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媒體定位裝置以及圖像形成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6 21:59:36
專利名稱:記錄媒體定位裝置以及圖像形成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記錄媒體定位裝置以及圖像形成裝置,尤其涉及可用於防止記錄媒體邊
緣造成定影裝置損傷而引起的定影不良以及定影裝置壽命縮短的記錄媒體定位裝置, 並涉及具有該記錄媒體定影裝置的圖像形成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全彩色印表機或專色印表機等多色圖像形成裝置被採用到複印機、印表機、 傳真機、繪圖儀等裝置之中。而上述彩色印表機通常採用行式列印,即沿著由環狀帶 形成的中間轉印帶的移動方向設置感光鼓,每個感光鼓上形成的靜電潛像上吸附不同 顏色的調色劑,以形成調色劑像,而後各個調色劑像依次轉印到轉印帶上的方式。
在上述圖像形成裝置中,堆置於供紙裝置中的紙張被一張一張地輸入後,該紙張 被送往調色劑像轉印位置方向,而後,為了配合調色劑像在轉印部位中的位置,通過 位於轉印部位前方的定位輥對讓紙張暫時停止,而後,配合轉印帶輸送調色劑像的時 機,驅動定位輥對將紙張送到轉印部位。
另外,在先行制像的裝置中,為了將送至的紙張與圖像的橫向列印開始位置對齊, 在定位輥前設置移動機構,用於在紙張設置面內將紙張朝垂直於輸送方向移動。當紙 張與圖像的列印開始位置對齊後,通過定位輥對把紙張送往調色劑像的轉印部位進行 轉印。
而後,經轉印的紙張被送往定影部,由定影裝置進行加壓加熱。
上述裝置雖然保證了紙張輸送線一定,但是,在需要對多張相同寬度的紙張進行 定影時,在定影裝置中的相同位置容易發生紙張邊緣引起的磨損,該磨損部位會影響 紙張的定影質量,並縮短定影帶等定影裝置的壽命。
為了延長定影裝置的壽命,在現有技術,如專利文獻1(JP特開2000-221821號公 報)以及專利文獻2(JP特開2000-221834號公報)公開的圖像形成裝置中,將多個定影 裝置設計成按輸送方向排列,或上下並列,並根據需要交換定影裝置後實行定影動作。
另外,在專利文獻3(JP特開2006-72246號公報)中公開了一種圖像形成裝置,該裝置中設置了進入位置變位裝置,用於在定影裝置之前改變進入定影夾持部的進入位 置,使其在垂直於輸送方向上發生變位,以減輕記錄媒體邊緣引起的定影裝置磨損。
但是,對於專利文獻1和2的圖像形成裝置,由於需要設置多個定影裝置,致使裝 置發生大型化問題。
而對於專利文獻3的圖像形成裝置則存在以下問題,即進入位置變位裝置使紙張 在輸送通道寬度上移動的移動幅度為預定的定值,而且,記錄媒體需要通過多個既定 部位,因此,當多張記錄媒體通過時,定影裝置在該多個既定部位受到記錄媒體邊緣 的磨損,從而在該部位上會發生圖像異常。
圖11是專利文獻3所顯示的一例進入位置變位裝置實行移動的示意圖。此例中, 在供紙盒至輸送帶28之間,以中心為基準輸送紙張P,起初如圖11A,通過同速轉動的 輸送帶28A、 28B沿輸送導件32輸送。而後,如圖11B所示,帶驅動馬達68的轉動速度 Vl減速,使得以轉動速度V2轉動的輸送帶28B轉動得比輸送帶28A快。這樣,如圖11C 所示,紙張P在圖中右側的輸送速度比左側的輸送速度快,從而使得紙張P相對於輸送 方向發生傾斜,偏向圖中的左側。而後如圖11D所示,紙張P左側端部接觸導肋32H並 沿著該導肋32H被輸送。此時,移動線不一定,隨著紙張大小尺寸、種類、紙張厚度 等條件變化而變化,定影部的紙張端部Z上會出現多處磨損,成為圖像質量發生差別 的原因之一,即定影部紙張端部Z的定影不均。圖12顯示了現有定影裝置的磨損狀態, 其中圖12A是顯示紙張通過一次所發生的磨損狀態的模式圖,圖12B是紙張通過多次後 定影部的磨損狀態的模式圖。此例中,定影部110中有兩處磨損部位111、 112。若以 此狀態進行定影,則會因所述磨損部位lll、 112發生定影不均,其結果造成圖像質量 出現偏差。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減小記錄媒體邊緣引起定影裝置磨損的圖 像形成裝置,其目的在於防止在該部位發生圖像異常。
