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鳳求凰嗎(駟馬橋和鳳求凰)
2023-04-14 09:29:47 2
章邦鼎/文 羅樂/繪圖
在成都,駟馬橋應該是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座老橋,雖然我們現在已看不到它過去真實的影子。
駟馬橋,古時又叫升仙橋。東晉《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成都)城北十裡有升仙橋,有送客觀,司馬相如初入長安,題市門曰:『不乘高車駟馬,不過汝下』」。
司馬相如赴長安求取功名途經升仙橋時,在道旁的茅草客棧裡同結婚三年的卓文君依依惜別。他奮筆在橋廊上大書立誓:「不乘赤車駟馬,不過汝下也!」後來他功成名就,果然乘著駟馬高車衣錦還鄉,兌現了自己的豪言壯語,升仙橋就改名駟馬橋了。
唐代著名詩人岑參為此寫下《升仙橋》一詩:「長橋題柱去,猶是未達時。及乘駟馬車,卻從橋上歸。名共東流水,滔滔無盡期。」
梁孝王賞琴
公元前179年,司馬相如生於成都哪條街,已不可考。司馬相如的父親,從小就送兒子到官學讀書,也學擊劍,名曰「犬子」。讀書方知天下事,「犬子」發現自己的名字太土,因崇拜戰國時期趙國外交家藺相如,便擅自改為相如。司馬遷記載說,司馬相如成人後到長安「入貲為郎」,貲通資,就是花錢買官。當時漢景帝有規定,花四萬銀子就可以當皇帝侍從。
於是,公元前155年,司馬相如還不到二十歲,就北漂到長安,當了一個陪皇帝打獵的侍從官。主要工作是,打獵時,如果有皇帝對付不了的野獸,他就得想辦法解決。
這工作看起來光鮮,實際上專業嚴重不對口。司馬相如的愛好是寫賦,漢景帝卻很不喜歡賦;司馬相如鬱郁不得志,找不到晉升的機會。這時,漢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劉武進京。梁孝王喜歡賦,身邊帶了很多擅長寫辭賦的高手鄒陽、枚乘、嚴忌等。司馬相如就跳槽了,追隨梁孝王而去。在梁地作賦彈琴,生活過得十分得意。梁王盛讚其才情高華,賜給他一把琴,上面刻有「桐梓合精」,是當時不可多得的名貴樂器。古琴叫綠綺琴,綠代表春天,綺為綺思、情思之意。這就是後來司馬相如彈奏「鳳求凰」、卓文君聽後夜奔的那把琴,「綠綺傳情」,使這把琴更富傳奇色彩。
過了幾年,梁孝王死了。樹倒猢猻散,司馬相如西風瘦馬回成都,家裡一片破敗,父母是否還活著,司馬遷沒有記載。相如閉門不出整天睡大覺,飽一頓餓一頓,十分潦倒。
彈到一個美女
幸運是機會的影子,司馬相如深明其理。他想起故交王吉,在臨邛(今成都郊縣邛崍)當縣令。臨邛商業發達,鑄鐵,釀酒,大富豪有好幾個。司馬相如捎信給王吉,王吉很快回信,盛情邀請相如到臨邛作客。
王吉在縣衙為司馬相如接風,打量相如,這位朋友雖然落魄,但舉止依然瀟灑。兩人談得投機,喝空了一壇好酒。司馬相如喝得半醉,王吉問他婚配,他隨口說:三十出頭,還無人伺候。王吉頓時心生一計,何不來一出「鳳求凰」。
劇情是這樣的:回到客棧,司馬相如便假裝有病不願見縣令王吉,但是王吉還是每天去看他;他越不想見,王吉就越恭恭敬敬地往他住的客棧跑。結果,一個消息就在臨邛縣傳開了:王縣令每天都去探望一個不願見他的人。這個人是什麼人?
臨邛富豪卓王孫和鄭程也在揣測,這個對縣令愛理不理的貴客,一定大有來頭。卓王孫決定隆重邀請神秘客,他擺下豐盛的宴席,請了很多陪客,神秘人物依然以生病為託詞不願赴宴。日頭偏西,貴客遲遲不現身,卓王孫有點尷尬,突然,王吉站起來對大家說:「我再去請他。」
這一請,司馬相如就來了。帥哥,繞襟深衣,形體修長,瀟灑倜儻。宴會上,司馬相如談笑風生,大家都為他的豐富人生傾倒。這很正常,小小臨邛縣,誰見過漢景帝和梁孝王呢?
宴會中途,司馬相如發現簾後隱約有個白衣女子,估計是卓文君來了,便給王吉一個眼色。
王吉恭恭敬敬地拿起一把琴,對司馬相如說:「聽說你琴彈得不錯,請讓大家開開眼界。」盛情難卻,司馬相如便彈唱了一曲《鳳求凰》:
其一:
有一美人兮,見之不忘。
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
無奈佳人兮,不在東牆。
將琴代語兮,聊寫衷腸。
何時見許兮,慰我彷徨。
願言配德兮,攜手相將。
不得於飛兮,使我淪亡。
其二: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
時未遇兮無所將,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豔淑女在閨房,室邇人遐毒我腸。
何緣交頸為鴛鴦,胡頡頏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從我棲,得託孳尾永為妃。
交情通意心和諧,中夜相從知者誰?
