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吸淤機的製作方法
2023-07-21 14:54:56 3
專利名稱:潛水吸淤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了一種潛水吸淤機,屬機械類。廣泛用於魚塘、蝦池、水庫、渠道的清淤工作。
CN85201611專利公開了一種自行無密封泥泵潛吸式清塘機,該機在使用中發現了吸泥效率不高,結構複雜,整機重量重,依靠若干個浮子吊浮,調整使用不便,操作繁瑣、困難等缺陷,已不具備有先進的技術指標。
申請號88208897.1潛式池塘請淤機專利的出現,就是對比了上例專利後在克服上述專利之不足而公開的又一種實用新型潛式清淤機具。該機在泥漿的處理上作了重點改進由起泥柵、保護格柵、旁板、頂板及活動板組成的集泥室在前進工作時,進入集泥室的淤泥及泥塊經潛式泥漿泵葉輪聯結長軸攪拌器打碎,攪拌成泥漿,然後由泥漿泵抽吸排至岸上棄土點,集泥室的活動板起到潷水作用,提高了抽吸泥漿的濃度,為了防止泥漿入口處悶住,在機器上面並附有真空調節器裝置。當過量的泥塊進入並塞滿集泥室,潛式泥泵來不及把泥塊全部打碎吸走而抽吸成接近真空時,真空調節器的槓桿另一端向上運動將進水孔打開,內外壓力平衡。行走機構是框架底部兩側的擱板上聯接安裝由曲柄調節高低的二對滾輪,以及框架底部兩側各有一條撬板,當拖曳到池塘邊時,不需轉彎調頭,只要反向拖帶,前後兩端的活動板工作狀態對換即可繼續清淤。如
圖1、圖2所示。
這種潛式池塘清淤機雖然比自行無密封泥泵潛吸式清塘機在泥的處理上前進了一大步,但是仍然存在著許多缺陷。現分析如下(1)機構仍然複雜坦克型清淤機框架中部很大部分設置了集泥室,由起泥柵、保護格柵、旁板、頂板及活動板組成,目的是在集泥室內對泥塊進行處理,採取的辦法是由泥漿泵葉輪軸聯接長軸組成的攪拌器來破塊,同時攪拌增加了濃度。為了防止吸泥室內過量泥塊進入而來不及吸走所造成的抽吸接近真空時,又設置了真空調節器,此調節器安置在機器上面,當出現真空時,調節器槓桿的另一端使原來密封在彈簧的壓力下向上運動將進入孔打開,壓力平衡而正常工作。這些機構未必是在清淤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根據工況的要求不一定要設置此集泥室。而設置了此機構,又增加了這些工作環節,必然使機構仍然複雜,能否採用其它形式而且仍然可以達到潛水清淤目的,這是值得注意和採納的意見,也是本實用新型的目的之一。
(2)重量仍然重由於改進後的清淤機採用了集泥室這類機構,和配套用於攪拌、破碎,真空調節等部件,使整機重量仍然沒有減下來多少。雖然比清塘機可能是輕了些,但要達到靈活、機動、輕巧的要求,尚且還需要進一步改進。
(3)行走機構採用撬板及可以調節的二對滾輪機構,用拖曳來行走,這種方案的使用是極不方便和笨重的,也是不具有先進性的,也是被淘汰的機構,尤其在目前魚塘、蝦池、水庫、渠道中大都設置有電源,已是可以充分利用的條件,即是使用內燃機動力,也是完全可行的選擇。說明書中提到以一對園柱形旋轉浮筒代替撬板,浮筒表面設有螺旋葉片,螺旋片插入淤泥中,旋轉時產生的分力向前推進,這就是早已在六十年代就被利用為行走機構的螺旋滾筒機構,並不是新東西,由於是初始介紹沒有看到有什麼獨特之處,應該指出即便是採用了螺旋滾筒機構也要因使用工況而有所改進,否則也是落後狀態。
綜上所述該專利是值得改進的。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避免現有技術中之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重量輕、效率高、經久耐用,線控兩棲行走,適用於各類工況下的一種潛水吸淤機。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達到本實用新型由行走機構、工作機構、管路、控制部分組成。自行式機具方形平臺的前端裝有吸淤用的工作裝置;在方形平臺的左右兩側裝有水下行走裝置;在方形平臺的前後分別裝有陸上短途移動用的行走裝置;在方形平臺後部裝有吸頭,通過管路接吸淤工作裝置;方形平臺上設有標幟杆;單獨設有控制機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達到吸淤用的工作裝置是由潛水泥漿泵及潛水電動機組成。也可以用潛水泥漿泵、密封式發動機及傳動機構組成,發動機是汽油機或柴油機。水下行走機構是由減速器、潛水電動機、三角形螺旋葉片的螺旋滾筒、前支承、後支承等組成。也可用潛水電動機、鏈條、鏈輪、間隔履帶組成的水下行走機構。陸上短途移動用行走機構是由可卸下裝上的後輪兩個、前輪一個組成。吸頭是扇形盒式結構,向下一面及向後一面是由多根園鋼筋焊成的柵形格條結構。控制機構設置在岸上,由人來操作,可線控也可遙控。輸淤管系統上的輸淤管本身裝有浮漂,可浮在水面上。採用的標幟杆是多孔的鋼管。
本實用新型對比現有技術具有下列優點(1)機構簡單工作裝置直接連接吸泥頭而達到吸淤工作目的,吸泥頭結構簡單,是一個扇形盒式結構,其上焊有柵形格條,同樣可以達到吸淤要求,從而省去現有技術中的集泥室、攪拌機構、真空調節器等機構,簡化了機構,減少了不可靠環節。
(2)重量輕由於機構簡單,設置環節減少,使機器輕便靈活。
(3)採用了經過改進的螺旋滾筒機構,可以適應各類工況要求。設置有陸上短途移動的車輪系統,解決了陸上行走無論有無動力源都可行走的困難,便於運輸和轉移。