本發明詳細提供如下裝置。 (1) 一種記錄媒體定位裝置,其中包括閥裝置,設置於記錄媒體輸送通道中位於 定影裝置的記錄媒體輸送方向上遊一側,在處於打開位置以及關閉位置時受到 驅動,驅動控制裝置打開位置為驅動控制裝置記錄媒體可以通過該閥裝置的位 置,驅動控制裝置關閉位置為驅動控制裝置記錄媒體接觸該閥裝置而被定位的 位置;棍對部件,設置於驅動控制裝置閥裝置上遊一側,兩個受驅動而轉動的棍部件在驅動控制裝置記錄媒體厚度方向夾持驅動控制裝置輸送通道上的記錄 媒體,在處於輸送驅動控制裝置記錄媒體的接觸位置、以及離開驅動控制裝置 記錄媒體的分離位置受到驅動;記錄媒體位置檢測裝置,設置於驅動控制裝置 定影裝置與驅動控制裝置閥部件之間,用於檢測在垂直於驅動控制裝置記錄媒 體輸送方向即記錄媒體寬度方向上的驅動控制裝置記錄媒體的位置;輥對部件
移動裝置,根據驅動控制裝置檢測到的記錄媒體在記錄媒體寬度方向上的位置, 來移動驅動控制裝置輥對部件,用以在記錄媒體寬度方向移動驅動控制裝置記
錄媒體;以及,驅動控制裝置,根據驅動控制裝置記錄媒體位置檢測裝置所檢 測到的驅動控制裝置記錄媒體的位置,使驅動控制裝置輥對部件移動裝置動作, 以將驅動控制裝置記錄媒體移動到預定的基準位置,其特徵在於,驅動控制裝 置驅動控制裝置根據上位裝置的指令,周期性地移動驅動控制裝置基準位置。
(2) 根據(l)所述的記錄媒體定位裝置,其中,驅動控制裝置驅動控制裝置每隔預定 時間或每當處理了預定頁數的記錄媒體後移動上述基準位置。
(3) 根據(1)或(2)所述的記錄媒體定位裝置,其中,驅動控制裝置驅動控制裝置使 得驅動控制裝置基準位置移動預定幅度,該移動幅度的單位與驅動控制裝置記 錄媒體位置檢測裝置的解析度相同。
(4) 根據(3)所述的記錄媒體定位裝置,其中,驅動控制裝置驅動控制裝置反覆控制 驅動控制裝置基準位置依次按照多個移動幅度組成的多種移動模式移動。
(5) 根據(4)所述的記錄媒體定位裝置,其中,預先設定了驅動控制裝置各種移動模 式中的驅動控制裝置基準位置的移動位置順序,驅動控制裝置驅動控制裝置控 制基準位置周期性地從驅動控制裝置移動模式中的一個位置移動到下一個位 置。
(6) 根據(5)所述的記錄媒體定位裝置,其中,驅動控制裝置驅動控制裝置按照預定 順序實行驅動控制裝置各種移動模式。
(7) 根據(6)所述的記錄媒體定位裝置,其中,在依次實行驅動控制裝置多種移動模 式時,驅動控制裝置基準位置的移動方向隨著驅動控制裝置移動模式的變化而 轉向相反方向。
(8) 根據(7)所述的記錄媒體定位裝置,其中,反覆實行驅動控制裝置多種移動模式。
(9) 具備記錄媒體定位裝置的圖像形成裝置,該記錄媒體定位裝置中包括閥裝置, 設置於記錄媒體輸送通道中位於定影裝置的記錄媒體輸送方向上遊一側,在處於打開位置以及關閉位置時受到驅動,驅動控制裝置打開位置為驅動控制裝置 記錄媒體可以通過該閥裝置的位置,驅動控制裝置關閉位置為驅動控制裝置記 錄媒體接觸該閥裝置而被定位的位置;棍對部件,設置於驅動控制裝置閥裝置 上遊一側,兩個受驅動而轉動的棍部件在驅動控制裝置記錄媒體厚度方向夾持 驅動控制裝置輸送通道上的記錄媒體,在處於輸送驅動控制裝置記錄媒體的接 觸位置、以及離開驅動控制裝置記錄媒體的分離位置受到驅動;記錄媒體位置 檢測裝置,設置於驅動控制裝置定影裝置與驅動控制裝置閥部件之間,用於檢 測在垂直於驅動控制裝置記錄媒體輸送方向即記錄媒體寬度方向上的驅動控制 裝置記錄媒體的位置;輥對部件移動裝置,根據驅動控制裝置檢測到的記錄媒 體在記錄媒體輸送方向上的位置,來移動驅動控制裝置輥對部件,用以在記錄 媒體寬度方向移動驅動控制裝置記錄媒體;以及,驅動控制裝置,根據驅動控 制裝置記錄媒體位置檢測裝置所檢測到的驅動控制裝置記錄媒體的位置,使輥 對部件移動裝置動作,以將記錄媒體移動到預定的基準位置,其特徵在於,驅 動控制裝置根據上位裝置的指令,周期性地移動基準位置。 本發明的效果在於,按照本發明形成記錄媒體定位裝置以及圖像形成裝置,可減
