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低周複合疲勞試驗高周振幅測量裝置及方法
2023-07-29 06:22:41 1
一種高低周複合疲勞試驗高周振幅測量裝置及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高低周複合疲勞試驗高周振幅測量裝置及方法,包括:第一低周載荷加力機構、第一傳力銷釘、傳力主拉力板、第一壓緊螺栓、葉片夾具、第一傳力頂板、高頻感應加溫圈、第一滾動軸承、傳力圓棒、第二傳力頂板、渦輪盤、承力凸耳、第二滾動軸承、渦輪葉片、第二壓緊螺栓、高周載荷傳遞板、第二低周載荷加力機構、第二傳力銷釘、激振器、針尖和長焦顯微鏡。本發明實現了即使在較高溫度(200℃)下,仍能準確測量葉尖的振幅。
【專利說明】一種高低周複合疲勞試驗高周振幅測量裝置及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榫接高低周複合疲勞試驗領域,具體來說,是一種用於實驗室高低周複合疲勞試驗中葉尖振幅測量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渦輪是航空發動機中核心部件之一,它的壽命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發動機的壽命。其榫接部位工作環境十分苛刻,除了受到高溫高壓燃氣的衝擊,還承受離心力和熱應力構成的低循環載荷,以及葉片受氣動載荷而產生的高循環載荷。因此,榫接部位極易產生疲勞裂紋。
[0003]為對渦輪榫接結構進行準確定壽,需在實驗室開展榫接高低周複合疲勞試驗。為此,實驗室提出了全尺寸渦輪榫接高溫複合疲勞加載方案,由液壓系統提供低周載荷,電磁激振器提供振動載荷。位移傳感器一般只能測量物體在溫度不高時下的振幅值,但是對於本試驗中葉片溫度在200°C左右,且被包在夾具內,此時用傳統的位移傳感器不能測量葉尖的振幅,為此亟需一種新方法去準確測量葉尖振幅。
【發明內容】
[0004]為了克服【背景技術】中的不足,本發明提出了一種高低周複合疲勞試驗高周振幅測量量裝置及方法,實現了即使在較高溫度(200°C )下,仍能準確測量葉尖的振幅。
[0005]本發明技術解決方案:一種高低周複合疲勞試驗高周振幅測量裝置,包括:第一低周載荷加力機構1、第一傳力銷釘2、傳力主拉力板3、第一壓緊螺栓4、葉片夾具5、第一傳力頂板6、高頻感應加溫圈7、第一滾動軸承8、傳力圓棒9、第二傳力頂板10、渦輪盤11、承力凸耳12、第二滾動軸承13、渦輪葉片14、第二壓緊螺栓15、高周載荷傳遞板16、第二低周載荷加力機構18、第二傳力銷釘19、激振器20 ;在試驗過程中,第一低周載荷加力機構I通過第一傳力銷釘2與傳力主拉力板3連接,然後通過傳力圓棒9以及第二傳力頂板10將力傳給葉片夾具5,其中在葉片夾具承力凸耳12上安裝滾動軸承13來減少力的消耗,此即是低周傳力裝置連接關係;激振器20通過激勵高周載荷傳遞板16上的激振點17來模擬高周載荷,此即高周傳力裝置連接關係;針尖21在激振點17前緣處安裝,長焦顯微鏡22安裝在針尖21前0.4m-0.6m處。
[0006]所述長焦顯微鏡22為解析度為0.0Olmm,焦距為300mm。
[0007]高低周複合疲勞試驗高周振幅測量方法,其實現步驟如下:
[0008](I)在激振點17前緣處安裝一根針尖21 ;在針尖21前0.4m_0.6m處安裝長焦顯微鏡22 ;
[0009](2)通過ANSYS軟體進行有限元計算,模擬渦輪葉片和渦輪盤以及夾具結構在試驗狀態下的位移場,確定針尖處的位移幅值和葉尖位移幅值的比值;
[0010](3)在實驗室進行高低周複合疲勞試驗時,通過長焦顯微鏡觀測針尖的位移幅值,然後通過換算,即獲得葉尖處的振幅。[0011]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優點在於:
[0012](I)本發明由於安裝了針尖和長焦顯微鏡;實現了在試驗溫度下(200°C)葉尖振幅的測量,克服了位移傳感器不能測量試驗狀態下葉尖的振幅。
[0013](2)本發明的長焦顯微鏡解析度達到0.001mm,放大倍數高,且通過數值模擬結果得到的換算比,即可獲得葉尖振幅值,可改善高低周複合疲勞試驗精度,且簡單易於實現。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發明測量裝置整體結構主視圖;
[0015]圖2為本發明測量裝置整體結構側視圖;
[0016]圖3為渦輪盤和渦輪葉片及夾具結構在試驗狀態下的位移場。
【具體實施方式】
[0017]如圖1、2所示,第一低周載荷加力機構I通過第一傳力銷釘2與傳力主拉力板3連接,然後通過傳力圓棒9以及第二傳力頂板10將力傳給葉片夾具5,其中在葉片夾具承力凸耳12上安裝滾動軸承13來減少力的消耗,此即是低周傳力裝置連接關係。激振器20通過激勵高周載荷傳遞板16上的激振點17來模擬高周載荷,此即高周傳力裝置連接關係。
