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泊車裝置製造方法
2023-05-26 22:29:51
立體泊車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立體泊車裝置,該立體泊車裝置(100)包括吊籃組件(10)和用來使該吊籃組件(10)升降位或者移位的大臂組件(20),其中,所述吊籃組件(10)包括吊籃託盤(11)及與該吊籃託盤(11)固定連接的吊籃鉤(12),所述大臂組件(20)包括長臂(21)及與該長臂(21)活動連接的短臂(22);還包括根基穩固組件,用來穩固所述大臂組件(20)的一端。本實用新型在現有的停車場內直接方便安裝,安裝時效快,上下層或三層泊車互相不影響,有效充分利用停車場空間,或城市空間,隨時可以獨自操作泊車,可以脫離車場管理員的協助,或者脫離藉助其它工具。通過遙控和手動聯合控制,使車主自由泊車。
【專利說明】立體泊車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立體泊車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社會的發展,私家車輛迅速增長,是目前停車難和亂停亂放的重大難題,並經常造成擁堵和車滿為患的情況。為了停車,有的綠地改車位,也有馬路修完當停車場。由於車位緊張,時而發生糾紛。政府雖然出臺了很多的政策,隨著車輛的增加仍然很難解決這一難題。近年來,國家非常重視停車難,亂停,亂放,保護生態和綠地,當前依然不能根治這一難題。
[0003]目前,汽車泊位大多使用傳統式平面停車,由於佔地面積大,車輛較多,車位嚴重緊缺,當前也有幾家公司建的停車樓和立體泊位系統,但由於使用不便,利用率很低,或者閒置,技術不過關。同時存在生產成本高,生產工藝性差,整機可靠性低等問題。因而,為提高停車的面積率擴大綠地生態的性能指標,簡化設計,降低成本,成為人們的不斷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課題之一。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立體泊車裝置。
[0005]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構造一種立體泊車裝置,包括吊籃組件和用來使該吊籃組件升降位或者移位的大臂組件,其中,所述吊籃組件包括吊籃託盤及與該吊籃託盤固定連接的吊籃鉤,所述大臂組件包括長臂及與該長臂活動連接的短臂;還包括根基穩固組件,用來穩固所述大臂組件的一端。
[0006]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立體泊車裝置中,所述吊籃鉤的一端與所述吊籃託盤連接,所述吊籃鉤的另一端與所述短臂的一端。
[0007]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立體泊車裝置中,所述短臂的另一端與所述長臂連接。
[0008]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立體泊車裝置中,還包括拉臂器,當泊車時,將車駛入所述吊籃託盤上,之後下車並鎖車;啟動拉臂器,將吊籃託盤拉到位後,拴好固定栓,即可離開。
[0009]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立體泊車裝置中,還包括平衡系統,當啟動所述拉臂器時,該拉臂器帶動所述大臂組件,該大臂組件提升所述吊籃組件,同時所述平衡系統控制所述吊籃託盤始終與地面平行。
[0010]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立體泊車裝置中,還包括動力系統,所述動力系統的來源是液壓器械、電動機械、或者能源器械中的一種。
[0011]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立體泊車裝置中,所述大臂組件的橫截面形狀為U型、倒U型、…型、「型或者」型中的一種。
[0012]實施本實用新型的立體泊車裝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在現有的停車場內:1、直接方便安裝,2、安裝時效快,3、上下層或三層泊車互相不影響,4、有效充分利用停車場空間,或城市空間,5、隨時可以獨自操作泊車,6、可以脫離車場管理員的協助,或者脫離藉助其它工具,7、能夠通過遙控和手動聯合控制,使車主自由泊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立體泊車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5]圖2是本實用新型立體泊車裝置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0016]圖3是本實用新型立體泊車裝置的動作運行I的示意圖;
[0017]圖4是本實用新型立體泊車裝置的動作運行2的示意圖;
[0018]圖5是本實用新型立體泊車裝置的組合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0]如圖1至圖5所示,立體泊車裝置100包括吊籃組件10和用於升降該吊籃組件10的大臂組件20,其中,所述吊籃組件10包括吊籃託盤11及與該吊籃託盤11固定連接的吊籃鉤12,所述大臂組件20包括長臂21及與該長臂21活動連接的短臂22,所述大臂組件20用來使吊籃組件10升降位或者移位,具體地說,大臂組件20可以帶動吊籃組件10前、後、左、右、上、下移動,大臂組件20安裝在停車場兩個車位之間的空隙位置,可以用來填補空缺,在兩個車位之間設有立體泊車裝置,當停車場的車停滿時,位於兩個車位之間的空缺可以放一臺立體泊車裝置,可將車停到其上。在本實施例中,吊籃託盤可以是各種形狀,依照防止車滑軌設計,現場條件可以是泊一輛車和兩輛車,或者停泊任意交通工具,或者作為貨架使用等,在此不再進行贅述。
[0021]大臂組件可以為各種形狀,現場不受任何影響,以下層為原則,方便動力源動作為且。