少記錄媒體邊緣部引起的定影裝置等部件發生部分磨損,進而避免該部位發生圖像異
常以進行正常的圖像形成。
圖l是本發明實施例所涉及的圖像形成裝置結構的簡視圖。
圖2A、圖2B是本發明實施例所涉及的記錄媒體定位裝置結構的簡視圖。
圖3A、圖3B、圖3C是顯示移動單元的結構以及動作過程的模式圖。
圖4A是第一移動模式中的移動方式的模式圖。
圖4B是表示第一移動模式的磨損狀態模式圖。
圖5A是第二移動模式中的移動方式的模式圖。
圖5B是表示第二移動模式的磨損狀態模式圖。
圖6A是第三移動模式中的移動方式的模式圖。
圖6B是表示第三移動模式的磨損狀態模式圖。
圖7A是涉及第一移動模式的移動方式模式圖。
圖7B是利用圖7A所示移動模式時各個移動位置上的列印頁數的圖。圖8是利用圖7A所示移動模式的評價結果圖。 圖9A是涉及第二移動模式的移動方式模式圖。
圖9B是利用圖9A所示移動模式時各個移動位置上的列印頁數的圖。 圖10A是涉及第三移動模式的移動方式模式圖。
圖10B是利用圖10A所示移動模式時各個移動位置上的列印頁數的圖。 圖11A、圖11B、圖11C、圖11D、圖11E是一例專利文獻3所述突出位置變位裝置進 行移動過程的模式圖。
圖12A是現有定影裝置中實行一次輸紙後的定影部磨損狀態的模式圖。 圖12 B是現有定影裝置中實行多次輸紙後的定影部磨損狀態的模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根據
本發明最佳實施方式的實施例。 以下,首先根據
本發明圖像形成裝置的實施例。
圖1是本實施例所涉及的圖像形成裝置1000結構的簡視圖。該圖像形成裝置1000 為四色全彩色圖像形成裝置,其中,沿轉印帶移動方向設置四個圖像形成單元la、 lb、 lc、 ld。
圖像形成單元la由作為像載置體的感光鼓2a、鼓充電器3a、曝光裝置4a、顯影器 5a、轉印器6a、清潔裝置7a構成。圖像形成單元lb ld的結構與la相同。圖像形成單 元la ld用於形成不同顏色的圖像,例如,la為黃色,lb為洋紅色,lc為青色,ld為 黑色。
當接到未圖示列印控制裝置關於圖像形成動作開始的指示信號後,感光鼓2a開始 按B方向轉動,該轉動持續到圖像形成動作結束。感光鼓2a開始轉動後充電器3a對其 施加高電壓,使感光鼓2a表面均勻帶負電荷。
而後,列印控制裝置將轉換為點圖像的文字數據以及圖像數據送往圖像形成單 元,通過曝光裝置4a的接通/切斷信號,在感光鼓2a表面形成曝光裝置4a發射的雷射 光束照射的部分和未照射的部分。當感光鼓2a上經曝光裝置4A發射的雷射光束照射電 荷下降的部分到達顯影器5a對面位置吋,感光鼓2a上電荷下降部分吸引帶負電荷的調 色劑,形成調色劑像。
而後,感光鼓2a上形成的調色劑像到達一次轉印裝置的轉印器6a,通過轉印器6a 上所施加的高電壓的作用,該調色劑像被轉印到按A方向轉動的轉印帶10上。而對於經過了該轉印位置後依然留在感光鼓2a上的未轉印調色劑,則由清潔裝置7a清掃,以 備下一次圖像形成動作。
圖像形成單元la完成上述一次轉印之後,圖像形成單元lb隨之進行相同的圖像形 成動作,在感光鼓2b上形成調色劑像,該調色劑像通過轉印器6b上施加的高電壓作用 轉印到轉印帶10上。
此時,在圖像形成單元la上形成而後轉印到轉印帶10上的圖像,配合感光鼓2b上 形成的調色劑像在轉印帶10上的轉印時機,到達轉印器6b,從而使得圖像形成單元la 形成的調色劑像與圖像形成單元lb形成的調色劑像在轉印帶上重迭。
