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內平價旅遊勝地(福建這裡一個青山更青)
2023-07-21 06:43:05 1
「要堅持生態保護第一,統籌保護和發展,有序推進生態移民,適度發展生態旅遊,實現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
「要堅持正確改革方向,尊重群眾首創精神,積極穩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創新,探索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力爭實現新的突破。」
「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省建設布局,科學制定時間表、路線圖,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2021年3月,
來閩考察時的
殷殷囑託,言猶在耳。
一年來,
沿著指引的道路,
龍巖老區蘇區意氣風發
邁進生態文明新時代,
在讓青山更青、百姓日子更紅的路上,
閩西人民壯心不已,奮力奔跑。
國土綠化美化有新成效
春和景明萬物長,植樹造林添綠忙。
17日,在福建省長汀縣南山鎮的「網際網路 全國義務植樹」示範基地,工人們正搶抓有利時機,忙著整地挖穴,種植木荷、楓香等景觀樹種。
圖丨長汀山河披綠
「長汀今年的造林綠化任務是4.5萬畝,目前已經完成4.1萬畝。」福建省長汀縣農業農村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範小明告訴記者。近年來,福建省長汀縣將造林綠化與水土流失精深治理、馬尾松林分改造提升以及國土綠化示範市項目相結合,牢牢把住苗木質量、造林整地、造林設計「三個關口」,加快造林進度,保證造林質量。目前,福建長汀水土流失率降至6.78%,森林覆蓋率提高到80.31%,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決定性勝利,自然生態系統得到歷史性改善,長汀成為「全省最綠縣份之一」。
植樹造林、綠化國土,是黨中央、國務院長期堅持生態保護的一項重大戰略。一年來,龍巖全市幹群牢記囑託,發揚「滴水穿石、人一我十」「敢為人先、接力奮鬥」的精神,為了讓青山更青接續奮鬥。
「我市統籌推進國土綠化美化,重點以森林質量精準提升、松林改造提升、珍貴用材樹種造林和生物防火林帶建設為抓手,加快推進植樹造林。」龍巖市林業局局長張田華介紹,同時還開展了「我為長汀水土流失精深治理種棵樹」「我為碳中和種棵樹」等公益項目,引導廣大公眾參加「網上捐資、碼上植樹」活動。
今年,全市已累計完成植樹造林12.72萬畝,佔任務的67%。如今,全市森林覆蓋率達79.39%,連續42年居全省首位。
閩西人民不會忘記對「碳達峰、碳中和」的囑託,持續聚焦「生態立市」,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不斷提升碳匯增量,增強碳匯能力。
去年,全國首單林業碳匯指數保險在龍巖市新羅區正式籤單落地,邁出林業在探索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進程中的重要一步。
城市氧吧丨陳永誠 攝
3月1日,全省首家司法綠碳基地在上杭白砂國有林場國土綠化丘坊示範點舉行揭牌儀式,共同為「綠碳」基地種下首批「碳匯林」樹苗。這是龍巖市探索「碳達峰、碳中和」合作模式的一個成功實踐。
圖丨司法「綠碳」基地揭牌儀式
圖丨上杭白砂國有林場
目前,上杭、長汀、連城、武平已列入林業碳匯交易試點。「下一步,我市將進一步開展林業碳匯試點,以提高森林生態碳匯能力為重點,加大林業碳匯項目建設力度。」張田華說。
林業改革創新有新突破
「的重要講話,讓我更加堅定了發展信心。」18日,鍾亮平激動地告訴記者。
圖丨武平縣發放首筆「興林貸」
鍾亮平是「興林貸」第一位受益者,他是福建省武平縣靈芝種植大戶,在縣政府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優惠政策鼓勵下擴大種植規模,但靈芝產業生產周期長、資金需求量大,在他正愁著擴大生產的資金從哪裡來時,正好「興林貸」出現了。「『興林貸』利息比較低,辦理也很便捷,還可以循環使用,解決了我們資金不足的問題,為林農及林下產業提供了很大幫助。」鍾亮平說。
「要堅持正確改革方向,尊重群眾首創精神,積極穩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創新。」的諄諄囑託、殷殷期望,飽含著深情,指明了方向,讓武平人民備受鼓舞。
一年來,「全國林改第一縣」福建省武平縣把的囑託牢記在心、落實於行,深化機制創新,拓寬金融支持林業發展渠道,創新推出「興林貸」金融產品,努力將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推動縣域經濟發展。
圖丨捷文村林下產品——紫靈芝
圖丨武平縣百香果標準化育苗基地的工人們正在對百香果苗進行修剪、挑選、出苗
放眼全市,林業改革創新也有新的突破。
1
國家林草局印發了《關於支持福建省三明市南平市龍巖市林業綜合改革試點若干措施》,為龍巖市林業綜合改革破解一批機制體制障礙。
2
龍巖市政府出臺了《龍巖市全國林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實施方案》,著力從14個方面持續深化林業改革。
圖丨捷文風光
改革,改變了大山的命運,也改出了綠色發展的新天地——
1
龍巖市被列為全國林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市,在武平、上杭、漳平等地開展林地經營權證發放試點工作。
2
全省首個林業金融區塊鏈融資平臺落地福建武平,創新推出「興林貸」林業普惠金融服務,首筆貸款在福建省武平縣發放。
3
辦理林地經營權登記108宗,面積8280畝,全市流轉集體林地12.5萬畝,新增新型林業經營主體122家。
4
發放「惠林卡」32883張、授信29.9億元、用信19.1億元。
武平縣城廂鎮雲礤森林人家丨彭緒榮 攝
隨著林改工作縱深推進,釋放強大生產力,讓荒山變成青山、讓農民捧上金山。
生態富民產業有新局面
17日,在福建省長汀縣河田鎮露湖村茯苓種植基地,記者欣喜地看到,去年接種的茯苓菌種長勢良好。「再過四個月,這批茯苓就可以迎來第一次收穫。」範小明介紹。
福建省長汀縣充分利用馬尾松林分改造後留下的松樹兜,進行茯苓種植,發展特色林下茯苓種植產業,將森林優勢有效地轉化為經濟優勢。去年茯苓種植面積已驗收6411畝,產值0.128億元。
這是龍巖市發展林下經濟的生動實踐。
圖丨長汀溼地公園
「要適度發展生態旅遊,實現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的重要講話讓人倍感振奮,也更加堅定了發展的信心。
龍巖市多模式推進林下經濟發展,實現「不砍樹也致富」。在武平建成國家林下經濟示範基地科教館,初步形成了以武平紫靈芝、上杭金花茶、長汀黃花遠志、連城鐵皮石斛等區域特色林下經濟發展模式。
目前,龍巖市共建立林下經濟示範基地123個,武平、長汀、連城被評為「全國林下經濟示範縣」。去年,實現林下經濟經營面積1055萬畝、產值242億元,輻射帶動17.7萬戶農戶參與。
梅花山紅豆杉林丨李國潮 攝
從森林裡挖出「黃金」的,不僅有種養業,還有旅遊業。
龍巖市依託溼地公園、森林公園、地質公園等良好森林生態資源,做足山水文章,推進生態旅遊融合發展,重點打造以「森林人家」為主的生態旅遊品牌,使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讓老百姓更加安居樂業。
去年,全市生態旅遊實現直接收入11.38億元,創造社會總產值50.78億元。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沿著指引的道路,
龍巖老區蘇區闊步向前,
一個山清水秀、綠色低碳的
美麗龍巖正迎面走來。
作者:曾俊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