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首古詩裡的窮秋,大河平野正窮秋,清素高曠,大氣蒼涼
2023-04-01 23:44:15 1
古詩五首說窮秋:窮秋籬落日蕭蕭,淺笑臨風畫亦勞
首先看到窮秋兩個字,人們的感覺是貧窮,蕭條。
但實際窮的本意,一個空字部首,就意味著是形容天的盡頭。古代認為天圓地方,天空像個巨大的蓋子覆蓋在地面,在遙遠的地方,一定會有盡頭,雖然誰也沒有真正走到過天的盡頭。但那裡仿佛一步可以登天,這個窮的古體字,仿佛人彎著腰,在山洞裡,想必那也是靠天最近的山洞吧。
後來窮字就引申為盡頭,日暮窮途,當然是指的太陽落山,走到了路的盡頭,或者說無盡也是可以的,但是此時人心疲憊,往往給人末路悲涼的感覺,窮在後來就指沒錢寒苦,人生絕境。
公曆的十月,農曆的九月,古代的氣象氣候將此定為秋天的最後一個月,就是秋天將過完了。
文字上有季秋之說,但同時也有晚秋暮秋的說法,不過這種晚和暮,有時候讓人覺得厚重,實際晚秋九月,萬木搖落,天高氣清,秋氣深濃,但未必沉重,於是就有了窮秋的說法。
窮秋,是指秋天已經快到盡頭。
但是又代表著秋天那種清素無窮的高曠美。
當然要是有人讀出了窮苦,那也是正常的。苦為味之正,最蕭條的秋天,實在是人生和人間的滋味。窮秋確實有也有悲涼的底色。
「朱唇動。素腕舉。
洛陽少童邯鄲女。古稱淥水今白紵。
催弦急管為君舞。窮秋九月荷葉黃。
北風驅雁天雨霜。夜長酒多樂未央。」南北朝:鮑照《代白紵曲》
南北朝時代包括之前,還沒有棉布棉花,最適合冬天保暖用的紡織品,除了絲綢,動物皮毛就是麻葛之類,其中以薴麻保暖吸溼性最好,通常用作中高檔的服裝和紡織品,而江南一帶,也興起薴麻加工紡織行業。薴麻的加工非常繁瑣,要在河水裡脫膠漂洗,也就興起了民間的勞動的歌舞。
隨著薴麻紡織品的擴大,宮廷也開始流行白紵舞,這種舞蹈,一方面是將民間的歌舞融入宮廷,另外一方面也表達了皇宮貴族的富麗和奢侈。
幾乎每個季節都要穿著白色的薴麻舞衣歌舞。
在這樣一首描寫深秋宮廷的歌舞中亦籬是誰,穿著白衣裳的少男少女,唱著歌跳著舞,用急促的旋律和舞步為君王助興。當然這種歌舞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現在已經不得而知,也許是祭祀,也許純粹是娛樂,但是這樣上好的薴麻衣裳,在秋天的宮廷裡,是美麗的風景。
那麼詩人用對照的手法寫出了宮廷之外,那是一片晚秋的蕭條,荷葉枯死,北風驅趕大雁南行,天上降下雪白的霜露。
和蕭條景色對比的是,宮廷裡頭,白衣飄飄,溫暖如同仙境,徹夜歌舞。
這裡的窮秋,有清素曠遠肅穆的含義,倒是和宮廷的熱鬧富麗,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白花垣上望京師,黃河水流無盡時。
窮秋曠野行人絕,馬首東來知是誰。」唐朝王昌齡橫吹曲辭·出塞
王昌齡是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很多人都讀過他的前四句。他在二十七歲奔赴玉門關,應該是給當時的管轄這裡的節度使作幕僚。塞外秋色,望古思今,這裡依然是抵禦北方遊牧部落的重要屏障。所以秦時明月漢時關,有著穿越古今的歷史厚度。如果漢朝那些抵禦匈奴的名將勇士還在,一定不會讓異族侵略者度過關山。
這是他渴望國土太平深沉浩大的愛國情懷。
但這裡人煙稀少,來到這裡戍守的人,忍受著嚴寒寂寞。
這個白花垣到底是地名還是指高原,還是指的霜花降落的北方高地都不重要,因為這個地方高寒冷酷亦籬是誰,是黃河的源頭,他看著黃河水東去,在遙遠的地方,一定會有京城在黃河中下流的平原上。
他這裡用了一個窮秋,真真是天蒼蒼葉茫茫,這裡可以看到無窮的秋空,無窮的曠野,深秋一片北方高原的遼闊和無盡,秋天尚有微薄的高原的太陽,那從東邊來的,沐浴在太陽中的人,面目和身影都在一團光裡,他是誰呢?