與上述相同,圖像形成單元lc、 ld形成的調色劑像重迭在轉印帶10上,由此在轉 印帶10上形成全彩色圖像。
在全彩色圖像到達二次轉印裝置即紙張轉印器9的同時,從C方向送至的來自圖像 形成裝置中未圖示供紙部的記錄媒體即紙張8到達紙張轉印器9,通過該紙張轉印器9 上所施加的高電壓作用,轉印帶10上的全彩色圖像被轉印到紙張8上。而後,該紙張8 被送到定影裝置ll,紙張8上的調色劑被融化定影。定影裝置ll由加熱輥lla、加壓鼓 llb、定影帶llc、以及翻轉輥lld構成。
另一方面,全彩色圖像通過紙張轉印器9後,轉印帶10上未轉印殘留調色劑由帶 清潔機構12清掃去除。
下面說明涉及本實施例的記錄媒體定位裝置。
圖2A和圖2B是記錄媒體定位裝置200結構的簡視圖。本實施例中的記錄媒體定位 裝置200由以下部件構成。艮P,閥部件13,通過接觸從C方向送至的記錄媒體即紙張8, 對紙張前端進行定位;輸送輥對15以及定位輥對16,設於閥部件13紙張輸送方向上遊 (以下簡單稱為"上遊");紙張檢測部件17、同步帶18、以及輸送帶19,設於閥部 件13下遊。
在此,閥部件13和定位輥對16被設置於輥驅動裝置的移動單元40中,定位輥對16 可以沿垂直於紙張8輸送方向的記錄媒體寬度方向26移動。
在紙張8可以通過閥部件13的開通位置、以及當紙張8碰到閥部件13而被定位的關 閉位置,閥部件13受到驅動。定位輥對16和輸送輥對15分別受到未圖示驅動裝置驅動, 可進行轉動以及離合(分開和接觸或以一定壓力相接觸)。也就是說,上述兩個棍部 件被分別設置為可在紙張8的厚度方向夾持處於輸送通道上的紙張8,並在處於輸送紙 張的接觸位置以及離開紙張的離開位置時受到驅動。本例中定位輥對16分開時,閥部
9件13關閉。
紙張檢測裝置17是記錄媒體位置檢測裝置,被設置於閥部件13的紙張輸送方向下 遊(以下簡稱"下遊")與轉印器9之間。該紙張檢測裝置17用於檢測垂直於紙張輸 送方向的紙張寬度(記錄媒體寬度)方向上的偏離。上述移動單元40對該紙張檢測裝 置17檢測到的紙張8偏離進行補償,受到未圖示驅動控制裝置驅動後,將紙張8的邊緣 置於基準位置24。如下述中所述,本例中的基準位置24按照上位裝置發送的指示,進 行周期性移動,用以防止出現定影裝置的部分磨損。
以規定速度V1將來自供紙部輸出的紙張8送往輸送輥對15等形成的閥部件13。而 後,該紙張8的前端接觸到閥部件13,並從該接觸狀態起通過輸送輥對15將紙張8的後 端送入下遊(過剩輸送),使紙張8形成彎曲。
通過在接觸閥部件13狀態下的過剩輸送,紙張8前端的傾斜偏離得到補償。在此 狀態下關閉輸送輥對15並以一定壓力接觸紙張,在閥部件13的位置上對紙張8前端進 行定位。
'接著,閥部件13開放離開輸送通道,輸送輥對15離開後紙張8恢復挺直狀態。也 就是說,紙張8處於定位輥對16上遊時的位置偏離得到了修正。
在此狀態下,配合轉印帶10輸送調色劑像的時機,定位輥對16以預定時機,即轉 印帶10上的調色劑像在帶轉動方向的前端與紙張8在輸送方向的前端部預定位置成為 一致的時機,沿C方向以規定速度輸送紙張8。上述定位輥對16被設於移動單元40中, 可在紙張寬度方向移動。
接著說明移動單元40。圖3是移動單元的構成以及動作的模式圖。移動單元40包 括基板41,其上設置定位輥對16;凸輪42,受未圖示驅動裝置驅動而轉動;彈簧43, 將基板41壓往凸輪42;凸輪位置檢測器44,用於檢測凸輪42轉動位置;以及,位置檢 測用板部件45,裝在凸輪42上轉動,其中形成切口部,以供凸輪位置檢測器44進行位 置檢測。
根據上述紙張檢測裝置17所測定的紙張邊緣位置相對於紙張輸送基準位置24的 偏離量,凸輪42按圖3B中CCW方向或圖3C中CW方向轉動,使基板41離開H. P位置46, 移動到圖中的OP—側或OP相反側(即相對於記錄媒體即紙張的輸送方向在記錄媒體寬 度方向26的操作一側或操作相反側)。
