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學檔案
2023-04-01 22:53:38
《紅學檔案》是2007年5月1日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皓政。本書主要收錄了具有代表性的紅學的論文作品,並對紅學進行評價,提出相關觀點。
作者
郭皓政
ISBN
10位[7307055104]13位[9787307055100]
定價
¥50.00元
出版社
武漢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7-5-1
目錄
1內容提要
2書籍目錄
3書籍特點
摺疊編輯本段內容提要
本書選輯了紅學史上各個歷史時期、各流派有代表性的紅學論文16篇,並對其加以評介;同時,作者編撰了"近二十年紅學論著提要"以及"近三十年紅學大事記",為讀者提供第一手、最直觀的紅學資料,勾勒出紅學發展史的全貌,其間亦體現出編者的觀點和立場。
摺疊編輯本段書籍目錄
"紅學"的歷史、現狀與未來--寫在《紅學檔案》前面
石頭記索隱
紅樓夢評論
紅樓夢考
中國小說史略·第二十四篇·清之人情小說
紅學檔案
紅學檔案
賈寶玉的出家
紅樓夢人物論(存目)
紅樓夢研究(存目)
紅樓夢簡論(存目)
關於《紅樓夢簡論》及其他(存目)
紅樓夢新證(存目)
論紅樓夢(存目)
索隱派紅學的研究方法及其歷史經驗教訓--評近半個世紀海內外索隱派紅學
我與《紅樓夢》
紅學四十年
《百家匯評本》前言
《劉心武"紅學"之疑》序
近二十年紅學論著提要
近三十年紅學大事記
後記
摺疊編輯本段書籍特點
近三十年來,對"紅學"這一概念本身以及紅學史的反思,一直是紅學界的熱門話題。這一類的論著不少,如劉夢溪曾引起較大爭議的《紅學三十年》,以及他後來的專著《紅學》、《紅樓夢與百年中國》;郭豫適《紅樓夢研究小史》、《紅樓夢研究小史續稿》;韓進廉《紅學史稿》;白盾主編的《紅樓夢研究史論》;胡邦煒的《紅樓祭--20世紀中國一個奇特文化現象之破譯》;孫玉明的《紅學:1954》;歐陽健等編著的《紅學百年風雲錄》;陳維昭的《紅學與二十世紀學術思想》、《紅學通史》,等等。上述紅學史著作,或者高屋建瓴,或者鞭辟入裡,或者獨抒己見,各有特色。但是作者對材料的取捨和判斷,容易受主觀性的制約,有的還存在著門戶之見的影響。 近幾年來,各種"紅學"選本或者舊籍新刊的湧現,也可以看作是這種反思的一種表現。經粗略統計,僅2004、2005兩年間,出版的各類紅學書籍,就達數百種。其中,有很大一部是舊籍新刊,既包括民國時期的紅學著作,也包括近年來各家各派的觀點。這些"紅學"選本,或是只選某一家、某一派的文章,難以勾勒出紅學發展的全貌;或是以資料性為主,雖兼收並蓄,但編者的觀點和立場表現得不是非常明顯。 如果能夠將客觀性與編寫者的主觀見解更好地結合起來,推出一部既具有鮮明的學術立場,能夠幫助讀者廓清紅學迷霧,又具備真實可信的資料價值,儘量讓事實本身說話,給讀者留下充分思考空間的紅學史著作,則無論對於紅學研究者而言,還是對那些對紅學知之不多的一般《紅樓夢》讀者而言,都將是一件大好事。由郭皓政主編的《紅學檔案》一書,在這方面做出了初步的嘗試。與其它紅學史著作相比,該書具有以下特點:
摺疊眼光獨到
這是就該書的選材而言。《紅學檔案》一書,由三大部分內容組成:對在紅學史上具有重要學術意義或代表性的論文的評介;"近二十年紅學論著提要";"近三十年紅學大事記"。這三部分內容相互補充,為廣大《紅樓夢》愛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一部了直觀、全面、生動的紅學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該書的第一部分,精選了十六篇在紅學史上具有重要學術意義或代表性的論文,對其加以評介。紅學史上有影響的論著不少,如何選擇,頗能見出編者的學術眼光。 《紅學檔案》的一大特色,是重視對評論派成就的介紹和展現。眾所周知,"紅學"三派,包括索隱派、考證派和評論派。其中,索隱派每每以離奇的觀點吸引讀者的注意,考證派則在與索隱派的爭鳴中樹立起自己"名門正派"的地位,而評論派的門前則顯得相對冷落。其實,自紅學誕生之日起,評論派便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並在日後的發展中,不斷有新的進展。魯迅從文學史角度對《紅樓夢》作了充分的肯定,並涉及到了闡釋學理論,對之前和之後的錯綜複雜的紅學現象做出了一針見血的論斷,王國維對《紅樓夢》美學價值和思想價值的分析,張天翼、王崑崙對人物形象的分析,李辰冬對《紅樓夢》文學價值的整體考察,都有很高的成就。李希凡、藍翎從社會學角度對《紅樓夢》思想價值的研究,可視為評論派對考證派的一次反撥,但帶有一定的時代局限。何其芳對"寶黛愛情"的肯定,是評論派內部的自我修正。胡明從"局外人"的角度,寫了《紅學四十年》,從學術史的角度,對"紅學"這一現象加以考察,其中有不少發人深思的真知灼見。陳文新論賈寶玉的譜系歸屬,有助於加深對賈寶玉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注意到上述成就,並對其加以評介,成為《紅學檔案》的一個突出的閃光點。
摺疊提綱挈領