附圖的圖面說明如下
圖1是潛式池塘清淤機正視圖;圖2是潛式池塘清淤機左側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潛水吸淤機正視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潛水吸淤機吸頭示意圖;本實用新型下面將結合附圖實施例作進一步詳述如圖3、圖4所示在方形平臺(13)的前端設置有吸淤工作裝置的潛水泥漿泵(8)及潛水電機(7),通過管路聯結於方形平臺上(13)後端的吸頭(1)。在方形平臺(13)的左右兩側安置有水下行走機構用的螺旋滾筒(10),其上的螺旋葉片是三角形,旋向是兩個滾筒相反,在旋向相反情況下而產生推力前進或後退,螺旋滾筒(10)支承在前支承(11)、後支承(9)上,通過行走潛水電機(3)、減速器(2)而達到要求的行駛速度。在方形平臺(13)的前後兩端裝有陸上移動用的前車輪(14)一隻、後車輪(12)兩隻,前車輪(14)便於轉向,可拖掛在任何牽引車上陸地行駛或人力推移,從而解決無動力源自身不能移動問題。帶有浮漂的輸淤管(5)可以漂浮在水面上。控制機構(6)安置在岸上,可以線控或遙控機器動作。主機上裝有接線盒(4)。標幟杆可以顯示機器移動的位置,用空心管,也可採用多孔鋼管。
工作時,將運到工作地的本實用新型機具,卸去陸上移動的三隻車輪,接通電源,自行進入水中,潛入水底,開動潛水泥漿泵工作,淤物將通過吸頭(1)、潛水泥漿泵(8)、輸淤管(5)而排至岸上棄淤點。控制潛水行走電機(3)左右兩個電機停與開,而達到左轉、右轉的轉彎目的,行走於水下各處,由於機器本身與地面有一個合適的接地比壓力,螺旋滾筒尺寸按計算得出,使全機半浮於水底,以實現良好的整機行駛性和穩定性,工方時只需一人操作即可達到工作要求。機器具有很好的爬坡性能,可以在池塘中具有連續出池、進池、轉彎、橫進、越埂等功能。
本實用新型由於其結構緊湊、簡單、體積小巧輕便,是理想的水下清淤機具。
權利要求1.一種潛水吸淤機由三大部分組成,主機自行式機具的方形平臺上設置有工作裝置,平臺下設有行走機構,管路連接於主機工作裝置,控制部分連接主機各執行機構。其特徵是a.方形平臺(13)前端安裝有吸淤用工作裝置,通過連接管路送至岸上棄淤點;b.方形平臺(13)左右兩側安裝水下行走裝置;c.方形平臺(13)前後分別安裝有陸上短途移動用的行走裝置;d.方形平臺(13)後部裝有吸頭(1),通過管路接吸淤工作裝置;e.方形平臺(13)上裝有標幟杆(15);f.單獨設有控制機構(6)。
2.根據權利要求,所述的潛水吸淤機,其特徵是吸淤工作裝置是由潛水泥漿泵(8)、潛水電動機(7)組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潛水吸淤機,其特徵是吸淤工作裝置也可由潛水泥漿泵(8)、密封式發動機及其傳動機構組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潛水吸淤機,其特徵是水下行走裝置是由減速機(2)、行走潛水電機(3)、後支承(9)、三角形螺旋葉片的螺旋滾筒(10)、前支承(11)等組成。
5.根據權利要求所述潛水吸淤機,其特徵是水下行走裝置也可由潛水電機、鏈輪、鏈條、間隔履帶組成。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潛水吸淤機,其特徵是陸上短途移動行走機構是由快速裝卸的後輪(12)兩個、前輪(14)一個組成。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潛水吸淤機,其特徵是吸 頭(1)是扇形盒式結構,而向下一方是由多根園鋼筋焊成的柵形格條結構,其餘各板用鋼板密封。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潛水吸淤機,其特徵是控制機構(6)上設置有配電箱、操縱手柄、信號指示燈等部分。由一人操作,可線控及遙控主機動作。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潛水吸淤機,其特徵是輸淤管(5)上裝有浮漂,可浮在水面上。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潛水吸淤機,其特徵是標幟杆(15)是中間空心多孔鋼管。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了一種潛水吸淤機,屬機械類。廣泛用於魚塘、蝦池、水庫、渠道的清淤工作。主機平臺上裝有吸淤泥漿泵,聯接吸頭將淤物通過泵、輸淤管而排至岸上棄淤具。主機具有三角形螺旋葉片繞成的螺旋滾筒行走機構,具有較好的行駛性能,可連續出水、入水、越埂、跨溝、轉向等,陸上短途移動用了三隻車輪,可牽引行駛,不受動力限制,整機單人線控或遙控操作。本機的結構簡單,緊湊、輕便、經久耐用,是理想的機具。
文檔編號E02F5/28GK2076130SQ9022192
公開日1991年5月1日 申請日期1990年10月10日 優先權日1990年10月10日
發明者張洪良, 何衛國, 呂雲龍, 秦春雷 申請人:江蘇省無錫縣前洲水利工程機械廠, 水電部鄭州機械設計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