[0018]在測量過程中,低周載荷通過第一低周載荷加力機構1、第二低周載荷加力機構18施加,通過傳力主拉力板3以及傳力圓棒9後移至輪盤11榫槽後方,然後用第一傳力頂板6、第二傳力頂板10從後方推至試驗葉片夾具5上的承力凸耳12上。這樣,在保證低周載荷很好傳遞的同時,使承力凸耳12上的滑動摩擦變為滾動摩擦,摩擦係數減少了兩個數量級,變為要克服承力凸耳面上的滾動摩擦力,激振器20產生的振動載荷可以很容易地克服此力,在基本上不受損失的情況下順利地傳到輪盤11榫槽榫齒上。為進一步減少高周激振力的傳遞阻力,在承力凸耳12和傳力圓棒9上均套加第一滾動軸承8和第二滾動軸承13,這樣對激振器的功率要求可以大幅度下降。同時,此方案高周振動支點位於傳力圓棒9處,此時在激振點17處施加振動則可使渦輪盤榫齒的振動應力的分布滿足:在渦輪盤一齒的振動應力最大,二、三、四齒振動應力逐漸減小。
[0019]如圖2所示,在激振點17前緣安裝5mm長針尖21,在針前0.5m處安裝長焦顯微鏡22 (解析度為0.001mm,焦距為300mm)。測量過程中通過激振器20模擬施加高周載荷,激勵高周載荷傳遞板16振動,針尖21隨之振動,長焦顯微鏡22精確讀取針尖位移幅值。
[0020]如圖3所示,採用ANSYS軟體對渦輪盤和渦輪葉片以及夾具結構進行有限元分析,施加邊界條件來模擬在試驗過程中它們受到的載荷:①對盤心進行全約束,對夾具施加IOT拉力,來模擬試驗時的低周載荷;②在夾具前緣施加位移邊界條件,其中振幅為8mm,頻率為23.5Hz,來模擬高周載荷。最後可以獲得整個結構的位移場,並確定針尖位移幅值和葉尖位移幅值的比值,通過分析結果可知,兩者比值為2.26:1.[0021]因此,在進行榫接高低周複合疲勞試驗時,只要通過長焦顯微鏡觀測針尖處振幅,然後通過針尖和葉尖位移幅值比,就可以獲得葉尖振幅值。
[0022]本發明未詳細闡述部分屬於本領域公知技術。
[0023]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部分【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領域的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高低周複合疲勞試驗高周振幅測量裝置,包括:第一低周載荷加力機構(I)、第一傳力銷釘(2)、傳力主拉力板(3)、第一壓緊螺栓(4)、葉片夾具(5)、第一傳力頂板(6)、高頻感應加溫圈(7 )、第一滾動軸承(8 )、傳力圓棒(9 )、第二傳力頂板(10 )、渦輪盤(11)、承力凸耳(12)、第二滾動軸承(13)、渦輪葉片(14)、第二壓緊螺栓(15)、高周載荷傳遞板(16)、第二低周載荷加力機構(18)、第二傳力銷釘(19)、激振器(20);在試驗過程中,第一低周載荷加力機構(I)通過第一傳力銷釘(2)與傳力主拉力板(3)連接,然後通過傳力圓棒(9)以及第二傳力頂板(10)將力傳給葉片夾具(5),其中在葉片夾具承力凸耳(12)上安裝滾動軸承(13)來減少力的消耗,此即是低周傳力裝置連接關係;激振器(20)通過激勵高周載荷傳遞板(16)上的激振點(17)來模擬高周載荷,此即高周傳力裝置連接關係;針尖(21)在激振點(17 )前緣處安裝,長焦顯微鏡(22 )安裝在針尖(21)前0.4m-0.6m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低周複合疲勞試驗高周振幅測量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長焦顯微鏡(22)為解析度為0.001mm,焦距為300mm。
3.利用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進行高低周複合疲勞試驗高周振幅測量方法,其特徵在於實現步驟如下: (1)在激振點(17)前緣處安裝一根針尖(21);在針尖(21)前0.4m-0.6m處安裝長焦顯微鏡(22); (2)通過ANSYS軟體進行有限元計算,模擬渦輪葉片和渦輪盤以及夾具結構在試驗狀態下的位移場,確定針尖處的位移幅值和葉尖位移幅值的比值; (3)在實驗室進行高低周複合疲勞試驗時,通過長焦顯微鏡觀測針尖的位移幅值,然後通過換算,即獲得葉尖處的振幅。
【文檔編號】G01M13/00GK103592018SQ201310567800
【公開日】2014年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4日
【發明者】胡殿印, 王榮橋, 魏佳明, 劉華偉, 樊江 申請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