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樂山大佛基本現狀(四川樂山大佛因乾旱露出真容)
2023-07-21 14:55:48
四川樂山大佛因乾旱露出真容?景區最新回應:大佛真身就是佛頭到佛腳,一直都能看到,是常態。古詩裡的樂山大佛相傳,蘇軾年輕的時候和父親兄長乘舟東下,轉赴京師的時候途徑樂山大佛,詩興大發,寫了一首詩《初發嘉州》:
錦水細不見,蠻江清更鮮。
奔騰過佛腳,曠蕩造平川。
黃庭堅也寫過一首《凌雲紀遊》,抒發了他身處逆境的曠達之情,也流露了他隨緣自適的佛老思想。
「凌雲一笑見桃花,三十年來始到家。
從此春風春雨後,亂隨流水到天涯。」
樂山大佛非一朝一夕建造完成,陸遊認為建造如此巨型的彌勒佛像,沒有精細的設計萬萬不可,於是他在感嘆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之餘,賦詩一首《能仁院前有石像丈餘蓋作大像時樣也》:
江閣欲開千尺像,雲龕先定此規模。斜陽徙倚空三嘆,嘗試成功自古無。
樂山大佛建於唐朝,又叫「凌雲大佛」。
大佛高度是71米,大概就是20層樓高。為彌勒佛坐像。是我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建造樂山大佛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花費了三代人心血,從唐代開元元年(713年)開鑿,歷經90年的時間,竣工於貞元十九年(803年)。
非常佩服我國古人無窮無盡的智慧,他們付出的汗水造就了歷史奇觀,才讓我們後人欣賞到了如此宏偉的大佛。歷經90年風風雨雨建造成功的樂山大佛,設計非常精巧,可謂鬼斧神工,光影變遷,默默守護著樂山古城的人民。
為什麼在樂山建造樂山大佛?這裡有一個傳說。相傳當地人說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交匯處時常有水怪出沒,為了保佑路過此處的航船平平安安,於是建造了樂山大佛。
也有一個說法,是當時的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匯流處的水勢極其兇猛,經常有船毀人亡的悲劇發生,於是為了制服波瀾洶湧的江水,樂山大佛的工程發起人海通法師決定,開鑿一尊大佛,來鎮住「水妖」。
兩個說法差不多是一個意思,一個來自民間,一個來自「官方」。
歷史的車輪滾滾走過,樂山大佛巋然不動,任風吹雨打,端坐於三江之上,成為時間最默默無聲的見證者。
今年這個夏天對於四川來說,實屬罕見。連日高溫,降雨偏少,讓四川人民感受到了高溫的肆虐,不僅電不夠用了,水位也下降了不少。
前幾天有一個熱搜,說是樂山大佛因為乾旱的原因,以前以前水位高的時候,巍峨的樂山大佛坐在那裡呈現一個「洗腳」的狀態,但是現在水位太低了,樂山大佛也沒法洗腳了,變成了「光腳」的狀態。意思是以前,大佛的腳可以挨到水面,今年因為乾旱,大佛的腳距離水面很遠了。
筆者也寫了這樣的一篇文章,很多網友也指出來了,其實大佛的腳一直是露在水面之上的,非常感謝大家的指正。
8月23日,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相關人員對此也進行了說明,說網絡上這種說法是不對的,該工作人員說:所謂大佛的真身就是佛頭到佛腳,都是一直能看到的,是常態。
工作人員還說:即使在2020年特大洪水來臨時,大佛也只是淹到了腳趾,大佛身體都是露出來的,何來現在的真身全部露出?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記得十幾年前筆者和幾位朋友去過樂山大佛,雖然排隊排了好幾個小時才看到大佛的正面,但還是非常值得。當時被樂山大佛的宏偉震撼了,太宏偉了!真心為祖國瑰麗的河山感到驕傲和自豪,為古人的智慧感到深深的佩服!
願大佛保佑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樂山大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