他是他自己,為了愛國,千裡遠赴關山,風霜秋雨,孤獨而行,只是為了踐行那心中保家衛國,平定胡虜,建功立業的理想。
但是這個理想在窮秋曠野的高原塞外,冷卻到骨感堅毅蒼涼。
「大河平野正窮秋,羸馬羸僮古渡頭。
昨夜蓮花峰下月,隔簾相伴到明愁。」唐朝 羅鄴《黃河曉渡》
我很佩服王昌齡,但是我更敬重羅鄴,他和王昌齡不一樣,王昌齡是少年壯志,30歲之前奔赴北方,他是用青春捍衛理想,但是60多歲的羅鄴奔赴北方塞外,卻是因為生存和生活。我想他的家人一定等著他寄回來的錢糧下鍋。這個在幕僚職業上輾轉了一生的老人,去北方寒苦之地,只是為了給家人力所能及的最好的生存。
他的一生,可謂坎坷不得志,以他的才華,時不眷顧,屢屢落第。然後晚年有了一份幕僚工作,卻是在北方單于的帳下,唐朝和邊境部落平靜時,也有人員交往,這位老者就是其中的一名。
這首詩,我看到的是節制,大氣和蒼涼,他的詩,他的窮秋分外真實。
這是黃河古渡,深秋河水下降,大河平野,一望蒼茫。
這裡的秋色荒涼乾淨,秋色無窮,秋也要走到盡頭。
大河古渡,老人牽著馬,帶著瘦小的僕僮,站在晨風裡的渡口。
在這裡,依靠的主要是馬和腳力,越往北走會越冷,老去多病的他,弱小的僕人,面對還有一半徵途,怎麼能和年輕人一樣狂放,那種匹馬走天涯的快感。
兩個人相依為命,在半夜的風裡醒來,怕耽誤了渡船,一步步走向北方寒冷的深處。
和王昌齡比起來,這是厚重而蒼涼的生活。
不久他病死在北方寒冷的沙漠裡。
窮秋在他的筆下,更有一種無言的蒼涼。但我敬重他,哪怕只是命運的捉弄,他一步步走在草原沙漠的窮秋裡,定格成最滄桑最堅韌地前行。
「窮秋籬落日蕭蕭,淺笑臨風畫亦勞。
徹骨清寒香未了,落英猶更入離騷。」宋朝·喻良能《亦(yi)好園菊花盛開為賦二絕》·
晚秋到了明淨的時候,也真可謂一種乾淨的窮,你看那晚秋時節,籬笆上的太陽仿佛也白而冷,帶著蕭蕭寒意。
然而菊花卻笑吟吟開放,是多少畫圖都難得畫出的瀟灑風姿。
那徹骨的清寒香氣繚繞在院子四周,窮的是秋,不是菊花。
它不僅芬芳,而且還可以當糧食,屈原不是說,夕餐秋菊之落英嗎?
也正是菊花的美,讓秋天更加高遠,而秋天的清素,也成就著原野籬笆上的菊花,比春花更動人,更悅目,更入心。
所以窮秋和窮都不可怕,就看你是否能活出菊花一樣樂觀的自己。
「點也孤楓赤,參乎列岫青。
新炊乘欲餒,舊釀誘初酲。
床下秋蠉響,籬邊晚茁馨。
六根元不動,在在得忘形。」宋朝·曾豐《窮秋羈路》
看到這樣一個名字,你會覺得窮途末路之感,窮秋,又是困在路上。但是你看到內容卻不得不佩服他在寒苦顛沛的路途中的樂觀。
一點紅的是一棵孤獨紅楓絢爛的顏色,一片青的,是羅列在眼前的青山。
山家小旅館的飯,飯香撲鼻,撩動飢腸,自己保留的酒,捨不得喝,一次喝一點,已經讓人臉上酡紅。
那床下聽得見秋蟲的聲音,那籬笆邊看得見晚發的菊花花苞。
我什麼都不想,只沉醉在路途美麗的秋景裡,忘了自己的現狀。
實際這是一種苦中作樂的方式。
否則名字也不會叫作《窮秋羈旅》,大可以寫作晚秋山行。
那飯有節制地吃,酒要有節制地喝,住最簡單的地方,將自己的視線轉移到耐寒的楓樹菊花上頭,無疑不表示他的旅途清苦艱辛。
然而正是知道自己的處境,反而在節約中樂觀,在寂寞中浪漫,將悲涼不快轉移到晚秋美景,甚至主動要發現美,這是可貴的向上的生存意志。
想必秋天秋過去了,窮也會過去吧。
所以當你覺得心情特別不好的時候,看看古人如何在蕭條的晚秋和窮秋裡,無論他們如何艱難,都在保存的生命的韌力。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絡。
如需了解更多的收錢吧代理加盟詳情,請諮詢電話18883238888.全國招聘代理加盟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