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厲害的三種武器是什麼(最厲害的三種武器)
2023-04-14 06:03:01 2
在朱日和閱兵中,超過600套裝備以及超12000名官兵接受了檢閱。此次,受閱武器裝備有40% 都是新式裝備。
其實在中國古代,很多武器在當時都堪稱世界一流。
戰國鐵劍,國力象徵
最早的中國劍是青銅劍,而早在先秦時,楚國已經有了鐵劍。中國的鐵劍在當時也是屬於世界領先。《史記範雎傳》講秦昭王所說「楚之鐵劍利」,於是「恐楚之圖秦也。」
楚國的鐵劍技術來自吳越。吳越之地多水系,常用劍,故以鑄劍聞名。《越絕·外傳記寶劍》中講,越國歐冶子、吳國幹將為楚王造劍,「鑿茨山,洩其溪,取鐵英,作為鐵劍三枚:一曰龍淵,二曰泰阿,三曰工布」。龍淵是第一把見於記載的鐵劍,成為劍的別稱。龍淵一詞後來為避唐高祖李淵諱,改為龍泉。
春秋戰國時,劍是國力的象徵,用劍技能也被重視。吳、越、楚國劍術水平也頗高,直到漢代,荊楚故地依然多「奇材劍客」。
秦漢時期的弓弩,軍陣大殺器
兵馬俑弓弩
2009年,考古人員在秦俑一號坑清理出一件較為完整的弓弩,其弓弦清晰可見。
弩是古代的一種冷兵器,是步兵有效克制騎兵的一種武器。
弩的出現應不晚於商周時期,春秋時期弩成為一種常見的兵器在使用。《孫子兵法.作戰》中在戰國時期,弩便廣泛的運用於軍事之中。在當時,也是屬於世界領先的。
秦代,弩更是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製作工藝也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秦俑坑發現的弩弓遺蹟多達數百處。從完整的弩弓遺蹟判斷至少應有三種不同形制的弩。在二號俑坑還發現一處特大型號的銅鏃。
那麼它和弓有什麼區別呢?
其實它是一種裝有臂的弓,主要由弩臂、弩弓、弓弦和弩機等部分組成。
弩有它的缺點,它的裝填時間比弓長很多,按復原實物的模擬和一些國外資料的記載,推測弓手射出三箭,弩手射出一箭;而且它很笨重,所以適合由步兵攜帶或製成弩車。
但它的優點也十分明顯,它比弓的射程更遠,殺傷力更強,命中率更高,在戰鬥陣列中,中、小石數的弩手通常居於射遠隊列的前排,以跪姿用精準度很高的平射來殺傷敵人,在西安秦俑裡,就有一些跪姿俑是典型的弩手捧弩姿勢;它還能同時發射幾枝甚至幾十支箭,戰鬥威力強;它對使用者的要求也比較低,不需要太多的訓練就可以操作,即使是新兵也能夠很快地成為用弩高手,而且命中率奇高。因此它可謂是古代一種大威力的遠距離殺傷武器。
「臨陣不過三矢」是真的嗎?
為什麼叫「臨陣不過三矢」?因為騎兵衝鋒150米只要十來秒,而這個時間只夠弓手射三箭。所以騎兵只要能頂過這三箭,一般就會有勝算。
但是古代弓手部隊的發射,是分批次的。事實上,你從距離敵人陣地四百米處開始,就會遭遇大密度的射擊,而且是沒有間隙的全方位的火力覆蓋。
神機營!神機營!
神機營其實是明朝軍隊中專門掌管火器的特種部隊。這個部隊,對外可徵戰,對內可保護京師,這是由中央直接指揮的機動部隊。
神機營共有5000人,其中,步兵有3600人,全部配備火銃;炮兵有400人,配備野戰重炮160門、大連珠炮200 杆,還有炮兵防身用手銃400 杆。另外還有騎兵1000人。它可以說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的獨立槍炮部隊,比西班牙的火槍兵還要早100年。
那麼神機營的火器究竟用什麼戰法?
明代時候朱元璋的軍隊中已經開始大規模使用火器,包括火炮和火銃等。朱元璋手下也湧現出了一大批善於使用火器作戰的將領,比如鄧愈和沐英。
沐英經過經驗總結,則發明了一種三行火銃戰法,即將火銃兵列隊為三行,發現敵軍前進後,第一行首先發射火銃,然後第二行、第三行繼續發射,在二三行發射時,第一列就可以從容裝好子彈,形成完備而持續的強大火力(置火銃為三行,列陣中……前行退後,次行繼之;又不退,次行退後,三行繼之)。
這種開創性的戰術克服了當時火銃的局限性,三行輪流開火,沒有絲毫停歇。
之後朱棣又對其進行了改良。《明朝那些事兒》戲稱這種新的戰法叫「三板斧戰鬥系統」。
首先,在發現蒙古騎兵後,神機營的士兵會立刻向陣型前列靠攏,並做好火炮和火銃的發射準備,在統一指揮下進行齊射。這輪齊射是對蒙古騎兵的第一輪打擊,也就是第一斧頭。
神機營射擊完畢後,會立刻撤退到隊伍的兩翼,然後三千營與五軍營的騎兵會立刻補上空位,對已經受創的蒙古騎兵發動突擊,這就是明軍的第二斧頭。
騎兵突擊後,五軍營的步兵開始進攻,他們經常手持制騎兵武器(如長矛等),對蒙古騎兵發動最後一輪打擊,這也是明軍的最後一斧頭。
以衝擊力見長的蒙古騎兵也扛不住這「三斧頭」。當時,明朝全國上下都深信「中國之長技莫過於火器」。而明初火器最輝煌的一戰,還是「北京保衛戰」。此役,神機營的官兵誘引瓦剌騎兵深入街巷,然後使用神炮、火銃集中火力開火,多次擊退了瓦剌騎兵。可以說,明初明軍火器無論是裝備還是戰術,都算是世界一流水準。
本文部分內容來源於《中華遺產》2015年11月
圖片來源於網絡
編輯/林間小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