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普洱茶茶膏的製備方法
2023-07-21 07:19:06
專利名稱:一種普洱茶茶膏的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茶葉 的加工方法,更具體地說,尤其涉及一種普洱茶茶膏的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普洱茶茶膏是一咎粘性很高的膏狀物,根據原料及存放時間的不同呈黑色或褐紅色,能溶於水,是普洱茶有效成份的濃縮物,有很高的藥用和保健價值。普洱茶茶膏的熬製工藝古已有之,但已經失傳數百年。現有的普洱茶熬製茶膏屬於民間工藝且多為世代秘傳,不對外公開。由於普洱茶茶膏的熬製中斷了數百年且無書籍記載,工藝技術的發掘和創新就成了擺在人們面前的一個課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加工工藝合理、不添加任何添加劑、口感好且方便攜帶的普洱茶茶膏的製備方法。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普洱茶茶膏的製備方法,其中該方法包括下述步驟(I)原始切碎,將曬青普洱茶清洗乾淨,晾乾後切碎備用;(2)裝筒密封,將切碎的茶葉裝入竹筒中,筒口密封嚴實;(3) 土埋發酵,在水質良好的堰塘、池塘或水塘邊緣的淺水區挖深約50 IOOcm的凹坑,將密封的竹筒埋入凹坑中,用稀泥埋好壓緊進行發酵;取料,竹筒埋藏約一至六個月,取出竹筒內受浸泡發酵茶葉備用;(5)擠壓取汁液,將經發酵後的茶葉用容器盛放,搗爛後擠出汁液備用;(6)過濾,將擠出的汁液採用200 1500目的不同目數的過濾網由低目數至高目數進行逐級的反覆過濾後備用;(7)文火熬製,將過濾後的汁液倒入熬煮容器內,首先用大火加熱至沸騰,然後再用文火慢熬,熬製過程維持汁液的沸騰狀態,待水蒸氣緩慢蒸發後,收汁成膏泥狀;(8)乾燥茶膏,將膏泥狀的普洱茶用陶或木質器皿盛裝,置於通風陰涼處2 6個月,自然風乾即成茶膏。上述的一種普洱茶茶膏的製備方法中,步驟(I)所述的將茶葉切碎具體為採用手工或是機械的方式,將茶葉切碎成長度約Icm的碎葉片。上述的一種普洱茶茶膏的製備方法中,步驟(2)所述的茶葉裝筒的具體方法為將切碎的茶葉裝入竹筒中,邊裝邊用木杵搗緊,上端預留約3 8cm的空間,用竹筍葉或棕櫚葉將筒口密封嚴實。上述的一種普洱茶茶膏的製備方法中,步驟(3)所述的挖坑埋竹筒時的環境溫度為20 30°C ;所述的在用稀泥埋好壓緊竹筒後,還要在四周用竹或木樁圍圈,以固定管理。上述的一種普洱茶茶膏的製備方法中,步驟(4)所述的具體步驟為竹筒埋藏約一至六個月,挖出並洗淨竹筒,打開竹筒封口,以竹筒內受浸泡發酵茶葉顏色已轉變為金黃帶紅色為標準,取出茶葉衝泡,茶湯已成金紅色,不渾濁,茶香蜜味且飲後苦澀味明顯降低,即可取出竹筒內受浸泡發酵茶葉備用。上述的一種普洱茶茶膏的製備方法中,步驟(5)所述的具體步驟為將經發酵後的茶葉用木桶盛放,用粗木棍均勻用力搗杵茶葉,至茶葉呈泥糊狀後,擠壓出汁液;然後再重複搗杵和擠汁3 5次,完成對汁液的擠壓提取。上述的一種普洱茶茶膏的製備方法中,步驟(6)所述的採用各種不同目數的過濾篩過濾時,還需要先對汁液進行加溫處理,溫度範圍為30 100°C,溫度隨著過濾網目數的增加而提聞。上述的一種普洱茶茶膏的製備方法中,步驟(7)所述文火熬製的具體步驟為(a)將過濾後的汁液倒入熬煮容器內,用大火加熱至沸騰;(b)然後再用文火慢熬,使汁液溫度保持在80 100°C之間,熬製過程約3小時,直至汁液開始出現魚泡眼;(c)繼續用文火使濃汁逐漸變成膏泥狀,並隨膏泥狀的逐漸形成而遞減火候,同時快速不停地攪動膏泥狀的汁液,以防止粘鍋焦糊,待稀膏慢慢變幹並能拉扯成線而不粘手時,即可取膏。上述的一種普洱茶茶膏的製備方法中,步驟(8)所述的具體方法為首先將普洱茶茶膏泥趁熱從鍋中轉移裝入陶或木質器皿中成型,同時將陶或木質器皿置於通風陰涼處2 6個月,進行自然風乾,風乾時的環境溫度控制在20 30度,溼度控制在45 70%。 本發明採用上述方法後,採用竹筒通過土埋法發酵,使茶葉在低溫且相對密封的環境下進行發酵,可使普洱茶保留較多的花果香味和木質香味,可以有效減少對茶葉劣質單寧的浸出並能充分析取其優質單寧。因此水下泥中低溫發酵,可使普洱茶茶膏果香濃鬱、滋味醇厚豐滿,其湯色金紅透亮,具有較高的品飲和再貯藏價值。進一步地,通過嚴格的過濾和文火熬製,使茶葉中的有益成份得到濃縮,從而提高其口感和藥用價值;同時,嚴格控制溫溼度,並採用兩至六個月的自然風乾,使茶葉在晾乾的過程中繼續進行後發酵,使茶膏口感更加醇和,進一步提高其品飲和收藏的價值。