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適合裝在氣囊產品上的閥的製作方法
2023-05-27 17:14:06 3
專利名稱:一種適合裝在氣囊產品上的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需要充氣的設備上的進行充排氣的閥,尤其涉及一種適合裝在氣囊產品上的閥。
背景技術:
需要充氣的設備如充氣床、充氣船其上都設有充氣閥。常規的充氣閥包括殼體,殼體內具有與工作環境連通的工作腔及與外界連通的進氣腔,工作腔和進氣腔之間通過閥口相互連通,閥口位置處設有常態下保持關閉趨勢的閥芯組件。如一中國專利文獻CN2480182Y公開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空氣床的充氣閥》,中國專利文獻CN202203458U公開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一種充氣閥》均披露了這樣一種充氣閥。前述背景專利涉及的充氣閥是通過閥座的方式安裝到需要充氣的設備上。也有的充氣閥則通過壓蓋安裝到需要充氣的設備上,壓蓋螺紋連接在充氣閥中閥殼的上部外周壁上,安裝時將閥殼的下部從充氣口擠入需要充氣的設備內,讓閥殼的上部外露出需要充氣的設備,閥殼的橫截面呈階梯狀,然後將壓蓋旋緊在閥殼的上部外周,這樣便能將充氣口外周的需要充氣的設備的材質壓緊在壓蓋和閥殼的外臺階面之間。如果充氣閥是使用在有氣囊的產品上,則現有的安裝方式就不能牢靠與這種產品結合,因為現有充氣閥只有一個固定位置,而氣囊一般為兩層結構,外層通常是不密封的尼龍等其他相對硬一點的材質,在外面起到保護作用,內層通常是PU等其他軟性材質的囊,如果將兩層結構的氣囊直接壓制在壓蓋和閥殼的外臺階面,構成氣囊的雙層結構由於彼此之間的摩擦係數不同,氣囊易 打滑而使雙層氣囊發生褶皺。另外充氣閥的閥芯組件採用由柔性材料製成的閥片,其僅通過閥片的變形來打開閥口,而閥片的變形程度有限,因此通過閥口的氣流量比較小,充氣效率低。充氣閥一般不具備排氣功能,有的排氣閥雖可進行排氣,但排氣操作很不方便,排氣時需用手指或工具始終保持在頂開單向充氣閥芯組件的狀態,讓單向充氣閥芯組件不再封堵閥口,閥口保持常開趨勢,進行排氣,如果需要充氣的設備較大,排氣時間會很長,這樣排氣過程會讓人疲累,也有的會在需要充氣的設備上設置專門的排氣裝置,但會增加成本。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現狀而提供一種適合裝在氣囊產品上的閥,該閥能牢靠且方便地安裝到氣囊產品上。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適合裝在氣囊產品上的閥,包括閥殼,閥殼內具有上氣室及下氣室,上氣室和下氣室之間通過閥口相互連通,閥口位置處設有用於啟閉閥口的閥芯組件,閥殼的上表面中部具有向上延伸的螺紋連接部,螺紋連接部的外周還螺紋連接有用以將閥固定到氣囊產品上的壓蓋;其特徵在於:所述壓蓋有兩個分別為第一壓蓋和第二壓蓋,第一壓蓋位於第二壓蓋的上方,所述氣囊產品中的內層被壓制第二壓蓋和閥殼的上端面之間,氣囊產品中的外層則被壓制在第一壓蓋和第二壓蓋之間。上述第二壓蓋和閥殼的上端面之間的螺紋連接部上套設有輔助壓緊塊,旋緊第二壓蓋將氣囊產品中的內層壓制在輔助壓緊塊的下端面和閥殼的上端面之間。輔助壓緊塊在壓緊過程中基本不會旋轉,這樣防止在壓緊內層時磨損內層材料;由於氣囊內外兩層的材質不同,我們可將輔助壓緊塊選用不同的材質製成,這樣更適合將PU等其他軟性材質製成的內層壓緊在閥殼上端面和輔助壓緊塊之間。上述第一壓蓋的下端面上成型有第一防滑紋路,設置第一防滑紋路能將氣囊的外層更牢靠壓緊在第一壓蓋和第二壓蓋之間;所述輔助壓緊塊的下端面和閥殼的上端面上成型有第二防滑紋路,設置第二防滑紋路能將氣囊的內層更牢靠壓緊在第二壓蓋和閥殼的上端面之間。為方便轉動第二壓蓋,上述第二壓蓋的周面上沿圓周間隔設有多個軸向的通孔,這樣可通過工具插入通孔內轉動第二壓蓋;為方便轉動第一壓蓋,所述第一壓蓋的上端面沿圓周間隔成型有多個向上延伸的扳動塊,扳動塊為轉動第一壓蓋提供受力部位,另外扳動塊還形成嵌設密封圈的嵌入部。
