖1所示,它主要是由模體,鑲裝於模體上口內的外口模,裝於模體中的芯棒以及安裝在模體上的機頸組成;圖2是其芯棒流道展開圖,從圖中可以看出熔融的聚氯乙烯物料經機頸進入芯棒流道的中心點A處,呈扇形沿芯棒向上,其中一部分物料向上到模口方向被擠出模口,另一部分物料沿扇面半周到達芯尖B處匯合後再向上到模口方向被擠出模口;由於物料流經過的路程遠近和速度均不相同,所以熔融的聚氯乙烯物料在扇形流道的兩邊處和尖芯處極易粘料分解,另外因物料流的流程不等受擠出的壓力不同,導致模口出料不均勻,薄膜厚薄不均,加之因扇形流道的兩邊處和尖芯處極易粘料分解,而分解物粘附於模具的內壁上,並且越積越多,使生產無法進行,必須停機清理,其生產周期在24小時左右(從開機到清理為一個周期),由於粘附物的清理難度大,清理一次約需6~8小時,開機後還需約一小時的調整後才能投入正常生產,這就直接影響了生產效率的提高。
另外因其芯棒上部的錐形內口模與鑲裝於模體上口內的外口模之間的出料流道為長錐形的間隙流道,易造成擠出熔體破碎,影響薄膜表面的質量。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於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設計更為合理的芯棒式螺旋流道吹塑聚氯乙烯薄膜模具。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採用以下措施來實現本實用新型的芯棒式螺旋流道吹塑聚氯乙烯薄膜模具,它包括模體,鑲裝於模體上口內的外口模,裝於模體中的芯棒以及安裝在模體上的至少一個機頸,其芯棒的外壁上開設有深度由深漸淺、寬度由寬漸窄的螺旋形流道。
本實用新型的芯棒上開設的螺旋形流道是由主流道和與主流道相連通的分流道組成,主流道沿芯棒水平方向設置,分流道環繞芯棒向上呈螺旋狀設置;更具體的說主流道可以是與四條均布的分流道相連通,四條分流道沿芯棒向上構成四條螺旋流道,四條螺旋流道各自繞芯棒二分之一周設置,由深漸淺直至消失。
本實用新型的芯棒上也可以對稱開設有兩條螺旋流道,兩條螺旋流道各自繞芯棒三分之二周設置,由深漸淺直至消失。
本實用新型也可在模體內設置一套由內錐套與芯棒相配合構成的雙層內復模具,即在模體與芯棒之間設置有模具內錐套,內錐套的外壁上也加工有與芯棒外壁上相同的螺旋流道;模體上安裝有兩個機頸,其中一個機頸與模具內錐套上的螺旋流道相連通,另一個機頸與芯棒上的螺旋流道相連通。設置這一結構的目的是為了生產雙層複合塑料薄膜,如外層使用加有紫外線吸收劑和抗氧劑物料,內層使用加有無滴劑的PVC物料,生產出外面耐老化,裡面無滴霧的薄膜。
本實用新型為適應生產不同厚度薄膜的需要,模體的下端設置有一可用來調整口模配合間隙的墊片。
本實用新型中芯棒上部的錐形內口模與鑲裝於模體上口內的外口模之間的出料流道為下等寬、上短錐形的間隙流道。這一結構有效地避免了擠出熔體破碎現象的產生,使薄膜的表面質量得以提高;這一結構的口模還可減小擠出壓力,實現低溫擠出,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a、由於本實用新型將現有技術的扇形流道改為螺旋流道(而從流體力學得知,液體流動速度是流道間隙的三次方),所以從主流道到各分流道雖有距離的遠近不同,但由於主流道較寬、較深,對物料的流動距離影響不大,通過多次試驗證明,本實用新型的這一結構可使熔融的物料均勻地分布在芯棒的圓周上,使模口出料壓力均勻,從而保證了出膜的均勻度;另外由於物料在螺旋流道中沒有可停留處,從而解決了分解物粘附於模具的內壁的問題,經試生產證明,其生產周期在可達20天以上(從開機到清理為一個周期),從而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b、本實用新型一改現有技術中由內、外口模構成的長錐形間隙流道為下等寬上短錐的過渡形間隙流道,從而避免了造成擠出熔體破碎,使薄膜的表面質量得以提高;這一結構的口模還可減小擠出壓力,實現低溫擠出,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c、本實用新型中雙層內復模具的設置,可使模體上同時安裝有兩臺擠出機,這一結構可實現生產雙層複合塑料薄膜需要,如外層使用加有紫外線吸收劑和抗氧劑物料,內層使用加有無滴劑的PVC物料,生產出外面耐老化,裡面無滴霧的薄膜。
附圖的圖面說明如下
圖1是現有技術的主視圖。
圖2是
圖1中芯棒流道的展開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4是圖3中芯棒螺旋流道一種實施例的展開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芯棒螺旋流道第二種實施例的展開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中芯棒結構的一種實施例。
圖7是本實用新型中模具內錐套結構的實施例。
圖8是本實用新型中芯棒結構的第二種實施例。