本發明工藝在加工過程中由於未添加任何化學添加劑,可以長期存放,並且茶膏的適當的溫度和溼度環境下會持續後發酵,品級、口感和價值也不斷地提高。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並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任何限制。本發明的一種普洱茶茶膏的製備方法,該方法包括下述步驟(I)原始切碎,將曬青普洱茶清洗乾淨,晾乾後,採用手工或是機械的方式,將茶葉切碎成長度約Icm的碎葉片;(2)裝筒密封,將切碎的茶葉裝入竹筒中,邊裝邊用木杵搗緊,上端預留約3 8cm的空間,防止茶葉在發酵過程中吸水脹大撐破竹筒,最後用竹筍葉或棕櫚葉將筒口密封嚴實;(3)土埋發酵,在環境溫度為20 30°C時,在水質良好的堰塘、池塘或水塘邊緣的淺水區挖深約50 IOOcm的凹坑,將密封的竹筒埋入凹坑中,用稀泥埋好壓緊進行發酵,同時在埋竹筒的稀泥四周用竹或木樁圍圈,以固定管理。在發酵過程中,利用竹筍葉或棕櫚葉及竹筒良好的滲透性緩緩滲入潔淨水,由於填埋時的環境溫度一般選擇在20 30°C之間,水下稀泥中的竹筒內溫度大約在20 25°C之間,這樣可使普洱茶在水下發酵中保留較多的花果香味和木質香味,可以有效減少對茶葉劣質單寧的浸出並能充分析取其優質單寧,使普洱茶茶膏果香濃鬱、滋味醇厚豐滿,其湯色金紅透亮,具有較高的品飲和再貯藏價值,從而可以產出高質量的茶膏原料。(4)取料,竹筒埋藏約一至六個月,挖出並洗淨竹筒,打開竹筒封口,以竹筒內受浸泡發酵茶葉顏色已轉變為金黃帶紅色為標準,取出茶葉衝泡,茶湯已成金紅色,不渾濁,茶香蜜味且飲後苦澀味明顯降低,即可取出竹筒內受浸泡發酵茶葉備用;(5)擠壓取汁液,將經發酵後的茶葉用木桶盛放,用粗木棍均勻用力搗杵茶葉,至茶葉呈泥糊狀後,擠壓出汁液;然後再重複搗杵和擠汁3 5次,完成對汁液的擠壓提取;採用反覆擠壓取汁的方式,是由於經長時間發酵後的普洱茶葉富含水分,加之茶葉本身果膠含量高,植物纖維素豐富,一次擠壓難以全部提取茶汁及其它有益成分,故需反覆提取多次,保證有效成份不會被浪費;(6)過濾,將擠出的汁液進行加溫處理,溫度範圍為30 100°C,在溫度的上升過程中,採用200 1500目的不同目數的過濾網由低目數至高目數進行多次逐級的反覆過濾,根據對茶膏品質的不同,可以選擇具體的目數範圍進行過濾,汁液的溫度隨著過濾網目 數的增加而提高;所述的逐級反覆過濾,是指在每次過濾時,採用相同目數的過濾篩反覆過濾多次後再採用更高目數的過濾篩反覆過濾多次;過濾後的汁液用容器盛放備用;(7)文火熬製,具體步驟為(a)將過濾後的汁液倒入熬煮容器內,用大火加熱至沸騰;(b)然後再用文火慢熬,使汁液溫度保持在80 100°C之間,熬製過程約3小時,直至汁液開始出現魚泡眼,也即是出現粘度較高的氣泡;(c)繼續用文火使濃汁逐漸變成膏泥狀,並隨膏泥狀的逐漸形成而遞減火候,同時快速不停地攪動膏泥狀的汁液,以防止粘鍋焦糊,待稀膏慢慢變幹並能拉扯成線而不粘手時,即可取膏;(8)乾燥茶膏,首先將普洱茶茶膏泥趁熱從鍋中轉移至陶或木質器皿中成型,同時將陶或木質器皿置於通風陰涼處2 6個月,進行自然風乾,風乾時的環境溫度控制在20 30度,溼度控制在45 70%。由於普洱茶茶膏含有豐富的酶和植物精華,加之晾乾中的茶膏含有一定的水分,因而晾乾的過程同時也是後發酵的過程,自然晾乾後的茶膏口感將更加醇和,可進一步提高其品飲和收藏價值。晾乾成型後的茶膏,可用陶瓷或食品級器皿或食品包裝紙包裝後即為成品。包裝後的普洱茶茶膏在適當溫度和溼度環境下持續後發酵,品級也不斷提聞。
權利要求
1.一種普洱茶茶膏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包括下述步驟(I)原始切碎,將曬青普洱茶清洗乾淨,晾乾後切碎備用;(2)裝筒密封,將切碎的茶葉裝入竹筒中,筒口密封嚴實;(3)土埋發酵,在水質良好的堰塘、池塘或水塘邊緣的淺水區挖深約50 IOOcm的凹坑,將密封的竹筒埋入凹坑中,用稀泥埋好壓緊進行發酵;(4)取料,竹筒埋藏約一至六個月,取出竹筒內受浸泡發酵茶葉備用;(5)擠壓取汁液,將經發酵後的茶葉用容器盛放,搗爛後擠出汁液備用;(6)過濾,將擠出的汁液採用200 1500目的不同目數的過濾網由低目數至高目數進行逐級的反覆過濾後備用;(7)文火熬製,將過濾後的汁液倒入熬煮容器內,首先用大火加熱至沸騰,然後再用文火慢熬,熬製過程維持汁液的沸騰狀態,待水蒸氣緩慢蒸發後,收汁成膏泥狀;(8)乾燥茶膏,將膏泥狀的普洱茶用陶或木質器皿盛裝,置於通風陰涼處2 6個月,自然風乾即成茶膏。