上述閥殼內具有階梯通孔,階梯通孔的小孔部形成所述上氣室,階梯通孔的大孔部形成所述下氣室,階梯通孔的小孔部和大孔部的交界位置處形成所述閥口,所述閥口的中心位置處設有供閥芯組件安裝的支撐環,支撐環的外周壁與閥口的內壁之間通過兩連接筋相連。上述閥芯組件包括閥杆和彈簧,閥杆活動穿設在支撐環內,閥杆的下端設有密封蓋,密封蓋的周緣嵌設有密封墊,所述密封蓋和密封墊位於下氣室內,所述彈簧套設在閥杆上並位於上氣室內,該彈簧作用與閥杆使閥杆上的密封蓋和密封墊保持上移封堵住所述閥口趨勢,所述閥杆和支撐環之間設有原子筆式旋壓定位結構,該原子筆式旋壓定位結構使閥杆的向下直線運動的同時能圓周運動,並能在閥杆下移過程中,將閥杆定位在下移至使密封蓋和密封墊處於打開閥口的狀態。該閥芯組件具有結構簡單,組裝方便的優點,另外閥杆下移時,密封墊完全離開閥口,而且密封墊與閥口之間的間距大,故通過閥口的氣流量大,充氣和排氣效率高,另外通過原子筆式旋壓定位結構能讓閥杆定位在打開閥口狀態,排氣方便,同時可解放雙手,來擠壓充氣產品,大大提高排氣效率。上述原子筆式旋壓定位結構包括,四個上引導槽,設置在閥杆外周壁中上部位置,各上引導槽的開口朝下,相鄰兩上引導槽的下端開口之間通過上引導斜面連通,上引導斜面共有四個且各上引導斜面的傾斜方向一致;二個下淺槽和二個下深槽,分別沿圓周間隔交錯設置在閥杆外周壁中下部位置,各下淺槽和下深槽的開口朝上,相鄰下淺槽和下深槽的上端開口之間通過下引導斜面連通,且各下引導斜面向下傾斜方向相同並與上引導斜面向上傾斜的方向保持一致設置,另外,各下淺槽和下深槽的上方正對上引導斜面,而各下引導斜面的上方正對上引導槽;固定在支撐環底部的兩個定位柱,該兩個定位柱位於同一直線並左右間隔設置,定位柱的內端伸入支撐環內並能在各上引導槽、下淺槽和下深槽內上下滑移,在閥杆處於打開閥口的狀態下,所述兩個定位柱均與下淺槽的底部接觸阻止閥杆上移,在兩個定位柱均位於下深槽內的狀態下,閥杆可向上移動至使閥杆上的密封蓋和密封墊保持上移封堵住所述閥口。前述原子筆式旋壓定位結構涉及部件少,和傳統原子筆式旋壓結構相比少量上壓杆這一部件,及上壓杆與下轉杆之間的端面齒配合結構,方便加工。上述支撐環的下方設有環形件,所述定位柱設置在環形件的內周壁上,所述支撐環的下部外周套設固定有底蓋,底蓋的底面開有供閥杆穿過的穿孔,所述環形件被壓制底蓋的環形底面和支撐環的下端面之間。該結構無需在閥殼的支撐環內成型出定位柱結構,簡化閥殼的製造模具結構,另外該結構組裝也很方便。上述閥殼上連接有能將上氣室遮蔽的端蓋,端蓋的下端面具有向下延伸並能向下插入上氣室內的呈環形的插入部,插入部外周的上部套設有密封圈,插入部的周壁上開有兩與所述連接筋卡配的卡槽,該卡槽由斜槽部和水平槽部兩部分組成,所述斜槽部的開口朝下,所述連接筋能沿斜槽部進入到水平槽部 內,在端蓋蓋緊在閥口上的狀態下,所述連接筋位於水平槽部內,同時所述密封圈壓緊在所述螺紋連接部的上端面上。設置端蓋能使氣囊產品在使用過程中防止漏氣,另外由於端蓋不是螺紋連接在閥殼的螺紋連接部上,而是伸入上氣室內不連接筋卡配,有效降低閥整體的高度,在充氣產品內的空氣排盡後,保證或存放的時候不易對充氣產品造成損害。上述端蓋通過連接片與閥殼連接在一起,防止端蓋遺失,所述連接片位於所述端蓋罩設的範圍內,連接片的上端與端蓋的上內壁固定,連接片的下端套設在所述第一壓蓋上。