本例中,驅動控制裝置除了根據紙張檢測裝置17的信號驅動凸輪32的驅動裝置, 使移動單元40移動以外,還根據上位裝置的移動指示移動定位輥對16,使基準位置24周期性地在記錄媒體寬度方向26上移動。而且,控制裝置除了將移動指示送往驅動控 制裝置以外,還輸入到曝光裝置4a、 4b、 4c、 4d中,曝光裝置4a、 4b、 4c、 4d將感光 鼓2a、 2b、 2c、 2d上的曝光位置沿記錄媒體寬度方向移動,該移動量即為記錄媒體的 移動量,使記錄媒體的列印能夠始終與記錄媒體的預定基準位置保持一致。 下面說明移動基準位置24的移動模式。
本例中,每經預定輸紙頁數後移動基準位置24,用以分散定影裝置的磨損部位, 減小磨損不均給定影帶來的影響。本發明可設定各種移動模式,本例中採用下述移動 模式。圖4 圖6用於對移動類行進形說明,其中圖4A為移動模式的模式圖,圖4B為表 示磨損狀態的模式圖。
第一例如圖4A所示,按照移動幅度逐漸減少到預定幅度為止的移動模式來移動基 準位置24。紙張8邊緣通過定影部件100預定區域時,中間部分的通過次數多,而兩端 的通過次數則逐漸減少,磨損部位101如圖4B所示大致呈梯形。因此,在本例中,不 但磨損部位101與不發生磨損的部位的分界線變得不明顯,梯形磨損部位101短邊部分 的磨損不顯著,而且在斜邊與短邊之間沒有磨損量高低差,從而避免了定影不均的發 生。
第二例如圖5A所示,按照移動幅度逐漸減少的移動模式來移動基準位置24。紙張 8邊緣通過定影部件100預定區域時,中間部分的通過次數多,而兩端的通過次數則逐 漸減少,磨損部位101如圖5B所示大致呈三角形。因此,在本例中,雖然磨損部位IOI 與不發生磨損的部位的分界線不明顯,但呈三角形的磨損部位102頂點附近部分則因 紙張8邊緣通過的次數多因而發生較嚴重的磨損。
第三例如圖6A所示,按照相同幅度的移動模式來多次移動基準位置24。此時,紙 張8的邊緣通過定影部件100的預定區域次數相同,因此磨損部位103如圖6B所示大致 呈矩形。本例中雖然在整體上抑止了磨損量,但是在磨損部位103與未發生磨損的部 位的分界線卻上出現了磨損量高低差。
本發明可以根據圖像形成裝置的結構和使用條件適當選擇用何種移動模式驅動 移動單元40。
以下用詳細例舉移動模式。
首先說明第一移動模式。圖7是有關第一例移動模式的圖。圖7A是移動模式的模 式圖,圖7B是在各個移動位置上的列印頁數的模式圖。
本例中磨損部位的形狀為梯形(參見上述第一例以及圖4)。移動模式以基準位置24的中立位置為"0",其中共具有10組方式(方式1 方式10),基準位置24在 正負方向上移動分布,形成方式1 方式10。在此,設負方向為操作一側,正方向為
操作相反一側。
方式l:位置"-3"到位置"+3"(第1 第7單元)的7點
方式2:位置"+5"到位置"-5"(第8 第18單元)的ll點
方式3:位置"-7"到位置"+7"(第9 第33單元)的15點
方式4:位置"+9"到位置"-9"(第34 第52單元)的19點
方式5:位置"-ir"到位置"十ll"(第53 第75單元)的23點
方式6:位置"+ 12:"到位置"-12"(第76 第100單元)的25點
方式7:位置"-10:"到位置"+10"(第101 第121單元)的21點
方式8:位置"+8"到位置"-8"(第122 第138單元)的17點
方式9:位置"-6"到位置"+6"(第139 第151單元)的13點
方式io:位置 +4:"到位置"_4,,(第152 第160單元)的9點
驅動控制裝置依次實行上述方式1 10 (單元編號為1 160),當結束了方式IO 後返回方式l,再次按順序反覆實行方式1 方式10。
根據上述移動模式每列印200頁移動位置,共計列印32000頁,每種方式上的各個 位置(單元)上輸紙200頁,在位置"-12"到位置"+12"中的各個位置上的停止次 數以及列印頁數如圖4B所示,即
在位置"-ll"以及"+ll"上列印400頁,
在位置"-10"以及"+ 10"上列印600頁,
