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午餐項目工作方案
2023-04-01 08:21:58
愛心午餐項目工作方案
「愛心午餐」項目,是我縣倡議實施的第一個慈善項目,是重慶市慈善總會20**年確定與區縣聯合開發的兩個項目之一,旨在通過大力弘揚「人人可慈善」的理念,廣泛發動社會各界向特困學生捐款,以幫助特困中小學生解決在校「午餐難」問題。為確保該項目在我縣順利實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項目名稱
在校特困中小學生午餐援助項目,簡稱「愛心午餐」。
二、發起單位
xx縣慈善會、xx縣教委、共青團xx縣委、xx縣婦聯、xx新聞社、xx廣播電視臺。
三、項目簡介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孩子是祖國的未來,貧窮不是孩子的.責任。在校特困中小學生有權利吃上正常午餐,以保證營養,健康成長,專心學習。但是,我縣部分中小學生由於家庭貧困,學校離家較遠,中午不能回家就餐,導致在校用餐標準過低,有的甚至不吃午餐,這既不利於孩子的生長發育,又影響到孩子的正常學習。為此,縣慈善會聯手縣教委、團縣委、縣婦聯、xx新聞社、xx廣播電視臺,向社會各界發出倡議,邀請愛心人士參與「愛心午餐」項目。「少抽一包煙,少喝一杯茶,少打一次計程車」,將溫馨和關懷獻給貧困孩子,積少成多,聚沙成塔。「愛心午餐」項目每募集到500元捐款,就能解決一個特困中小學生一年的午餐問題。
四、資助條件
申請資助的中小學生原則上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一)申請資助者戶籍為我縣常住人口。
(二)申請資助者為正在我縣就讀的中小學生。
(三)申請資助者為城鄉孤兒、特困家庭子女、突遭天災人禍家庭的子女,以及正在享受城鄉低保待遇家庭子女。
(四)申請資助者原則上要品學兼優,富有仁愛之心。
(五)申請資助者須配合媒體採訪、回訪,及相關慈善宣傳活動。
五、資助原則
(一)量入為出的原則。資助名額根據捐款接收情況確定。每個學生每年原則上不超過500元。
(二)避免重複的原則。凡正在享受萬向慈善基金「四個一萬工程」項目資助、市慈善會「一幫一」助學項目當年資助者,原則上不再給予資助。
(三)鼓勵配合的原則。「愛心午餐」項目原則上在積極開展「慈善雙日捐」活動且有學生食堂的中小學校中選擇實施。
(四)尊重意願的原則。在符合資助條件的前提下,按照捐贈者意願,專款用於其指定學生。
六、資助程序
(一)自願申請。由學生本人或其法定監護人按照資助條件,附學生本人戶口簿(身份證)或常住證明、低保證或五保證複印件等申請材料,向就讀所在學校提出申請。
(二)學校推薦。學校接到學生申請後,對申請材料進行審查,結合申請人思想品德、學習成績和在校午餐情況,對符合資助條件的,規範填寫《「愛心午餐」貧困學生登記表》並籤署意見(附申請材料),送街鎮鄉民政辦(必要的內容必須手寫外,其餘須用電腦列印)。
(三)街鎮鄉審核。街鎮鄉民政辦對學校送來的《「愛心午餐」貧困學生登記表》及申請材料進行審核,對學生家庭貧困情況籤署意見後送縣慈善會。
(四)公開求助。縣慈善會將學校推薦的學生及其個人信息在《xx日報》、縣政府公眾信息網上公布,尋求資助。
(五)慈善會審批。縣慈善會根據捐贈人意願及募款金額,確定受助學生及資助金額。
七、監督管理
(一)堅持專款專用。「愛心午餐」項目所募集資金全部用於解決在校中小學生的「午餐難」問題。在縣慈善會總帳中設立「愛心午餐」明細帳。接收捐贈時在收據上註明「愛心午餐」用途。
(二)資助金發放。資助金由縣慈善會發給受助學生,委託所在學校統一監管(學校直接充值到受助學生飯卡上,或由學校保證受助學生能吃上「愛心午餐」)。受助學生及其監護人必須在資助名冊上簽字確認。
(三)公開資助情況。「愛心午餐」項目資助金的來源及去向通過《xx日報》、xx廣播電視臺、縣政府公眾信息網全面公開,廣泛接受社會各界特別是捐款人的監督。同時,接受審計機關的審計監督,並向社會公開審計結果。
八、捐款方式
捐款聯繫人:張xx
電話:xx
(一) 到xx縣慈善會捐款
地址:xx街道辦事處北環二路中段,xx縣民政局二樓慈善會辦公室。
(二) 通過銀行匯款捐款
收款單位:xx縣資金管理部。
開戶行:中行xx支行營業部。
帳 號: xx
(用途請註明:「愛心午餐」捐款轉縣慈善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