本實用新型以下將結合實施例(附圖)作以詳細的描述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芯棒式螺旋流道吹塑聚氯乙烯薄膜模具是由模體(1),靠壓環(2)鑲裝於模體上口內的外口模(3),裝於模體中的模具內錐套(6)和插裝與模具內錐套中的芯棒(5),以及對稱安裝在模體上的兩個機頸(7)組成。其模具內錐套(6)和芯棒(5)(圖6、圖7所示)的外壁上均開設有深度由深漸淺、寬度由寬漸窄的螺旋形流道(8),該螺旋形流道是由主流道和與主流道相連通的四條均布的分流道組成,主流道沿芯棒水平方向設置,分流道環繞芯棒向上呈螺旋狀設置;也就是說四條分流道沿芯棒向上構成四條螺旋流道,四條螺旋流道各自繞芯棒二分之一周設置,由深漸淺、由寬漸窄直至消失(如圖4所示)。
本實用新型為適應生產不同厚度薄膜的需要,模體(1)的下端設置有一可用來調整口模配合間隙的墊片(9)。
本實用新型中芯棒(5)上部的錐形內口模(4)與鑲裝於模體上口內的外口模(3)之間的出料造成擠出熔體破碎,使薄膜的表面質量得以提高;流道為下等寬、上短錐形的間隙流道。這一結構有效地避免了擠出熔體破碎現象的產生,使薄膜的表面質量得以提高;這一結構的口模還可減小擠出壓力,實現低溫擠出,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
如圖5、圖8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芯棒(5)上也可以對稱開設有兩條螺旋流道(10),兩條螺旋流道各自繞芯棒三分之二周設置,由深漸淺直至消失。
本實用新型的模具若採用一臺擠塑機工作的話,可取出模具內錐套和與其配合的芯棒,換上直徑較大,可直接與模體內圓面相配合的芯棒即可。
權利要求1.一種芯棒式螺旋流道吹塑聚氯乙烯薄膜模具,它包括模體(1),鑲裝於模體上口內的外口模(3),裝於模體(1)中的芯棒(5)以及安裝在模體上的至少一個機頸(7),其特徵在於芯棒(5)的外壁上開設有深度由深漸淺、寬度由寬漸窄的螺旋形流道(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芯棒式螺旋流道吹塑聚氯乙烯薄膜模具,其特徵在於芯棒(5)上開設的螺旋形流道(8)是由主流道和與主流道相連通的分流道組成,主流道沿芯棒水平方向設置,分流道環繞芯棒向上呈螺旋狀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芯棒式螺旋流道吹塑聚氯乙烯薄膜模具,其特徵在於主流道與四條均布的分流道相連通,四條分流道沿芯棒(5)向上構成四條螺旋流道,四條螺旋流道各自繞芯棒(5)二分之一周設置,由深漸淺直至消失。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芯棒式螺旋流道吹塑聚氯乙烯薄膜模具,其特徵在於芯棒(5)上對稱開設有兩條螺旋流道(10),兩條螺旋流道各自繞芯棒三分之二周設置,由深漸淺直至消失。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芯棒式螺旋流道吹塑聚氯乙烯薄膜模具,其特徵在於在模體(1)與芯棒(5)之間設置有模具內錐套(6),內錐套(6)與棒芯(5)相配合構成雙層內復模具,內錐套(6)的外壁上也加工有與芯棒外壁上相同的螺旋流道(8)。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芯棒式螺旋流道吹塑聚氯乙烯薄膜模具,其特徵在於模體(1)上安裝有兩個機頸(7),其中一個機頸與模具內錐套上的螺旋流道相連通,另一個機頸與芯棒上的螺旋流道相連通。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芯棒式螺旋流道吹塑聚氯乙烯薄膜模具,其特徵在於模體(1)的下端設置有一可用來調整口模配合間隙的墊片(9)。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芯棒式螺旋流道吹塑聚氯乙烯薄膜模具,其特徵在於芯棒(5)上部的錐形內口模(4)與鑲裝於模體上口內的外口模(3)之間的出料流道為下等寬、上短錐形的間隙流道。
專利摘要一種芯棒式螺旋流道吹塑聚氯乙烯薄膜模具,它包括模體,鑲裝於模體上口內的外口模,裝於模體中的芯棒以及安裝在模體上的至少一個機頸,其特徵在於芯棒的外壁上開設有槽的深度由深漸淺、槽寬由寬漸窄的螺旋形流道。其優點是模口出料壓力均勻,出膜的均勻度好;物料在螺旋流道中沒有可停留處,從而解決了分解物粘附於模具的內壁的問題,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並可實現低溫擠出,節約能源的目的。
文檔編號B29C55/28GK2209587SQ94248350
公開日1995年10月11日 申請日期1994年12月20日 優先權日1994年12月20日
發明者王德臣 申請人:王德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