在位置"-9"以及"+9"上列印800頁,
在位置"-8"以及"+8"上列印1000頁,
在位置"-7"以及"+7"上列印1200頁,
在位置"-6"以及"+6"上列印1400頁,
在位置"-5"以及"+5"上列印1600頁,
在位置"-4"以及"+4"上列印1800頁,
在位置"-3"以及"+3"上列印2000頁。
此外,本例中每經過預定的輸紙頁數後移動單元(位置),除此之外,也可以按 照經過預定的輸紙時間來移動位置。
本例中,設鄰接點的移動量(移動量最小單位)為0.0847mm。該數值來自紙張檢
12測裝置17的分解度300dpi。移動量最小單位雖然越小越好,但是本例中因移動單元40 的移動精度在士O. lram左右,因此,若將移動量設為小於O. 0847mm,則從移動精度角 度來看規格過小,因而採用了上述數值。換而言之,由於移動單元40的移動量中存在 士O. lmm左右的偏差,因此設移動量最小單位為O. 0847mm已足夠了。
當移動量為0. 0847咖時,移動單元40的最大移動量為方式6時的土 1.016mm(0. 0847醒X12dot)。從防止定影裝置磨損的觀點出發,該最大移動量越寬越 好,但是受機械設計上的約制,最大移動量為土lmm。移動單元40可能移動的值為士 5mm,紙張的供紙補償可保證士4mm,剩下± lmm用於周期性移動。
此外,本例所涉及的移動單元40的最大步驟數為25點(位置-12 位置0 位置 + 12),在此條件下,綜合考慮了輸紙總頁數(例如32000頁)、定影裝置的磨損程度、 定影不良程度等情況,本例選擇磨損部位形狀呈梯形且數量為10組的移動模式。當然 可以適當更改有關方式數量以及移動模式中的移動值的選擇。
進而,本例中優選具有位置信息記錄裝置,用於保存基準位置24在上述移動模式 中的位置、指定移動模式編號的位置信息、以及該位置中列印頁數。當驅動電源動切 斷狀態轉換為接通狀態時,根據上述位置信息決定基準位置。例如,在移動方式3的 位置2點處(單元編號為28)電源為切斷狀態下,當接通電源時,從單元28重新開始 移動。這樣,即便在電源切斷與接通時,也能夠持續管理定影裝置的磨損量,其結果 為大幅度延長了定影裝置中的定影帶的壽命。
本例中利用以下條件進行評價。圖8為評價結果圖。本例中的條件如下,輸紙總 頁數為9000頁,方式數量3,每個單元輸紙200頁。在此條件下進行輸紙,其結果為, 獲得了良好的圖像形成,未發生定影不良。
因此,本例中不但磨損部位與未發生磨損的部位的分界線不明顯,而且梯形磨損 部位中的短邊部分上的磨損不大,斜邊與短邊之間的未發生明顯的磨損量大小差別, 防止了定影不均的發生。
接著說明第二移動模式。本例中設磨損部位的形狀呈三角形(參見上述第二例以 及圖5)。圖9是有關第二例移動模式的圖。圖9A是移動模式的模式圖,圖9B是在各個 移動位置上的列印頁數的模式圖。
本例中的移動模式以基準位置24的中立位置為"0",其中共具有10組方式(方式1 方式10),基準位置24在正負方向上移動分布,形成下述方式1 方式10。
方式l:位置 0,,(第l單元)的l點
方式2:位置到位置"_2,,(第2 第6單元)的5點方式3:位置 一4,,到位置 +4,,(第7 第15單元)1的9點
方式4:位置"+6,,到位置"-6"(第16 第28單元)的13點
方式5:位置"-8 ',到位置 +8,,(第29 第45單元)的17點
方式6:位置"+9 ,,到位置"_9,,(第46 第64單元)的19點
方式7:位置"—7 ,,到位置 +7,,(第65 第79單元)的15點
方式8:位置w +5 ',到位置(第80 第90單元)的ll點
方式9:位置 _3,,到位置"+3,'(第91 第97單元)的7點
方式10:位置"+l"到位置"-l"(第98 第100單元)的3點 驅動控制裝置以此實行上述方式1 10 (單元編號為1 100),當結束了方式IO
後返回方式l,再次按順序反覆實行方式1 方式10。