[0022]所述吊籃鉤12的一端與所述吊籃託盤11連接,所述吊籃鉤12的另一端與所述短臂22的一端。
[0023]所述短臂22的另一端與所述長臂21連接。
[0024]還包括拉臂器(圖中未示出),當泊車時,將車駛入所述吊籃託盤11上,之後下車並鎖車;啟動拉臂器,將吊籃託盤11拉到位後,拴好固定栓,即可離開。
[0025]還包括平衡系統,當啟動所述拉臂器時,該拉臂器帶動所述大臂組件20,該大臂組件20提升所述吊籃組件10,同時所述平衡系統控制所述吊籃託盤11始終與地面平行。
[0026]還包括動力系統,所述動力系統的來源是液壓器械、電動機械、或者新能源器械中的一種。控制系統可以是車場管理員集中控制,也可以車主自行控制,或者是智能化控制。動作平衡穩固,可以用各種方式實現,或者手動調節,或者自動調節來實現。
[0027]根基穩固組件(圖中為未示出),其作用是穩固動力源和穩固大臂組件的一端。
[0028]所述大臂組件20的橫截面形狀,橫截面形狀構成原則,便於牽動吊籃升降和平移動作,實現有力穩固作業,比如為U型、倒U型、w型、「型或者η型中的一種,或者以其他的形狀均可在此不再進行贅述。
[0029]如圖5所示,為便於放置大型車輛,將兩個立體泊車裝置並排固定於停車場上,司機將大型車開至吊籃託盤上面,由兩個組合後的立體泊車裝置支撐,這樣不至於大型車在吊籃託盤上打滑以致掉落,如果是超大型車,可將立體泊車裝置增加至3臺以上,在此不再進行贅述。
[0030]動作運行描述:當車主泊車時,將車駛入吊籃託盤上,之後司機下車並鎖車;啟動拉臂器(圖中未示出),將大臂和吊籃託盤拉到位後,拴好固定栓(圖中未示出),即可離開;取車則依照相反流程操作。
[0031]當啟動拉臂器時,拉臂器帶動大臂組件,大臂組件提升吊籃組件,同時,平衡系統發揮作用,控制吊籃託盤始終與地面平行,防止車在吊籃託盤運動時滑動,運行速度可以調控,當大臂組件運行到位時,自動跳閘停止,然後人工拴好固定栓裝置,利用下層車停泊的空隙放下大臂組件。
[0032]在現有的停車場內直接方便安裝,安裝時效快,上下層或三層泊車互相不影響,隨時可以獨自操作泊車,可以脫離車場管理員的協助,或者藉助其它工具通過遙控和手動聯合控制:1、採用吊籃式將上層車懸空;2、採用拱形大臂將泊車動作定軌(規定運動軌道);3、通過大功效器完成動力4、每個部件採用重心平衡設計,防震於未然;5、動力來源採用到位自動跳閘停止運行;6、遙控與手動並用。
[0033]本實用新型在現有的停車場內直接方便安裝,安裝時效快,上下層或三層泊車互相不影響,有效充分利用停車場空間,或城市空間,隨時可以獨自操作泊車,可以脫離車場管理員的協助,或者脫離藉助其它工具。通過遙控和手動聯合控制,使車主自由泊車。
[0034]儘管通過以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揭示,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條件下,對以上各構件所做的變形、替換等均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立體泊車裝置,其特徵在於,該立體泊車裝置(100)包括吊籃 組件(10)和用來使該吊籃組件(10)升降位或者移位的大臂組件(20),其中,所述吊籃組件(10)包括吊籃託盤(11)及與該吊籃託盤(11)固定連接的吊籃鉤(12),所述大臂組件(20)包括長臂(21)及與該長臂(21)活動連接的短臂(22);還包括根基穩固組件,用來穩固所述大臂組件(20)的一端。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體泊車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吊籃鉤(12)的一端與所述吊籃託盤(11)連接,所述吊籃鉤(12)的另一端與所述短臂(22)的一端。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立體泊車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短臂(22)的另一端與所述長臂(21)連接。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立體泊車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拉臂器,當泊車時,將車駛入所述吊籃託盤( 11)上,之後下車並鎖車;啟動拉臂器,將吊籃託盤(11)拉到位後,拴好固定栓,即可離開。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立體泊車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平衡系統,當啟動所述拉臂器時,該拉臂器帶動所述大臂組件(20),該大臂組件(20)提升所述吊籃組件(10),同時所述平衡系統控制所述吊籃託盤(11)始終與地面平行。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立體泊車裝置,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動力系統,所述動力系統的來源是液壓器械、電動機械、或者新能源器械中的一種。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體泊車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大臂組件(20)的橫截面形狀為U型、倒U型、…型、倒s型、「型或者I型中的一種。
【文檔編號】E04H6/12GK203684755SQ201320829169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7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7日
【發明者】張奇思 申請人:張奇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