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併聯電抗器的氣體檢出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27 03:05:01 1
專利名稱:三相併聯電抗器的氣體檢出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三相併聯電抗器的氣體檢出結構。
背景技術:
包含三相併聯電抗器在內的並聯電抗器在一般連續使用的情況下,有時就會在容器的內部產生氣體,故在容器和儲油櫃之間設置瓦斯繼電器,通過收集在容器內產生的氣 體來檢測異常。一般的並聯電抗器中,現有使用的瓦斯繼電器的安裝結構,例如有被日本實 用新型公開公報第1992-127617號等所公開。此結構中,從對地面平行的容器上部垂直地豎立配管,在此配管上設置與地面平行部分的基礎上,與儲油櫃連接,對該地面平行的部位上設置瓦斯繼電器。但因容器上面對地面平行,故在內部產生的氣體容易滯留在容器內部的上面,且, 因瓦斯繼電器設置在對地面平行的配管上,故將容器內部產生的氣體迅速地導入到布赫霍 爾茲保護繼電器比較困難,其結果,有時異常的檢測較遲緩。特別是在三相併聯電抗器中性點外部連接時,附帶6根套管,載置其的套管袋也 需6根,必需內部異常產生的氣體不滯留在套管袋內部,而流入瓦斯繼電器的結構。
實用新型內容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課題是,將三相併聯電抗器內部產生的氣體迅速地導入瓦斯 繼電器。技術方案本設計是在三相併聯電抗器上,使容器(2)上部相對地面傾斜,在該容器(2)上部 的最高處,豎立面向儲油櫃的配管(4)。另,在套管袋(3)的套管袋法蘭部(7)上直接焊接配管(4),連接各套管袋(3)的 配管(4)設有以連結五金件(8)群集的群集部,將此群集部以配管(4)聯通。且,連接此群 集部的配管(4)與容器(2)上部大致平行並對地面傾斜,還與從容器(2)豎立起的配管(4) 連接。瓦斯繼電器(5)設置在前述群集部和前述儲油櫃(6)之間。有益效果因面向容器(2)上部和儲油櫃(6)的配管(4)相對地面傾斜,故在容器(2)內部 產生的氣體不滯留在內部,通過配管(4)被導入瓦斯繼電器(5)。
圖1是本實用新型涉及的三相併聯電抗器實施例的正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涉及的三相分路電抗器實施例的俯視圖。圖3是表示圖1的A的局部放大圖。[0017]圖4是表示圖2中B的局部放大圖。附圖標記說明1...器身,2...容器,3...套管袋,4...配管,5...瓦斯繼電器,6...儲油櫃,
7...套管袋法蘭部,8...連結五金件,B...配管群集部(連結五金件部)。
具體實施方式
使用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說明。在三相併聯電抗器中,在圖1記載的容器(2) 內部收納鐵芯和線圈等構成的器身(1),通常,容器(2)內部充滿絕緣油。容器(2)的上部 相對地面傾斜,此容器(2)上部的最高處豎立面向儲油櫃(6)的配管(4)。圖1中的套管袋(3)上,如圖3所示的在套管袋法蘭部(7)上直接焊接配管(4), 連接各套管袋(3)的配管(4)以圖4所示的連結五金件(8)連接,這形成為圖2的B所示 的配管(4)的群集部。由圖2可知,三處的配管(4)的群集部,靠儲油櫃(6)近的兩處為連接四根配管 (4)的部件,離儲油櫃(6)最遠的一處為連接三根配管(4)的部件。如圖2中所示的,三處的群集部由配管⑷聯通,且,如圖1所示的,為與容器(2) 上面大致平行而,對地面傾斜。瓦斯繼電器(5)如圖1和圖2所示,設置在上述群集部和儲油櫃(6)之間。如上的構成,則在器身⑴發生異常,產生氣體時,此氣體不滯留在內部,傳導到 容器(2)的傾斜的上部,或者經套管袋(3)通過上述群集部連接的傾斜的配管(4)收集。因 此,可將氣體迅速地導入瓦斯繼電器(5)。由此,可迅速地檢測出在器身(1)發生的異常。
權利要求一種三相併聯電抗器的氣體檢測結構,在三相併聯電抗器中;其特徵在於,容器(2)上部相對地面傾斜;在上述容器(2)的最上部,豎立連接到儲油櫃(6)的配管(4);各套管袋(3)的套管袋法蘭(7)上直接連接配管(4);連接前述各套管袋(3)的配管(4)設有以連結五金件(8)群集的數個群集部;前述數個群集部以配管(4)連接;連接前述數個群集部的配管(4)平行於前述容器(2)的上部且相對地面傾斜,且連接於從前述容器(2)豎立的配管(4);前述儲油櫃(6)和前述群集部之間設置瓦斯繼電器(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三相併聯電抗器的氣體檢測結構。為使三相併聯電抗器中,容器(2)內部產生的氣體不滯留在內部,迅速地導入瓦斯繼電器(5),容器(2)上部相對地面傾斜,在該容器(2)上部的最高處設置儲油櫃用的配管(4)。另,套管袋(3)的套管袋法蘭(7)上直接焊接配管(4),連接各套管袋(3)的配管(4)設有以連結五金件(8)群集的數個群集部,且該群集部以配管(4)連接,且同容器(2)上面略平行並相對地面傾斜,連接於設置在容器(2)的配管(4)上。瓦斯繼電器(5)設置在儲油櫃(6)和前述群集部之間。
文檔編號H01F27/40GK201556507SQ20092016166
公開日2010年8月18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15日 優先權日2009年7月15日
發明者富田一夫, 河原賢 申請人:日新電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