由於連接片整體藏於壓蓋內,使充氣閥整體外形圓滑更美觀,避免出現纏繞,而且連接片不易與充氣產品發生掛擦,不會割破充氣產品。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針對使用的氣囊的雙層結構,本閥結構也設計了兩個固定位置,通過第二壓蓋和閥殼的上端面對氣囊的內層膜形成一個固定位置,通過第一壓蓋和第二壓蓋對氣囊的外層膜形成一個固定位置,也就是說該閥能對氣囊的兩層膜結構分別固定,是一種適合安裝在氣囊產品上的閥。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正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剖視圖(閥杆處於關閉狀態);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剖視圖(閥杆處於充氣狀態);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剖視圖(閥杆處於排氣狀態);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去掉端蓋後的立體示意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閥殼的立體示意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閥杆的立體示意圖;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端蓋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如圖1 10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一種適合裝在氣囊產品上的閥,包括閥殼1,閥殼I呈倒T字形,閥殼I內具有上氣室11及下氣室12,上氣室11的外徑小於下氣室12的外徑,上氣室11和下氣室12之間通過閥口 13相互連通,閥殼I內具有階梯通孔,階梯通孔的小孔部形成前述的上氣室11,階梯通孔的大孔部形成前述的下氣室12,階梯通孔的小孔部11和大孔部12的交界位置處形成前述的閥口 13。閥口 13位置處設有用於啟閉閥口 13的閥芯組件,閥口 13的中心位置處設有供閥芯組件安裝的支撐環4,支撐環4的外周壁與閥口 13的內壁之間通過兩連接筋16相連。閥芯組件包括閥杆5和彈簧53,閥杆5活動穿設在支撐環4內,閥杆5的下端設有密封蓋51,密封蓋51的周緣嵌設有密封墊52,密封蓋51和密封墊52位於下氣室12內,彈簧6套設在閥杆5上並位於上氣室11內,該彈簧53作用與閥杆5使閥杆上的密封蓋51和密封墊52保持上移封堵住閥口 13趨勢,閥杆5和支撐環4之間設有原子筆式旋壓定位結構,該原子筆式旋壓定位結構使閥杆5的向下直線運動的同時能圓周運動,並能在閥杆5下移過程中,將閥杆5定位在下移至使密封蓋51和密封墊52處於打開閥口 13的狀態。原子筆式旋壓定位結構包括,四個上引導槽6,設置在閥杆5外周壁中上部位置,各上引導槽6的開口朝下,相鄰兩上引導槽6的下端開口之間通過上引導斜面61連通,上引導斜面61共有四個且各上引導斜面61的傾斜方向一致。二個下淺槽7a和二個下深槽7b,分別沿圓周間隔交錯設置在閥杆5外周壁中下部位置,各下淺槽7a和下深槽7b的開口朝上,相鄰下淺槽7a和下深槽7b的上端開口之間通過下引導斜面71連通,且各下引導斜面71向下傾斜方向相同,且各下引導斜面71朝下淺槽7a逐漸向下傾斜設置,前述上引導斜面61向上傾斜的方向與下引導斜面71向下傾斜的方向一致,另外,各下淺槽7a和下深槽7b的上方正對上引導斜面61,而各下引導斜面71的上方正對上引導槽6。 