這主要是就該書第一部分,以"選本"加"評介"的形式,對紅學史所作的回顧而言。紅學迄今已經走過了近百年的發展歷程,留下的文獻用浩如煙海來形容亦不為過。為了讓讀者一目了然,在最短的時間、最短的篇幅內概覽紅學史的發展面貌,編者勢必要有所取捨。對於索隱派,該書僅選取了蔡元培的代表作品加以評介。蔡元培的索隱,雖然被胡適譏諷為"猜笨謎",但其思想性、革命性,比起後來的以獵奇為目的的索隱來,仍高明許多。在蔡元培之前和其後,索隱派的身影都不時閃現。《紅學檔案》一書收入了郭豫適和張慶善的兩篇文章,對索隱派和新索隱派的產生發展做了大體的勾勒和鞭辟入裡的分析。 考證派一直是新紅學的主流,胡適、俞平伯、周汝昌,包括馮其庸先生,都是考證大家。胡適的考證,注重方法的示範,對中國現代學術特別是紅學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馮其庸《我與〈紅樓夢〉》一文,是作者對自己紅學研究歷程的概括。作為中國紅樓夢學會的名譽會長,馮先生不僅在考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而且大力提倡研究紅樓夢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紅學檔案》一書通過對他們的紅學成就和代表作品加以評介,可以使讀者對考證派的方法和成就有一個較為直觀的感受。 除了對紅學三派成就的展示外,《紅學檔案》還收入了幾篇紅學史方面的文章。郭豫適《索隱派紅學的研究方法及其歷史經驗教訓》、胡明《紅學四十年》都可視為是從不同角度對紅學發展歷史所作的反思。郭豫適先生的文章側重於辨別科學考證與主觀索隱的不同,就這一點而言,新紅學的貢獻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沒有新紅學,我們現在還處於"猜笨謎"的階段。《紅學四十年》在總結歷史的基礎上,把目光投向未來,認為紅學應向人學的方向發展,以此實現突破。張慶善《〈劉心武"紅學"之疑〉序》針對時下的熱點問題,提出了重視"學術規範"的要求,這對於紅學的健康發展,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摺疊完整全面
這主要是就《紅學檔案》一書對近三十年來紅學現狀的反映而言。該書"近二十年紅學論著提要"以及"近三十年紅學大事記"兩部分內容,可視為對第一部分的補充。對於20世紀80年代之前出版的紅學論著,學界已做過不少整理工作,如馮其庸、李希凡主編的《紅樓夢大辭典》(文化藝術出版社1990年1月出版),該書收有1987年底之前出版的紅學書目提要,"附錄"部分還有張慶善先生編寫的"曹雪芹與《紅樓夢》研究史事系年"(1630-1988)。此外,還有一粟《紅樓夢書錄》、《紅樓夢資料彙編》;阿英《紅樓夢書錄》;那宗訓《紅樓夢研究書目(初稿)》、《紅樓夢研究書目(續編)》、《臺灣所見紅樓夢研究書目》;宋隆發《紅樓夢研究文獻目錄》;朱一玄《紅樓夢資料彙編》、呂啟祥、林東海主編的《紅樓夢研究稀見資料彙編》等等。1987年之後的紅學著作,尚未見有人完整系統地加以整理。事實上,這是一項十分迫切而有意義的工作。 自20世紀80年代起,紅學研究日漸繁榮。進入21世紀以來,"紅潮"更是一浪高過一浪,近幾年的紅學作品出版熱就是一個明證。走進書店,我們可以看到琳琅滿目的紅學類圖書,擺滿了整個書架。這對《紅樓夢》的研究者和愛好者而言,固然是可喜的,但是"亂花漸欲迷人眼",繁榮的背後,也存在著不少問題。首先,紅學圖書市場的繁榮,不能單從數量上著眼,還得看內容和質量。通過對近幾年圖書市場的巡禮,我們發現,"舊籍新刊"佔了相當大的比重。對近年來出版的紅學書籍按照傳統的"紅學三派"或其它標準加以分類統計,從中歸納出紅學的發展走向,也是一個頗有意義的話題。其次,近年來,各種自我標榜的新"見解"層出不窮(如《紅樓解夢》系列、《太極紅樓夢》、劉心武對《紅樓夢》的解秘,等等),究竟孰是孰非?我們對《紅樓夢》的研究到底取得了多大進展?《紅學檔案》一書的"近二十年紅學論著提要"部分,以簡明、實用、全面、可靠為宗旨,儘可能地將1987年以來出版的紅學專著囊括於一卷之中,其中,既有大陸版的圖書,也有港臺版的圖書。這種努力是值得稱許的。它為廣大讀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個在茫茫"紅海"中航行的指南針,同時也是對近幾年"紅學熱"持續升溫的反思。
摺疊直觀生動
《紅學檔案》一書有著鮮明的學術立場,但編纂者們不是將自己的學術見解強加於人,而是儘可能地讓材料說話,讓事實說話。這在該書的第三部分"近三十年紅學大事記"中,體現得尤為明顯。該書採用編年的形式,努力將近三十年紅學發展史中一些重要事件的來龍去脈交待清楚。其中,有些時間跨度較長的事件,如"曹雪芹祖籍之爭"等,沒有按年份分割,而是集中加以介紹,以便讀者了解事件全貌。對紅學發展史不太了解的讀者,相信會對這一部分內容比較感興趣。專門的紅學研究者們,也不妨讀一讀這部分內容。近三十年的紅學史,是在不斷反思中蓬勃發展的歷史,是各種觀點激烈交鋒的歷史,是奇談怪論不斷出籠的歷史。成績固然是主要的,但是暴露出來的問題和矛盾也不可忽視。正是:"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掩卷沉思,令人感慨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