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風水事件 清代翰林院為何不開中門?
2023-03-30 18:08:06 1
在現代科學發展的今天,關於風水的說法似乎已經不再像古代那麼被重視,但是依然有很大的影響力,風水學的東西還真不好說是否能夠應驗,但是從一些史料書籍的記載來看,人們對於風水學的信賴並不是空穴來風,下面讓我們去看幾則古代風水事件你就知道了。
中國古代的風水事件:
一、二十一位太守官
清代遁齋《遁齋偶筆》下卷記載,他曾在金華府當過太守,金華府的官署建在山坡之上,從影壁至大門高約十餘丈,臺階約有拾級。由二門至大堂也是越走越高。站在大堂之上可以俯視山下,望見城外數十裡之外的地方,能看見兩條溪水,一條溪水從義烏縣流過來,從左邊流來繞右而行,為玉帶水;另一條溪水自武義縣流過來。衙旁有山。形狀如披麻帶孝的弔喪者所穿的衣服,溪水之形象白色孝衣帶,成鏈狀,一直流向此山右腋。
風水先生認為,這水叫黃泉水,特別不吉利。遁齋不懂風水,降職之後,遇到衙門內一位老官吏。他講,他在衙內任職二十七年,衙門內更換了十七位太守。再加上在他當官前的四任太守,共二十一位太守官在職時沒有一位升官,其原因就在於金華府衙門前的溪水不吉利造成的。遁齋降職另調後,繼任太守葉公,為躲開這個不吉利的風水,便將他居住的位置改換為衙門東邊的房宅,站在房內,向外望去,再也看不到黃泉水了。
任職二年,便升官而去,後來的太守,皆住在這間新居之內,升遷官職者頗多,後來遁齋調往台州任職,見縣衙門大堂毀於火災後,一直未重新修建,改住入儀門往東府廳討論政務,廳事部居住在這些房內。遁齋產生疑問,便去詢問原因。郡伯回答道∶「自此堂燒毀之後,風水由兇轉吉,縣長調 後,紛紛升官而去。所以至今不敢重建,怕重建大堂後,風水再次轉換」。
二、海潮過崑山必然出狀元
明代《蓬窗類記》記載,濰亭在蘇州市東部三十裡,而崑山又在濉亭東四十裡,再往東去一百裡為劉家港,已臨大海每年海潮入劉家港,到達崑山就停止了。宋代淳熙八年辛丑海潮到達崑山後還不停止,一直前進到濰亭。人們都十分詫異,剛巧那年長州人黃由考取狀元,因此蘇州人都說:「潮到濰亭,要出狀元。」淳熙十一年甲辰,海潮又越過崑山,那年衛涇考取了狀元,人們為此更加相信前邊的話不假。就這樣,「潮到濰亭,要出狀元」之語傳了二百多年。奇怪的是,如果此地沒有人能考取狀元,海潮也就沒有越過崑山。
到了明代成化辛卯,蘇州郡守番陽人丘霽於除夕迎土牛於蘇州婁門外,正巧此時,網魚的人忽然網住了江豚,江豚是生長於海裡的魚類,是隨著海潮來到蘇州的。當時蘇州地區的官員無不齊誦「潮到濰亭,要出狀元」之語,彼此互相祝賀,丘霽不相信。就在第二年壬辰,少宰吳原博考取狀元。當時,崑山驛樓上邊掛了一塊匾額,題字為「問潮」,是希望海潮再次越過崑山。
後又過了二十一年,到了弘治壬子,慈谿人楊子器為崑山縣長,當年八月海潮又來到濰亭,楊子器說道∶「海潮已過崑山。」便將匾額上的題字「問潮」改為「迎潮」。第二年修撰崑山人毛憲清考取狀元。這就是說,海潮四過崑山,正巧有四位蘇州人在海潮過崑山的第二年考取狀元。該書作者黃表示,他將以上情況記錄下來,是供後人參考的。
清稗類抄》記載,清代雍正丁未有人於蘇州濰亭鎮臨葑溪頭用魚網網得一條石首魚,此魚為海中之魚,是隨著海潮來到臨韝溪水中的,證明這年海潮又來到了濰亭鎮。當時,彭芝亭家就住在濰亭鎮臨葑溪附近,他家門前就面臨著臨葑溪。就在這一年,彭芝庭考取了狀元,後來當了尚書。又一次證實了「潮過唯亭出狀元」的預兆。
三、翰林院內風水怪
清代陳康祺《朗潛紀聞三筆》卷七記載,清代翰林院堂不開中門,如打開中門,則對翰林院的掌院不利。另外,翰林院門前沙堤中,有土凝結成丸,如被誰誤將泥丸踏損粉碎,必有翰林傷亡。再則,在原心亭之西南角,翰林有父母的,千萬不可設坐,設坐就會對父母有刑克。還有,角門如果久閉不開,有人突然將此門打開的話,司事者就會受到譴責或被貶職。禮部走廊的屏門,不能加搭渡,如果加了搭渡,禮部的人員就會碰上災禍。這些禁忌,屢試屢驗,如不注意防止,災難就馬上降臨,但其道理何在?人們皆不知曉。
四、一個奇特的異物
在宋末之時,廬陵有一個姓彭的男子,不幸父親去世,他是一個忠厚之人,同鄉為他介紹了一個在當地有名的地師,為他父親勘測墓地,風水師來後,小夥雙膝跪迎,禮術周到,風水師有些感動,然後就隨小夥走山尋地認真勘測,並尋得一處,來龍高大起伏曲曲,老龍開陰窩之穴,有三分三合水,前面吐唇金星,踏腳近案微起,明堂緊斂,來水之玄曲曲,消於兩山相交之間,左青龍、右白虎緊護穴場,案山起山臺,朝山環抱,羅城一層高過一層。風水師站在穴場上說:「你將父親葬在這裡,彭家日後全出藩王、州牧、郡守之類的大官」。
小夥聽後十分高興,就請人在那裡挖井開穴,風水師告訴挖井的人說:「往下挖的深度不要超過九尺,不然就有異物出現,然後此穴就被破壞了」,風水師站在一旁看他們挖井,由於在高山上沒有凳子坐,風水師年邁體虛,站久了就有點累了,於是就到旁邊一個石頭上坐下休息片刻。挖井的人只顧用力向下挖,就忘記了風水師的告誡,一下子挖了一丈多深,就在這時突然奇蹟出現了:只見一隻白鶴從地下一躍而起,直衝雲宵,眾人無不驚駭,風水師一看口中嘆息,大家這才明白是怎麼回事,他來到墓穴前一看,見已經挖下一丈多深,心中悲憤不矣,就不聲不響地走了。墓穴已經挖好,彭姓小夥明知富貴已隨白鶴而去,但無賴之際也只好將父親安葬在那裡,儘管福貴之氣已隨鶴而去,但仍然不失為一處佳穴,彭姓後人還出了兩個縣令。看來,這個穴位的吉氣還沒有散盡,這也說明彭姓小夥富氣還不足以任藩王之類的官,也說明風水師的大意。凡事有一個主次,必須克服一切困難來做這些關鍵性的事,才能準確無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