雙翼俱起翻高飛,無感我思使餘悲。
珍珠美玉,一件華裳,怎比浪漫相遇。司馬相如那動情的琴聲和歌聲,似一股清涼細風,拂過卓文君心房,如此愜意與平和,衝開她封鎖已久的情愫。
卓文君美貌出眾,通曉琴棋書畫;《西京雜記》記載:「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臉際常若芙蓉;肌膚柔滑如脂」。她十七歲出嫁,因丈夫去世返回娘家寡居。父親宴請司馬相如,她遵循婦道不能出席,只能躲在簾後窺探。
司馬相如出手可謂穩、準、狠,這一彈竟然彈到了一個美女。
舊時簡陽北門橋 梁曉 攝
不向命運低頭
閃電式的愛情落到實處,宴畢,相如通過文君的侍婢向她轉達心意。於是文君深夜逃出家門,與相如私奔到了成都。
卓王孫盛怒難消,認為司馬相如有辱衣冠,女兒敗壞門風,使他丟盡臉面。但他又不能把他們抓起來,只好宣布對小兩口實施經濟制裁,不給一分錢!
卓文君隨著司馬相如到成都,卻發現老公家裡只有四面牆。蜜月生活比守寡時要差100倍,這對愛情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司馬相如連梁王賜給他的一件裘皮,也賣掉了維持生活。
卓文君不愧是一個奇女子,主動和丈夫說:「要不,你和我一塊回臨邛,到那邊,哪怕向我的兄弟們借點錢,都比在這裡受苦強啊。」
兩人變賣了唯一值錢的馬車,回到臨邛,挑個熱鬧地段開起酒家來(《西京雜記》記載他們是在成都開酒家)。不管他們在哪裡開酒家,他們的目的就是「以恥王孫」。卓文君捋衣挽袖,當壚賣酒,司馬相如放低身段,打雜跑堂。
顯然具有廣告效應,一傳十十傳百,成為臨邛市上的一件天大新聞,頓時遠近轟動,小酒店門庭若市,熱鬧非凡。
卓王孫聞訊後,深以為恥,覺得沒臉見人,整天閉門不出。他的弟兄和長輩都勸他說:「你只有一子二女,又並不缺少錢財。如今文君已經委身於司馬相如,司馬相如一時不願到外面去求官,雖然家境清寒,但畢竟是個人材;文君的終身總算有了依託。而且,他還是我們縣令的貴客,你怎麼可以叫他如此難堪呢?」卓王孫無可奈何,只得分給文君奴僕百人,銅錢百萬,又把她出嫁時候的衣被財物一併送去。
從此,卓文君和司馬相如回到成都,購買田地住宅,鼓琴彈箏,過著悠閒的生活。
如今的駟馬橋。
喧囂成都的告別
公元前143年的一天,好辭賦的漢武帝,讀到司馬相如的《子虛賦》,被賦中華美的文辭與磅礴的氣勢所吸引,不由拍手叫好。他以為作者是前朝人,便連聲嘆息,「寫這篇賦的人,真是個才子,可惜我沒有和這個人生活在同一個時代。」
這時,在漢武帝身邊服侍的狗監(替漢武帝管理獵狗的人)楊得意諂笑著說:「陛下,寫這篇賦的人小臣知道,他是小臣的同鄉司馬相如,現在成都閒居。」
漢武帝聽了又驚又喜,「所說可真?」
楊得意回答:「是的,司馬相如曾經對我說過,是他寫的《子虛賦》。」
「太好了!這麼一個有才華的人,竟沒有人對我說過。」漢武帝有點惋惜,馬上派人召司馬相如進京。
司馬相如的告別儀式很有想像力,他選在成都駟馬橋。
臨行前,卓文君敬了司馬相如三杯酒,深情地說:
「相如,我敬你三杯酒。第一杯,文君不求富貴,只盼你早日歸來,夫妻團聚。」司馬相如一飲而盡。
卓文君又給司馬相如倒了第二杯酒:「祝夫君行程順風,一路平安。」司馬相如鄭重地接過,再一飲而盡。
「第三杯酒,祝夫君早日得到天子重用!」喝完三杯酒,司馬相如胸中發熱,血液中仿佛有團火被點燃。他堅信,此去長安,憑藉自己才華,一定能實現抱負和願望。於是,他提筆在手,飽醮濃墨,大步走近駟馬橋石柱前,揮筆寫下了十一個遒勁瀟灑的大字:「不乘赤車駟馬,不過汝下也!」
司馬相如的題字,很快便傳遍了成都,引得無數人前來觀看。但也有人懷疑,官場險惡,司馬相如能豪情歸來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