根據上述移動模式每列印320頁移動位置,共計列印32000頁,每種方式上的各個
位置(單元)上輸紙320頁,在位置"-9"到位置"+9"中的各個位置上的停止次數
以及列印頁數如圖9B所示,gp:
在位置 -9,,以及"+9,,上列印320頁,
在位置"-8',以及"+"上列印640頁,在位置 _7,,以及"+7 ',上列印960頁,
在位置 _6,'以及"+6',上列印1280頁,
在位置 _5,,以及"+5 ,,上列印1600頁,
在位置"-4,,以及"+4',上列印1920頁,
在位置以及"+3 ',上列印2240頁,
在位置 -2,,以及 +2 ',上列印2560頁,
在位置 o',上列印3200頁。本例可使得磨損部位與未發生磨損的部位的分界線不明顯,從而防止了定影不均 的發生。
接著說明第三移動模式。本例中設磨損部位的形狀呈矩形(參見上述第三例以及
圖6)。圖10是有關第三例移動模式的圖。圖10A是移動模式的模式圖,圖10B是在各 個移動位置上的列印頁數的模式圖。本例中的移動方式以基準位置24的中立位置為"0",其中共具有10組方式,基 準位置24在正負方向上從位置"-12" 位置"0"位置"+12"移動。
方式1:位置"+12,,到位置(第1 第25單元)的25點
方式2:位置 一12,,到位置"+12,,(第26 第50單元)的25點
方式3:位置 +12,,到位置"-12,,(第51 第75單元)的25點
方式4:位置到位置"+12"(第76 第100單元)的25點
方式5:位置"+12,,到位置(第101 第125單元)的25點
方式6:位置"_12,,到位置"12,,(第126 第150單元)的25點
方式7:位置到位置(第151 第175單元)的25點
方式8:位置"_12,,到位置"+12,,(第176 第200單元)的25點
方式9:位置"+12,'到位置12"(第201 第225單元)的25點
方式10:位置"-12"到位置"+12"(第226 第250單元)的25點
驅動控制裝置以此實行上述方式1 10 (單元編號為1 250),當結束了方式IO 後返回方式l,再次按順序反覆實行方式1 方式10。
根據上述移動模式每列印128頁移動位置,共計列印32000頁,每種方式上的各個 位置(單元)上輸紙128頁,在位置12"到位置"+12"中的各個位置上的停止次 數以及列印頁數如圖10B所示,每個位置上共計輸紙1280頁。
本例在各個位置上分散了輸紙頁數,從整體上抑止了輸紙位置的磨損量,從而防 止了定影不均的發生。
權利要求
1.一種記錄媒體定位裝置,其中包括閥裝置,設置於記錄媒體輸送通道中位於定影裝置的記錄媒體輸送方向上遊一側,在處於打開位置以及關閉位置時受到驅動,所述打開位置為所述記錄媒體可以通過該閥裝置的位置,所述關閉位置為所述記錄媒體接觸該閥裝置而被定位的位置;棍對部件,設置於所述閥裝置上遊一側,兩個受驅動而轉動的棍部件在所述記錄媒體厚度方向夾持所述輸送通道上的記錄媒體,在處於輸送所述記錄媒體的接觸位置、以及離開所述記錄媒體的分離位置受到驅動;記錄媒體位置檢測裝置,設置於所述定影裝置與所述閥部件之間,用於檢測在垂直於所述記錄媒體輸送方向即記錄媒體寬度方向上的所述記錄媒體的位置;輥對部件移動裝置,根據所述檢測到的記錄媒體在記錄媒體寬度方向上的位置,來移動所述輥對部件,用以在記錄媒體寬度方向移動所述記錄媒體;以及,驅動控制裝置,根據所述記錄媒體位置檢測裝置所檢測到的所述記錄媒體的位置,使所述輥對部件移動裝置動作,以將所述記錄媒體移動到預定的基準位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驅動控制裝置根據上位裝置的指令,周期性地移動所述基準位置。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記錄媒體定位裝置,其中,所述驅動控制裝置每隔預定時 間或每當處理了預定頁數的記錄媒體後移動上述基準位置。