固定在支撐環4底部的兩個定位柱81,該兩個定位柱81位於同一直線並左右間隔設置,定位柱81的內端伸入支撐環4內並能在各上引導槽6、下淺槽7a和下深槽7b內上下滑移,在閥杆5處於打開閥口 13的狀態下,兩個定位柱81均與下淺槽7a的底部接觸阻止閥杆5上移,在兩個定位柱81均位於下深槽7b內的狀態下,閥杆5可向上移動至使閥杆5上的密封蓋51和密封墊52保持上移封堵住閥口 13。支撐環4的下方設有環形件8,定位柱81設置在環形件8的內周壁上,支撐環4的下部外周套設固定有底蓋82,底蓋82的底面開有供閥杆5穿過的穿孔821,環形件8被壓制底蓋82的環形底面和支撐環4的下端面之間。閥殼I的上表面中部具有向上延伸的螺紋連接部14,螺紋連接部14的外周還螺紋連接有用以將閥固定到氣囊產品上的壓蓋;壓蓋有兩個分別為第一壓蓋3a和第二壓蓋3b,第一壓蓋3a位於第二壓蓋3b的上方,氣囊產品中的內層2a被壓制第二壓蓋3b和閥殼的上端面15之間,第一壓蓋3a的下端面上成型有第一防滑紋路31,氣囊產品中的外層2b則被壓制在第一壓蓋3a和第二壓蓋3b之間。第二壓蓋3b和閥殼I的上端面之間的螺紋連接部上套設有輔助壓緊塊3c,旋緊第二壓蓋3b將氣囊產品中的內層2a壓制在輔助壓緊塊3c的下端面和閥殼的上端面15之間。輔助壓緊塊3c的下端面和閥殼的上端面15上成型有第二防滑紋路32。第二壓蓋3b的周面上沿圓周間隔設有多個軸向的通孔33 ;第一壓蓋3a的上端面沿圓周間隔成型有多個向上延伸的扳動塊34。閥殼I上連接有能將上氣室11遮蔽的端蓋9,端蓋9的下端面具有向下延伸並能向下插入上氣室內的呈環形的插入部91,插入部91外周的上部套設有密封圈92,插入部91的周壁上開有兩與連接筋卡配的卡槽93,該卡槽93由斜槽部931和水平槽部932兩部分組成,斜槽部931的開口朝下,連接筋16能沿斜槽部931進入到水平槽部932內,在端蓋9蓋緊在閥口 13上的狀態下,連接筋16位於水平槽部932內,同時密封圈92壓緊在螺紋連接部14的上端面上。端蓋9通過連接片10與閥殼I連接在一起,連接片10位於端蓋9罩設的範圍內,連接片9的上端與端蓋9的上內壁固定,連接片10的下端套設在第一壓蓋3a上。如圖3所示,使用時,將閥殼的下氣室12外周從充氣口擠入氣囊產品的安裝孔內,讓氣囊產品的內層2a擱置在閥殼的上端面上,然後旋緊第二壓蓋3b,第二壓蓋3b的下移帶動輔助壓緊塊3c下壓,將氣囊產品中的內層2a壓制在輔助壓緊塊3c的下端面和閥殼的上端面15之間;接著將氣囊產品中的外層2b擱置在第二壓蓋3b的上端面上,然後用手捏住扳動塊34旋緊第一壓蓋3a,氣囊產品中的外層2b被壓制在第一壓蓋3a和第二壓蓋3b之間,完成對閥的安裝。如圖3所示,在正常狀態下,定位柱81位於下深槽7b內,閥芯組件在彈簧4作用下閥杆上的密封蓋51和密封墊52保持上移封堵住閥口 13,防止漏氣同時旋緊端蓋9。充氣時將充氣設備的充氣嘴連接到上氣室11上,如圖4所示,充氣設備會頂開閥杆5下移,使密封蓋51和密封墊52處於打開閥口 13的狀態。氣體經過閥口 13後進入下氣室12內,完成充氣。如圖5所示,排氣時,下壓閥杆5,定位柱81沿下深槽7b上移,直至定位柱81向上 接觸到上引導斜面,當閥杆繼續下移,閥杆在定位柱阻擋作用,同時通過上引導斜面的引導,促使閥杆偏轉,這樣定位柱便滑向相鄰的上引導槽中,鬆手,閥杆在彈簧作用下上移,直至定位柱與下引導斜面接觸,在下引導斜面作用下,閥杆繼續偏轉,使定位柱滑向下淺槽,在彈簧作用下閥杆繼續上移,閥杆與下淺槽的底部牴觸阻止閥杆5上移,閥杆5上的密封蓋51和密封墊52保持在處於打開閥口的狀態,排氣操作方便。關閉時,繼續按壓閥杆,閥杆偏轉,使定位柱滑向下深槽,閥杆5可向上移動至使閥杆5上的密封蓋51和密封墊52保持上移封堵住閥口 13。