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普洱茶茶膏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I)所述的將茶葉切碎具體為採用手工或是機械的方式,將茶葉切碎成長度約Icm的碎葉片。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普洱茶茶膏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2)所述的茶葉裝筒的具體方法為將切碎的茶葉裝入竹筒中,邊裝邊用木杵搗緊,上端預留約3 8cm的空間,用竹筍葉或棕櫚葉將筒口密封嚴實。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普洱茶茶膏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3)所述的挖坑埋竹筒時的環境溫度為20 30°C ;所述的在用稀泥埋好壓緊竹筒後,還要在四周用竹或木樁圍圈。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普洱茶茶膏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4)所述的具體步驟為竹筒埋藏約一至六個月,挖出並洗淨竹筒,打開竹筒封口,以竹筒內受浸泡發酵茶葉顏色已轉變為金黃帶紅色為標準,取出茶葉衝泡,茶湯已成金紅色,不渾濁,茶香蜜味且飲後苦澀味明顯降低,即可取出竹筒內受浸泡發酵茶葉備用。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普洱茶茶膏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5)所述的具體步驟為將經發酵後的茶葉用木桶盛放,用粗木棍均勻用力搗杵茶葉,至茶葉呈泥糊狀後,擠壓出汁液;然後再重複搗杵和擠汁3 5次,完成對汁液的擠壓提取。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普洱茶茶膏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6)所述的採用各種不同目數的過濾篩過濾時,還需要先對汁液進行加溫處理,溫度範圍為30 100°C,溫度隨著過濾網目數的增加而提高。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普洱茶茶膏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7)所述文火熬製的具體步驟為(a)將過濾後的汁液倒入熬煮容器內,用大火加熱至沸騰;(b)然後再用文火慢熬,使汁液溫度保持在80 100°C之間,熬製過程約3小時,直至汁液開始出現魚泡眼;(c)繼續用文火使濃汁逐漸變成膏泥狀,並隨膏泥狀的逐漸形成而遞減火候,同時快速不停地攪動膏泥狀的汁液,以防止粘鍋焦糊,待稀膏慢慢變幹並能拉扯成線而不粘手時,即可取膏。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普洱茶茶膏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8)所述的具體方法為首先將普洱茶茶膏泥趁熱從鍋中轉移裝入陶或木質器皿中成型,同時將陶或木質器皿置於通風陰涼處2 6個月,進行自然風乾,風乾時的環境溫度控制在20 30度,溼度控制在45 70%。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普洱茶茶膏的製備方法,屬於普洱茶加工工藝技術領域,其技術要點包括下述步驟(1)將普洱茶切碎;(2)將切碎的茶葉裝入竹筒中,密封嚴實;(3)在淺水區挖凹坑,將密封的竹筒埋入凹坑中,用稀泥埋好壓緊進行發酵;(4)竹筒埋藏約一至六個月,取出茶葉備用;(5)將經發酵後的茶葉用容器盛放,搗爛後擠出汁液備用;(6)將擠出的汁液採用過濾網進行反覆過濾;(7)將過濾後的汁液倒入熬煮容器內,用文火慢熬收汁成膏泥狀;(8)將膏泥狀的普洱茶用器皿盛裝,置於通風陰涼處自然風乾即成茶膏;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加工工藝合理、不添加任何添加劑、口感好且方便攜帶的普洱茶茶膏的製備方法;用於普洱茶茶膏的製備。
文檔編號A23F3/20GK102919399SQ20121044543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8日
發明者劉青 申請人: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