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記錄媒體定位裝置,其中,所述驅動控制裝置使得所述 基準位置移動預定幅度,該移動幅度的單位與所述記錄媒體位置檢測裝置的分辨 率相同。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記錄媒體定位裝置,其中,所述驅動控制裝置反覆控制所 述基準位置依次按照多個移動幅度組成的多種移動模式移動。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記錄媒體定位裝置,其中,預先設定了所述各種移動模式 中的所述基準位置的移動位置順序,所述驅動控制裝置控制基準位置周期性地從 所述移動模式中的一個位置移動到下一個位置。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記錄媒體定位裝置,其中,所述驅動控制裝置按照預定順 序實行所述各種移動模式。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記錄媒體定位裝置,其中,在依次實行所述多種移動模式時,所述基準位置的移動方向隨著所述移動模式的變化而轉向相反方向。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記錄媒體定位裝置,其中,反覆實行所述多種移動模式。
9. 具備記錄媒體定位裝置的圖像形成裝置,該記錄媒體定位裝置中包括閥裝置,設置於記錄媒體輸送通道中位於定影裝置的記錄媒體輸送方向上遊 一側,在處於打開位置以及關閉位置時受到驅動,所述打開位置為所述記錄媒體 可以通過該閥裝置的位置,所述關閉位置為所述記錄媒體接觸該闊裝置而被定位 的位置;棍對部件,設置於所述閥裝置上遊一側,兩個受驅動而轉動的棍部件在所述 記錄媒體厚度方向夾持所述輸送通道上的記錄媒體,在處於輸送所述記錄媒體的 接觸位置、以及離開所述記錄媒體的分離位置受到驅動;記錄媒體位置檢測裝置,設置於所述定影裝置與所述閥部件之間,用於檢測 在垂直於所述記錄媒體輸送方向即記錄媒體寬度方向上的所述記錄媒體的位置;輥對部件移動裝置,根據所述檢測到的記錄媒體在記錄媒體輸送方向上的位 置,來移動所述輥對部件,用以在記錄媒體寬度方向移動所述記錄媒體;以及,驅動控制裝置,根據所述記錄媒體位置檢測裝置所檢測到的所述記錄媒體的 位置,使所述輥對部件移動裝置動作,以將所述記錄媒體移動到預定的基準位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驅動控制裝置根據上位裝置的指令,周期性地移動所述基 準位置。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記錄媒體定位裝置以及具備該記錄媒體定位裝置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目的在於減小記錄媒體邊緣造成的定影裝置磨損,避免在定影裝置磨損部位出現圖像異常。本發明的圖像形成裝置具體為,用紙張檢測裝置17檢測送往定影部110的紙張8的位置,根據該紙張位置,通過移動單元40將紙張8移動到基準位置24,其中,每當輸送了一定頁數的紙張後,移動單元40驅動定位輥對16將基準位置24稍微移動一定幅度。該基準位置24按照多個不同的移動模式實行移動。
文檔編號G03G15/20GK101609292SQ200910142510
公開日2009年12月23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22日 優先權日2009年6月22日
發明者內田武志, 土屋清美 申請人:株式會社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