權利要求1.一種適合裝在氣囊產品上的閥,包括閥殼(1),閥殼(I)內具有上氣室(11)及下氣室(12),上氣室(11)和下氣室(12)之間通過閥口(13)相互連通,閥口(13)位置處設有用於啟閉閥口(13)的閥芯組件,閥殼(I)的上表面中部具有向上延伸的螺紋連接部(14),螺紋連接部(14)的外周還螺紋連接有用以將閥固定到氣囊產品上的壓蓋;其特徵在於:所述壓蓋有兩個分別為第一壓蓋(3a)和第二壓蓋(3b),第一壓蓋(3a)位於第二壓蓋(3b)的上方,所述氣囊產品中的內層(2a)被壓制第二壓蓋(3b)和閥殼的上端面(15)之間,氣囊產品中的外層(2b)則被壓制在第一壓蓋(3a)和第二壓蓋(3b)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合裝在氣囊產品上的閥,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壓蓋(3b)和閥殼(I)的上端面之間的螺紋連接部上套設有輔助壓緊塊(3c),旋緊第二壓蓋(3b)將氣囊產品中的內層(2a)壓制在輔助壓緊塊(3c)的下端面和閥殼的上端面(15)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適合裝在氣囊產品上的閥,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壓蓋(3a)的下端面上成型有第一防滑紋路(31),所述輔助壓緊塊(3c)的下端面和閥殼的上端面(15)上成型有第二防滑紋路(32)。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適合裝在氣囊產品上的閥,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壓蓋(3b)的周面上沿圓周間隔設有多個軸向的通孔(33);所述第一壓蓋(3a)的上端面沿圓周間隔成型有多個向上延伸的扳動塊(34)。
5.根據權利要求1 4中任一所述的適合裝在氣囊產品上的閥,其特徵在於:所述閥殼(I)內具有階梯通孔,階梯通孔的小孔部形成所述上氣室(11),階梯通孔的大孔部形成所述下氣室(12),階梯通孔的小孔部(11)和大孔部(12)的交界位置處形成所述閥口(13),所述閥口(13)的中心位置處設有供閥芯組件安裝的支撐環(4),支撐環(4)的外周壁與閥口(13)的內壁之間通過兩連接筋(16)相連。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適合裝在氣囊產品上的閥,其特徵在於:所述閥芯組件包括閥杆(5)和彈簧(53),閥杆(5)活動穿設在支撐環(4)內,閥杆(5)的下端設有密封蓋(51),密封蓋(51)的周緣嵌設有密封墊(52),密封蓋(51)和密封墊(52)位於下氣室(12)內,所述彈簧(6)套設在閥杆(5)上並位於上氣室(11)內,該彈簧(53)作用與閥杆(5)使閥杆上的密封蓋(51)和密封墊(52)保持上移封堵住所述閥口(13)趨勢,所述閥杆(5)和支撐環(4)之間設有原子筆式旋壓定位結構,該原子筆式旋壓定位結構使閥杆(5)的向下直線運動的同時能圓周運動,並能在閥杆(5)下移過程中,將閥杆(5)定位在下移至使密封蓋(51)和密封墊(52)處於打開閥口(13)的狀態。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適合裝在氣囊產品上的閥,其特徵在於:所述原子筆式旋壓定位結構包括, 四個上引導槽(6),設置在閥杆(5)外周壁中上部位置,各上引導槽(6)的開口朝下,相鄰兩上引導槽(6)的下端開口之間通過上引導斜面(61)連通,上引導斜面(61)共有四個且各上引導斜面出1)的傾斜方向一致; 二個下淺槽(7a)和二個下深槽(7b),分別沿圓周間隔交錯設置在閥杆(5)外周壁中下部位置,各下淺槽(7a)和下深槽(7b)的開口朝上,相鄰下淺槽(7a)和下深槽(7b)的上端開口之間通過下引導斜面(71)連通,且各下引導斜面(71)向下傾斜相同並與上引導斜面(61)向上傾斜的方向保持一致設置,另外,各下淺槽(7a)和下深槽(7b)的上方正對上引導斜面(61),而各下引導斜面(71)的上方正對上引導槽(6);固定在支撐環(4)底部的兩個定位柱(81),該兩個定位柱(81)位於同一直線並左右間隔設置,定位柱(81)的內端伸入支撐環(4)內並能在各上引導槽(6)、下淺槽(7a)和下深槽(7b)內上下滑移,在閥杆(5)處於打開閥口(13)的狀態下,所述兩個定位柱(81)均與下淺槽(7a)的底部接觸阻止閥杆(5)上移,在兩個定位柱(81)均位於下深槽(7b)內的狀態下,閥杆(5)可向上移動至使閥杆(5)上的密封蓋(51)和密封墊(52)保持上移封堵住所述閥口(13)。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適合裝在氣囊產品上的閥,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環(4)的下方設有環形件(8),所述定 位柱(81)設置在環形件(8)的內周壁上,所述支撐環(4)的下部外周套設固定有底蓋(82),底蓋(82)的底面開有供閥杆(5)穿過的穿孔(821),所述環形件(8)被壓制底蓋(82)的環形底面和支撐環(4)的下端面之間。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適合裝在氣囊產品上的閥,其特徵在於:所述閥殼(I)上連接有能將上氣室(11)遮蔽的端蓋(9),端蓋(9)的下端面具有向下延伸並能向下插入上氣室內的呈環形的插入部(91),插入部(91)外周的上部套設有密封圈(92),插入部(91)的周壁上開有兩與所述連接筋卡配的卡槽(93),該卡槽(93)由斜槽部(931)和水平槽部(932)兩部分組成,所述斜槽部(931)的開口朝下,所述連接筋(16)能沿斜槽部(931)進入到水平槽部(932)內,在端蓋(9)蓋緊在閥口(13)上的狀態下,所述連接筋(16)位於水平槽部(932)內,同時所述密封圈(92)壓緊在所述螺紋連接部(14)的上端面上。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適合裝在氣囊產品上的閥,其特徵在於:所述端蓋(9)通過連接片(10)與閥殼⑴連接在一起,所述連接片(10)位於所述端蓋(9)罩設的範圍內,連接片(9)的上端與端蓋(9)的上內壁固定,連接片(10)的下端套設在所述第一壓蓋(3a)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適合裝在氣囊產品上的閥,包括閥殼,閥殼的上表面中部具有向上延伸的螺紋連接部,螺紋連接部的外周還螺紋連接有用以將閥固定到氣囊產品上的壓蓋;其特徵在於壓蓋有兩個分別為第一壓蓋和第二壓蓋,第一壓蓋位於第二壓蓋的上方,氣囊產品中的內層被壓制第二壓蓋和閥殼的上端面之間,氣囊產品中的外層則被壓制在第一壓蓋和第二壓蓋之間。針對使用的氣囊的雙層結構,本閥結構也設計了兩個固定位置,通過第二壓蓋和閥殼的上端面對氣囊的內層膜形成一個固定位置,通過第一壓蓋和第二壓蓋對氣囊的外層膜形成一個固定位置,也就是說該閥能對氣囊的兩層膜結構分別固定,是一種適合安裝在氣囊產品上的閥。
文檔編號F16K15/18GK203131134SQ20132008844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27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27日
發明者艾瑪諾·維多利奧·梅迪契 申請人:寧波布拉沃衝氣具製造有限公司